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彝族刺绣文化研究.doc_第1页
岔河彝族刺绣文化研究.doc_第2页
岔河彝族刺绣文化研究.doc_第3页
岔河彝族刺绣文化研究.doc_第4页
岔河彝族刺绣文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南华县岔河彝族村传统刺绣文化研究3摘要:3关键字:3前言3一、彝族刺绣图纹中蕴含的思想4 刺绣图纹蕴含的哲学思想41、“天人合一”思想42、“四方,八面”图案体现的“四象,八卦”和朴素阴阳观5 刺绣图案蕴含的伦理思想61、绣花鞋中蕴含的纲常伦理72、刺绣自然图案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8 刺绣图案蕴含的宗教思想91、巫术文化的反映102、刺绣文化中蕴含的“万物有灵观”11二、对岔河彝族刺绣文化的辩证评价和发展期望11 辩证看待刺绣图案蕴含的思想111、辩证的看待“天人合一”的思想122、正确看待阴阳生成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23、纲常伦理思想在当今的实用意义124、生态伦理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135、对刺绣图纹中蕴含的宗教思想评价13 对南华县岔河彝族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期望14结语16参考文献:16致 谢17南华县岔河彝族村传统刺绣文化研究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南华县岔河彝族刺绣中刺绣图案及图纹线条颜色搭配等具有代表性的绣花鞋、鞋垫、彝族服饰上的自然图腾(马缨花、山茶花、石刀花、几何图形、日月星辰、虎、鸟等图纹)作详细研究,并结合彝族人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概括出其中蕴含的民族习俗、伦理思想、和谐思想、哲学思想,并对其中蕴含的精华思想进行提取,传承其优秀的思想,以增强该地区的民族族权认同感,为当地保护和继承民族民间文化提供建议和意见。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世界做出相应贡献,让世界各地更好的了解彝族刺绣文化,使其更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关键字:彝族刺绣 哲学思想 宗教思想 天人合一 伦理 前言南华县岔河彝族村全名为南华县龙川镇岔河村民委员会大岔河、小岔河、新村。从行政辖区上看,岔河彝族村地处南华县龙川镇西北部距南华县城16公里处,南永公路横穿境内;从地形地貌上看,岔河彝族村南面是海拔为2400米的马鞍山,北面是海拔为2525米的杨梅山,东面是海拔为2597米的火把山,西面是连绵不断的无名山,岔河由北向南从村寨流过,下游汇入金沙江 选自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岔河彝族村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第二页;从人文特征上看,岔河彝族属楚雄众多彝族支系的倮倮支系。彝族服饰刺绣文化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彝族刺绣服饰与之相适应。彝族刺绣作为这个区域社会经济和民族习俗的重要标志,体现了该地区民族心理和民间艺术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层的文化传统。南华县岔河彝族村的刺绣图纹从纹样母题来看大致分为三类,即自然、生活、图腾类。彝族刺绣绚丽多姿,题材丰富,图案蕴含的思想丰富,包括哲学、宗教、伦理,深受人的观赏和研究。彝族刺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将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长期发生作用。如今,弘扬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任务已经落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肩上。对此,我们课题组走访了南华县岔河彝族村,对刺绣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共发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85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达80%,圆满地完成预定目标。一、彝族刺绣图纹中蕴含的思想彝族的服饰、鞋垫、鞋、裹背、帽子等上面的刺绣图案除了美饰之外,在很多情况下还浓缩了约定的集体意志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指述逝去的史实和祖灵神祗的喻训,以及指明现实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起到了叙古记事、承袭传统、储存文化等作用。 刺绣图纹蕴含的哲学思想岔河彝族村里,心灵手巧的彝族姑娘、妇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把大自然的景象和彝族生活相关的一些事物,如花、鸟、虫、鱼、虎、或山脉纹、日月星辰、火、闪电等自然现象,绣制在服饰上。