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十六中高中(年级)(学科)新授课教学案课题:文言句式 编号: 课时: 时间: 主备:段秀峰 班级: 使用人:【教学目标】、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分析文言句式的特点。 、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重点难点】1、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2、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教学方法】找准落脚点:翻译题、选择题【教学流程】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古代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它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谓语的,同时借助一些虚词来帮助判断。(一)者,也例:1. 南冥者,天池也。 2.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 陈涉者,阳城人也。(二)者,例:1. 粟者,民之所种。 2. 天下者,高祖天下。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三),也例:1. 宋,小国也。 2. 董狐,古之良史也。 3.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四)者也例:1.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3. 莲,花之君子者也。辨别:徐公,齐之美丽者也。(五),例:1. 刘备,天下枭雄 2. 秦,虎狼之国 荀卿,赵人 3. 夫鲁,齐晋之唇(门户) 其人,勇士(六)A. 用“乃”(就是),加强肯定语气。例:1. 是乃仁术也 2.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吾乃梁人 3.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B. 用“则”加强肯定语气例:1. 此则寡人之罪也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用“即”加强肯定语气例:1. 梁父即楚将项燕D. 用“本”诚“亦”“素”等词加强语气例:1. 臣本布衣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熊掌,亦我所欲也 孙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4. 且相如素贱人5. 环滁皆山也6. 此必是豫让也(六)用动词“为”表示判断:例:1.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 此为何若人?(七)用动词“是”表示判断(先秦古书中极为少见,汉代作品可见一些,魏晋以后渐多)例:1.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2.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4.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以下句子不是判断词。A作主语:例:1.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2. 是寡人之过也 3. 是,吾宝也(左传)B. 作谓语:例:1. 古之人有行之(美德)者,武王是也 2. 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C. 作宾语:(八)用“非”加强否定判断语气。例: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予本非文人画士 3.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4. 是非君子之言也(这不是老师说的话)(九)具有特殊含义,有较强修辞意味例:1. 秦虎狼之国 2. 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3. 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4. 百乘,显使也(百乘是标志)译文:带百辆车的是显赫的使者。文言句式(二)被动句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一)被动句有时只是意念上的:例:1.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洎牧以谗诛2.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韩子囚秦3.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二)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构成句式“动+于+名”例:1.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2.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3. 隐公慈而杀于弟(三A)在动词前边用“见”表被动,“见+动”例:1.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2.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上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那他一辈子也就算完了)(三B)见+动+于+施动者例:1.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四A)为+施动者+动例:1.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2.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四B)为+动例:1.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 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为禽3.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四C)为+动+于+名例:1. 胥之父兄为戮于楚(四D)为+名(代)+所+动例:1.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3.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有时会在“所”前加“之”,构成“为+名+之所+动”句式)(四E)“为”后施动者不出现,构成“为所”句式例:1.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2. 岱不从,与(黄巾军)战,果为(黄巾军)所杀。(*被动句式中“所”起引介动词作用,不是指代(示)词,辨析:为所欲为(做想做的事)(五A)被+动+于+名例:1. 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五B)被+名+动 例:1.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 举体被刀刺(全身像被刀刹)3. 妆成每被秋娘妒(五C)被+动例: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 错(晁错)卒以被戮3.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被动句中的“被”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直到汉末才成为介词,引介行为主动者,如五B3。那么“被”做动词用时,是“遭受”之意。)例:1. 寡人不祥,被于宗宙之崇(译文:我不好,因而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2. 申生孝而被殃(译文:太子申生孝顺却蒙受灾难)(六A)受+谓(后面省略介词“于”)例:1. 有罪受贰(六B)受+动+于+名 例:1.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文言句式(三)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主谓倒装(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下面分述之。 1主谓倒装 方法指导:主谓倒装即主语和谓语顺序颠倒,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为主语,“甚矣”是谓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又如: 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 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2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就是把本来应在前面修饰中心词的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形成倒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在句中,“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又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在句中,“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定语后置句一般有三种形式,其判断方法如下: 判断方法之一:中心语+定语+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之少年)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之人马甚众) 判断方法之二: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无强筋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判断方法之三: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3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句中“余”是宾语,“欺”是谓语动词,“不余欺”,就是“不欺余”。