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寻甸凤龙山生命艺术园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云南寻甸凤龙山生命艺术园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云南寻甸凤龙山生命艺术园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云南寻甸凤龙山生命艺术园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云南寻甸凤龙山生命艺术园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寻甸凤龙山生命文化艺术陵园详细规划 编制单位: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 昆明西林城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委托单位:云 南 姜 氏 科 技 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八月 项 目 委 托:云南姜氏科技有限公司编 制 单 位: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 昆明西林城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所 长:高成广(副教授教、硕士)编制项目组:组 长:高成广 (副教授、硕士)副组长:刘柯三 (副教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高维忠 (副教授) 马 聪 (讲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成 员:区 智 (讲师、硕士) 谷永丽 (助教、硕士) 郑桂平 (工程师、硕士)吕 娟 (硕士研究生)岳 磊 (硕士研究生)李 威 (硕士研究生)钱 勇 (硕士研究生)资 质 证 书:l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 甲C级 证书编号:林资证字甲C009号l 城市规划资格证书 丙级 证书编号:(云)建资证丙字 第200834号l 城市园林绿化资质 三级 证书编号:新办昆园绿设字2312号l 工程设计资质 丙级 证书编号:232078-ab目 录1概况1.1寻甸县社会经济概况11.2凤龙山自然地理位置11.3地形地貌11.4气候概况11.5森林植被与水资源12开发建设条件评价12.1 地理形势分析12.2 土壤与自然植被条件12.3 客源市场分析23详细规划23.1 规划理念23.2规划指导思想23.3 规划依据33.4 规划原则33.4 规划总体布局33.5 规划主要内容34 各专项规划54.1 道路系统规划54.2 建筑、小品、休闲设施(点)规划64.3 植物景观规划64.4墓区分类74.5墓碑文化艺术规划74.6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75分期建设75.1 一期建设75.2 二期建设75.3 三期建设76 经济技术指标77 附录图册94云南寻甸凤龙山生命文化艺术陵园详细规划云南寻甸凤龙山生命文化艺术园规划1概况1.1 寻甸县社会经济概况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是滇东北之要冲,属昆明市辖县,全县辖16个乡(镇),173个村委会,总人口50.5万,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万人,占21.8%,县城有4万多常住人口,1.5万多流动人口,根据规划,5年后将达到15万的人口目标;2008年,寻甸县地区生产总值29.9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9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5元。1.2凤龙山自然地理位置凤龙山位于昆明市寻甸县,距昆明市80公里,距离县城约3公里,位于东经103018/、北纬25024/,占地面积1067200平方米(1600亩),园区北靠功山镇、西邻金所乡、东接河口乡、南与仁德镇相望。见交通与地理位置图。