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广义时空同性理论概述51默认假设52相关概念简述及与其他理论的联系52.1三维宇宙寄存于四维宇宙的描述52.2关于连续宇宙的描述62.3时空同性与相对论的关系62.4与量子物理学的关系62.5与现平行宇宙学说之争72.6与多维宇宙之争72.7与宇宙起源的关系72.8关于超光速82.9时间齿轮92.1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存在是有条件的9第二章 狭义时空同性理论101 理论的提出101.1 时间和空间性质相同的引出101.2 关于宇宙的一些思考111.3 时间是什么112 对时空的基本猜想123 时空同性论与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的对比124 观察系理论体系144.1四维时空不变视角的变换法则(对应三维时空扭曲视角的变换法则洛伦兹变换)144.2 观察者对其它参考系同时的理解144.3 光的相速度及传播154.4 关于速度175 下面开始说明观察系理论的运用185.1 速度变换185.2 爱因斯坦火车时空同性新解195.3 质量和长度的相对性205.4 下面先讨论一个实验习题2225.5 本小节总结236 作用系理论体系246.1 作用系分析理论体系对同时的理解246.2 如何用作用分析理论体系描述物体在四维时空的运动247 结尾277.1.该论文引出的新的猜想277.2作者寄语27第三章 对广义时空同性的几个重要补充281 时间齿轮282 与相对论的博弈283 余量学对大质量延缓时间现象的解释284 逻辑在方向上可分解的问题295 力学的统一即提供的电脑模拟实验建议296 一个关于虫洞时间旅行的调侃327 对“2.4与量子物理学(量子传输)的关系的补充”328 意义与启示33第四章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限制条件的探寻341 理论的提出341.1 我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观点341.2 灵感的来源342 我的设计352.1 结构设计352.2 数据分析373 零势无限场38第五章 作者简介41时空同性猜想摘要:去年我针对第四维时间到底是什么提出一种假说,认为我们根本就生活在四维的空间,而且第四维就仍是空间而非时间。但由于时间和我们未看到的另一维存在正相关关系,我们可以把第四维连续存在的空间近视地看作时间(我们连续着的过去和未来)。时空同性就是指我们存在于四维空间的假设和把第四维空间看成时间的方法,同性强调的是第四维同我们生活的前三维不存在特殊性,只是由于我们根本运动方向不同引起观察角度不同。这个根本运动方向就是时间方向,根本速度是光速。任何物体都必须保持相对四维静止空间的光速运动。高速运动物体它本身特有的光速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时空对应发生改变,是高速运动物体不服从经典运动学的根本原因。而高速运动的物体时空混乱,甚至可以跟其过去发生作用,可以用来解释量子力学的一些现象,这是科学家门未曾注意到的。今年我又提出了时间齿轮假说,是对时空同性理论的推广,认为宇宙诞生于无穷维的,时间的概念对各维度空间的稳定(逻辑)状态是不同的,各维时间成层层嵌套的时间齿轮的复杂关系(时间本身是有它存在为依据的时间的,被称为时间的时间,当某n维宇宙的这种依据关系不能确立时,该n维宇宙处于时间混沌状态(还没有时间),但从n+1维来看仍然有时间)。广义的时空同性猜想解决了量子传输的原因。在我的时空同性理论中,相对论是近似解,真正的解是非线性的(未给出),而且允许三维对四维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在我的时空同性理论中,三维的量子学,相对论,时间混沌学被统一到了更多高维的经典学,四种力,特别是强力,得到了理论上的统一。今又听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好友、中国核物理学家何国柱教授提出的“物理量的极限耦合原理” 称他发现了一条可以解释宇宙起源的自然界基本定理,该定理可以解释宇宙学中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统治了宇宙学界近百年的爱因斯坦、玻尔等著名科学家的理论发起挑战。我感到非常兴奋,祝他的论文能早日得到证实,也希望我的假说能够早日引起科学专家们的注意。与此同时,我认为我前年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它存在的限制条件,存在宏观上被打破的途经的观点是同时空同性论同要重要,是解开宇宙起源之谜向前迈进的两把金钥匙,而且在我用时空同性描述宇宙的起源时要用到,所以把它也罗列到了第四章(理论部分最后一章)。对于广义时空同性观,其实是对狭义时空同性观的补充。观点有些散,不在连续说明,而是在第一章对与狭义时空观联系紧密的做简要介绍,在狭义时空理论后对与狭义时空观联系不紧密,较难理解的理论做补充。第一章 广义时空同性理论概述关键词:时间齿轮、余量、逻距比1默认假设1.1宇宙是无穷维的,有穷维的宇宙不能稳定存在;1.2低维宇宙是大宇宙(无穷维宇宙)余量层层分配的产物(余量是只任何规律中不可消除偏差,主要指速度方向的细微偏差);1.3各维宇宙对比其低一维的宇宙的余量分配的逻距比相等=,而时间是层层嵌套的,相当于存在时间齿轮;1.4物质的本质是信息,宇宙处理信息的速度远远大于光速;1.5光速是三维宇宙的最高相对速度,是四维宇宙的最低速度; 1.6光是通过完全弹性碰撞的中继粒子交换传播的;2相关概念简述及与其他理论的联系2.1三维宇宙寄存于四维宇宙的描述三维宇宙的时间是四维宇宙的运行在四维空间的某一维的一个逻辑余量,这个余量与三维空间在四维平移过的 与三维空间距离性质相同的 四维距离成正比。