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识记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关系。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能综合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变化原因: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内、外力作用比较特点项目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二、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2板块名称:如图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3板块的边界类型:如图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4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1)互相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之间:常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常形成深邃的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或岛弧,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2)彼此分离:在板块张裂的地带,常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东非裂谷带、大西洋。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属于欧亚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如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2地质构造分类(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组合类型岩层特点图中部位发育的地形实例地垒两侧陷落、中间突起E处陡峻山峰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地堑中间部分相对下沉D处盆地或谷地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四、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地貌: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2地震: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地震,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一、判断题1内力作用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2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4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分别为向斜和背斜。()5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1.2.3.4.5.二、选择题6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起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A7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B背斜常形成自流盆地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答案:C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如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各具特色,如下图中的云南石林、长江峡谷,其奇特景观让人如临仙境,流连忘返。(1)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哪两种力的作用?(2)这两种力在地貌形成过程中存在什么关系?提示:(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更加不平,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使地表趋于平坦。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于地表,但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核心归纳】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如下图所示:2两个角度看内、外力作用关系(1)二者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使得地表趋向于平缓。(2)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跟踪训练】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B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内力作用C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地壳运动、泥石流和滑坡D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重力能解析:选A。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B错误。泥石流、滑坡为外力作用,C错误。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D错误。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希雷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到达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约6 400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 000米不等。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2)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何种内力作用形成的?提示:(1)地壳水平张裂。(2)岩浆活动。【核心归纳】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地震、火山活动频繁。(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2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板块运动边界类型宏观地形图示实例挤压碰撞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山脉、岛弧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彼此分离生长边界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东非大裂谷海洋板块内部张裂处往往形成海岭或大洋中脊大西洋中脊【跟踪训练】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B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2)图中示意的是()A大西洋中脊 B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中脊 D印度洋中脊(3)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是()A大分水岭 B安第斯山脉C海岸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解析:第(1)(2)题,两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位于海洋,是海岭。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排列与题中信息不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符合题意。这样就是大西洋中脊(海岭),图中的左侧就是美洲板块,右侧就是非洲板块。第(3)题,位于非洲或南美洲且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答案:(1)D(2)A(3)B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背斜和向斜示意图。材料二某地地质剖面图。材料三华山大断崖。(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水平方向_(挤压/张裂)力的作用。(2)从形态上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3)“背斜成谷”主要是受到哪种外力作用的影响?若材料一图中所示地区有石油分布,应从哪种构造中寻找石油?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在背斜顶部,为什么?(4)材料二中,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哪些不是?为什么?(5)材料三中的华山大断崖属于哪种地质构造?断层构造除形成块状山地外,还能形成什么地形?提示:(1)挤压(2)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3)侵蚀作用。背斜构造。背斜岩层是拱形的,承压大,安全性好,而向斜是储水构造,修建隧道易积水或渗水,因此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因此采石场选择在背斜顶部。(4)A、B、C是断层构造,D不是。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材料二中的A、B、C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5)断层构造。 低地或谷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核心归纳】1褶皱构造与地貌褶皱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石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常形成山岭图示2.断层构造与地貌断层地垒地堑形态两条断层线之间,岩层相对两侧上升两条断层线之间,岩层相对两侧下降图示构造地貌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常形成谷地或盆地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应用选择原因向斜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汇集,如图:向斜找矿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容易被侵蚀搬运掉,含有矿产的岩层往往保留在向斜地下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气最轻,分布在顶部,水最重,分布在底部,中间为石油。(如图)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如图)建筑、工程选址建筑、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处搞大型建筑易诱发地震、滑坡、渗漏等;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跟踪训练】(20194月浙江)下图为某湖泊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250万年以来沉积物等厚度线。回答下题。该湖湖盆形成主要因()A风化侵蚀B搬运沉积C构造抬升 D断裂下陷答案:D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典图示例】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2)_(3)_(4)_(5)_答案:(1)向斜(2)断层(3)垂直(4)褶皱(5)外力【判读技巧】1地质构造的判断(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3)断层:有明显断裂面(即岩层不连续),且两侧岩层有明显位移。2构造地貌的判断(1)背斜山:岩层在挤压力作用下向上拱起成山。(2)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3)向斜谷:岩层受挤压力作用向下弯曲成谷。