1.3地形地貌园区属乌蒙山系的梁王山脉,凤龙山最高海拔2816.1米,园区内地形以丘陵为主,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266米,最低海拔2077.5米,中部凹地中天然突起为圆形土丘,土地类型为旱地,周边林木繁茂,土壤多为红壤、黄棕壤,岩石为石灰岩、玄武岩和砂页岩。见地形地貌图。1.4 气候概况园区属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冬春两季受平直西风环流控制,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干旱少雨;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西南或印度洋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海洋季风突出,多雨,凉爽潮湿,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属夏季多雨、冬春干旱,5-10月为雨季,全县降雨量集中在5-10月份,平均842mm,占全年降雨量的82.5%,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较少,全年平均气温14.5,冬暖夏凉。1.5森林植被与水资源凤龙山是寻甸名山,是寻甸县第二高山,海拔2816.1米,以大树杜鹃花和“天山小草原”著称,这里四季都有花开、风景各异,“名山秀景天生定,最是钟情杜鹃红”,大树杜鹃属名贵花种,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它生长在冷凉高寒山区,一般很难移栽成活。除了春季的杜鹃花,凤龙山上还有夏季的鸡嗉子花、野百合花,秋季的野黄花,冬季的山茶花等奇花异草,使凤龙山四季鲜花常开不败。同时,凤龙山半山腰有几千亩天然草场,放牧着成千上万的羊群,草场中还有树型独特的常青栎树、野樱花等,它们稀稀疏疏生长在草场中间,构成凤龙山草场独特的景色。园区内的森林植被:园区周边植被以自然生云南松为主,园区内局部地方为旱冬瓜和杂灌木;水资源:现有场地没有成型的溪流与河湖,但存在雨季溢洪冲刷沟渠,说明雨季水量较大,能够有条件形成水池。见园区现状条件分析图。2开发建设条件评价2.1 地理形势分析凤龙山生命文化艺术园,背靠海拔2816.1米的凤龙山主峰,左边为高2266m的青龙山,右边为高2204.5m的白虎山,中央有高2174.5m的龟背突起,前有高约2100米的朱雀山(案山),在青龙山与龟背之间有一天然形成的凹地,稍加人工营造即可形成天然水池(水库),形成背靠凤龙山主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中为乳状突起的福地,势若金盆养龟、飞龙饮水之态,中央福地为凹地中的乳状凸起,远朝近案,左右护山呈围合之势,有聚气藏宝之妙,是理想福地的选择;青龙山福地以乳状凸起的福地为案山,左右山环水抱,自然内聚,得天地之灵,周边松林繁茂,苍翠秀丽,合葬经中 “土高水深,茂草密林,化入自然得聚藏之效为佳”的墓址选址理论,见地理形势分析图。凤龙山福地风水注:威严秀丽凤龙山, 云蒸霞帔凤栖桐。千里来龙昂头起,四灵齐聚蕴灵气。青龙饮水势巍峨,白虎抱穴卧地眠。朱雀含笔门前坐,玄武骑岭跨金鞍。凹中突起真福地,灵塔紧抱在胸间。六字合局贪狼位,三元九运气相连。龙穴向朝乾山异,气壮体丰福无边。脉凝气聚官财旺,儿孙万代列朝兴。2.2 土壤与自然植被条件土壤:孔子说:“为人下者,其优土乎!种之则五谷生焉,掘之则甘泉出焉,草木植焉,禽兽育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 ,这是对中国“入土为安”的丧葬观在哲学上得到引申。因此,古人在福地选择中对土壤的质地、色泽、含水情况亦须测验,以土层深厚为宜,否则不可用。凤龙山表层土壤条件较好,局部地方多石,在进行大规模台地整理后,原表层土壤回填墓穴,土质纯正,土层深厚、颜色深红,是理想的吉壤。植被:“陵寝以风水为秀,荫护以树木为先”。树木繁茂与否和风水好坏分不开,“草木郁茂,生气相随”、草木不茂,生气不来也,“童山不可葬也”等论述充分说明福地中植被的重要性。凤龙山周边林木苍翠,远山逶迤,只要水环境营造较好,福地中适当点缀绿化,则可达到山、水、林相得宜彰的环境,形成人们寻求休息,调节生理和心理平衡,接触大自然的理想佳境。2.3 客源市场分析凤龙山生命文化艺术园的客源以寻甸县为一级客源市场,以昆明市、嵩明县的客源为二级客源市场,以云南省省内其他客源为三级客源市场。根据国家1997-2007年共11年的统计资料,全国人口平均死亡率为6.53%0,寻甸县年平均人口死亡数为3265人,昆明市近5年来的年平均人口死亡数为2.3万人,通过合理、适当的市场定位、良好的园区环境和服务,近期年平均预计可出售1500-2000个墓穴,中期年平均可出售2000-3000个墓穴,远期年平均可出售3000-5000个墓穴。