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 河南教育学院.docx_第1页
运动解剖 河南教育学院.docx_第2页
运动解剖 河南教育学院.docx_第3页
运动解剖 河南教育学院.docx_第4页
运动解剖 河南教育学院.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兴奋: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称为兴奋。兴奋性: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运动神经元池:将支配一块肌肉的那一组运动神经元相对集中的区域称为运动神经元池。脊髓反射:潜伏期短,活动形式固定,只需外周传入和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称为脊髓反射。脊休克:将脊髓横断后,断面以下的一切反射立即丧失,在一定时间内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每分输出量:每一分钟由一侧心室所输出的血量。重力性休克:在较长时间剧烈运动结束后,如果骤然停止并站立不动,由于肌肉泵消失加上重力作用,会使大量静脉血沉积于下肢的骨骼肌中,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随之减少,动脉血迅速下降,使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肌肉力量:肌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超负荷原则:是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反应时: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称为运动性疲劳。超量恢复: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二、选择1. 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是由于( B )。 A. Na+ 外流 B. Na+ 内流 C. K+ 外流 D. K+内流2.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以达到( D )。 A. 59% B. 60% C. 80% D. 100% 3.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C ) 。 A.钠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C.钾平衡电位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4.有髓鞘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式是( C )。 A.局部电流 B.膜电位 C.跳跃式传导 D.跨膜电位5.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 B )。 6.按肌丝滑行理论, 肌肉缩短时( A )。 A. 明带长度减小, H带减小或消失 B. 暗带长度不变, H带不变 C. 明带长度不变, H带不变 D. 暗带和明带长度均减小7.肌肉收缩三种类型中最易诱发疼痛的是( D )。 A. 向心收缩 B. 等张收缩 C. 等动收缩 D. 离心收缩8.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 肌肉力量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是( A )。 A等动收缩 B离心收缩 C等长收缩 D向心收缩9.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和( D )离子有关。 A. 钠 B. 钾 C. 氯 D. 钙10.当肌肉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阻力时,通常出现在下列哪种收缩形式中? ( D ) A.等张收缩 B.等动收缩C.等长收缩 D.离心收缩11. 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错误的是( A ) A.电传递 B.单向传递C.时间延搁 D.高敏感性12.腿部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适合从事何项目( D ) A.800M B.10000MC.马拉松 D.100M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提高了通透性( A ) ANa+、K+、尤其Na+ BCa2+、K+、尤其Ca2+ CNa+、K+、尤其K+ DK+、Cl、尤其Cl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提高了通透性( D ) ANa+、K+、尤其Na+ BCa2+、K+、尤其Ca2+ CNa+、K+、尤其K+ DK+、Cl、尤其Cl 3.跳水中的转体动作是在( C )反射基础上形成的。 A. 状态反射 B. 牵张反射 C. 翻正反射 D. 屈肌反射4.当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 A ) A.翻正反射 B.状态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直线运动反射5.脊髓突然被横断以后,断面下的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原因是( C ) A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 B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 C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 D血压下降导致脊髓缺血1、下列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为( C )。 A. ADP B. ATP C. CAMP D. AMP2、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 A ) A. 呆小症 B. 侏儒症 C. 指端肥大症 D. 甲亢1、某人失 血后,先后输入A型血、B型血各150 ml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 C) A.A型 B.B型 C.AB型D.O型2、下列变化中可使血液氧离曲线右移的( D ) ACO2分压降低 B温度降低 CPH值升高 DCO2分压升高1、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 B ) A、外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肺通气。2、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C ) A、肺泡 B、呼吸道; C、肺泡、组织 D、组织。3、肺总容量等于( C ) A、肺活量加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 C、肺活量加余气量 D、余气量加补呼气量4、运动引起肺通气量快速变化的神经机制之一是( D ) A、动脉血中PCO2的下降 B、动脉血中PO2的升高 C、体温升高 D、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1.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B )。 A. 兴奋性低 B. 有效不应期长 C. 兴奋传导速度快 D. 兴奋性高2.心肌能够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 A ) 。 A .自动节律性 B .传导性 C.兴奋性 D .节律性 3.吸气时胸内压降低,可使静脉回心血量 ( A ) 。 A 加大 B 减少 C 不变 D 时多时少 4.空腹安静状态下,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 B ) 。 A. 射血分数 B. 心指数 C. 每分输出量 D. 每搏输出量 5.