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纠结的终结.doc_第1页
哲学纠结的终结.doc_第2页
哲学纠结的终结.doc_第3页
哲学纠结的终结.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纠结的终结物质和意识的问题,远在人类的认识和思维功能形成之初(不仅仅是哲学学术诞生时),就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着,它始终指导着人的所有认识活动,既决定了世界观,又影响了方法论。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彻底割裂了哲学学问,形成了完全是水火不容的两派,相互批判争斗得硝烟弥漫,甚至是你死我活。哲学归根到底就是人类的思想意识的学问,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外形乎?生物学分类科目吗?还是天生能力高低(比如说手的灵巧)?人是具有认识和思维的动物,能够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和思想,即具有文化的能力,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人类没有认知和思维能力,既不可能制造出劳动工具(从原始人类的粗糙旧石器到如今的自动化工业生产线),组成的群落社会关系也是靠生物的本能(没有能力认识和改造社会关系);更形不成思想和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的和人类社会的),这就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没有人类主动的(有意识的) 物质和精神劳动,就没有人类的文明诞生与发展。所以,思想意识从来就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指导,简单说,人就是具有认识和思考能力的脑袋的动物。人类的一切知识和思维意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同时反过来又指导着人类的实践,从原始社会的简单采摘与狩猎中,学会了粗糙的石器制造;从自然火灾中,学会了火的利用(熟食与驱赶猛兽);从树荫及洞穴中学会了简易的房屋围栏制造;从大型狩猎采摘活动中,学会了群落内部的团结互助;生存资料获取的艰难,学会了群落内部和群落之间的争斗与物资交换人类及其社会的每一进步,无一不是建立在认识和思考的进步基础之上,没有人类的思维意识指导,人类只能是群居的动物,甚至无法和动物相比!意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一切活动的指导,那么,按照现代哲学观,人既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又是主观的精神意识的存在,人就是物质与精神意识的辩证统一。没有纯粹的客观无意识的人,那是傻子或病人;也没有完全主观的无物质的纯精神意识体,这种存在叫“神仙”。既然意识活动是人类的特有本质,那么,就需要哲学认识论的从新认识,理清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认识论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不论是去认识、改造、利用某事物或规律,还是接受知识、经验、思想等文化传承,或是丰富发展文化,都是用自己的思想意识去反映某种客观存在,或指导人利用某些工具和方法生产、改造、利用某事物,其过程和结果都体现了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由于时间的单向流动性和不可逆性,以现在作为原点,世界的所有已经存在(过)的一切事物事物(物质和精神的),在自己看,都是独立于自我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但另一方面世界因我的存在(包括我的思想意识和一切行为)而开始有所改变(当然也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至于改变多少与贡献度和认可度等有关。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带来的改变也越发巨大(有好有坏),不可忽视。既然意识指导着活动,意识丰富和发展着文化,那么,人的思想活动既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指导,也是主观对主观的认识和指导。就是说,人的一切活动,既是唯心的,也是唯物的!是以唯心去反映唯物!认识的主体是唯心的,客体是唯物的;材料是唯物的,加工工艺是唯心的;而且,认识的结论(包括知识、经验、观点和方法等)也是唯心的,是人的精神意识的产物。正因为认识的过程和结论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所以,错误和片面则始终伴随着认识的全过程。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再伟大的理论和发明发现,只是部分正确,在某范围和条件下正确,有可能是空前的,但不会绝后。认识和利用自然的、人类社会的规律,这条路上没有顶峰。再说方法论,全部世界的二元划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习惯方法,只是一个认识事物的工具之一。物质和意识,万事万物分阴阳,特性有刚柔.人类的认识活动看到了世间万物内部对立的两面,看到了内部矛盾的对立,这本就无可厚非。但是,二元划分法更进一步,坚持二元论,不论何事何物,认识的观点和方法都是非此即彼的各执一端,看不到矛盾的辩证统一,看不到阴阳的互存互生,看不到特性有刚柔相济,必然就会割裂事物的内部有机联系,如同盲人摸象,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一种表现。西方文化思维的传统,习惯了二元论,但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发现了事物普遍存在着矛盾的辩证统一体,既有事物矛盾对立的两面,也有矛盾中和的单独存在:原子的基本组成有正负电的粒子,也有中性不带电的中子;原子既是无电的,内部也是有电的;革命既是新生,又是灭亡;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提高生产能力,也提高破坏能力;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没意识思维的人大概能够和猴子比,肯定不如猩猩和猿).中国文化的传统,既承认二分法,也习惯三元论,而且特别强调三元论,普遍认可事物的中间状态,也追求中间的平衡状态,这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因为有了意识思想,人类最终和动物分离,形成了人类社会,并且,人类的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绝不像动物该吃就吃,改拉就拉那么简单直接。探究人类的认识活动的规律,绝绕不开唯心的意识思想活动;研究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绝绕不开思想意识活动。人类本身就是物质和意识精神的辩证统一体,认识论就是唯心论和唯物论的统一。 世界观也好,方法论也罢,观点和方法都是意识对客观的反映,只是部分正确,在某范围和条件下正确,甚至也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绝对的正确,只会带来绝对的错误和失败,没有人能够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一句顶一万句,那是“神”才具有的能力。哲学的认识论,说到底是人类的认识活动,没有纯粹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离开了人的思想意识,那是只有无人的自然界才有的现象,这不是认识论研讨的范畴,是无源之水,反而是唯心主义的另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