3详细规划陵园作为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的传统文化的形象表征,中国的殡葬文化深受传统习俗影响,尤其是厚葬观在古代中国占有绝对优势,究其产生、盛行的原因,一是在于灵魂不灭观念和祖先崇拜;二是在于儒家历来提倡孝道,把养生送死等量齐观,甚至视送死的程度超过养生。于是,厚葬、隆祭、久祀,便成为传统躬行孝道的最佳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国家的殡葬革新政策与民众的祭尊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墓花园化”、“形式节俭化”、“礼仪高雅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凤龙山生命文化艺术陵园的定位亦将是融艺术化、现代化、休闲化为一体,多元化管理、多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现代艺术陵园。3.1 规划理念根据凤龙山所处寻甸的地理位置,现代艺术陵园的设计理念及生命文化艺术园的定位,总体规划以营造“三园”为理念,即营造“生态花园、城郊公园、艺术陵园”,在环境建设上,凤龙山生命文化艺术园将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鲜花盛开的生态花园,以凤龙湖为中心,结合园区的景观、服务设施、农家乐(周边农村)等内容,形成寻甸县周末休闲旅游的城郊公园,在园区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旋律,应用牌坊、雕塑(浮雕)、广场、景观建筑、绿化、道路铺装等要素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的生命文化艺术陵园。即以现代公园规划的理念设计墓园,整个园区营造以山水、文化、绿色、阳光为主题,进入园区便能感受到那阳光的明媚、诗般的意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少了一分悲哀,多了一分欣慰,传达的已不是冥界的静默,而是将死亡转向对生命的回响与召唤,是在慎终追远中弘扬传统美德,在缅怀古人、敬祀祖先中营造文化氛围。3.2规划指导思想(1) 突出崇尚自然,营造绿色生态空间陵园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尽量不破坏现有的山势和植被,营造山水、园林、景观、文化结合的生态空间,使往者、生者都处于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之中,提升园区的价值。(2) 体现陵园与园林的统一陵园应具有自身的特征,表达庄重、肃穆、简洁、素雅的纪念性气氛,同时陵园又具有园林之美,通过草坪、树木、花卉、院落、亭台、小径、流水等造园要素和手法,来表达亲切、宁静,为祭奠亲人的人们创造休息、冥想的场所。(3) 满足不同阶层和多民族宗教信仰的要求陵园应考虑人们的各种要求,提供多种选择、多种规格和标准,同时要考虑寻甸多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力求设计出自然化、艺术化的园林环境,创造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民族习惯的功能区,并提供完备服务设施的殡葬园林。(4) 突出表现科技文化内涵陵园在重视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重视科技应用、文化建设并与绿色生态建设有机融合,使陵园处处洋溢着现代科技特征和丰富的文化气息。准确把握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符合当代殡葬改革的最新精神,使现代高科技文化体现在殡葬园区的空间文化形态上。(5) 科学规划、统一布局针对寻甸生命文化艺术陵园本身的情况,陵园的开发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应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分期分批进行投资建设,使今后发展留有余地。3.