即可以认为我们的时间轴维是某四维宇宙实际存在的一空间轴,时空同性的名字就来源于这里。但那根空间轴并非时间本身,我认为宇宙本质是没有时间的,是以空间代时间的,这里的没有应理解为无穷小。简明地说就是以第五维为时间轴的四维宇宙本身存在,而我们三维宇宙寄生于其中,我们的宇宙是四维宇宙逻辑运转的一个反映模态,而且这种模态在同一个四维宇宙中有无数个,是平行三维世界的关系,他们之间是连续不断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但是同时变化着的过去、现在、未来,反映了必然命运与主观选择的可行时空解的矛盾统一。当时间很短时,宏观命运几乎是由未来引导注定的,但短时的注定并不能阻止人类改变命运。这种注定和不可预测的关系就相当于把现实中所有的物态输入电脑进行精确的同步模拟(其实是不可能的),把得到的结果与现实世界的结果进行比较。另外,这些平行宇宙不一定平行,首先他们有前后,其次他们之间存在引导的纵向作用,在极端高速的情况下甚至发生所谓的“时空扭曲”(其实四维宇宙的空间并未扭曲,只是三维宇宙的逻辑对应关系在四维发生了扭曲或混乱,我称之为半时间混沌状态)可以在三维宇宙观察到“过去”、“现在”、“未来”的粒子的相互作用。2.2关于连续宇宙的描述假设有一个二维的宇宙存在我们的三维宇宙内,它就像一张薄纸,而且不一定是平的,我们可能一捅它就破了,即使它在真空中,也会扩散到其他维消失掉。所以三维宇宙存在于三维宇宙的必要条件是它有一定的厚度,即有无数个与其一致或连续的平行三维宇宙连续和谐的叠成一定厚度。而无穷维的宇宙不存在闲置的空间维,可以稳定存在。当然在里的无穷维也可以指很多维,但维数够多时,可能存在维数产生与消灭的平衡。2.3时空同性与相对论的关系我认为时空同性是对相对论认识的拓展,是从局部的认识拓展到整体的认识。相对论,爱因斯坦宁可称之为“绝对论”既对应关系已经完全确定,而“绝对”正是对四维相对稳定宇宙存在的初步认识。对比相对论,时空同性也有一条“光速不变”的假设,受相对论假设的启发确又区别相对论“光速不变”,认为:任何四维物体都在四维宇宙的某一静止四维参考系内在某一方向以光速进行相对稳定类似于信息复制的一种传播,而在传播的方向产生三维的时间。由于四维的模型建立在三维的反映具有很强的可调性,可能有很多建模的方式可以与相对论结论相兼容,我提出了一种,但不肯定我的一定正确,但我想这并不会让我的理论的提出大打折扣,毕竟很多重要理论的建立都是从盲目开始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2.4与量子物理学的关系时空同性对宇宙维的拓展已经兼容了量子物理和经典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矛盾,并有统一四种力的趋势(见具体内容)。“过去”、“未来”在微观的常纠缠作用,是量子物理“分身术”在四维空间的“经典物理学”统计规律;而四维本身的非模态化物质(区别于余量)的各方向高阶逻辑比(比值越小越高阶,为一阶)的更高速(倍光速)更稳定的四维“真物质(因为它太快,太稳定,三维模态的人不能感知它的存在)”辐射传播的普遍存在假设,可作为量子传输的理论基础,解决了量子传输与相对论的矛盾。(宇宙无物之间存在着更高维、更稳定、更普遍、更微弱的联系,当两粒子的初始状态相同时,这种微弱的联系便能够得以体现出来。)2.5与现平行宇宙学说之争现物理界普遍认为平行宇宙之间是孤立的,而时空同性认为存在普遍联系的连续不断的平行宇宙(不否认孤立宇宙的存在),而且还存在不平行的宇宙,如三维宇宙寄生在四维宇宙之中。我认为相对论就是对变形的平行宇宙局部观察结果,难道高速的物体是宇宙对它处理速度变慢了,所以时间拉长了?如果是,到底是哪个参考系的处理变慢了?这样必定造成各系的地位不同,而相对论又认为各系是平等的,这样描述起来很费解、很神秘。所以我认为相对论只能作为正确的观察结果,而不能作为宇宙的实质。而时空同性理论描述的各系的地位正好是平等的,也没有时间轴未完全成形的空间轴这样让人感到玄乎其玄的描述。现在的理论把不知道的都归结于真空(补:三维的真空不一定空是很有道理的),而我反过来把不知道的归结与无穷,无穷是一个无限积累的过程,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演绎比无中生有更具有可想性,毕竟无中生有的过程是微乎其微的,可能观察不到,而无穷的积累过程而是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的。我认为相对论是带着三维的有色眼镜窥见四维宇宙的一斑,而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把这个眼镜做得更好,而是把眼镜和脑袋变成四维的。2.6与多维宇宙之争听说过有人以为“速度”加速度,角速度是宇宙的维度,我认为这是荒谬的,因为假设在电脑中模拟,一旦空间和基本逻辑关系确立,剩下的都是数学上自发的演绎过程。2.7与宇宙起源的关系现在的宇宙论以为宇宙是诞生于混沌,我也认为是,但其与我对混沌的理解可能有出入:我认为混沌就一种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的状态,可分为时间混沌和空间混沌。现在的大爆炸论认为宇宙开始没有时间,其实就是时间混沌,有人问“没有时间的宇宙状态的存在过程需要时间吗?”宇宙学家就蒙了,只能敷衍道“那时还没有时间的概念”这不矛盾吗?连他自己听了都觉得糊涂。我认为宇宙学家现在还搞不清这个问题的根源仍然是因为带着三维的有色眼镜。时空同性理论认为三维是寄生在四维中的,当三维发生时间混沌时,四维仍然是稳定有序存在且有四维时间的,只是在这个过于混乱的四维宇宙中还未能形成三维的模态对应关系,即还没有三维的概念。现在的有着起源学仍然是局部的宇宙学。