运动时由于心血量增多,心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加,将导致收缩压 ( A ) 。 A.升高 B.下降 C. 变化较小 D. 不变 6.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其机理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 B ) 。 A. 外周阻力 B. 心输出量增加 C. 大动脉弹性增加 D. 静脉回流量增加7.从卧位转变为站立位时,静脉回心血量是 ( A ) 。 A.减少 B.增加 C.变化较小 D.不变8.安静状态下,有训练的运动员心率较一般人 ( B ) 。 A. 快 B.慢 C.一样 D.变化较大9.安静状态下,有训练的运动员每搏输出量较一般人 ( C ) 。 A.大 B.小 C.相似 D.完全一样10.外周阻力的增加,可使( B ) 升高。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压 D.血压 11.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硬化,弹性减弱,容易引起( B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下降 D.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12.若某人的动脉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90mmHg,其平均动脉压为( C ) A115 mmHg B110 mmHg C100 mmHg D95 mmHg1、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B ) 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滤液量 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滤液量 C.每分钟一侧肾脏生成的滤液量 D.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2、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是( B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钾离子 D.钠离子3、剧烈运动后尿液的PH值变化( C )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不确定1、肌肉收缩,产生张力使机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此种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为( B ) A.静态肌力 B.动态肌力 C.离心肌力 D.超等长肌力。2、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称作( A )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爆发力 D.肌耐力3、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称作( D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爆发力 D.肌耐力4、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称作(B )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爆发力 D.肌耐力5、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肥大,主要与以下哪一因素的改变有关( A )A.肌纤维增粗 B.毛细血管增加 C.血红蛋白增多 D.肌糖原含量增加 6、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 是( A )A.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B.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C.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前后D.以上都不是 1、乳酸阈反映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没有急剧堆积时的( B ) A.最大吸氧量 B.最大吸氧量利用率 C.氧的利用率 D.每分心输出量2、马拉松、滑雪等长时间的运动项目,体重比较轻有利于运动,因而最大摄氧量的(A )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A.相对值 B.绝对值 C.利用率 D.百分率 3、对于中长游、速滑、自行车、划船等运动项目,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是最大吸氧量的(B )。A.相对值 B.绝对值 C.利用率 D.百分率 1、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属于( C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都不是2、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称作( C )速度 A.反应 B.位移 C.动作 D.力量3、短跑运动员肌肉中,(A )酶活性最高。 A.乳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酸 C.苹果酸脱氢酶 D.以上都不是4、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快肌纤维的百分数及其面积大小,可以影响跑运动员的(B )。 A步长 B步频 C两者都影响 D两者都不影响 5、哪一个不是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D )。 A年龄 B速度素质 C力量素质 D心率 三、填空1.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一定的刺激强度 )( 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 )、(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2.常用的兴奋性评价指标是(时值 )( 阈强度 )。3.肌肉的收缩形式分为( 等长收缩 )、( 缩短收缩 )( 拉长收缩 )。4.前臂弯举时,肱二头肌主要作( 缩短 )收缩; 用力握紧拳时有关肌肉主要做( 等长 )收缩; 步行下梯时,股四头肌主要作( 拉长 )收缩1.躯体运动可分为( 反射性运动 )、( 形式化运动 )和意向性运动。 2.跳水中的转体动作是在( 翻正 )反射基础上形成的。3.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 运动单位 )。4. 运动员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是利用姿势反射中的( 状态反射 )反射。5.状态反射包括( 迷路紧张 )反射和( 颈紧张 )反射。6、受体具有( 饱和性 )、( 特异性 )、( 可逆性 )三个特征。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突触后膜出现( 去 )极化变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突触后膜出现( 超 )极化变化。8、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包括( 视锥 )和(视杆 )细胞。9、肌肉的张力感受器为( 腱梭 ),长度感受器为( 肌梭 )。10、脊髓反射包括( 牵张反射 )和( 屈肌反射 )两种11、投掷中的引臂动作是利用( 牵张 )反射来增加肌肉力量。12、脊髓休克的原因是( 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对其控制 所致 )。13、依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小脑可分为( 前庭小脑 )、( 脊髓小脑 )、( 皮质小脑 )三个功能部分。