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 (7)公墓管理暂行办法3.4 规划原则(1) 生态保护的原则。规划确定不对主山体进行大面积、大规模改造,山上陵园融于自然之中,除主、次神道外,山上只建设必要的亭、台等休息设施和园区小路,这样既保持凤龙山陵园的自然野趣,又从风水上避免了对地脉(龙脉)的过分凿伤。(2)因地制宜的原则。整个陵园的规划建设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在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现有冲积沟和冲积盆地内进行适当的水体景观营造,形成山环水绕的自然格局;道路的布置以等高线为主进行流线布置,保护现有植被和地貌。(3)文化性原则。陵园以自然园林景观为载体,安放先人之陵墓,以山川自然之美,来抒发和寄托对已故先人的缅怀和敬仰,是一个人们在此祭奠、瞻仰、缅怀兼休闲的特殊地方,陵园的营造应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营造出具文化内涵的建筑、景观、小品和自然环境,达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殡葬文化和“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的目的。(4)经济性原则。分期建设,滚动开发,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大的经济效果。3.4 规划布局规划以“金盆养龟、飞龙饮水”为布局形式,现有中央乳状突起的小山(一期开发区域)与规划中的景观水体形成天然的金盆养龟之态,山上规划的太极八卦图、墓区划分结构与龟背图纹不期而合;左边青龙山体(二期开发)地形坡度较大,主要道路、人行道只有沿等高线旋转而上,这样的布局形若蜿蜒的龙形(蛇形)自山上下至水边,并饶水而至荷花广场,从放生池中飞跃吐水而出,成“九龙戏水”雕塑,故规划总体布局呈龟蛇相交而成玄武,或龟、龙相伴而有吉祥、祥瑞、长寿之意。总体规划以凤龙山的所具有的“凤”、“龙”的名字意象及龟状地理形势进行文化营造和布局,可归纳为:“一点三轴六区一馆”。一点为入口凤龙牌坊,三轴为主神道、次神道和一个景观轴线,六区包括综合服务区、中心广场区、凤龙湖景区、万寿园区、福泽园区和祥瑞园区,一馆为殡仪馆。(附注:龟的文化意象:灵龟,或名玄武、真武,传说古代伏羲氏画八卦就是根据龟背上的神秘斑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和周边二十四块画成的。苍颉也是在观察龟纹、鸟迹、兽蹄之象后而创造了文字。“河出图”、“洛出书”既然是上天所赐,那么沟通天帝和人间的使者,当然也就是神兽了。龟在古人眼里既是四灵(龙、凤、麟、龟)之一的天神使者,而且能寿达千年,最善于通晓人意、特别是龟甲上神秘斑纹,鳞甲数目及其分布都很规距整齐,至为神秘。礼统:“神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黝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昭若黝锦,运转应四时。长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龟的自身结构和自然的结构是一致的,其生命规律和自然运转规律是一致的,这种完全同构的关系,使龟生就掌握自然、社会的智慧,所以在远古之时,龟便成为主宰人世的“四灵”之一。同时,龟在古代象征着皇权、吉祥、高尚、长寿、财富和荣耀。龙的文化意象: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凤的文化意象: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凤凰,凤凰与龙、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 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 这一美的图腾。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赞美着,歌颂着。)3.5 规划主要内容(1)一点入口凤龙牌坊、石像生 凤龙牌坊为整个陵园的主入口,为四柱三间三楼带影壁的石牌坊(楼),宽22米,高13.9米,造型为南方牌坊风格,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挂浅浮雕青石饰面,上为黄色琉璃瓦覆盖的坊檐。