我认为宇宙起源于无穷维度的宇宙余量的层层分化,余量学是广义时空同性论的基础,简喻为:一无穷维度的信息在无穷宇宙的某一方向稳定传播,但不是100%稳定,有的不稳定分离到另一维,成为低一阶的模态,这阶的模态认为自己传播得慢,但逻距比值大了,然后,余量又有余量,层层分离,直到三维,余量正好在0到之间,不可再分,并有了较适合的逻距比和不过分的自由度(自由度/维数太多很难构成可认知的逻辑对应关系)2.8关于超光速三维的物质是四维运行建立的模态,以四维为基础。三维物质不可能相对超光速,但多系的加速是可超过光速的那个状态极限的,但并未超光速。宇宙的处理速度的极限并非光速,(远超光速)假设是,那么为什么不存在绝对静止系?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接近光速时为什么是对称无区别的?到底是宇宙对哪个物体的处理速度达到了极限?还是对任何物体的处理速度都达到了极限,只是逻辑的传播方向不同?最后一问是我的观点。超过光速的那个状态极限的两物体的相对速度不升反降,且表现出反物质性。为什么不能超光速:第一,当时间方向相对转过时,在原参考系的相对速度在 三维在四维的旋转中 看来已经极限方向了;第二,当时间方向相对转过时,在原参考系无法加力,功=无穷大。为什么多系作用可超光速可超过光速的那个状态极限,因为在中间参考系可以给极限位置的物体加力,可以做原系认为无穷大的功,而它自己不这么认为。这样,我们需要引入四维的功和动量关系来作为统一衡量不同参考系的工具(我是外行,不干),但是更高维度,比如四维的“真物质”(区别于余量)是超光速的,而宇宙处理信息的速度只能用“不费吹灰之力”来形容。2.9时间齿轮时间齿轮是广义时空同性的基础发现,用来解决时间与存在的问题和辩证关系,在各维余量层层联系着,默认假设时间齿轮的传递比各级相同为。时间的存在有两个因素:一是传播的速度;三是信号的稳定程度。从无穷维来看,宇宙是没有时间的,或时间很短,没有变化,但传播的速度极快,是运动和静止的超级统一体。这是由于无穷维的逻距比已经接近“无”的特征。而我们的三维世界就隐藏在这种大静之下,有用不完的时间,和活力,却不影响这种大静的全局。由于牵系着层层时间的嵌套,和逻距比的层层递减,分析和理解起来比较复杂。2.1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我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宏观对抗失衡现象,它的存在有三个因素:1是宇宙不灭的动力,2是概率结构的设计取向失衡;3是大量的统计效果。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被推翻的证据有:1、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单个或少量的微观粒子不成立,2、微观概率结构的设计可能可以用纳米技术修改,使概率取向出现相反的效果,3、平衡点自发略偏离熵最高点的现象在某些物质内普遍存在,说明某些特殊的概率结构取向已经有打破熵增的趋势,只是现在科学家不承认,认为原因是略偏的结果更稳定,但我不认同这一解释,还设计了一个能让气体自动有序出入的“微观纳米结构图”和它堆砌成的宏观体,并做了最保守的计算,又设计了一个理想结构取名为“零势无限场”。我认为熵减现象普遍存在于电子层结构,而二极管PN节正是对微观特殊结构的利用。我乐观的认为,仅凭一定手段的无数PN节连接就可以获得电流。42第二章 狭义时空同性理论摘要:我提出的时空同性论与相对论相似,主要是用来使抽象的相对论直观化。但我认为时空同性论是对宇宙更深刻的认识,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调和。虽然,像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之间存在着矛盾,时空同性论同相对论存在少量的矛盾(注:写于年前,论文前已指出相对论和时空同性论是不同的观察角度(相对论是三维人看四维,时空同性是四维人看四维),并不矛盾),但正是这种矛盾调和了相对论跟原子力学之间的矛盾。后边我将描述我用我的想象力和推理建立的时空模型;并证明了这种四维各方向性质相同的时空模型能够满足爱因斯坦相对论,并能够用来解释一些原子力学的现象。由于我的理论只是给爱因斯坦相对论找到了一个可以想象的时空模型,只作为一种猜想。我只要证明我的理论能够跟爱因斯坦相对论在时间、能量、动量上的分析结果相同,这样,支持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实验就必然支持我的理论。总之,我的工作是把爱因斯坦的结论具体化,通过对四位空间的想象,把爱因斯坦非欧式几何的问题还原为欧式几何的问题。当四维简化为两维时(一维空间运动+时间两维),可以用我创立的图解模型解决相对论问题,使相对论问题直观起来,更容易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另外,我的时空模型有利于简化并全面电脑对相对高速运动物体的描述 关键词:时空同性、光速不变、观察系统、作用系统、感知系统、光相速度、四维动量 四维能量1 理论的提出1.1 时间和空间性质相同的引出时间在每个空间都是均匀等价的,若时间是一根与空间同性的轴,那么时间肯定会垂直于空间的任何一条直线。先举一个例子:在相对论中相对做高速运动的两个物体的时间观是的不同的,由于对称性,双方都认为是对方的时间膨胀了,双方都为对方发生了膨胀,说明了不是真正的膨胀,只是对应关系的改变。真正理解相对论的专家,从非欧式几何的理论能够理解这是因为参照物不同而时空对应关系不同的原故;而在我的理论中,将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还原为欧式几何理论,使它更形象生动,我认为,在这个例子里,时间并没有膨胀,而是4维空间中时间的角度转变了(时空是相对的,对于甲可能认为乙认为的时间是甲所在空间的一维或在甲的时间方向和空间方向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所在的维),这样,两个系所在的时空仍然是均匀的,而不是每个系的时间相对于另一个系发生了真正的膨胀,只是对应关系改变表现出的相对膨胀。