又如:“大王来何操?”句中“操”是谓语动词,“何”是宾语,“何操”即“操何” 对于宾语前置句式判断方法如下: 判断方法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 判断方法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有何厌) 判断方法之三:宾语前置的固定句式,一般为“唯.是.、惟.之.或单用“之”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词语,这种用法具有很明显的强调宾语的作用。如: 唯利是图。 (图利)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判断方法之四: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4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和“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例如:“以勇气闻于诸侯。”“闻”是谓语中心词,“于诸侯”意思是“在诸侯之间”,在句中作状语修饰“闻”,本来应该在“闻”前,现在后置了。这就是典型的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的判断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判断方法之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位于动词之后时,一般后置作状语。如: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2)判断方法之二: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位于动词之后时,一般后置作状语。 如: 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 (3)判断方法之三: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位于动词之后时,“乎”的意思相当于“于”,一般作后置的状语。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名垂乎后世。 (于后世名垂)文言句式(四)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是指在一定的文言语境中,有些句子成份自然省略,不仅不影响表意,还能使语言更加简练,这种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如都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更多,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等。下面分述之。 (一)省主语 :就是省略句子的主语成份,根据省略的类型不同,判断方法有三种。 1判断方法之一:承前省主语 这种省略句是指前一句有主语,后一句的主语与前一句相同,就可以省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2判断方法之二:蒙后省主语 同一句话中,后面出现主语,前面的可以省略。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判断方法之三:对话省主语 就是在对话过程中,主语已经很明确了,可以省略。 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公)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二)省谓语 :就是省略句子成份中的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三)省宾语:即省略句子成份中的宾语,从而使语言更简洁。例如: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投(之)以骨。 (四)省介词:即省略句子中的介词,省略不会引起歧义,还能使句子简洁。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文言句式(五)固定句式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这种固定句式形式稳定、表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掌握这些句式,对于阅读理解文言文非常有帮助。下面作一详细解说。 1“之谓也” 方法指导:此句式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如:“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可译为:(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2“所以” 方法指导:此句式用法有二: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B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 (人、事或物)”。如: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3“何所” 方法指导:“何所”是“所者为何”的倒装,译为“的(人、事、物)是”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得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呢?) 4“有所”、“无所” 方法指导:这两种句式含义相反,可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如: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 5“如何”、“若何”、“奈何”、“奈之何” 方法指导:这四种句式用法和意思相近,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乌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对你怎么办?) 6“唯之” 、“唯是” 方法指导:这两种句式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唯弈秋之为听。听从弈秋的教导。 唯命是从听从命令。 7“得无乎”、“得非乎” 方法指导:这两种句式均表反问或揣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恐怕是吧”。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8“无乃乎” 方法指导:表示委婉的揣测疑问语气。可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币融资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探讨考核试卷
-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考核试卷
- 航空运动器材展示与体验活动策划考核试卷
- 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纺织原料企业的库存控制与物流优化考核试卷
- 泡沫塑料在艺术与设计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动机制造中的设备升级与技术改造考核试卷
- 肥料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生物质燃料颗粒生产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环保责任合同
- 造纸行业质检员劳务派遣与环保合同
- 4.2 应对挫折提升抗逆力(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外贸谈判知识分享课件
- 教学课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杨芷英
- 网络互连设备-交换机VLAN配置
- 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完整版
- 农村土地承包法知识讲座
- 2023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
- 药品召回函和通知单
- NY/T 405-2000脱毒大款种蒜(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 GB/T 20468-2006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 2023年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