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睾炎的治疗?附睾非特异性炎症 一、急性附睾炎 (一)病因 附睾炎有三种常见原因:继发于前列腺炎或尿路感染。前列腺摘除术特别是经尿道术式,因手术后尿中可能带菌812周,在排尿时尿液返流进入射精管内,引起逆行感染而导致附睾炎;感染也可通过周围淋巴管侵入附睾。无菌尿返流进入射精管导致化学性附睾炎。近来研究发现,尿液可返流入精囊腺内。 (二)病理生理和病理 早期附睾炎是一种蜂窝组织炎,始于射精管并蔓延至附睾的尾部。在急性期,附睾肿胀,质地较硬,感染由附睾的尾部向头部扩散。在病理切片上,可以看到小脓肿,鞘膜常分泌一些浆液性液体(炎症性附睾水囊肿)。这些液体可包涵有脓液,精索变粗,睾丸继发性充血肿胀,但一般不发生炎症。光镜下可见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随后可见脓肿形成,上皮可见坏死,炎症可完全吸收,但附睾小管周围纤维化常常导致管腔阻塞,如果是双侧附睾炎,可致不育。 (三)临床表现 1.症状附睾炎常在重体力劳动后发生,如举扛重物后等,也可以在较强烈的性兴奋后出现。经尿道器械操作所致的损伤可导致附睾炎,前列腺摘除术后也可并发附睾炎。附睾炎常继发于前列腺炎。 阴囊内疼痛常突然发生,可沿精索放射至腹股沟区及腰骶部,疼痛通常较重,触痛明显拒按,肿胀进展较快,可在34小时内使附睾体积增大一倍,体温可达40左右,尿道内可有分泌物出现,此时可伴有膀胱炎,尿液混浊。 2.体征 在腹股沟区有压痛,阴囊增大,局部皮肤红肿,如脓肿形成,皮肤呈现干性变薄,易脱落。脓肿亦可自行破溃。如就诊及时,肿大变硬的附睾与睾丸的界限较清,然而几个小时后睾丸与附睾即变成一个硬块,精索因水肿而增粗,几天后出现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尿道内可有分泌物。 前列腺触诊可发现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在急性期忌做前列腺按摩。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4.超声波检查 可将附睾与睾丸的肿胀和炎症范围显示出来。 5.磁共振检查 附睾炎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权象上附睾信号可与睾丸信号相同或高于后者。 (四)鉴别诊断 1.结核性附睾炎很少有疼痛,触诊时,附睾与睾丸界限清楚,输精管呈串珠状,前列腺表面高低不平,两侧精囊增厚,涂片可见“无菌版尿,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 2.睾丸肿瘤 为无痛性肿块,当肿瘤内出现急性出血时,可使睾丸白膜因胀力突然增加出现睾丸附睾疼痛。睾丸肿块可与正常的附睾区分开来,前列腺检查及尿液分析均正常。如存有疑问,可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约15的睾丸肿瘤可阳性。当诊断不能肯定时,宜术中做快速病理检查,再决定是否行睾丸切除术。 3.精索扭转 常见于青春期前儿童,偶见于成人。附睾炎多见于年龄组偏大者。在精索扭转早期,触诊可及附睾位于睾丸前方,睾丸向上方收缩,后期附睾和睾丸形成一个增大有压痛的团块。Prehn征有助于对两者的鉴别:将阴囊抬高至耻骨联合处,如疼痛减轻,多为附睾炎,如疼痛加剧,多为精索扭转,如扭转不能排除,应手术探查。 4.睾丸或附睾附件扭转 是青春期前男孩的一种罕见病。这些有蒂的物体可缠绕,产生局部的疼痛和肿胀。早期在睾丸上极可扪及硬结节,而附睾是正常的。晚期整个睾丸肿胀难以鉴别是附睾炎、精索扭转还是附件扭转。因为精索扭转必须及时治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探查。 5.睾丸损伤可致急性附睾炎,但有外伤史和无脓性尿液可帮助鉴别。 6.流行性腮腺炎所致的睾丸炎 通常伴有腮腺炎,往往无泌尿系统症状,尿沉渣内无脓细胞和细菌。 (五)并发症 脓肿较少发生,但如做尿道器械检查或前列腺按摩也可发生,脓肿可沿阴囊自动引流或者需外科手术引流。附睾脓肿可延伸并破坏睾丸(附睾睾丸炎),但此情况少见。 (六)预防 前列腺炎及尿路感染应彻底治疗,必要时为防止反复发作急性附睾炎,应行双侧输精管结扎。 (七)治疗 1.特别治疗 如患者在发病24小时以内就诊,用1普鲁卡因20ml或利多卡因局麻药物行睾丸上方精索浸润麻醉,可能完全缓解此病,体温通常迅速下降,疼痛可完全消失,炎性包块可于几日内吸收,否则一般需23个星期才能吸收。如1次注射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可于次日再注射1次。 抗生素有助于治疗,继发性膀胱炎将很快治愈。抗生素选择应按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来决定。常用药物有复方新诺明,氟哌酸,氟嗪酸等第二、三代喹喏酮类及头孢类药物,均有较好疗效。 2.一般治疗 急性期(34天)应卧床休息,应用阴囊托可减轻症状,自制较大的带棉花垫的阴囊托使用起来会更舒适。疼痛重者可用止痛药,局部热疗可缓解症状,并可促进炎症消退。但过早使用热疗可加重疼痛并有促进感染扩散的危险,所以早期宜用冰袋局部冷敷。性生活和体力劳动可加重感染,故应避免。 (八)预后 急性附睾炎治疗效果较理想,约12周症状逐渐消失,但需4周或更长时间附睾方可恢复正常大小及质地,并发症并不多见,两侧附睾炎患者可出现不育。 