读者可能会质疑:相对论说时间膨胀了,而我说时间没有膨胀,肯定错了。我要指出,我认为的时间方向发生了变化和三维空间认为的时间发生了膨胀是等效的,即从三维看,时间是膨胀了,但多加了一维,从四维看,时空是不变的。比如从平面来看空间的物体,就有类似的现象。1.2 关于宇宙的一些思考为了让读者更加相信我的理论的可能性,能够怀着一颗足够的好奇心,来通读我这篇思维有些散乱但足够阐述我的理论精华的论文,我想先让读者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宇宙是极度对称的么?那么空间维数为什么出现的维数为什么不是2的整数次方,而是一个基数三呢?这是偶然吗?在我的理论里维等于四,而且时间这一维对于空间不存在特需性,只是我们恰巧沿着时间这个方向被信息复制而已。在我的理论认为,物质的本质是能量,而能量的本质是信息。我认为,宇宙像电脑一样,是分成很多层的,我们只看到它的最稳定的表层。建立电脑系统我们首先要研究最简单的逻辑动作,然后一层一层复杂的系统,最后变成操作简单的界面,如众所周知的windows界面。宇宙也是有简单的复杂再到简单的结构,宇宙或许有从只存在0、1到现在的自我诞生过程。而我们了解的只是它简单的最表层,我们研究宇宙必须和研究电脑相反由表及里,而研究欧式几何的四维时空是我们研究宇宙的必经之路。在我的理论了存在另一个时间,它不属于维,我把它称作绝对时间,类比于电脑的时钟发生器,它属于宇宙系统的更深的层次。它和时空的对应关系是1-4,是很对称的结构。1.3 时间是什么人们所感受到的时间是“变化”中感受到的逻辑长度(发生多少逻辑,感受到多少时间,不发生逻辑则不感受到时间,发生逻辑的多少正比于四维时空中走过的距离)。2 对时空的基本猜想我对时间、空间的想象是在试图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本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很多观点比较怪异,读者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但我坚信我的这些怪异的想法定给物理界带来启示。我关于时空的几个基本猜想:2.1.时空同性(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的,它们的本质相同)(1s=Cm;1秒=1秒钟光速走过的距离)(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沿不同的时间轴运动)2.2.时空微观不连续(有利于解释概率波,微观粒子能量不连续以及粒子震荡,p=h等现象)2.3.光速不变;不同于相对论,这里的光速不变是指四维的人认为三维世界中的任何物体在他的绝对静止四维坐标系内,以光速在它的时间维方向复制,在时空中复制一段距离发生一段长度的逻辑。光速是永恒的,改变的只是方向。时空同性正是采用了四维人的视角。2.4.力的作用方向只能沿静止参考系的空间的方向,即力与静止参考系时间始终垂直。进而有光速大小守恒(只改变方向),能量守恒。(对高速运动的物体,做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是个变量,从垂直于力的发出者的静止参考系的时间轴,通过各连续静止参考系的媒介(媒介之间相互存在速度且连续过度)弯曲指向垂直于力的受体的静止参考系的时间轴。3 时空同性论与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的对比对比洛仑兹变换,洛仑兹变换的空间是均匀的,以光速不变导出,不存在绝对静止和绝对时间,没有指出时间和空间是否同性。我的理论认为,类似于电脑,时空是均匀的存储介质,物质是信息;四维时空绝对静止,但物质必需在四维时空内以光速在某个时空直线内进行两个方向的逻辑相反的复制。因为物质不可能绝对静止,而参考系必须是物质,所以没有静止的参考系,而且所有的参考系的地位多是相等的;(复制的时间间隔是绝对的,不属于四维时空,或者说高于时空的层次,是四维时空的操纵者,可能是宇宙的固有属性,类似于电脑的运转时钟发出的频率);因为时空同性论的时空观与相对论有所不同,但它们导出的结果是相近的,它门仍然能够很好的兼容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光速是相速度= C(暂不做解释,后文会有提到),而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是观察者在三维视角对四维的认识折射。详情见5.3.我们知道s系与 系相互的时间对应关系是不一致的,而且原点的移动也影响时间的对应关系。假设洛仑兹变换中的光子是s系发出的,那它在s系的静止质量就是0,而它在 系的静止质量必大于0,静止质量不为0还是光吗?所以我认为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可能是一种现象,而不能完全作为推导理论的依据。不同参考系中观察到的洛仑兹假想实验中的光实际上是两束不同的光,相互不被对方承认的光。所以我认为相对论光速不变的依据可能是不合理的。我认为相对论有意义的是它歪打正着求出来的缩收因子。所以相对论能长时间适用于现代物理问题的解决,但不能更深刻的把握时空的规律。观察者通过光来判断世界,我认为观察者得出的判断和实际是有区别的,因此把时空应该有两个不同的分析系统:观察系统、作用系统。他们多可以用计算机或平面简图描叙,但作用系统牵系到时空弯曲,要用四维弹性学来计算,在这里我只做简单的描叙。例如:绕原子高速旋转的电子,能跟它的未来与过去相互作用,从而限制能级,并限制了一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一个或少于n个(n有规律,参照元素周期表)电子。