从而把彝族人内心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表现在刺绣图案上,物化为直观易懂的图案,同时也说明了彝族人融入大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而在这些图案背后蕴含着的哲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具体分析如下。1、“天人合一”思想 南华县岔河彝族村境内,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田间,你都能看到身穿彝族刺绣服饰的民众,在这些刺绣的服饰上色彩艳丽、光彩夺目的多样的图纹与田间的各景物相互衬托,融为一体。这些色彩艳丽的刺绣图案多为马缨花、山茶花、桃花、蝴蝶花、几何图案等(此处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马缨花、几何图案,因为在岔河彝族村,马缨花和几何图纹是主体图纹),此类图案多以单纹、复纹、杂合纹绣制在服饰上。在这些色彩艳丽的自然图案的背后隐藏着具有深远意义的哲学思维“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即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的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春秋战国以后秦国的统一,特别是汉的建立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少数民族的融合。而与其相关联的是:彝族先民源于我国远古西北地区的羌部落,旧石器时代晚期,羌部落的一支自西北南迁至今川西北一带,殷周之际,又经邛都之西迁徙到滇西洱海地区,后来其中一支又由洱海逐渐向东迁徙,战国至秦又发展到滇北、滇东北、滇池地区。尔后又及黔西北,并沿乌蒙山向东南之威宁、赫章境内扩展,继而又向水城、毕节、黔西等地区扩张,唐以前散布到红河流域和滇东南地区,明清时有一部分迁至广西桂林一带,至今已经发展到650 余万人,主要分布川、滇、黔、桂四省。 选自 杨蓁 彝族服饰源流考J . 云南文物, 1994 , (9) .p98从以上不难看出由于秦朝的建立,国家统一及以其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彝族文化兼容了汉文化,即对于汉族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文化交融之后,彝族吸收了这类思想是能够说得通的。所以我们从汉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彝族文化是有一定道理的。易经中强调,将天、地、人并立起来,三者是相应和有联系的,所有的这些都说明自然、社会、人都在同一个“场”中。在刺绣的图纹中马樱花、山茶花、日月星辰等自然图纹直接、坦诚的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马缨花的刺绣颜色、形体大小与实物的颜色、形体大小是一致的,都为红色(南华岔河地区的马樱花多为红色,也有少部分为白色或粉红,因为红色的马樱花比较喜庆和意义深远,彝族们多用红色的马樱花作为刺绣图纹)和多瓣(多瓣寓意着幸福、团结等意义),彝族们正是利用了马樱花等自然景物的这种自然属性并把其赋予人的理想,严格的体现出了“天人合一”。彝族妇女从古至今利用自然景物的自然属性把自然实物的各种图案绣制在服饰上,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服饰的审美和表现出彝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则体现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做到天人一致、天人相应,人要从本质上认识自然,一切人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四方,八面”图案体现的“四象,八卦”和朴素阴阳观在岔河彝族村境内,外来的客人到彝家座客时好客的彝家人,总会把客人带到自家的堂屋中歇息,客人临走时会送给客人一双精美的绣花鞋垫,以表达彝人队外来客人的热爱,虽然鞋垫到处可见,但彝家人的刺绣鞋垫是不同一般的,这种不同之处就在于鞋垫上的刺绣图纹。在彝族刺绣鞋垫上,图纹主要是复纹或杂合纹的马缨花或由“米”字形和菱形绣成的对称的规则的复纹几何形图案,在此我们主要研究的对称规则的几何形刺绣图案(如图)。由图可见,图案外围是规则的几何形组成的菱形(正方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布,每个方向有两个规则的几何图形构成(这种以配对出现的几何图形则是表明雌雄阴阳观),图案中心则是由八个规则的几何图形和由八线(中心以圆连接八线)交叉“米”字组成。根据当地彝老介绍,再结合我们查找资料和相关的古代汉文化所知,这种图案所表现的阴阳观严格的体现在这“四方,八面”的几何图形中。在“四方,八面”的几何图形中“四方”即“四象”,“八方”即“八卦”,“八线”交叉形成“米”(或“X”和“+”)字即是生成的意思,而彝族和汉族在秦朝后由于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彝族吸收了此类文化或彝族祖先从创族之时就已经知道了这类思想。