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核酸的提取 分离和测定 一 RNA的分离提取 二 DNA的提取和分离 三 核酸含量的测定 一 RNA的分离提取1 目前最常用的为酚提取法 即用缓冲液饱和的酚溶液直接处理组织或细胞 以除去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若加入适量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其它去污剂可进一步抑制核糖核酸酶 并使蛋白质去除得更加干净 将得到的RNA提取液用乙醇反复沉淀数次 溶解后进行透析 再冷冻干燥 提取不同种类的RNA时 也可将各种亚细胞部分事先分开 因为不同种类的RNA存在于细胞中的不同部位 然后分别从核蛋白体中提取rRNA 从多核蛋白体中提取mRNA 从去除这些成分及其它颗粒后的细胞液中提取tRNA 一 RNA的分离提取2 1 密度梯度离心法2 2 柱层析法 3 凝胶电泳法 一 RNA的分离提取3 1 离心管中放30 5 的蔗糖溶液 欲分离RNA溶液放在蔗糖溶液面上 经高速离心数小时后 分子大小不同的RNA即分散于不同密度的蔗糖部位中 应用啡啶溴红 氯化铯密度梯度平衡超离心 可分开不同构象的DNA RNA和蛋白质 1 密度梯度离心法1 一 RNA的分离提取3 2 1 密度梯度离心法2 用垂直转头65000转6h 角转头45000转36h 离心后 蛋白质在最上面 RNA沉淀在底部 超螺旋DNA沉淀较快 开链或环形DNA沉淀较慢 此法分离的DNA纯度较高 可供DNA重组等实验用 如需更纯品 可再进行一次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一 RNA的分离提取4 2 柱层析法 常用的支持体为二乙胺乙基 DEAE 纤维素 离子交换 葡聚糖凝胶等 凝胶过滤 因为核酸和核苷酸是两性电解质 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各解离基团的解离情况不同 即有与蛋白质相似的等电点 南大P147 一 RNA的分离提取5 3 凝胶电泳法 不同种类的RNA分子所带电荷与其质量之比都非常接近 故用一般电泳方法不易分开 若以某些凝胶为支持体进行电泳 由于凝胶的分子筛作用可影响不同RNA的泳动速度 则可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二 DNA的提取和分离 0 14mol法 三 核酸含量的测定1 紫外吸收 嘌呤碱与嘧啶碱有共轭双键 使碱基核苷 核苷酸和核酸在240 290nm紫外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 不同核苷酸有不同的吸收特性 所以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及定性测定 三 核酸含量的测定2 对待测样品是否纯品可用260nm与280nm的OD值 从OD260 280的比值即可判断 纯的DNA的比值应为1 8 纯RNA为2 0 如样品中含杂蛋白 测量比值明显下降 通常1OD值相当于50 g ml双螺旋DNA或40 g ml单螺旋DNA 或RNA 或20 g ml寡核苷酸计算 不纯的样品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出区带后 经啡啶溴红染色可粗略估计其含量 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三 核酸含量的测定2 第五节核酸的变性 复性与杂交 一 变性二 复性三 杂交四 核酸序列分析 一 变性1 定义 指核酸双螺旋区氢键断裂 变成单链 它并不涉及共价键 磷酸二酯键 的断裂 变性因素 热变性 酸碱变性等 一 变性2 一 变性3 Tm值1 通常把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该DNA的溶点或溶解温度 用Tm表示 DNA的Tm值一般在70 850C之间 变性的相对量 温度0C 60 80 100 1 0 1 2 1 4 1 6 0 Tm Tm Tm 100 Polyd A T Polyd G C DNA 一 变性3 Tm值2 Tm值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 DNA的均一性 2 G C含量 3 介质中的离子强度 一 变性3 Tm值3 影响Tm值大小的因素1 1 DNA的均一性 一般均一性越高 Tm值的变动范围越小 2 G C含量 G C含量越高 Tm值越大 Tm与G C含量成正比关系 因为G C比A T更稳定 氢键 Tm与所含G C的多少的关系 可用经验公式计算不同DNA的Tm G C Tm 69 3 2 44 一 变性3 Tm值4 Tm与所含G C的多少有关 影响Tm值大小的因素2 一 变性3 Tm值5 3 介质中的离子强度 一般离子强度较低 DNA的Tm值也较低 范围也越窄 温度0C 70 80 100 1 2 1 4 1 5 90 1 1 1 3 A260 0 01 0 02 0 05 0 2 0 1 0 5 1 0 影响Tm值大小的因素3 大肠杆菌DNA在不同KCl浓度下的Tm 二 复性1 定义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 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 高温变性 缓慢冷却 热复性 二 复性2 DNA复性后 许多物化性质又得到恢复 生物活性可以得到部分恢复 但将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 不能复性 只有缓慢冷却时才可以复性 高温变性 缓慢冷却 热复性 急速冷却 复性失败 二 复性3 影响因素 1 DNA浓度 浓度高时 两条互补链彼此相碰的机会增加 易于复性 2 温度 加热变性的DNA 当温度超过Tm后 如迅速冷却到低温时不能复性 但当溶液维持在Tm以下的较高温度时 则可复性 一般比Tm低250C左右时最佳 3 DNA片段大小的影响 大的线状单链 其扩散速度受到妨碍 减少了互补链的碰撞机会 三 核酸的杂交1 概念 两种来源不同 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多核苷酸片段在溶液中冷却时 可以再形成双螺旋结构 称为杂交作用 DNA和DNA杂交以及DNA和RNA杂交在核酸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 核酸的杂交2 一 核酸研究的主要工具酶 二 核酸的杂交技术 一 核酸研究的主要工具酶 1 核糖核酸酶类 RNA酶类 2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DNA酶 3 非专一性核酸酶类 1 核糖核酸酶类 RNA酶类1 1 牛胰RNA酶 RNaseA或RNaseI 2 RNA酶T1 RNaseT1 1 核糖核酸酶类 RNA酶类2 专一作用RNA 而不作用于DNA 其分子量14 000 最适pH7 0 8 2 十分耐热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作用点为嘧啶核苷 3 磷酸与其他核苷酸之间的连键 生成3 嘧啶核苷或以3 嘧啶核苷酸结尾的寡核苷酸 南大P152 RNaseI RNaseI 1 牛胰RNA酶 RNaseA或RNaseI 1 核糖核酸酶类 RNA酶类3 比RNaseI更具有专一性 其作用点为鸟嘌呤核苷 3 磷酸与其他核苷酸之间的连键 产物为3 鸟苷酸或以其结尾的寡核苷酸 