参考示意图(a) 图(a)氢原子单电子与核平衡原理示意图4 观察系理论体系(作者说明:建议读者先读“(重点推荐)6.4.”的例子。另外我说明,观察系理论体系导出的对应关系虽然与相对论不同,但时间间隔和能量、动量的关系和爱因斯坦是相同的,而严格的时间对应关系似乎已经失去意义。 时间的对应关系是人的主观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时间对应关系,相对论的时间对应关系是在三维静止人的观察结论,因为很难想象四维宇宙,它把四维的时空较复杂的关系强当做是三维的时空扭曲,而得到相对论的时间对应关系;而时空同性的观点跳出了三维,假设时间的时间(第五维占时相对稳定维度)的存在,以四维人的观点,使3维人认为的时间丧失了它的特性并发现了它同空间维的共性,从而能更客观的看待三维人所认为的时间,四维的人观察到三维的人是没有严格的时空对应关系的。)4.1四维时空不变视角的变换法则(对应三维时空扭曲视角的变换法则洛伦兹变换)s =(x+a) =(t+b);s x =( +a) t =( +b);其中 , tt;a,b为不定数。由于任何物体都可以同时,且a认为b与它同时,b不一定认为a与它同时;同时已经失去“严格”意义,但同时仍然存在。4.2 观察者对其它参考系同时的理解观察者在s系,系K点有一事件发生,若通过的系的空间穿过s系的观察者M点,则观察者认为与他同时。(这是因为事件的光子信号首先在s,系空间传播,到达观察者眼中再转化为s系光子的结果)这种类似于折射的现象,让s系观察者看到了s时间视频线以下的事件。观察到的距离是M到K的时空距离,观察到的相对速度u=MK/t ,t为s系中,从s系与系原点o点与重合到事件发生所经历的时间。若s系有两个观测点,则有:t=t,u=(NL-MK)/ t=MK/t2=sincc (=1/cos)。图(b)观察者对同时的理解4.3 光的相速度及传播前面提到光速是相速度,为什么呢?下面来讨论关于光的传播:宏观世界的时间方向大致相同,可以看作相于绝对静止时空储存介质激起的一个不灭的大波,波中的未来和过去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在任何时空的状态都会随着绝对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未来和过去总体上还是连续的。绝对时间前面已经讲过,它是宇宙更深层次的一种变化,是时间的时间,是整个四维空间的时间。如果我的猜想成立,那么我们的未来已经变了,但现在仍然与过去保持连续性。对于绝对时间,我们可以说:“我们同现在的未来同时”。一个光子在宏观的时间系里被激发,它的时间方向是四维人认为它运动的空间方向,它的空间的某个方向却又是三维人认为的时间方向。从光的角度看,它才是唯一的有质量的物质,而宏观世界只不够是一束强光,挤满了光子。这些光子的运动方向与时间垂直,原本会消失在宏观世界观察者的视野,但这些光子不断与其他光子发生完全弹性碰撞,传递运动,不断让其它光子成为它的替身。这样不断交换,光子即保持了原来复制方向的光速,又获得了三维人时间方向的相速度,它的总的光相速度=C。人不需通过光来看到光,而是直接感觉到光,三维人对光的理解与四维的实际作用是相符合的,属于作用系统。而人得过光来判断其它的物质,属于观察系统。人感觉到光的速度是光相速度抵消时间速度后的一个分量,即它被光速复制的速度,正好又是光速。正是光的特殊传播方式把光速与极限速度紧密的联系起来,造成了光速不变的现象,但我认为这是表现,不能作为原则。而人对光认识的一元性,对其它物质认识的的二元性(其他物质需通过光来观察,而光直接通感知)造成了人认识上对工具和其它物质产生了分割。或者说不能把光通物质的性质都用观察系统来描述。但注意到不同系看到的光并不是同一个光,而是不同的物质(与相对论最大的分歧),可以认为能够找到一作用系统来描述所有的物质(包括光),也能够找到一个观察系统来描述所有的物质(除了光)。图(c)光子的传播猜想的示意图图(d)对光子传播相速度猜想的描述图只是为了示意,其实“光粒子”之间的距离很小,能保证每一绝对时间间隔都交换能量(发生四维空间的完全弹性碰撞)。另外说明,时间和空间是不连续的,意味着物体不能做直线运动,势必在其静止参考系的时空内产生波动,说明的光是横波(在静止参考系的时间的方向没有波动,而对观察者来说,光子的时间方向就是它的传播方向,在传播方向没有振动,振动垂直于传播方向。对于观察者的时间轴方向由于是向速度,所以光子没有波动,光子的波动是二维的);这种振动可以储存能量,能量越大,振动越剧烈,频率越大;出现振动的各个方向存在一个概率,所以光是概率波,自然光各个方向偏振的概率相等,偏振光仍然存在偏离修正方向的概率,偏离的角度越大,概率越小,偏离90度时,概率趋近于0。同样可以解释微小粒子的震荡问题。原子在三维空间的震荡是由于它在被以光速向时间轴复制,德布罗意波由于不是光速的,他的震荡是其静止时空参考系中空间的震荡在观察者时空内的一个分量,其中在时间内的分量是观察者感觉不到的。而花粉粒子的震荡是由于比它小的分子引起的,这里不做研究。4.4 关于速度图(e)四维时空对速度的多种描述V1是观察速度,v2是作用速度,反应物体在静止四维时空的运动情况,v3是感知速度,如果静止参考系能感知全局,感到的物体速度。v1=v2=sinC,v3=tanC当趋近于0时,三种速度相等。5 下面开始说明观察系理论的运用5.1 速度变换图(f)速度的变换及反物质的描述sin1=u/c;sin2=/c;sin(1+2)=v/c; = v/c=sin(1+2-1)最后得:= 这里指出:在我的时空变换理论里,相对速度仍然是不能够超过光速的,首先,我们不能够在观察者的体系对一个达到光速的粒子施加力,达到光速的物体观察者的时间轴变成了它的逻辑上的空间轴,而观察者的一空间轴变成了它的时间轴,力的作用方向沿逻辑时间方向,这个力是无法加上去的,观察者静止参考系作用力的起点的力必须无穷大才能对光速运动物体加力。