13.《13古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1页
13.《13古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2页
13.《13古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3页
13.《13古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4页
13.《13古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3年级语文xia册学案设计 13古诗两首导学案学校: 龙潭小学 2015年4月 日课题13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执教人张光友学情分析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学习重点1.学会生字词。2体会重点字及古诗意思。3背诵古诗。学习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主要学法自读自悟法主要教法情境创设法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计划用时两课时预 习 案预习目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预习方法提示:预习内容:(一)、 我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1)、我能搞清生字的音、形、义。(可挑选其中几个,根据实际定。) 生字读音音序部首再查几画结构我能扩( )词在文中应解释为紫尺疑绝(2)、记住这些生字我有办法 (学习互助)。(3)写好“”字我有办法 (交流写法)。 (4)、根据实际还可酌情增减设计(二)、我能将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评价主要建议(三)、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四)、我需要请求大家帮忙理解的词、句是: 1、我不理解的“词”有:_ 2、我读不懂的句子有:(1)、_ ( 2)、_ (五)、我能积累,会运用。1、我想积累的词语和短语( )。2、我特别喜欢的句子是: A、_- B、_ (可根据需要继续设计)我的疑问:即问题生成单。学生预习时不懂的,感到特别困惑的记录在此或预习本上,上课的时候重点探讨。教 学 案 导 学 过 程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及工具学习方法(学生活动描述)导学要点(教师活动描述)学习评价一、复习、导入 复习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课本,1比赛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2齐读课题。1、指名背背以前学过的古诗2板书:望庐山瀑布、揭题能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二学习学习望庐山瀑布课本、相关资料1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3、出示收集的资料,交流4齐读这首诗,5)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6交流: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评议,他讲得怎样?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7引导感悟诗人感情。 8练习朗读。 9练习背诵。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2出示生字:“瀑”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4出示整首诗,指导朗读5板书学生疑问,理解。6组织交流讨论,适时点拨。7、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8、指导朗读9、指导背诵理解课题的意思: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复习望庐山瀑布学习绝句背诵望庐山瀑布熟读绝句,知道朝代作者。理解诗词意思,作者表达的感情。课本、插图,相关资料1、背诵望庐山瀑布2 说一说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4听老师简介5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6、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7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9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10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为什么说是万里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11、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12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3、抄写生字新词14、背诵课文1、倾听2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4 、简介作者及背景5指导6组织交流,适时点拨7巡视8引导9指导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10指名读诗句,引导解决问题,巡视,”相机板书,画简笔画11倾听,引导评价。1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13、指导书写“鹂”“鹭”14指导背诵回顾总结(我的收获)学生自主提炼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拓展延伸 将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建立联系,利于知识拓展。 巩 固 案学习检测课堂检测:一、 填空:1、“尺”字用音序查字,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2、“疑”用音序查字,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这个字的第一笔是( )。二、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 )(1)放在嘴里不咽下去(2)包含,藏在里面(3)带着、怀着(4)像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泊:( )(1)停船靠岸 (2)停留 (3)湖泽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直:( ) (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 (4)挺直,使笔直 (5)公正的,正义的 (6)直爽,直截 (7)一个劲儿,不断地。疑:( )(1)不相信 (2)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3)猜忌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描述的景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课后练:一、填空:1、望庐山瀑布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的首句,巧妙地运用( )的名字,将蒙蒙的( )形象地比喻为从香炉中升起的( )。整首诗采用( )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 ),表达了诗人( )。2、绝句是( )代诗人( )写的。诗中描绘出诗人居住的( )附近明丽的景象。整首诗有( )有( )。有( )有( )。二、积累摘抄: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还有疑问学习反馈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快炙人口的诗词,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千年积雪,停泊行舟,动静相间,和谐完美。 在教学中我始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更深地进入了古诗的意境。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我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诗句,想象诗中描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