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第二讲5(古城、古村落).ppt_第1页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第二讲5(古城、古村落).ppt_第2页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第二讲5(古城、古村落).ppt_第3页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第二讲5(古城、古村落).ppt_第4页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第二讲5(古城、古村落).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遥古城 AncientCityofPingYao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 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 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 社会 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有三宝 即古城墙 镇国寺和双林寺 平遥县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 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 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 明 清两代都有补修 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 城为方形 墙高12米左右 外表全部砖砌 墙外有护城河 有3000个垛口 72座敌楼 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 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 街道呈十字形 商店铺面沿街而建 铺面结实高大 檐下绘有彩画 房梁上刻有彩雕 古色古香 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轴线明确 左右对称 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 它是古城的第二宝 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 是中国今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的双林寺 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 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 被人们誉为 彩塑艺术的宝库 镇国寺 双林寺 古城墙 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 晋商 的发源地之一 清道光四年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 日升昌 票号在平遥诞生 它被誉为 天下第一号 汇通天下 称号 文化遗产价值 1 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2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 3 发达的金融城市 坍塌毁坏 OldTownofLijiang 丽江古城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真实 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 饱经沧桑 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 这一系统纵横交错 精巧独特 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丽江古城 大研古城 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 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 困 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 巩本知 巩本 为仓廪 知 即集市 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 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 25000余人 其中 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 有30 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 皮毛皮革 纺织 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四方街 木府 白沙居民建筑 五凤楼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 古朴自然 城市布局错落有致 既具有山城风貌 又富于水乡韵味 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 白 彝 藏各民族精华 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 是研究中国建筑史 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 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 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文化遗产价值 1 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2 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3 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 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 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它已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 不论是古城的街道 广场牌坊 水系 桥梁 还是民居装饰 庭院小品 槛联匾额 碑刻条石 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 美学 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意境和神韵 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 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 即纳西族的传统文化 包括象形字 经书 木偶 面偶 木牌画 神路图 舞蹈艺术等 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澳门历史城区 HistoricCentreofMacao 澳门历史城区 保存了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 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 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 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 多元共存的结晶 充分体现了两种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澳门历史城区包括 妈阁庙 港务局大楼 郑家大屋 圣老楞佐敎堂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岗顶剧院 何东图书馆 圣奥斯定敎堂 民政总署大楼 三街会馆 关帝庙 仁慈堂大楼 大堂 卢家大屋 玫瑰堂 大三巴牌坊 哪吒庙 旧城墙遗址 大炮台 圣安多尼敎堂 东方基金会会址 基督敎坟场 东望洋炮台 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 22处历史建筑 以及同分散建筑紧密相连的妈阁庙前地 阿婆井前地 岗顶前地 议事亭前地 板樟堂前地 耶稣会纪念广场 白鸽巢前地等7个广场空间 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 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 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 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 多元共存的结晶 妈祖庙 郑家大屋 大三巴牌坊圣保禄教堂遗址 有东方梵蒂冈之称 大炮台 民政总署大楼位于市政厅前地 是该区最主要的建筑物之一 建筑带有明显的南欧浪漫色彩 白色的墙身 墨绿色的门窗 加上由花岗石线脚划分的立面 给人一种庄重平和的感觉 由于建筑经多次改动 故风格多样均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思想及喜好 港务局大楼 板樟堂街除了具有圣道名圣母玫瑰堂这间西方建筑外 两旁还有很多典型的中式建筑 这些中式建筑昔日曾经是附近居民的住所 现已改建为特式商店 成为澳门旅游业的重要景点 文化遗产价值 1 澳门的历史建筑同时承载了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2 澳门处于海陆交通的便利位置 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后向外辐射 对中国内陆 日本 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的文化影响都很大 3 澳门历史城区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 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 4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生活摄取有序的组合 从历史到今天 都与居民的生活习俗 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皖南古村落 西递 宏村 AncientVillagesinSouthernAnhui XidiandHongcun 西递 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 古建筑和装饰物 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皖南古民居村落 主要指的是安徽省境内 长江以南地区 在清末以前形成的具有历史 艺术 科学价值的民居 祠堂 书院 牌坊 楼台亭阁等建筑相对集中的村落 这些古村落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背景 它们是以明清时期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 以宗族观念为社会基础 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出来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 牛形村落 宏村 民间故宫 承志堂 西递 西递座落于黄山南麓 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 该村东西长700米 南北宽300米 居民三百余户 人口一千多 因村边有水西流 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 故而得名 西递 素有 桃花源里人家 之称 胡氏家族 大夫第 热抛绣球 马头墙 天井 东瓶西镜钟声 终生 瓶镜 平静 文化遗产价值 1 西递 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 在建筑式样 分布以及与周围环境结合方面具有典型性 2 西递 宏村古民居村落保持了皖南徽派文化内涵的完整性 黄山西溪南村投资两千万建金瓶梅遗址公园西门庆竟成徽商代表 开平碉楼与村落 广东开平碉楼是一种用于防卫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与周围村落一起展现了中西建筑艺术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灿烂的融合 他们表现了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开平侨民在南亚 澳大利亚及周边以及北美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以及海外开平人同故里的密切联系 阿爸离家乡 挣钱把家养 去到金山挨凄凉 阿妈日盼夜又想 挂心肠 金山入梦乡 梦里不识金山样 梦见阿爸泪沾裳 目前收录的遗产包括四组碉楼与村落群 由20多座塔楼组成 代表了近五个世纪塔楼建筑的颠峰 这些建筑分为三种形式 由若干户人家共同兴建的众楼 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之用 现存473座 由富有人家独自建造的居楼 同时具有防卫和居住的功能 现存1149座 以及出现时间最晚的更楼 为联防预警之用 现存221座 他们也可分为石楼 夯土楼 砖楼 混凝土楼 是融合中西建筑范式的经典之作 它们与周围的乡村景观和谐共生 见证了明代以来以防匪为目的的当地建筑传统的繁荣景象 迎龙楼 雁平楼 当地最高楼 自力村碉楼群 方氏灯楼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 振福楼 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 怀远楼 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 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 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 还包括了方形土楼 交椅形土楼等 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 经过明代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