(F在光速度运动物体的静止参考系的空间方向不可能有分力)参考(3.4.)。若是直线运动,且物体的相对速度不变(光速),观察者即使通过任意改变自身的时间坐标也将永远找不到它。(其实还是可能找到的,因为它未来的信息可以以反物质的形式发射会来,观察着可能会找到一个未来的它,而此时的未来又发生了改变)但达到光速的物体任然可以通过其它非观察者体系,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其时间坐标方向,使其转向与我们主流的时间方向相反的一面,此时,观察者认为该物体的逻辑颠倒,变成相对于观察者体系的反物质1。即得到反物质需要通过至少一个中间系的变换,而中间系对物体的做用是观察系中的观察者不能直接把握的。超越光速,就穿越了我们主流的时间,会类似循环程序发生迭代,使一个事件在一个时刻只有一部分绝对时间发生。5.2 爱因斯坦火车时空同性观新解爱因斯坦火车是他的假想实验,用用我的理论:t=, 因为t=0 所以=0。图(g)观察系统同时5.3 质量和长度的相对性质量和长度的变换牵系到物体从一个系直线运动加速到另一个系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联系的物体由于内力对其轨迹有影响)我把长度和质量的问题分成两类:1、不考虑内力作用,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静止的相同粒子(质点)在原参考系内受到相同条件的作用(力时刻相同)做轨迹相同的情形;2、考虑内力作用的,单个物体加速的情形。第二种情形需要在作用分析体系中求证,其结果可以确定一个物体加速后,它在新的静止参考系的质量是与原静止参考系的质量等价的;这个我先把它作为求第一种情形的条件,第二种情形到作用分析体系再做介绍。图(h)四维时空中两个一定距离质点的圆运动如图,假设两个质点分别绕o1,o2做圆周运动(,由于轨迹相同不作这种运动的可以看成无数个这种运动的集合),很容易得出两质点间的连线始终于o1o2平行。假设时间方向瞬间改变了一个角度,如图(i):图(i)四维时空中两个一定距离质点的速度突变运动从图可以看出两点:1、原来认为L0的距离变成L,缩短了;2、原来认为同时的粒子不同时了。指出两点:1、由于时间少了,距离也少了,都变成原来的cos倍,可能会导致光速不变假设能够推出正确结果的巧合;2:信号由物体发出,当两粒子运动到系,两系对两物体同时性和距离长度的理解相同,只是在加速前后的理解不同。两系对物体运动理解的区别主要在时间间隔上。质量是物体的内在性质,不是能用肉眼观察出来的,因此,质量只用于作用系,下章再做介绍。5.4 下面先讨论一个实验习题2在实验室测量以0.9100C飞行的介子经过的直线路径是17.135m,介子的固有寿命是(2.063+-0.002)10(-8)S,试从时间膨胀效应和长度收缩效应说明实验结果与相对论相符合的程度。这个体摘自物理书上,在我的理论里时间没有膨胀,只是方向的变化和观察者的错觉。引用这个习题主要是因为习题引用了实验数据,可以用来检验我的理论。读者可以看到虽然我的理论和相对论存在很大分歧,但对于这个实验导出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因此该习题对于支持我的理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假设介子从时空a运动到了b,由于只移动s系的原点而不改变s系的速度,其求出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对观察没有影响。不妨把o、o,都取在a点。用图解法(因为时空同性,所以用图解法很方便)迅速标出各时空变换的关系如图(j)。=17.135、0.9110(-8)=6.21810(-8) =1/(1-(u/c)2)(-2)=2.4120=/=2.064s10(-8)s 在误差内L=0u=7.101mL0=L=17.128m 与实际符合。图(j)介子四维时空运动的图解5.5 本小节总结图解法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跟观察者的理解有偏差,也可能不会(这要看实验与理论有没有系统误差)。至少在以上实验是很精确的。图解法的意义在于描叙出了全部的时空,观察分析只是从图解中分离出的一种看法。若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将图解法运用于电脑,在电脑中描叙出四维世界,将会对宇宙本质的研究上(至少在方法上)产生质的飞跃。6 作用系理论体系6.1 作用系分析理论体系对同时的理解两个粒子有发生作用的能力,就是同时的,在作用系里没有严格的同时理解,关系的是不同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那么我们从分析物体转变系的运动轨迹入手。(低速运动的物体只需用三维描述,高速运动的粒子应从四维描述,因此要引入四维动量和四维能量的概念,且应有当速度很小时,四维空间动量、能量公式退化为与三维相符的公式)。6.2 如何用作用分析理论体系描述物体在四维时空的运动6.2.1 物体受内到质量力加速到高速后由于内力作用其四维时空中的四维形状维持不变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两个独立的质点的运动,参考(6.3)现在来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把物体简化成一条延运动方向的直线。像研究流体,物体静止时,在时间上均匀的取等距离的同一物体作为控制体,首先,由于质心在时空的线速度恒等于光速,当物体加速到另一静止参考系并稳定时,新的时间方向各控制体的时间距离不变。而物体内任一条直线会不会随时间轴的旋转而旋转呢?前面研究发现两粒子之间的距离是不随时间旋转地。而对于物体,研究得出的结论恰好相反,物体是随着时间轴的选择而旋转的,因此到新的静止参考系,以该系为参照,对比原来静止参考系中观察原来静止的物体,他们的状态是等价的,没有任何区别的。