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1页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2页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3页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4页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断句题和答案(2009各区练习)2010年5月1. 朝阳期末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参考译文】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有道德的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如果人们得不到这样的快乐,就会抱怨他的君主。因得不到而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君主不与百姓一起分享这种快乐,也是不对的。君主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就会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百姓就会以君主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做到这样,还不能统治天下的,是不可能有的。”2. 朝阳一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答案】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参考译文】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见善绻,而以臣子的身份去向他请教。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尧为什么要这样特殊地礼遇他呢?因为善绻是得道之士,对得道的人不骄。尧认为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像臣子那样去向他请教,这就叫最公正。不是最公正的人,谁又能礼遇贤者呢?3. 朝阳二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答案】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参考译文】自古能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只是有超凡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堤口,引导河水流入大海。开始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也有洪水泛滥的巨大隐患;只是大禹能够清楚事情会如何进展,洪水发生后不畏惧,慢慢地寻找处理办法,所以最后获得了成功。4. 崇文期末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 无 以 为 也 仲 尼 不 可 毁 也 他 人 之 贤 者 丘 陵 也 犹 可 逾 也 仲 尼 日 月 也 无 得 而 逾 焉 人 虽 欲 自 绝 其 何 伤 于 日 月 乎 多 见 其 不 知 量 也。” (取材于论语子张篇(第十九)【答案】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参考译文】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别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象是丘陵,还可越过去;仲尼的贤德,象是太阳、月亮,是无法越过去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的光明,对日月会有什么损害吗?只是更加表现出他不知量度而已。”5. 崇文一模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忠 臣 之 事 君 也 莫 先 于 谏 下 能 言 之 上 能 听 之 则 王 道 光 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 而 不 谏 则 非 忠 臣 夫 谏 始 于 顺 辞 中 于 抗 议 终 于 死 节 以 成 君 休 以 宁 社 稷。书云:“木 从 绳 则 正 后 从 谏 则 圣。” (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汉马融撰)【答案】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 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参考译文】6. 崇文二模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弹棋,二 人 对 局 黑 白 各 六 枚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取材于 晋徐广弹棋经)弹棋,始 自 魏 宫 内 装 器 戏 也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用 手 巾 拂 之 无 不 中 有 客 自 云 能 帝 使 为 之 客 著 葛 巾 拂 棋 妙 逾 于 帝。 (取材于 魏邯郸淳艺经弹棋)【答案】弹棋,二 人 对 局 / 黑 白 各 六 枚 /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弹棋,始 自 魏 宫 / 内 装 器 戏 也 /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 用 手 巾 拂 之 /无 不 中 / 有 客 自 云 能 / 帝 使 为 之 / 客 著 葛 巾 拂 棋 / 妙 逾 于 帝。 7. 东城一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昔 年 过 洛 见 李 公 简 言 真 宗 既 东 封 访 天 下 隐 者 得 杞 人 杨 朴 能 诗 及 召 对 自 言 不 能 上 问 临 行 有 人 作 诗 送 卿 否 朴 曰 唯 臣 妾 有 一 首 诗 云 更 休 落 魄 耽 杯 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取材于苏轼东坡志林)【答案】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妾有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标点】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妾有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参考译文】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听他讲了一个笑话:说是宋真宗时,到处寻访天下的隐士。有一个叫杨朴的,颇有诗名,可召见之后,他却说自己不会作诗。于是宋真宗问他:“临行的时候,可有人作诗送你?”杨朴回答:“只有我的小妾送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大笑,放他归隐山林。8. 东城二模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笔泉记)【答案】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2分)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2分)日暮/半阴/山风卒起(1分)【标点】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参考译文】向西顺着(龙溪的)岸边(走)大约二里(路),层叠着的岩石像层楼(一样高),(又)像鸟儿展翅高居在龙溪的右边。石头的裂缝(中间)生长着(一棵)大树,(树阴之大)能遮蔽几十个人,(大树的)前面有一块平地,可以铺开席子坐下。(大树的)南面有(一泓)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在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铭刻在泉边的峭壁上面,称为“媚笔之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池塘,于是(向下)引泉水落进龙溪里。左学冲老人在水池边方正平整的土地上盖房子,(房子还)没有完工,(就)邀请九个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时分(天变得)昏暗,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震动着高峻陡峭如墙的山崖,杂乱丛生的树木、众多泉水、(水边)突出的大石交相鸣响。游览的人害怕了,就(起身)回家。9. 丰台期末在原文上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古 之 善 牧 人 者 养 之 以 仁 使 之 以 义 教 之 以 礼 随 其 所 便 而 处 之 从 其 所 好 而 劝 之 如 父 母 之 爱 子 如 兄 之 爱 弟 闻 其 饥 寒 为 之 哀 见 其 劳 苦 为 之 悲 故 人 敬 而 悦 之, 爱 而 亲 之,若子产之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冀州,文翁之为蜀郡。