在汉文化中,“道”(宇宙本源的形成规律)是宇宙本源的开始,系辞上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易,两易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吉凶生大业。”这种思想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鞋垫上的刺绣图案蕴含的太极阴阳生成观思想,同时也说明了天是一整体,人是一整体,天和地有内在的联系,折射出古彝族吸收汉文化后或彝族先民从自然万物中领悟的朴素阴阳观的传统哲学思想。这样的多方、多角、规则的几何图形在彝族刺绣服饰中随处可见,从以上的论述说明刺绣图案除了具有较高美学价值以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些古老的文化思想告诉我们在构建现代和谐的社会进程中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联系的观点,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刺绣图案蕴含的伦理思想岔河彝族村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生活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纲常伦理思想和生态伦理观念,把这些思想包含在刺绣文化中来展现,成了彝族民众表现其民族心理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寻根忆祖、叙古记事,发扬传统伦理道德等作用。1、绣花鞋中蕴含的纲常伦理彝族绣花鞋一般由鞋底、鞋帮、鞋口、鞋后搭、鞋尖、鞋扣、刺绣图案几部分组成。岔河彝族村的女子,不论老少均穿绣花鞋,只不过有图案多少、实物图案选择、颜色搭配的区别;男的只穿绣花凉鞋,与女的相比在款式上有所不同(在此,对于男的绣花凉鞋不做过多分析,仅此分析女子的绣花鞋),这类图案主要都是马樱花图纹。马樱花彝语为“咪依噜”,咪”是“昌盛”的意思, 而“依噜”就是汉语中的“花” 选自 申琳 赵耀鑫浅析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马樱花图案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年第1 期(总第37 期),属杜鹃科类。 在岔河彝族村里流传着一个关于马樱花的神话传说:在一个山村有个名叫咪依鲁的姑娘, 她美丽、善良, 却不幸被村里粗暴的土司头人看中, 抢去做妾, 她为了反抗土司的暴行和维护自己的忠贞爱情, 在新婚之夜设下圈套,与土司一起喝下用马樱花泡的毒酒而死去, 为彝族百姓除去了恶魔,后来, 在埋葬她的山上开满了红艳艳的马樱花选自南华县岔河彝族村“咪依噜风情谷”境内公路旁的墙壁文化。为了纪念这位勇敢、善良的姑娘,彝族女子就在衣服、鞋、围腰上抽象的绣上了马樱花图案, 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绣花鞋按赠送人物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连生贵子鞋、上贺鞋、过岁鞋、回郎鞋、嫁妆鞋), 选自 申琳 关于彝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调查与思考图案也有差别:母亲送给女儿出嫁后穿的绣花鞋叫“连生贵子鞋”, 一般在女子回娘家时候穿,其图纹主要为多花瓣的马樱花或牡丹或山茶花,寓意着多子多福;过门的媳妇送给男子长辈的叫“上贺鞋”,此类绣花鞋的图纹颜色较深且单一,图纹也较少,搭配上符合年龄的特点,表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和礼貌;送给出生一周岁的小孩的叫“过岁鞋”或叫“虎头鞋”,图纹为抽象简化的虎头图案及单纹马樱花,寓意着子子孙孙健康成长,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爱戴;由女子为其新郎绣制的叫“回郎鞋”,其少量图纹的马樱花预示着女子对新郎的忠贞;女子自己绣制的在出嫁之时穿的叫“嫁妆鞋”,图纹为马樱花、石刀花,颜色搭配鲜艳,寓意着女子追求美好生活和忠贞礼仪。这些不同分类的女子绣花鞋上其主体图案大都是马樱花,在鞋背的底边或角边绣的是连串的石刀花,很多情况下石刀花也出现在围腰和衣服上。马樱花图纹除了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外还包含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统统的伦理思想等,同样,连串的石刀花在彝家有这样一种说法,即象征着彝族兄弟姐妹们手拉手、心连心, 一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团结一心、一齐努力地不断前进。从以上这个马樱花的传说里我们可以清楚知道,象征着彝家女子的忠贞不渝、智勇不屈的思想,体现了纲常伦理中忠、智、义的思想,以这种图案为主线的“嫁妆鞋、连生贵子鞋、上贺鞋、回郎鞋、过岁鞋”按不同身份类别的人(长辈、新郎、小孩)赠送,除了实用之外最主要的是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即忠、孝、礼、义、智、信、悌的纲常伦理,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爱戴、忠信、和谐等。