(4)向斜山: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5)断块山和断层谷:岩层受强大挤压或张力发生断裂后,上升的岩块形成断块山;下降的岩块形成断层谷;断层面往往形成陡崖。3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堆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下图,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下图,岩层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4)断层时间的判断:断层的形成晚于其错断的最新岩层。如下图,断层晚于岩层。 4.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当时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当时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3)若某个地质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地质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堆积,或者堆积物来源太少,或者说明该地质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针对练习】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_处,属于向斜的是_处。(2)图中所示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是由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造成的。(3)图中A处地形成因是_。(4)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处。(5)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从地质构造来看,与图中_处相同。答案:(1)AB(2)内力(3)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4)AB(5)C 对点练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全部来自于地球内部B外力作用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力量C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D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解析:选C。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它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起到雕塑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对点练二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20186月浙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3 题。2大洋中脊处的板块运动方式及边界类型,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挤压生长边界B碰撞消亡边界C张裂生长边界 D分离消亡边界3如果在非洲的纳米比亚沿海发现了形成于2亿年前的石油,下列区域中最可能发现同期石油的是()A墨西哥湾 B非洲北部海域C南美洲东北部海域 D南美洲东南部海域解析:第2题,图示大洋中脊位于大西洋中部,地处美洲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生长边界为两大板块彼此张裂、分离。第3题,据板块构造学说,大陆部分曾经为一个整体,即在2亿年前非洲和南美洲连接在一起,那么最有可能发现和纳米比亚沿海同期石油的是南美洲东南部海域。答案:2.C3.D 对点练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4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丁5甲处()不适合选做水库坝址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背斜谷地质条件适合开凿隧道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 BC D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断层、乙为背斜谷、丙为向斜山、丁为单斜山,故属于倒置地形的是乙和丙。第5题,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处属于断层,不适合选做水库坝址和开凿隧道;甲处地貌是谷地,该谷地是由于断层构造上地壳破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答案:4.B5.D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回答12题。1形成“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来源是()A太阳辐射B岩浆活动C大气 D流水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解析:第1题,“根本力量”是关键词,猫咪山的形态是遭外力侵蚀的结果,其根本力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第2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A2.C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34题。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c和a挤压而成 Bb和d挤压而成Cc和b挤压而成 Da和b挤压而成4红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积的变化是()A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B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缩小C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缩小D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解析:第3题,喜马拉雅山是欧亚板块(a)与印度洋板块(c)碰撞挤压而成。第4题,红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答案:3.A4.A5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该区域地质构造的主要成因有()流水堆积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地壳水平运动 地壳垂直运动A BC D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和断层分别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形成的。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67题。6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 B向斜C断层 D谷地7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第7题,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而石灰岩极易受到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溶洞等地貌,该地貌极易出现塌陷等地质灾害,故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地下溶洞塌陷。答案:6.B7.C8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甲_,乙_,丙_。(2)该地地壳受到了_方向力的作用,属于_(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运动和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运动。(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填“甲”或“乙”)地,原因是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_地,原因是_。解析:(1)地质构造的判断主要是看岩层的弯曲方向和岩层是否弯曲变形或岩层是否发生断裂。(2)岩层褶皱变形主要是水平挤压力作用的结果。受力方向结合指向标判断即可。(3)对于岩层运动情况的判断一定要从下向上判断:图中下方岩层发生了褶皱,说明该处曾经受到水平挤压力的影响,接着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抬升,接受外力堆积。(4)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是天然拱形,施工安全且不易储水,适合修建东西向隧道。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打井应选在乙处。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故钻探石油应选在甲处。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南北挤压水平垂直水平(3)受到外力的侵蚀堆积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然后岩层相对隆起,接受外力的侵蚀,以后地壳又下沉或相邻的地区抬升,接受外力堆积(4)甲背斜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乙甲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1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图示区域的地壳()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解析:选A。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导致岩层发生断裂,地壳下陷形成红海,所以该区域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回答23题。2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 B背斜山C向斜谷 D向斜山3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 BC D解析:第2题,由于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X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从地形上看,X地属于河谷地带,故该地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A选项正确。第3题,两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索引动态更新算法-洞察及研究
- 慢镜头技术的情感传递研究-洞察及研究
- 碳中和国际合作路径-洞察及研究
- 人民法院建筑方案设计
- 零延迟交互技术-洞察及研究
- 化肥厂化肥渠道开发规定
-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题(无答案)
- 物联感知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洞察及研究
-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强化训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文汇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出差工作安全培训课件
- 产科护理教学比赛课件
- 占道施工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芜湖市鸠江区村级后备干部集中招录工作101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美容整形师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茶粉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培训民警拍照宣传课件
- 2025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冲刺361题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1~6的表内乘法必刷卷 (含答案)
- 抖音账号实名认证承诺函模板
- 证券业反洗钱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