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1页
常见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2页
常见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3页
常见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4页
常见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引流管护理 颅脑手术后常用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创腔引流管脓腔引流管硬脑膜下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 是N外科常用的治疗和急救措施 可起到调节颅内压 排放因颅内感染或出血所致的积脓或积血等目的 目的 抢救因csf循环受阻ICP 病人 明确诊断定位 注入抗生素防感染 术后减少脑膜刺激症状 此外 术后早期可控制ICP 脑室引流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意识 瞳孔变化 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 妥善固定 引流管最高点需高于侧脑室前角水平10 15CM 引流速度及量 术后早期应适当挂高或控制引流速度 以防颅内压骤降 发生意外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 颅内感染的病人 引流量可适当增加 但注意补钾 防水 电解质紊乱 保持引流通畅 勿折压 扭曲 成角 限制头部活动范围 避免牵拉 观察液面有无波动 无波动 应查找原因 可能原因 a ICP 0 98 1 41kpa 正常0 7 2 0kpa 70 200mmH2O 证实方法 降低引流瓶 b 引流管过深过长 可x片或ct 调整 c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可轻轻旋转 d 疑有堵塞 可压迫双侧颈静脉 看液面有无波动或无菌操作下 轻轻向外抽吸 切不可注入ns冲洗 以免阻塞物被冲入脑室系统狭窄处 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 上述处理无用时 必要时拔管 观察和记录脑脊液的色 性 量 正常脑脊液 术后 若有大量血液 或颜色加深 脑室内出血 置管时间 5 7天 感染后csf 浑浊 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 伴全身及局部表现 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 先夹闭 后更换 以防逆流 prn做csf常规及细菌培养 拔管 开颅术后一般放置3 4天 拔管前先夹闭24h 或抬高 观察icp 的表现 拔管时也应先夹闭 防感染 拔管后 注意观察切口有无csf漏 通知医生妥善处理 创腔引流管护理 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颅内肿瘤切除术后 在残留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称 目的是引流术后残腔内的血性液体和气体 使残腔逐步愈合 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位置 术后早期 引流袋可放置枕边 高度与头部腔保持一致 维持一定压力 避免脑组织移位 顶后枕部的创腔在术后48h内 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 当创腔内压力 血性液可自行流出 速度 手术48h后 可将引流袋略放低 以期较快引流出创腔内液体 使脑组织膨出 以减少局部残腔 避免局部积液造成ICP 量 若术后早期引流量多 应适当抬高引流袋 放置3 4天 待血性csf转清 即可拔除 以免引起csf漏 脓腔引流管护理 对于有包膜形成的脑脓肿病人 在发生脑疝或全身衰竭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情况下 为挽救生命 常实行颅骨钻孔 脓肿穿刺抽脓术 脓腔内放置引流管 引流脓液并行腔内注药冲洗 引流袋应低于脓腔30cm 病人应取利于引流体位 避免感染扩散 术后24h 创口周围初步形成粘连后注药冲洗 冲洗时NS缓慢注入 再轻轻抽出 注意不可过分加压 冲洗后注入抗生素 夹闭2 4h 引流管位置应保留在脓腔中心 根据X线调整 脓腔闭合时拔管 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慢性硬膜下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 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和液化 临床采用颅骨钻孔 血肿冲洗引流术 术后于包膜内放置引流管继续引流 以排空其内血性液或血凝块 以利脑组织膨出 消灭死腔 prn冲洗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患侧位 注意体位引流 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cm 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 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 以免ICP过低 影响脑膨出 通常术后第3日拔出引流管 胸膜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瓶是指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 且引流系统与大气压不相通 它主要是利用半卧位达到顺位引流 当肺组织本身扩张及病人有效咳嗽时 利用呼吸时的压力差 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 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胸膜腔闭式引流管 目的 主要目的是将胸膜腔的气体或液体排出 重建胸膜腔内负压 促使肺复张 平衡胸腔两侧的压力 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萎陷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颜色 量 适应症 1 自发性气胸 肺压缩大于50 者 2 外伤性血 气胸 3 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 需彻底引流 便于诊断和治疗者 4 脓胸早期彻底引流 有利于炎症消散和促进肺复张 5 开胸术后引流 用于排液的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 管径为1 5 2cm的橡皮管 不易折叠堵塞而易引流 用于排气的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软 管径为1cm的塑胶管 既能引流 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及疼痛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装置及部位 传统的有三种 单瓶 双瓶 三瓶 目前已被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胸腔引流装置所代替 不要每日更换 置管部位 排出气体 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骨 引流液体 患侧7 8肋骨 腋中线或腋后线 引流脓液 脓腔最低点 上肺叶切除 2根 上 排气 下 排液 全肺切除 胸管夹闭 以保证患侧胸腔内有一定渗液 以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隔移位 可酌情放适量气体或液体 以维持气管 纵隔于中间位置 每次放量不 100ml 速度宜慢 避免过快过量引起心跳骤停 胸膜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病人 检查 标记液面水平 胸膜腔内压1 2cmh2o连接胸腔一端置入水面下1 2 3 4 cm 橡皮塞的另一玻璃管为排气管下端应距液面5cm以上 如需引流液体需加一储液瓶引流液体确保水封瓶液面恒定 如引流不佳时连接负压 10 20cmh2o 1 5 2kap 在两瓶间加调压瓶 根据所需负压将调压瓶中调压管末端保持在水面下10 20cm处 保证有效引流 引流装置安全 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防逆流 妥善固定 便于翻身 观察通畅 水柱波动 4 6cm 及气体溢出 咳嗽或深呼吸 色 性正常者术后引流液为淡红色 引流液出现绿色或咖啡色怀疑有吻合口瘘 引流液出现乳糜样改变 米汤样 患者为乳糜胸 量 单位时间引流量 术后早期从引流管渗出血性液 如 200ml h 连续3h以上者 经药物治疗无效 考虑活动性出血 需开胸止血 当量多突然减少时 应高度警惕 心包填塞 液为暗红渗血缓慢 为v出血 为鲜红色 不断涌出 发热 随Bp 而加重出血 为A出血 开胸止血 如引流液不多 但经大量输血后 循环状况仍不见好转 Bp cvp 应考虑内出血的可能 防止积液或渗出物堵塞 定时捏挤 由胸腔端 引流管端 防意外 搬运双重夹闭 防逆流滑脱漏气 如滑脱 嘱呼气 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消毒处理后 凡士林纱布胶布封闭伤口 引流装置与伤口护理 无菌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