皆可以恤其忧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其辉映千祀,芳声不绝。【答案】古 之 善 牧 人 者 /养 之 以 仁 /使 之 以 义 /教 之 以 礼 /随 其 所 便 而 处 之 /从 其 所 好 而 劝 之 /如 父 母 之 爱 子 /如 兄 之 爱 弟/ 闻 其 饥 寒/ 为 之 哀 /见 其 劳 苦/ 为 之 悲 /故 人 敬 而 悦 之, 爱而亲之,若子产之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冀州,文翁之为蜀郡。皆可以恤其忧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其辉映千祀,芳声不绝。10. 丰台一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孽 摇 之 虚 有 鸟 焉 一 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 头 皆 争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食 不 得 入 咽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而 笑 之 曰 而 胡 不 思 九 口 之 食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而 奚 其 争 也? 郁离子九头鸟【答案】孽 摇 之 虚 /有 鸟 焉 /一 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 头 皆 争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食 不 得 入 咽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而 笑 之/曰/ 而 胡 不 思 /九 口 之 食/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而 奚 其 争 也?【参考译文】在孽摇的山上有一只鸟,一个身子有九个头。一旦哪个头得到食物,其他八个头都去争夺,呀呀怪叫着互相撕咬,以致鲜血迸流,羽毛乱飞,食物还没有进喉咙,九个头全都咬伤了。海里的野鸭看见了,耻笑它说:“为什么不想想,九张嘴的食物都是吃到一个肚子里去的呀,为什么还要争斗不休呢?”11. 丰台二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 按 汉书艺文志 有 野老十 七 篇 注 云 六 国 时 人 在 齐 楚 间 应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种 故 号 野 老 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 陔余丛考野老【答案】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 /按 汉书艺文志 有 野老十 七 篇/ 注 云/ 六 国 时 人 /在 齐 楚 间 /应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种 /故 号 野 老/ 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12. 海淀期中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分)君 子 不 谓 小 善 不 足 为 也 而 舍 之 小 善 积 而 为 大 善 不 谓 小 不 善 为 无 伤 也 而 为 之 小 不 善 积 而 为 大 不 善 是 故 积 羽 沉 舟 群 轻 折 轴。故君子禁于微。淮南子缪称训【答案】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是故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参考译文】君子不以为小的善事不值得做就舍弃它,因为小善积累起来也就能成为大善;也不以为小的坏事做做也无妨就去做,因为小恶积累起来也就成为大恶。所以说,羽毛堆积到一定程度也能将船压沉,很多轻东西放在车上也能将车轴压断。所以君子要谨戒于微细之处。13. 海淀一模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分)楚 厉 王 有 警 鼓 与 百 姓 为 戒 饮 酒 醉 过 而 击 之 也 民 大 惊 使 人 止 之 曰 吾 醉 而 与 左 右 戏 击 之 也 民 皆 罢 居 数 月 有 警 击 鼓 而 民 不 赴 乃 更 令 明 号 而 民 信 之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答案】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参考译文】楚厉王遇到危急的情况,用击鼓发出信号召集百姓来防卫。(有一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经过(鼓)误击了它。百姓(被)惊动,(厉王)派人阻止大家,说:“我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了个玩笑,错击了鼓。”(急忙赶来的)老百姓便都回家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再击鼓(报警)时,百姓就都不来了。于是,(厉王)重新发布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14. 海淀二模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分)鲁 有 恶 者 其 父 出 而 见 商 咄 反 而 告 其 邻 曰 商 咄 不 若 吾 子 矣 且 其 子 至 恶 也 商 咄 至 美 也 彼 以 至 美 不 如 至 恶 尤 乎 爱 也 故 知 美 之 恶 知 恶 之 美 然 后 能 知 美 恶 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答案】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参考译文】鲁国有个丑陋的人,他的父亲出门后见到了商咄。回家之后就告诉他的邻人说:“商咄不如我儿子(好看)啊!”其实呀,他儿子是最丑的,商咄是最美的。而他却认为最美的反而不如最丑的,这种错误就是由于偏爱。所以,知道美中的丑,知道丑中的美,这样才能知美丑啊。15. 石景山期末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分)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答案】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参考译文】每天和水打交道,那么十五岁就能够获得水性;生下来不知道水,那么即使长到壮年,看见船也会畏惧。因此,北方的勇士向潜水者询问,想知道他潜水的方法,按照他的话到河里尝试,没有不溺水的。所以,凡是不学(实践)而一味要寻求道理的人,都是像学潜水的北方人一样的人。16. 西城期末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凡 音 者 产 乎 人 心 者 也 感 于 心 则 荡 乎 音 音 成 于 外 而 化 乎 内 是 故 闻 其 声 而 知 其 风 察 其 风 而 知 其 志 观 其 志 而 知 其 德 盛 衰 贤 不 肖 君 子 小 人 皆 形 于 乐 不 可 隐 匿 故 曰 乐 之 为 观 也 深 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音初)【答案】凡音者 / 产乎人心者也 / 感于心则荡乎音 / 音成于外而化乎内 / 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 / 察其风而知其志 / 观其志而知其德 / 盛衰 / 贤不肖 / 君子小人皆形于乐 /z不可隐匿 / 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尾句“曰”后,可断、可不断,不影响得分。)【标点】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参考译文】大凡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内心有了感受就会表现为音乐,音乐产生于外部又感染内心的情感,所以听到他们的乐声就能知道他们的风俗,考察他们的风俗就能知道他们的志趣,观察他们的志趣就能知道他们的德行。昌盛和衰落、贤能和不才、君子和小人都表现在音乐上,无法隐藏,所以说音乐作为观察(社会和人)的凭借具有重大作用。17. 西城一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选自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注:负揭:指秤杆的下垂与翘起。【答案】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参考译文】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补充注释 陵云台:楼台名,在洛阳。楼观(gun):楼台。)18. 西城二模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注: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答案】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