其分子量较小 耐酸耐热 RNaseI RNaseI RNaseT1 2 RNA酶T1 RNaseT1 2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DNA酶1 1 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seI 2 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seII 3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酶 2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DNA酶2 1 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seI 此酶无碱基专一性 它切断双链DNA或单链DNA成为以5 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 平均长度为四个核苷酸 需Mg2 最适pH7 8 2 牛脾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seII 也无碱基专一性 降解DNA成为以3 磷酸为末端的寡聚核苷酸 平均长度为六个核苷酸 最适pH4 5 需0 3mol L的Na 激活 Mg2 可以抑制此酶的活性 2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DNA酶3 1 是1979年 Arber Smith和Nathams等人在细菌体内发现的一类对DNA具有极高碱基专一性的内切酶 是DNA顺序测定 基因分离和基因体外重组等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酶 这类酶主要降解外源的未经特殊修饰的DNA 但不降解自身细胞的DNA 一般识别顺序包含4 6个碱基对 3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酶 2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DNA酶3 2 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顺序具有回文结构 反向重复序列 3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酶 2 TTAGCACGTGCTAA AATCGTGCACGATT 反向重复 3 5 3 5 2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DNA酶3 3 大多数酶切割后形成粘末端 3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酶 3 GAATTC CTTAAG 3 5 3 5 EcoRI GAATTC CTTAAG 3 5 3 5 粘性末端 粘性末端 2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DNA酶3 4 少数酶切割后形成平整末端 3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酶 3 GTPyPuAC CAPuPyTG 3 5 3 5 HindII 平整末端 GTPyPuAC CAPuPyTG 3 5 3 5 3 非专一性核酸酶类1 1 蛇毒磷酸二酯酶 2 牛脾磷酸二酯酶 3 非专一性核酸酶类2 1 对RNA DNA都有作用 是从核苷酸链的3 羟基端开始 逐个切开5 核苷酸与相邻核苷酸之间的酯键 得到5 核苷酸 1 蛇毒磷酸二酯酶 P P P H2O OH P P P OH OH 3 非专一性核酸酶类2 2 可作用RNA和DNA 是从5 羟基端开始 逐个切开3 核苷酸与相邻核苷酸之间的酯键 得3 核苷酸 P P P H2O OH 2 牛脾磷酸二酯酶 P P OH P P P OH 二 核酸的杂交技术1 意义 核酸杂交可以在液相或固相上进行 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技术之一 是鉴定阳性重组体 筛选基因 确定DNA的同源性 研究基因定位 组建DNA的物理图谱 研究DNA的间隔顺序等的有效手段 原理 核酸 DNA 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 也就是在带有互补顺序的同源单链间的配对过程中 DNA单链可重新形成双链 DNA单链也可与RNA互补成为杂交分子 因此有DNA类 DNA RNA类两种杂交 如把已知序列的分子预先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 称为探针 Probe 即可用其识别或 钓出 另一分子中的同源部分 二 核酸的杂交技术2 Southern印迹法 利用上述原理 1975年英国分子生物学家E M Southern首先发明的一种杂交 印迹法 此法是将凝胶上的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后 再进行杂交具体方法参见北大P352 353 二 核酸的杂交技术3 1 1 将DNA样品经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后 用琼酯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2 将胶浸泡在碱 NaOH 中使DNA变性3 将变性DNA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 膜只吸附变性的DNA 4 800C烤4 6h 使DNA牢固地吸附在膜上 DNA DNA杂交实验法1 二 核酸的杂交技术3 2 5 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变性后的DNA探针进行杂交 此过程需要在较高的盐浓度及适当的温度 一般680C 下进行了几 十几个小时6 洗涤除去杂交标记物7 将膜烘干后进行放射自显影 DNA DNA杂交实验法2 二 核酸的杂交技术3 3 Northern印迹法 根据此原理 1977年G RStark建立了测定RNA的分子杂交技术 Westernbloting 用类似的方法 根据抗体与抗原可以结合的原理 开发了分析蛋白质的方法 DNA DNA杂交实验法3 四 核酸序列分析1 1965年RobertHolley首先用测蛋白质氨基酸的序列方法 重叠法 测定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序列 1977年两位学者提出了化学裂解法和双脱氧酶法 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 都是用不同的专一性手段使被分析的DNA分子断裂成若干带放射性标记的 长短不一的片段 然后用测DNA片段的相对长度来测核苷酸的顺序 即利用凝胶电泳使各种片段分离 再用放射自显影法显影 从放射自显影 分子生物学中讲 图谱读出被测核苷酸的序列 具体参见北大P487 489 四 核酸序列分析2 1 待测序列 ATTAGACGTCCGTGCAATGC 3 5 双脱氧酶法测定DNA顺序1 引物及固定端 加引物 ACGTTACG 3 5 ATTAGACGTCCGTGCAATGC ACGTTACG 3 5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