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2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ppt_第2页
第12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ppt_第3页
第12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ppt_第4页
第12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 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 皮亚杰 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能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 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 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 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 Outline 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 一 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 道德判断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形成 皮亚杰的理论 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的理论 两难故事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判断的发展1932 儿童道德的判断 道德的实质 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对权威的认识 一 皮亚杰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研究被试 20名4 12 13岁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法 谈话法 研究结果 规则的理解规则的执行 规则理解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规则还不是有遵守义务的运动规则 第二阶段 以片面的尊重为基础的强制性的规则 第三阶段 规则成为彼此同意的合理的规则 5岁男孩谈话的记录问 你是怎么懂得这些规则的 答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哥哥指点给我的 是我的爸爸指点给我哥哥的 问 你的爸爸是怎么懂得的 规则 答 我爸爸是自己懂得的 没有人告诉他 问 告诉我 是你的爸爸先出生还是你的爷爷先出生 答 我的爸爸是在我的爷爷之前出生的 问 谁发明了玩弹子的游戏 答 是我爸爸 规则执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 第二阶段 以自我为中心向大龄儿童模仿的阶段 第三阶段 初期协作阶段 第四阶段 规则确定化阶段 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研究方法 对偶故事研究结果 效果论动机论 对偶故事法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 他走进餐厅 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 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 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东西 他推门进去 门撞到托盘 结果15只杯子撞碎了 B 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 一天 他母亲外出了 他想从碗柜里拿出一些果酱 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 他的手臂够不着 他试图取果酱时 碰到了一只杯子 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A 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 他的父亲出去了 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 于是他拿着他父亲的钢笔玩 后来 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 一次 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 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 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 这样他爸爸回来就可以用了 但在打开即将空了的瓶子时 他把桌布上弄上了一块墨水渍 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这两个孩子中 哪个更坏些 为什么 7岁女孩的谈话记录 问 哪一个坏些 答 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问 为什么 答 因为污点大 问 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答 因为要帮助别人 问 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答 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 他弄脏了一小块 问 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答 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 过失判断 年幼儿童根据客观责任作判断 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根据主观责任判断出现稍迟 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两种道德判断在儿童身上有一个重叠阶段 主观责任的判断逐渐取代客观责任判断而居于支配地位 道德法则的内化阶段 儿童关于公正观念的研究 三个关键时期 二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前道德判断阶段 1 5 7岁 集中于自我时期 1 5 2岁 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 2 7岁 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5 10岁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 不变的 评定行为是非时抱极端的态度 判断行为的好坏根据结果而非主观动机 把惩罚看成是天意 赞成严厉的惩罚 单方面尊重权威 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 9 11岁以后 认为规则和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 可以怀疑和改变 根据结果和行为动机判断行为 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 较高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判断不再绝对化 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惩罚较温和 贴切 带有补偿性 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三 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道德认识不成熟的原因自我中心实在论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同伴交往促进认知发展 二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与皮氏的共同点 1 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 不变的发展顺序 2 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基础 3 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两难故事法欧洲有一个妇女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 生命垂危 医生诊断后认为 只有本城药剂师最新发明的新药 镭能救她的病 这个药的成本约400美元 但是药剂师要价是成本的10倍 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多方求援 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 或者允许赊账 但药剂师说 不行 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因此走投无路 竟铤而走险 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店 为妻子偷走了药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为什么 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 为什么 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是否很重要 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仔细回忆故事中的情景 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什么 为什么 研究方法 两难推理故事研究结果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I 前习俗水平 阶段1 法律道德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 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年人来决定的 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赞成者认为汉斯应该去偷 否则妻子家的人会来打他 反对者认为汉斯不应该去偷 因为偷东西是违法的 被抓住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阶段2 个人主义 工具性目的和交换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要求的满足 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 开始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 但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 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大多数儿童持赞成态度 认为汉斯应该去偷 理由是妻子过去替他做饭 洗衣 所以汉斯应该帮助她 同时丈夫有照顾妻子的义务和责任 只要汉斯愿意 药剂师又无理 汉斯就可以去偷 水平II 习俗水平 阶段3 个人之间的相互期待 相互关系和一致儿童的价值是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 顺从传统的要求 符合大众的意见 谋求大家的称赞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 总是考虑到社会对一个 好孩子 的期望和要求 并总是按照这种要求去展开思维 有的认为汉斯应该去偷 因为他的妻子现在需要帮助 有的认为汉斯不应该去偷 因为好孩子是不偷的 偷就不成为好孩子 他们认为遵守 互助 的习俗或 诚实 的规定都是舆论认可的 会受到社会的赞许 他们并不考虑汉斯这样决定的社会后果 阶段4 社会体系和良心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 包括服从社会规范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法律的权威 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 知法守法 对汉斯的偷药行为 认为汉斯虽然有责任照顾和挽救自己的妻子 但如果偷药就会危害社会秩序 而这种秩序是由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的 所以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遵守法律 汉斯不应该去偷 如果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念头去偷 社会就会不成样子 那么既不能违法偷药挽救生命的话 这个阶段就很难解决汉斯的困境 水平III 习俗水平 阶段5 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以法制观念为导向 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但不再把社会公则和法律看成是死板的 一成不变的条文 而认识到了它们的人为性和灵活性 他们尊重法制但不拘于法律条文 认为法律是人制定的 不合时的条文可以修改 也就是说 他们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契约 它是由大家商定的 是可以改变的 而不是固定僵死的 认为汉斯偷要是触犯法律的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 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 汉斯偷药是对的 而药剂师的行为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他也没有错 他们认为汉斯偷药的行为可以得到辩护或从轻处理 不合理的法律应当予以纠正 阶段6 普遍的伦理原则以价值观念为导向 有自己的人生哲学 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 思想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 行为完全自律 由于认识到了社会的重要性与维持这种共同秩序所带来的弊病 看到了社会公则与法律的界限性 所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 能超越以前的社会契约所规定的责任 而且是以正义 公平 平等 尊严等这些最高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以普遍的标准来判断人们的行为 认为汉斯的做法是正确的 因为人类生命的价值无条件的高于一切 人的生命要比财产的价值高的多 汉斯的行为是对允许药剂师牟取暴利的法律的一种抗拒 这是最高层次的道德判断水平 已超越某些规章制度 而考虑较多的事道德的本质而不是具体的道德准则 柯氏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认知冲突法角色扮演 二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 observinglearning 或替代学习 vicariouslearning 一 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PBE PB代表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 主体的信念 期望 意向 自我概念等认知因素支配引导其行为 行为及其结果通过向行为主体提供反馈 影响并决定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行为主体的情绪反应 EP代表环境因素与主体因素之间的双向作用 主体的信念 期待 情绪反应习惯 认知能力等的发展与变化是榜样示范 社会劝导等社会影响力的结果 主体以其生理的 心理的以及社会的主体特征影响其社会环境 BE代表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决定关系 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介 是人用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人的需要的手段 行为也受环境的制约 采取与环境相应的行为 否则行为将会无效 二 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 内涵 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得到矫正 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作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Bandura 1965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观察者将其心理资源如感觉通道 知觉活动 认知加工等关注于示范事件的过程 是示范事件影响观察者从而产生观察学习的起点 保持过程 观察者将其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以符号表征的方式储存于记忆之中以备后用的过程 产出过程 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表现过程 即观察者将在注意过程与保持过程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示范行为的内部符号表征转换成外显行为的过程 动机过程 观察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 直接诱因替代诱因自我生成诱因 强化 三种水平 直接强化 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