1.激素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 非类固醇激素 )和(固醇类激素 )两类。2.激素作用的特异性和(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有关。3.调节血钙的激素是( 甲状旁腺素 )和( 降钙素 )1、血液是由 血浆 和 血细胞 组成。 2、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120 至160g/L_;女子的Hb含量是_110至150g/L_。 3、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红细胞_不被受血者_血型抗体 所凝集。4、正常白细胞数目为 ,血小板数目为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 氧分压 1、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和 内呼吸 。2、在完成需胸廓固定的动作时,应以 腹式 呼吸为主,在完成需腹肌紧张的动作时,应以 胸式 呼吸为主。3、肺总容量是 潮气量 、 补吸气量 、 补呼气量 和余气量之和。4、训练导致安静时呼吸深度 加大 ,而呼吸频率 降低 。5、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分压差 ,气体交换的方式是 扩散 。6、运动强度过大时通气/血流比值 大于0.84 。所以,增强心脏功能,以使剧烈运动时流经肺泡血流量 增多 ,有利于通气/血流比值保持在 0.84 ,以提高气体交换效率7、运动员之所以有较高的氧扩散容量,是由于其心输出量 增大 ,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表面积 大 ,以及呼吸膜弥散阻力 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安静时运动员和一般人的氧通气当量 相同 ,在运动强度相等的情况下运动员的氧通气当量较一般人 低 。9、外呼吸又包括 肺通气 和 肺换气 。10、某人肺通气量为7500ml/min, 呼吸频率为20次/分, 无效腔容量取125ml, 每分心输出量为5000ml, 他的通气/血流比值为 1 , 说明运动强度 过大 。11、某人潮气量600毫升,补吸气量为1500毫升,补呼气量为900毫升,他的肺活量为 3000ml 。 1.心肌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是由于( NA离子内流 )的结果,复极化过程平台期是由于( Ca离子内流 K离子外流 ) 的结果。2.正常情况下( 窦房结 )是心脏的起搏点。3.心肌的生理特性有( 兴奋性 )、 ( 传导性 ) ( 收缩性 )和( 自动节律性 ) 。4.心力贮备包括 ( 心率储备 ) 、 ( 舒张储备 )和( 收缩储备 ) 。5.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 220年龄 )。6.运动时机体主要通过动员( 心率储备 )和( 收缩储备 )贮备而使心输出量大幅增加。7.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 血管内有充盈的血液 ) 、 ( 心室射血 )和( 外周阻力 ) 。8.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收缩压为( 100120mmHg ),舒张压为( 6080mmHg ),脉压为( 3040mmHg ) 。9.微循环中( 迂回 )通路实现了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1、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免疫防御 )、( 免疫稳定 )、( 免疫监视 )。2、T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 细胞 )免疫应答,而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形成大量的( 抗体 ),主要参与机体的( 体液 )免疫应答。1、血浆中NaHCO3/H2CO3的比值为( 20:1 )。2、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 ADH )释放减少,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排出稀释尿。3、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因素有( 有效过滤压 )、( 过滤膜面积及其通透性 )、( 肾血浆流量 )。4、( 乳酸 )是糖无氧酵解的产物,也是运动时体内产生最多的代谢性酸性物质,约占代谢性酸总量的95%。1、肌肉横断面积是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它是由肌纤维的 数量 和 生理横断面积 来决定的 。2、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 多 ,则收缩时产生的力越大 。 3、肌肉在 离心收缩 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 向心收缩 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超等长练习。 1、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成年人在安静时所需要的氧量大约每分钟 250ml 毫升。 2、运动后过量氧耗不仅用于偿还 氧亏 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偿还运动后 恢复 所消耗的氧。 3、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有 氧运输系统的功能 、 骨骼肌的特征 、 神经调节能力 、能量供应特点 等。1、速度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以分为( 动作速度 )、( 反应速度 )、( 位移速度 )。2、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为( 肌肉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 缓冲乳酸的能力 )以及( 脑细胞耐受乳酸的能力 )。3、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反应时的长短 )、(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的状态 )和(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1、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建立_运动条件反射_的过程。2、按运动技能形成时的生理学变化特点将其分为_泛化_过程、 _分化_过程、 _巩固_过程和动作自动化。3、 _皮肤_是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4、人体通过传导_、 _对流_、 _蒸发_、 _辐射_四种方式散热。在运动时_蒸发_是主要的散热方式。5、体温调节属于负_反馈。1、体适能由( 健康体适能 )和( 竞技体适能 )组成。2、运动处方四要素有( 运动形式 )、( 运动频率 )、( 运动强度 )和运动时间。3、肌适能主要包括( 肌肉力量 )和( 肌肉耐力 )。4、根据人体各组成成分的生理功效不同,常把体重分为( 脂肪体重 )和( 去脂体重 )。四、判断1.肌肉长度越长,产生张力越大。( x ) 2.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呈反比关系。( v )3.快肌无氧代谢能力高,不易疲劳。( x )4.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不变。( v )5.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递是单向的。( x )7.刺激强度愈大产生的AP愈大。( x )8.时值越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越低。( v )9.