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肿贴膏研制.doc_第1页
红肿贴膏研制.doc_第2页
红肿贴膏研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肿贴膏研制.txt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无法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改变生命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红肿贴膏研制更新日期:2010-11-19 点击: 赵汉华朱忠庆张其敏卢源通刘明惠罗大万 提要红肿膏是该医院骨科常用药,现将红肿膏剂改为红肿贴膏的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作一介绍。 关键词贴膏;制备;工艺;质量标准 Development of Hongzhong Sticking Plaster Zhao Hanhua, Zhu Zhongqing, Zhang Qimin, et al Chongqing Osteopathia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00010 AbstratHongzhong plaster, a usual gosteopathia medicine in the hospital is developed to sticking plaster.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Hongzhong sticking plaster;Process;Technique;Quality standard 红肿膏处方是我院骨外科常用经验方。我院药剂科与中医骨科密切合作,将红肿膏改革成红肿贴膏。经初步临床验证表明,其具有清热、消炎、镇痛作用,对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瘀血肿痛等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使用方便、洁净,患者可自行贴换。本文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1实验材料 1.1处方组成:生大黄、木芙蓉叶、苦参、天花粉、泽兰、姜黄、生草乌、瓦楞子。 1.2药品与试剂:大黄、姜黄对照药材(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硅胶G(购于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实验方法 2.1有效成分的提取 2.1.1乙醇回流提取:将大黄、苦参、泽兰、姜黄、生草乌粉碎成粗粉后,用80%乙醇回流提取4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再转移于蒸发锅内继续浓缩成稠膏状,备用。药渣与水煎煮组在第2次煎煮时合并再煎煮2次。 2.1.2.水煎煮提取:将木芙蓉叶、天花粉(天花粉厚块饮片用锤压成小块)用水煎煮3次(第2次煎煮时加入乙醇提过的药渣),过滤,合并滤液继续浓缩成稠膏状,与乙醇回流提取法得到的稠膏合并,混匀备用。 2.1.3备料:将瓦楞子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与稠膏混匀,烘干,粉碎并过80目筛、备用。 2.2无药基质的制备 2.2.1无药橡皮膏的制备:加入适量樟脑制成98 cm1.5 cm橡皮膏形基质、备用。 2.2.2膏药的配制:将 CMC 浓液加入樟脑乙醇混匀,加入甘油混匀,加入熔溶凡士林、氮酮混匀形成乳白色乳化剂,然后才加入药粉混匀配成膏药。最后用手工模具制成黑色药模的夹心橡皮贴膏,存于密封的塑料袋内,放入盆中存阴凉干燥处保存。 3质量检查 3.1化学鉴别 3.1.1药粉的化学鉴别 3.1.1.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供试品溶液(1)的制备:称取药粉1 g,加入95%乙醇40 ml,回流提1 h,过滤,滤液浓缩成8 ml。 供试品溶液(2)的制备:称取药粉6 g,用2%盐酸20 ml溶解,过滤,滤液用氨调 pH14,用氯仿5 ml3萃取,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使溶于95%乙醇2 ml。 3.1.1.2化学鉴别:量取供试品溶液(1)约0.5 ml,加入5%NaOH试剂2滴,立即显鲜红色;量取供试品溶液(1)约0.5 ml,加入浓盐酸3滴,立即显鲜红色;吸取供试品溶液(2)2滴,点在滤纸上,用电吹风吹干,滴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立即显鲜桔红色;称取药粉约0.5 g,滴加浓盐酸1滴,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3.1.2膏药的化学鉴别 3.1.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黑色药模上药膏约1 g,加入95%乙醇15 ml,回流提取0.5 h,过滤,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3.1.2.2化学鉴别:量取供试品溶液0.5 ml,加入5%NaOH 3滴,立即显红色;量取供试品溶液0.5 ml,加入浓盐酸约0.5 ml,立即显红色。 3.2薄层检查 3.2.1红肿贴膏中大黄的薄层鉴别:称取大黄粉末2 g,用80%乙醇20 ml回流提取1 h过滤,滤液蒸干,残渣使溶于95%乙醇3 ml为大黄药材对照溶液。取不含大黄的模拟药粉,按供试品溶液(1)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附录VIB)试验,吸取大黄药材对照溶液1 l,供试溶液(1)和阴性对照液各6 l,分别点在同一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醚氯仿(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 NaOH 水溶液。除阴性对照品在与大黄对照相应位置不呈现红色斑点外,供试品在与大黄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呈现相同的两个红色斑点。见图1。 3.2.2红肿贴膏中姜黄的薄层鉴别:称取姜黄粉末0.5 g,加入95%乙醇10 ml回流提取1 h,过滤,滤液为姜黄药材对照溶液。取不含姜黄的模拟药粉,按供试品溶液(1)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VIB)试验,吸取姜黄药材对照溶液1 l,阴性对照液和供试品溶液(1)各6 l,分别点在同一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浓盐酸(斑点立即显桃红色,很快变为稳定的酱红色),除阴性对照品与姜黄对照相应位置不呈现酱红色斑点外,供试品在与姜黄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呈现相同的3个酱红色斑点。见图2。 4刺激性试验 4.1动物实验:取家兔3只,背部用8% Na2S脱毛(约2.5 cm2两处),休息24 h后,分别贴本品,并用相应位置空白点作自身对照,24 h后观察,未发现皮肤水泡、发疹、发热、发红等现象。 4.2人体安全实验:将红肿贴膏贴于健康人的背部、大腿和手臂,另一相应处作自身对照,经男女16人次试验未发现水泡、发痒等刺激现象,仅有个别处出现轻度发红和痒感,揭去膏药后很快复原。由此说明本品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 5小结 5.1本品原为医院长期使用的经验方,是药材细粉加凡士林用纱布包扎患处,虽然疗效很好,但使用不方便,尤其是患者不能自行贴换。改为夹心黑膏药的橡皮膏后,既有膏药的药料多,疗效好而持久的优点,也有橡皮膏使用方便和洁净的优点,克服了原膏药贴敷不方便、污染衣物皮肤、橡皮膏含药量少等缺点。 5.2贴膏中的药粉与乳化剂混和,其中有乙醇作介质,另还加入透皮剂氮酮,增强了药物的透皮吸收的速度。 5.3红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