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汇报材料一、科技成果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情况2000年,科技成果的管理作为科技部门的重要业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科技成果鉴定规程、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办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制定遵义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程序,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日常鉴定工作。同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研究出台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市开展技术创新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01年,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部门设立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出台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管理办法、贵州省“十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指南,遵义市也相应设立市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项目进行重点资助,全市科技部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创新和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在农牧林业“四种工程”研究、农业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装备制造、新材料技术、中药现代化以及环保、医疗卫生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优先抓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机光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创新开发和成果转化,推动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企业;在传统产业方面,加强高新技术引进,巩固和发展传统产业,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开发中草药和天然药物,促进传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并逐步实现产业现代化,应用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加速冶金、机械、电器、化工、建材、电力、食品、烟草、酿酒、茶叶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企业设备、工艺、技术的升级和产品创新,形成一批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交通、通讯、商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第三产业现代化步伐。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全市共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472项,科技经费投入1531.84万元,其中,国家成果转化项目1项,经费投入70万元、省级成果推广项目9项,经费投入70万元,省新产品项目5项,经费投入100万元,市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67项,经费投入513.5万元,县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390项,经费投入778.34万元。如2005年至2007年遵义市土肥站主持实施的遵义市科技局“有机食品茅台酒用高粱标准化施肥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投入资金10万元,通过3年实施,累计在仁怀项目区完成实施面积达43.46万亩,累计新增总产量1139.72万公斤,新增总产值2245.24万元,新增总净产值1541.19万元;单位生产投入比1:1.73,新增净投产比1:2.19;项目增产效益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从有机高粱原料产地条件、播种、育苗、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出一套茅台酒用有机原料高粱标准化施肥及配套栽培生产技术体系,对指导茅台酒用有机原料高粱大面积生产,确保茅台酒有机高粱原料标准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2002年遵义市果蔬站主持实施的市科技局招标项目“大娄山无公害产业化开发项目”,投入三项费12万元,项目五年实施有效面积57.18万亩,夏秋反季节蔬菜总产量150万吨,总产值11.81亿元,平均亩产量2636公斤,亩产值2064.4元,投入产出比1:3.52,项目区平均亩新增产值456.8元/亩,亩新增纯收入394.5元,项目新增总产值2.66亿元,总新增纯收入2.26亿元。项目针对省外、国外目标市场构建了大娄山区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形成了产销模式,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了基础。又如2006年市种子站组织实施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遵玉8号中试与转化”,投入资金170万元,两年累计示范种植12万亩,项目区投入合格种子18万公斤,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遵玉8号”成果转化的种子生产和营销网络,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万元,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指示范区稳定增加玉米总量600万公斤)折合人民币840万元(按今年玉米1.4元/公斤推算),即农民通过种植“遵玉8号”可实现增收840万元。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按照遵义市种子产业化发展纲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系列先后选育出来,并通过国家和省的审定。遵玉系列、益玉1号、遵糯1号玉米种,益农1号、金优18号水稻种,遵油1号、遵油2号油菜种,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增收作用,其中一些品种的种子和产品还远销省内外。据统计,五年来全市累计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种子1300余万公斤,杂交玉米1600余万公斤,组织供应杂交油菜种近50万公斤。杂交种子质量优良,为粮油作物产量的稳定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红苕、洋芋通过调种及串换基本淘汰了地方品种。近年来,农业育种工作者又通过不断努力和加强对外合作,选育和引进了一批高抗、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突破性的选育组配了“遵玉”系列杂交玉米品种10余个,其中有5个品种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遵玉8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遵玉8号”是贵州“十五”期间重大农业科研项目超高产玉米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建设中第一个亩产超过800公斤,平均亩产达821.3公斤。“遵玉205”试验达到要求,并列入了贵州省“十一五”期间重大农业科研项目850900公斤超高产玉米育种的参试品种。“遵玉”系列杂交玉米品种采用“一南一北”制种降低制种风险,现在制种规模已经达到一万余亩,常年收获种子200至300万公斤,种子供应除满足本市及省内外还远销到四川、重庆、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深受农民的喜爱。近五年来,我市推广“遵玉”系列杂交玉米品种,种植面积350余万亩,按每亩增产20公斤计算,累计增产粮食7万吨,新增产值11200万元。这些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粮食作物产量,而且使质量也上了一个档次,为我市粮油作物产量的不断攀升和品质提高作出了较大贡献,广大农民从中获得了实惠。再如市畜牧局2001年至2002年实施的市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遵义市牛羊“双百万”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在14个县(区、市)228个乡(镇)4838个村4.27万个村民组推广应用,受益农户102.69万户,驱牛寄生虫217.94万头、羊204.05万只。投入1372万元,使饲养牛羊的农户增加收入7129.19万元,财政增加税收61万元,单位平均投产比1:6.74。