阈强度越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越高。( x )10.静息电位主要和钠离子有关。( x )11.细胞外钾离子浓度越高,静息电位越低。( v )1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1对1的。( v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主要是由于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所致。( v )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主要是由于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所致。( x )3、化学突触是双向传递,并且既有兴奋性的,又有抑制性的。( x )4、突触传递是固定不变的,不具有可塑性。( x )5、感受器具有换能作用。( v )6、人体如果缺乏对某一波长光线敏感的视锥细胞,即为色弱 。( x )7、前庭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可以 感受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度 。( v )8、半规管可以 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v )1、运动时体内各激素的含量是不变的。( )2、应激反应的途径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二者是拮抗关系。( )1、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愈高,则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愈强。( x )2、在血液中,O2和CO2 主要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因此,物理性溶解的作用并不大。(x )3、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增多。( v ) 1、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压增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眩。( v )2、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无效腔呼吸频率。( v )3、剧烈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使通气/血流比值下降。(x )4、深吸气量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v )5、运动时运动员的每分通气量大于一般人,说明运动员肺通气功能强。( v )6、基本的呼吸中枢在延髓。( v )1.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 x)2.心动周期指心室收缩一次或心室舒张一次。 (x )3.每搏输出量增加,将导致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 x )4.剧烈运动后应慢跑或慢走一段时间,可避免 重力性休克。( v )5.平均动脉压为(收缩压舒张压)2。( x )1、肾血浆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段 加长,从而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减少。( x )2、运动性蛋白尿的产生与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有关。( v ) 3、剧烈运动时,由于体内有缓冲体系存在,因此尿液的PH值变化不大。( x )1、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 v )2、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v )3、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v )4、肌肉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学因素。( x )5、超负荷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实质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 x ) 1、乳酸阈反映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没有急剧堆积时的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即最大吸氧量。( x ) 2、乳酸阈是反映有氧耐力的一个指标。( v )3、心脏的泵血功能,称为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 x ) 4、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称为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 x ) 1、低乳酸的间歇训练,是提高无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x )2、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技术动作越熟练,动作速度越快。( v )3、强度大、时间短的速度性练习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 x )4、长跑运动员体内慢肌纤维百分比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 x )1、体温调节属于正反馈。( x )2、高原训练可以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量,提高人体的携氧能力。(v )3、高原训练海拔越高越好。( x )4、运动时肌肉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v 五、问答 1,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应具备哪些条件?1) 一定的刺激强度2)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3)一定的时间强度变化率2) 2.试述兴奋丛神经传递到肌肉细胞,引起细胞兴奋并收缩的全过程? 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元轴突-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前膜内ACH移动破裂-与后膜ACH受体结合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K离子外流-AP产生-AP沿横管进入三联管。Ga离子通道开放-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构型改变肌钙蛋白与横桥上的位点暴露-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释放ATP-横桥摆动拉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肌节缩短肌肉收缩。3按小脑功能分哪三部分?功能是什么? 前庭小脑:是控制躯体和平衡眼球运动,2)脊髓小脑: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3)皮质小脑:参与随意运 动的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4.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氧解离曲线分为三段,上段,中段,下段 特点:上段平坦、中段较陡、下段更陡 生理意义:上段为机体摄取更多的氧气提供了保障,中段在于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