凤龙牌坊高大雄伟、轻盈灵动、别具风采,上饰以凤、龙文化为题材的雕刻、绘画、匾额、对联和书法等内容,牌坊上为名人题书的“凤龙山艺术陵园”,具有很好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凤龙牌坊前为迎客的龙、凤圆雕(左龙右凤),左右两边的影壁上亦为龙、凤团花浅浮雕图案,牌坊后为送客的瑞兽麒麟,形成龙、凤、龟、麒麟四灵齐集的艺术陵园。石像生:入口牌坊至综合服务区之间的主道路上,以25-30米为间距,适当设置象、骆驼、马、狮子、虎、麒麟、貔貅、獬豸、羊等九个瑞兽成对排列在路的两边,石像生在古代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现代陵园中运用主要起迎客恭候、营造氛围、提高档次的作用。(2)三轴主神道、次神道、景观轴线 1)主神道:以荷花广场为中心,东西向为主神道的方向,贯穿万寿园的太极八卦坛、石物供(香炉、宝瓶、烛台)、望柱、万寿泉、龙凤御道、龙吐水、龙池、万寿园牌坊、凤龙三拱桥、荷花文化广场、放生池、九龙戏水雕塑、福泽园牌坊、白塔、烈士纪念碑等系列景点。太极八卦坛:在万寿园区的顶部,灵龟背的中心设置太极八卦台,台中为太极广场,广场中心为阴阳鱼图案,阴的图案内用水池,阳的图案内用黄色的植物图案(黄连翘),八卦坛为八角形的三层青石台阶,台阶上青石栏杆围护,每边的中心为进入太极广场的台阶,最高一层台地的八角上各有一个图腾柱,柱身为祥云吉祥图案,柱顶为中国传统的八吉祥(或八宝)图案(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地面上镶嵌八卦的纹样,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石五供:为陵园中的祭祀供品,为石雕作品,包括中央高1.5米的石香炉、两边各列石烛台、石宝瓶,分布在神道中央,作为中心景观。 望柱:为龙凤望柱,分列6米主神道的入口,起迎候、装饰、肃穆的作用。万寿泉:在9米的主神道中央,设置万寿泉及跌落而下的小型瀑布、溪流,经过御道的雕刻后,由龙头喷涌而入万寿池。龙凤御道:在主神道的入口处,结合溪流成龙凤的圆雕作品,水流经过龙凤的透雕部分流下,形成光影、声响及景观的变化。神道两边的挡墙经处理后形成影壁,上刻麒麟、貔貅团花图案,形成神道入口景观。龙头吐水:万寿泉经过龙头造型流入万寿池中。万寿园牌坊:主神道入口处的四柱出头石牌坊,起到强调、点景、框景的作用。凤龙三拱桥:进入万寿园的接引桥,起过渡、装饰、形成景观系列的作用。荷花文化广场:为园区的中心广场,直径40米,广场内装饰荷花图案,中为10米直径的放生池,池内种植荷花,及设置小型荷花、荷叶、莲蓬的青铜雕塑,莲房内有喷头可以喷水。九龙戏珠:为放生池内的中心雕塑,由九龙、水盘、宝珠组成,第一层水盘有四个喷水的龙头托起,第二层水盘由三个喷水的龙头托起,第三层为双龙戏珠,同时,龙头为福泽园区“飞龙饮水”之龙头的意象。福泽园牌坊:为进入福泽园的神道入口,起到点景、框景的作用。白塔:为金刚宝座塔,高15.9米,造型洁白优美,基座底层为高3.9米,可作暂时存放骨灰的场所,塔的首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以上宝瓶上适当设置佛像,起点景和营造理想风水的作用。烈士纪念碑:为革命烈士的缅怀场所,纪念碑气势恢弘、庄严肃穆,象征革命烈士精神永存。 2)次神道:由综合服务区进入万寿园区的道路,由入口石牌坊(两柱)、中间平台为神龟驼碑雕塑,碑上刻写陵园基本情况及万寿园平面图,并设一个休息平台及3米宽的神道组成,主要起分散人流及平时服务人员出入园区所用。3)景观轴线:主要以祥瑞亭为视线交点构成的景观视线,由福泽园山顶的飞龙亭、烈士纪念碑、观澜亭、水上木平台、祥瑞亭构成的景观视线。 (3)六区综合服务区、中心广场区、凤龙湖景区、万寿园区、福泽园区和祥瑞园区 1)综合服务区:由入口广场、综合服务大楼、办公区、员工宿舍、样碑区、公厕和停车场组成。入口广场:由入口系列矮墙、陵园标识、花坛、景观亭和林荫广场组成办公区的入口景观。综合服务楼:八角形的综合服务楼为两层,一层为接待、洽谈、办公、值班室组成,二层为会议室、经理办公室组成,服务楼为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屋顶统一为黄色琉璃瓦,建筑造型现代与古典相结合,气派而不失优雅。办公区:包括餐厅、殡葬文化展示、办公等三座小型古典建筑组成的四合院,能够同时容纳30人办公,及对外接待。员工宿舍:满足30人的员工正常生活起居之用。样碑区:各种造型的样碑呈列展示。公厕:满足万寿园区、综合服务区的公厕服务半径的需求。停车场:办公区前办公停车位18个,停车场面积567平方米,服务区东边设对外停车场,车位86个,停车场面积3471平方米。