二、慢性附睾炎 严重急性附睾炎不可逆的终末期即为慢性附睾炎,此时可经常出现较急性附睾炎症状轻的表现。慢性附睾炎由于纤维增生使整个附睾硬化,显微镜下疤痕非常显著,常可看到附睾管闭塞,组织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一)症状慢性附睾炎通常无症状,除非有急性发作的情况,此时可出现局部不适,病人可触及阴囊内有一肿块,附睾增厚并增大,有或无压痛,触诊极易将附睾与睾丸区分开,精索往往增粗,有时输精管直径增大,前列腺变硬并有纤维化,前列腺液常可见脓细胞,尿液分析可显示继发于前列腺炎的感染。 结核性附睾炎与慢性附睾炎很相似,输精管呈串珠状,同时精囊增厚,尿液检查为“无菌尿”,或“结核菌尿”,由此可提示为结核性附睾炎,膀胱镜可见膀胱溃疡,尿路X线检查也可帮助诊断。睾丸肿瘤可有睾丸包块,触诊可发现增厚变硬的附睾,感觉减退的睾丸(肿瘤)。附睾肿瘤少见,与附睾炎鉴别需依靠病理。如果慢性附睾炎为双侧,可导致不育。 (二)治疗单用抗生素往往治疗效果不满意,前列腺炎必须控制,如附睾炎反复发作引起前列腺炎应在非发作期行输精管结扎术,前列腺炎可治愈,有时也可行附睾切除术。 (三)预后 除了疼痛及双侧附睾炎可能致不育外,慢性附睾炎无严重后果,一旦达纤维化期,则无法使其逆转。 附睾炎分几类,其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附睾炎是中青年男性较常见的疾病,是由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造成的,因此,本病多继发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或发生于尿道器械操作或长期留置导尿管后,以逆行途径引起感染者多见。 临床上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大类 。 急性附睾炎发病较急,表现为患侧阴囊坠胀不适,局部疼痛严重,甚至影响行动,疼痛可向同侧腹股沟区及下腹部放射,并伴有全身不适及高热。查体:患侧附睾肿大,触痛明显。炎症较重时,可波及睾丸,阴囊皮肤可发生红肿。 慢性附睾炎比急性附睾炎多见,部分病人系急性期未能治愈而转为慢性。 多数病人无急性发作史而常伴慢性前列腺炎。本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有阴囊疼痛、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内侧。查体可触及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轻压痛,同侧输尿管增粗,慢性附睾炎常可急性发作。 附睾炎的西医治疗有哪些? 因附睾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所以治疗也有所侧重。 对于急性附睾炎主张患者卧床休息,托起阴囊,以减轻疼痛。 早期可将冰袋放在附睾处,防止肿胀。晚期可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运,加速炎症消退。因属于感染,故应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上多选用广谱抗生素及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佳的抗生素。对于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如果附睾疼痛较重可请专科医师予1利多卡因1020毫升由睾丸上端处行精索局部封闭,可起到止痛、解除坠胀作用。如果附睾炎性包块增大,阴囊皮肤红肿且有波动感,形成脓肿则须行切开引流。因留置导尿管招致本病者,应拔除尿管。另外,急性期期间要避免性冲动和重体力活动,以免加重感染和症状。对少数顽固病人且病情控制不理想,可行附睾甚至包括睾丸切除术。 因慢性附睾炎常与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所以治疗时二病同治。 (1)注意生活规律化,劳逸结合,忌烟酒及辛辣刺激。 (2)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长时间久坐。 (4)性生活不宜过频。 (5)温水坐浴,2次日,水温控制在4250,每次2030分钟。 (6)黄连素或新霉素离子透入。 如果慢性附睾炎有多次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做附睾切除。值得重视的是,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附睾炎,如为双侧发生,均有导致不育的可能,故发生附睾炎应及时治疗。 附睾炎患者的注意事项 附睾炎是中青年男性较常见的疾病,是由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造成的,因此,本病多继发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或发生于尿道器械操作或长期留置导尿管后,以逆行途径引起感染者多见。 临床上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大类: 对于急性附睾炎主张患者卧床休息,托起阴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