证明如下:首先,假设时间转动一个微元的角d,物体是不随时间转动的,那么=cosdL;用迭代法,得角时,=(cosd)( /d)L;d趋近于0;令k=(cosd)( 1/d);用极限法求得k=1;同样,假设没转一个微元角前面的超过后面一个距离h,可算出h等于0;所以,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能使自己进入新的运动静止参考系不发生变化,与原系的状态等价。从而质量不变,但从用原静止参考系低速运动的理论来衡量,会以为质量变了,主要是因为作用力在新静止参考系的映射变小了。6.2.2 下面在动量和能量两个方面解释这种质量的变化关系仍然假设物体在四维空间做圆运动(其它情形可以看成无数段这样的运动相加),在运动的静止参考系系受到恒力=C2/rm。对于原静止参考系S系,F在S系空间内,如图(k)所示。图(k)物体在四维空间做圆运动6.2.2.1 四维时空中的动量守恒F是S系感知的作用力,是系感知的作用力,它们单位力的作用是等效的,因为在新静止参考系的做用要与F在原静止参考系的作用平衡,所以Ft=,而=cost,所以=cosF。这种作用力和映射力在不同时空的平衡体现了 三维空间的动量守恒(不同参考系认为的动量变化量度相同,具有可加性)。F遵循的是原静止参考系的逻辑,改变的是感知系的速度。有mv3=Ft=msinC=Mv2。M为观察系和作用系的质量。这样,动量守恒公式Mv在低速运动上是相符合的。6.2.2.2 四维时空中的质能关系四维时空中的(三维高速物体)能量度量,及其在微元上与低速做功能量关系的契合。仍然采用图(k)。图(k)物体在四维空间做圆运动假设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能量是由相同的化学能在不同的静止参考系均匀释放得到的。则,可理解物体四维时空旋转任意相等d角,能量的变化是与其它系等价的(但在其它系看则不同,这里是从全局认为每个系平等的观点来看)。而且四维时空能量的量度与三维空间(低速)不一定相同,三维空间的量度是四维空间d趋近于0的一个特例,因此只要四维时空在d趋近于零时所得到的微元量因等于三维空间原理推导出来的微元量。能量只与角有关。,当d足够小时,三维原理满足四维原理,可以把能量看成是一份一份的,假设的作用下,时间方向转过角度无限小角d,便获得一份能量,若转过角,可以把看作无数个相等的d加成的,而且每份d的能量是等价的一份,这样便符合四维原理。因此,任意一段微元有:一份能量=(1-cosd)r ;( 注意,在S系和系观察到运动的距离都是实际运动距离(1-cosd)r )这可能是因为在d内,遵循的是系的逻辑。当=0,有F=,一份能量=(1-cosd)rF;而当=时,一份能量=(1-cosd)r,但观察者用原来的理论认为一份能量=(1-cosd)rF大于实际值,而:=C2/rm,变大成了F,为了使运动轨迹相同(r和角速度不变),观察者用原来的标准可以理解为是m变成了M的结果,=cosF;m=cosM。说明在微角作用中感到质量变大了,跟动量理论相符合。能量公式的验证:E=MC2=mC2; 对于低速物体。E=1/cosdmC2-mc2=sind2/(1+cosd)mC2=1/2m(sinC)2=1/2mv2;高速能够符合低速。由于与相对论存在很大相似性,可以把相对论中能量守恒应用到同性理论中,这里就不再做说明3(能量关系由动量关系导出)。7 结尾7.1.该论文引出的新的猜想因为物体都以光速沿着时间的方向运动,我怀疑万有引力是一种类是“船吸现象”。(见第三章第五小节)7.2作者寄语我希望我的同性论理论今后能在“在电脑中创立另一个世界”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若是按照同性规律创立的“电脑脑世界”能够与现实规律相符,则是同性论假设成立的重要依据,若同性论不与现实规律相符,则说明我的猜想很可能是不可取的,但我坚信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必科学界带来新的启示的。第3章 对广义时空同性的几个重要补充1 时间齿轮、逻辑距离比、余量的概念低维的宇宙寄生在高维的宇宙里的余量。相邻级别的两宇宙,如三维宇宙和四维宇宙,低维宇宙的一秒相当与在高维走过米(1秒光走过的距离)。而由于四维物质比较稳定,在这一秒内四维只发生了秒的逻辑。逻辑距离比=(简称逻距比)打个比喻:一个滑块从A直线运动到B,当滑块到达B时,发现有小许偏差,其实是运动到了C。滑块从A到B的过程(距离)就相当与四维传播的过程(距离m),此过程滑块相当稳定,几乎察觉不到自身的变化,认为自己发生了很少的逻辑(时间(秒));而滑块偏离的过程相当于余量,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过程,在此过程感觉自己发生了较多的逻辑(时间1秒),但运动了较小的距离(低速常距数量级为1m)。我算过,三维的1000年相当于四维的105.12秒,预测未来完全是有可能的,预测本身可能会给宇宙带来更大的余量。2 与相对论的博弈由于四维到三维的映射可能存在非线形因数,相对论可能还只是近似解。比如我认为红移的光可不算是纯粹的光。3 余量学对大质量延缓时间现象的解释大质量附近的物质受到引力的束缚,余量(如通过增加直轨道可以减少球直线滚动时对两侧的偏移,或者说引力团体有保持一致的趋势,微变受阻,而余量、逻辑就是不可预测的微变积累起来的宏观统计可预测规律)表现出惰性,时间自然就慢下来。4 逻辑在方向上可分解的问题如图,A、B同时从O沿不同的方向运动到如图所示位置,他们的时间对应关系是混乱的。A的过去A2看到B,而B却看到A的未来A1。若B是A系的人加速来的,B对A到底是年轻了,还是老了?显然图上的关系和科学的测量是不相符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诡异的非线形空间。但我上图的关系可以“修补”。