焚烧间:进行纸钱、香 2)中心广场区:包括凤龙溪、十二生肖走廊、百福图、荷花文化广场、九龙戏水、福泽园牌坊、白塔等景点。凤龙溪:万寿园区山脚的溢洪沟,现已砌好沟岸,经防水处理后,路边围以青石栏杆,沟内做跌水及水池,挡墙外种植乔木、花灌木及爬藤植物进行绿化,形成百花盛开、流水潺潺的凤龙溪,溪边结合主道路、青石栏杆适当营造小型休息平台,安放石桌石凳供祭拜、休闲的人们休息使用。十二生肖走廊:在进入荷花广场的主轴线道路两旁,设置十二生肖雕塑小品,起到迎候和渲染氛围的作用。百福图:主轴线道路中央,应用中国传统的百福图一百种“福”字组成图案,以篆体为基础书写,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寓意祝颂、祈盼万福降临之意。荷花文化广场、九龙戏水、福泽园牌坊、白塔等见主神道景观。 3)凤龙湖景区:包括凤龙湖、周边休闲区域、观澜亭、九曲桥等凤龙湖:以现有天然形成的冲积谷为基础,建设成小(二)型水库,面积约5万平方米,可容纳30-40万方水量,使园区形成山环水抱的风水格局及良好的自然环境。周边休闲区域:凤龙湖周边浅水区域营造成湿地景观,并以景观木亭、木栈道、木平台等形成凤龙湖周边的休闲区域,供祭拜或郊游的人们使用。观澜亭:在朝凤亭、烈士纪念碑、飞龙亭所形成的景观视线上,漂浮在凤龙湖中的景观木亭,可以在此一览凤龙湖及周边环境的景色,同时点缀湖的景观。 九曲桥:在殡仪馆前相对狭窄的水面做临水的九曲木桥分隔水面,并形成景观。4)万寿园区万寿园区为整个陵园一期开发的区域,面积约284亩,以八卦坛为中心,划分为八条神道(包括主、次神道)及八个的园区,以A、B、C、D、E、F、G、H进行分区,园区之间用宽1.5-2米的小道进行横向连接,小道与神道的结点处用木亭子进行过渡,神道入口处用龙凤望柱迎客,神道末端为小型休息平台,中央设置石质香炉作为视线焦点景观,旁边用青石坐凳供祭拜的人们休息。5)福泽园区福泽园为二期开发,面积约783.52亩,整个区域坐东朝西,后有靠山、前有案山(万寿园),左右两边山环水抱,风水地理形势较好。园区以飞龙饮水之势进行布局,命名按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仁、义、理、智、信进行,分区包括烈士陵园(忠园)、孝园、仁园、义园、理园、智园、信园和福园,园内以3米的专用道路流线形逐渐通至山顶,1.5-2米的小道竖向联系各区,各节点上应用景观木亭进行分隔及供人休闲使用。烈士陵园(忠园):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寻甸,播下革命火种,留下光辉足迹,许多红军战士也长眠于这片土地上,散落着众多红军无名烈士墓;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寻甸是云南边纵游击队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区,也有很多烈士墓散置各处,烈士陵园将集中设置烈士的园区,并将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祥瑞园祥瑞园为三期开发,面积约193.61亩,园区坐北朝南,植被繁茂,背靠凤龙山主脉,左右两边砂山环抱,前有明堂(凤龙湖),案山(万寿园),风水地理形势极佳。园区以“凤”为文化意象,园区以朝凤亭为中心自然布置,分为祥园、瑞园、吉园、贵园,各园可根据需要设置现代园区(树葬、花葬、草葬等)、职业园区、亲情园区等特色园区。4 各专项规划4.1 道路系统规划道路规划是充分利用动态空间景物的展示规律,使各墓区前后呼应,使家属在游览过程中能把独立景点连贯成完整空间序列,形成一个统一变化的空间体系,以获得良好的动态景观。园路既是连接园内各墓区、墓点的纽带,又是引导游人观赏风景的导游线,同时自身也成景。因此,园路系统设计要根据陵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分类分级、台阶蹬道和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1)主园路:设计宽度6米,具有交通、集散、消防、引导游览等作用,设计宜于识别方向,主要为通达、联系各园区之间的道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2)次园路:设计宽度3米,在充分考虑陵园游人容量、活动项目的基础上,依照地形地貌及习惯形成的次园路,合理进行布局,是园区内部祭拜、休息、游览、观光的主要通道。(3)万寿园主神道:神道入口第一段宽9米,中间3米为流水御道石刻,第二段宽6米,中间的1.5米为溪流跌水与植物,第三段为3米,直通八卦坛与太极广场。