通过该成果的转化应用,一是节约因家畜发病所需的防治经费;二是避免了因乱用药导致的兽药残留,保证了牛羊动物性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畜产品的出口创汇。为表彰奖励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营造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氛围,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998年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市人民政府颁布了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1999年初,市科技局配套发布了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2001年制定遵义市科技局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评审程序等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奖励工作,2003年,结合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又进一步对原有的工作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并制订遵义市市级科学技术评审、验收鉴定工作专家回避制度,同年,对1998年底发布的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1999年初发布的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增设立科学技术特别奖(每名10万元)、科学技术合作奖,将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四个等级变更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奖金分别为3万元、2万元和1万元,奖励条件的设置上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及其带来的效果。2003年7月,重新以市政府令颁发了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同时市科技局配套发布了新修改的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2005年以前,按照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每两年召开大会对获奖成果及主要完成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每年评审前,对申报参评的成果要进行登记和公告,无异议的成果才能推荐进入评审,评审时要报请市政府批准成立年度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和评审专家组,召开评审会议,对参评成果进行初评和总评,对评出的结果还要向社会公告,无异议的成果最后报市政府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后批准表彰奖励, 2006年,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3年多,3年多以来,全国、全省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科技奖励作为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有效机制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为切实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激励科技创新,贵州省和其他地区都相应重新修订和颁发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奖励的力度。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决定对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行修改,并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遵府发200614号)中对修改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入合作,加强创新,转化应用,跨越发展” 的科技发展方针为指导,参照其它地区的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同时与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修改对接。2007年,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遵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作出重大修改并重新颁布实施:一是奖励类别的变更,增设“遵义市优秀发明专利奖”、“遵义市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奖”,将“遵义市科学技术特别奖”更名为“遵义市最高科学技术奖”;二是进步奖各等次奖金的提高,一、二、三等奖奖金额度从原来的3万、2万和1万分别增至5万、3万和2万;三是每年推荐受理项目的截止时间由当年的9月30日变更为10月30日,五是变原来的每两年奖励一次为每年奖励一次。奖励条件的设置上更加突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及其带来的效果。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71项,取得成果的总量为“九五”时期的28倍以上,其中,经国家鉴定的成果12项、省级鉴定的145项、市级鉴定的117项、县级鉴定的557项,获得专利授权1278件、技术标准803项、农作物新品种15项、新产品66项、其它成果178项。这些成果中获得各级各类奖励581项,其中,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的成果共计186项、获得县级科学技术奖励的成果290项、获得农业丰收计划奖的成果39项,获得优秀新产品奖66项。上述获奖成果均已转化应用,一些成果如农业成果多数已在生产上推广。二、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一)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较小,推广应用的范围较小,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知识产权的问题和技术成果交流交易发展缓慢,多数企业是为自身生产经营需要而进行成果的研究与转化,关键共性技术成果研究转化较少,为商业化目的进行的技术成果开发缺乏;二是部份成果的研发只重视成果的水平级别,未对接市场,在实际生产中难以转化。(二)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不足,一些好的成果转化需要数额较大的资金、技术力量投入或开展深度研发或进行成果转化交流交易,才能真正推广使用,成果研发主体无力承担,省、市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资金资助项目的门槛又较高,投入经费较少,因此,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广。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一)鼓励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创新,促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高技术成果。(二)进一步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多元统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三检)南平市2025届高中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哲学与伦理学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技术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英语六级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伦理与法律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5月月考调研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5)含解析
- 织带绘图方法
- 地下车库地坪施工工艺工法标准
-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第三章代谢作用与发酵)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1-7终结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农村户口分户协议书(6篇)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 SQ-02-绿色食品种植产品调查表0308
- 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上Dinner for a Dragon 教学设计
- 活跃气氛的开场小游戏「培训破冰前必备」
- 光伏发电项目安全专项投资估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