比如B并不承认它在加速后的逻辑,只承认原来方向的逻辑,现在的余量方向对原来的方向有个分量,这个分量相比原来的余量“钝化”“懒惰”下来了。假设钝化因子跟偏向角有关设为K(),而延长因子跟有关。则为综合年轻因子,即相对论的时间收缩因子,可以反推算出K()函数。余量到底可不可以分解?给有关学计算机的去验证吧。5 力学的统一即提供的电脑模拟实验建议1、我认为宇宙最基本力的形式只有两种,一是两个最原始粒子争夺宇宙(储存)空间时表现出的斥力(接触力),二是粒子运动对储存空间影响造成的“船吸现象”(引力)。而这两种力的短距离相互强作用极易形成小“风暴”,小“风暴”经常抵消又形成,直到无数次偶然让某些“风暴”团同向旋转的一端聚在一起卷成球状(我称之为“风团”)并自锁(向异旋转的两端并在一起会合成更大的“风暴”,大“风暴”不稳定又会分解),形成第一批稳定的粒子团。根据“风暴”球外部的旋向不同,“风团”表现出正负电性。至于强作用是两个同性“风团”相互侵入对方表面时,“风团”以扭曲变形的形式稳定结合并自锁。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可以看作都是由很多同异性“风团”混合构成但结构搭配不团的稳定团状结构。这样电荷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排斥的原理也很容易理解。“风暴”本身没有正负,但当两“风暴”相对时,如果相对端旋向相反就相吸,相同就相排斥。就像两个人拧手帕,一个站左,一个站右,每人左手悬空,右手各拿手帕的一端。当两个人都向外拧时,手帕就整了,两个人的扭力在手帕上相遇,对手帕来说两个扭力是反向的,打架。如果是“风暴”,他们就会相互排斥;当两人一个向内拧,另一个向外拧,对手帕来说两个扭力是同向的,拧不紧的。如果是“风暴”,他们就会吸在一起,有融合的趋势。磁力是流动电流引起的二元(次)“风暴”(“风暴”的“风暴”)。至于弱力,听说已经统一。对基本力只有两种可以用电脑存储介质作实验。补充:1.我认为虫洞是最小型的“风暴”,形成与某种稳定因素的微失衡;2. 电荷的最小表现形式不是电子和质子,也不一定是夸克。但夸克可能是最小的稳定电荷载体。3. 引力-四维的“船吸现象”,可认为是两物体对它们附近粒子对其发生随机碰撞的概率引起的。两物体之间的物质更倾向于同向状态,减小了对它们的碰撞“压力”。如果是这样,引力是需要大量密集物质“压力”来维系的,宇宙越膨胀,引力系数会随之减少,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引力瓦解散架。这看起来不比宇宙缩于一点乐观。但也可能引力是“天生的”性质,这需要科学加用计算机来做模拟实验,观察信息复制是否存在相吸相斥并存现象(特别是相吸现象)并找出其原理。当然,若宇宙有边界,或在各个角落存在物质产生与灭亡的平衡,引力将永久存在。4. 注意风暴的粒子可以与它的过去相互作用,可能是自锁的原因。6 一个关于虫洞时间旅行的调侃假设可以穿过虫洞,首先第一个难题就是找到过去地球的位置?要知道地球每秒的位置都在改变,没有固定不变的参考系。这样,当年代比较久远时,回到过去的地球简直像大海捞针。7 对“2.4与量子物理学(量子传输)的关系的补充”我说的余量我两种,一是自然的余量(如速度在其垂直方向微小的不稳定分量),二是物质寄生于意识的“意识模态物质”(如梦或电脑虚拟世界)。我原来认为宇宙的结构两种都可能(“四维宇宙在四维宇宙的梦里是可能的”)但现在我更认为只可能是自发的速度余量。这样对于“2.4与量子物理学的关系的补充”中描述的“真物质”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可能。一是相对 有序时间方向运动四维物质的非常少量的 无序运动着的四维物质的联系;二是另一种相对独立的“非平行四维世界”的物质能对三维世界发生微作用。总之由于四维比三维稳定且快,四维世界的微作用把三维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种牙专属方案咨询
- Y型钢墩柱施工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文本深度要求
- 咨询方案费用
- 商业春季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清明节营销策划方案
- 房地产夏季营销活动方案
- 职工食堂自查报告
- 绿化给水施工组织设计
- 营口方案智能营销咨询
- 瑜伽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导乐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移动式皮带输送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ETL开发规范流程与案例分析文档
- 高校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2025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押题试卷
- 2025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答案
- 2025年通信技术认证考试-应急通信认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自贡市富顺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环评报告
- 2025年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一(参考答案)
- 2025年法院遴选面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