(4)万寿园次神道:神道入口第一段宽6米,中间1.5米为植物景观,第二段宽3米直至八卦坛与太极广场。(5)小道:墓区之间及高差变化的台地之间设置1.2-1.5米的生态小步道进行过渡,便于祭拜时人流疏散与通达各个园区。(6)墓穴前步道:每排墓穴前设置宽0.6-0.9的步道,便于祭拜。(7)停车场:在殡仪馆前设大型停车场,供外部车辆停放,园区内一般情况下禁止外部车辆进入,以保持园区的安静、安宁。(8)小型休闲平台与休息木亭:在园区内小道与结点或次园路旁适当的地方应设置小型休息、集散或祭拜平台,或设置休息木亭,点缀景观与供祭拜的人进行休息。(9)铺装材料:根据凤龙山园区内石材资源丰富的特点,园区内所有道路尽量使用自己加工的石材,形成园区特点,同时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根据道路所在的墓区环境和功能要求,选择石材不同的质感、形式、尺度组成各具特色的铺装路面,并根据各园区的文化含义,将路面做成既有趣味、寓意,又使路面成为园景的重要组成部分。4.2 建筑、小品、休闲设施(点)规划建筑:整体陵园建筑风格为具有现代感的中国明清传统古建筑,屋顶为琉璃瓦,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内部装饰为传统木构件及玻璃,整体感觉庄重、现代、具有灵气。牌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挂青石浮雕装饰,主服务大楼为二层框架坡屋顶结构,办公区、职工宿舍为砖混木结构建筑。石像生(瑞兽):在古代陵墓中瑞兽布置成对在神道两侧,有吉祥,守卫之意,根据本案设计要求现将石瑞兽布置在入口神道两侧,石瑞兽全部用整块青石料雕刻成型,高1.5-2m,瑞兽包括石象、骆驼、麒麟、马、貔貅、羊等共九组,形态自然、栩栩如生,营造入口神道的景观与陵园氛围。石望柱:石望柱又称石表、墓表或神道柱,在古代陵墓中常布置在入口处,成双而立,是一座墓的标志。根据本案设计要求,现将石望柱布置在各次神道的入口处,石柱全部用整块青石料雕刻而成,柱身为八角形,上有龙、凤、祥云图案盘绕柱身,左边为龙柱、右边为凤柱,形成各神道入口的景观标志。石五供:又称五供座,在明清两代陵墓建筑群中的一种小品建筑。五供座是祭祀用的供桌,在一座石台上放着香炉一座,烛台两座和花瓶两只,共五件,所以称为五供座。石五供布置在主神道上,中央为香炉,四角布置石花瓶、石烛台,全部用青石料雕刻成,基座设计为须弥座样式,各部分都有雕饰。壁宫:在中国古代陵墓中有地宫的墓室形式,在凤龙山陵园设计中,地形高差较大(高于3米)的地方,依挡土墙自身的高差,在墙体上挖一个洞穴设计为“壁宫”墓室,墓室高2.2m,挡土墙高3m以上,预留的“壁宫”墓室嵌入墙体,高0.5m、宽0.5m、深0.9m,壁宫外部设计成中国传统石构小型宫殿造型,美观漂亮。休息亭:规划设计基本满足每个园区有1-2处休息设施(点),配以休息亭或座椅,附以精致的园林小环境,均位于园区主、次园路上或附近,方便管理和使用,三个园区山体之上适当设计休息亭,因居高处,可于此俯瞰园区全景。景观小品:为了增加陵园的整体视觉效果,可在园内设置一些景观小品,题材结合龙、凤、龟、麒麟等四灵的造型和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营造环境氛围,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园林标识小品:标识小品是陵园中极为活跃、引人注目的文化宣教设施,具有造型美观及实用功能并重的特点,包括陵园导游图、简介牌、标志牌以及指路牌等各种形式。园林标识小品从布局上到造型上均应与陵园景观环境协调、统一,使其富有陵园个性特色。因此,首先在布局上要形成优美的空间环境,使其宜于参观欣赏展品,要考虑游人停留、通行、休息等必要的尺度要求,以及其他景物、小品设置的要求;其次,在路旁的展示牌、标志牌等一定要退出过往人流的用地,以免相互干扰;再次,为使环境生动活泼,展示小品也可结合园椅、园灯、山石、花木等统一布局,使其融为一体,凤龙山陵园的标识牌以凤龙图案环绕,形成自身的风格。休息设施点(区):在各墓区主要交通节点、山顶或植被长势茂盛的地方,依地势适当改造设计为园区内的休息设施点(区),供祭拜、凭吊、观光的游人在此集散、休闲和观光,区域内根据地形条件适当设置休闲散步道(宽1.2米)、休闲亭、休闲桌凳及小型集散广场,同时也为后期服务管理人员服务。4.3 植物景观规划种植设计应以陵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为根据,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采取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手法;以园区绿化、墓穴绿化相结合为原则,各墓区绿化要力争不同的植物景观特色,使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协调。总体上园区植物配置以低矮(高度不超过1.5-2m)的常绿乔木、灌木为主,点缀少量花卉,以保证此园区良好的景观视线。入口神道:选择华山松、香樟、滇朴、桂花、栾树、油杉等高大的乔木作为第一层次的景观,中层应用秋色叶或常色叶植物,如银杏、枫香、槭树、红枫等为主营造秋天绚丽的景观,下层以四季花灌木,如杜鹃、满天星、红花檵木、连翘等灌木,及绣球花、五色梅、菊花、美人蕉等多年生花卉为主,结合石像生、景石、地形等营造入口主干道花开不断、季相变化明显、景观层次丰富的效果。综合服务区:以大桂花、雪松、香樟、滇朴等景观大树为主,结合色叶小乔木及花灌木,营造服务区良好的景观环境。陵园园区选择常绿的塔柏、圆柏、罗汉松、侧柏、翠柏及叶子花、杜鹃、满天星等花灌木在园区内进行环境营造;横向联系的道路旁、较高的挡土墙下及山顶,留出一定的绿化空间(宽度为0.5-1.5米)进行整个园区的景观绿化,达到满眼绿色的基本要求;万寿园主神道两侧尽量使用一些高大常绿的乔木,如雪松、云南油杉、南洋杉、秃杉等营造神道景观; 在中心广场及白塔的周围山体部分,在保持现有的松树外,适当增加点缀如银杏、槭、枫香等秋叶树种,以营造绚烂的秋林景象。广场周边适当种植大树,如滇朴、雪松、桂花、樱花、桃花等,营造园区内的中心景观效果,并应植物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满足四季景观要求,暗喻人生由盛而衰、由衰而盛的起伏曲折。 凤龙湖:凤龙湖周边陆地部分以香樟、柳树、水杉、竹子、桃花、梅花、樱花等植物营造湖边春景常在,花开不断的效果,近水边结合木平台、木栈道、木亭等景观建筑营造湿地景观,种植荷花、伞草、芦苇、水生鸢尾、灯芯草等水生植物,形成园区休闲、观景的场所。凤龙溪:凤龙溪靠近道路的一侧设置青石栏杆及小型休息平台,植物体现“花红柳绿”的效果,主要选择龙柏、垂柳、桃花作为溪流两侧的主景树,搭配春夏开花繁茂的蔷薇科灌木,如珍珠绣线菊(白花)、蔷薇(粉花)、紫薇(红花)等。殡仪馆的植物处常规绿化外,适当选择类似菩提树的小叶榕,菩提树也是佛树,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后来“菩提”经常出现在佛经中,是“觉悟”的意思。人从生而死,经过生的热闹、死的寂寥,若再转世,应该有所觉悟,生人到此凭吊先人,从先人一生的经历中总也能得到些启发与感悟,故在殡仪馆前适当栽植几棵小叶榕,到达烘托氛围的目的。4.4墓区分类现代陵园的墓区除传统的墓葬区外,还有现在墓区及其他墓区。凤龙山陵园规划中的万寿园、福泽园为传统墓区,祥瑞园可根据需要设置森林墓区、花草墓区、草坪墓区、花坛墓区等现代墓区,或设置职业墓区、亲情墓区等其它园区。4.5墓碑文化艺术规划墓区的艺术思想与实用内容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墓穴表达出来的,墓穴、墓碑的制造、安放体现艺术性,让人们双重体味人生和艺术的真谛。墓碑是墓区特有的景观建筑小品,在墓穴、墓碑统一安放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要提倡设计的多样化,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土地及空间,又使墓区更加美观和艺术化。对墓区内所有墓碑的雕刻进行艺术化处理,一方面美化园林、保存我国灿烂的书法艺术,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化的碑体将成为陵园墓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众多的书法和文学爱好者前去游览。一般墓碑可分为传统墓碑、现代墓碑、艺术化墓碑和个性化墓碑。(1)传统墓碑:墓碑整体设计以简洁、庄严、肃穆、祥和为主题,墓碑方正,以龙凤的浮雕纹样进行装饰,碑体一般为黑色或白色,上为阴刻墓主人或墓志铭。(2)现代墓碑:在传统墓碑的基础上去除繁琐的装饰,以简洁、简单的墓碑为主,只表明墓主人的名字或一些必要的信息。(3)艺术化墓碑:区别与传统墓碑的方正,碑身运用简洁艺术化的线条,线条与碑身有机结合,使整体感觉协调、和谐,墓碑表现以造型美为主,表现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