2、刺绣自然图案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思想以天道人伦化与人伦天道化为根本前提,“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是其精神支持(注:哲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生态伦理思维,我们在前面已经从哲学的角度谈了“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其思想很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同时也是为了突出彝族刺绣在彝族文化里折射的多面性和重要性)。从岔河彝族村分布现状看,其居住的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多样性的环境必然造就文化的多样性。彝族服饰上自然图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与其居住的生态环境相关,也与其传统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彝族刺绣服饰图纹大都是日月星晨、山川草木、动物、花卉的自然景观的图案,这样以刺绣图案形式表现出来,除了能提高对自然物体实质的运用和表现能力外, 在思想上还可以突破常规的形体的概念, 对常规的自然世界也提升到了全新的认识高度,表现出彝族祖先及民众的生态伦理思想。在岔河彝族村,彝族妇女经常把太阳、月亮、花(马缨花、山茶花、石刀花等)、动物(鱼、鸟、虎)、山脉纹、闪电等抽象地绣制在衣服、鞋子、帽子、围腰、饰品上,一方面是为了装饰,提高观赏,另一方面则向我们传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思想。在彝族服饰中花卉是常见的刺绣图案,有马缨花、石刀花、山茶花等。此类图案多以红、绿为主色调,从审美观点上看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再从全新的认识角度来看,比如马樱花和山茶花,彝族妇女世世代代在衣服上绣制马樱花或山茶花,是因为在彝族传统民族习俗里马樱花和山茶花预示着美好的生活,尤其马樱花是神话中彝族美丽女子的忠贞不渝的化身,这样在他们和子孙后代的意识里就会产生一种对马樱花的崇敬,这种崇敬使他们不会去有意的破坏像马樱花、山茶花之类的植物,相反会世世代代地崇拜和保护马樱花,于是在岔河彝族村境内形成比较纯且高壮的马樱花、山茶花林木。岔河彝族村境内或其他地区的插花节说的就是马樱花。这样自然形成植物群落,被称为是植物演替的顶级阶段,即在无外界干扰的类似环境中,这类物种能生存许多代。从理论上讲,顶级群落是自我永恒的,因为它自身内部以及物理环境之间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选自 戴波 蒙睿 云南彝族多样性图腾崇拜及生态学意义 2004 年9 月第36 卷第5 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在彝族社会里,彝族祖先历来都对虎怀有崇拜之情,岔河彝族也不例外,他们把虎的简化图案绣制在鞋上(如小孩穿的虎头鞋)或裹背上,有的则绣成具有彝族特色文化的四方八虎图(此图案蕴含着虎宇宙观的哲学思维),这些都是在提醒后代,我们是虎的子孙,虎具有驱邪避祸、保佑子孙成长壮大之意。同样他们也把喜鹊之类的鸟类绣在衣服或饰品上,他们认为这类鸟是有灵性的,会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彝族文化传承意识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彝族民众的脑海里,他们是不会有意识的去猎杀虎、鸟等动物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动物。从岔河彝族妇女的刺绣图案上间接、含蓄地表现了岔河等彝族地区的民众们对虎、马樱花等自然万物的崇敬,这种崇敬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他民族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此类文化,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做出贡献。 刺绣图案蕴含的宗教思想在岔河彝族传统刺绣服饰的图案纹样中, 人们往往绣制各种吉祥物, 如龙、虎、日、月、星、鸡、鸟、马樱花、山茶花等,认为穿上这些刺绣图案的服饰, 人们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 平安无灾,使人们康泰幸福, 益寿延年。彝族的刺绣图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载体, 彝族人的宗教传统意识在彝族刺绣图案中得以充分体现。“心怵而奉之以礼, 礼缘情生”, 选自 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论宗教M . 周秋良,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是对宗教产生最为恰当的概括。古代彝族先民们由于生产力低下,对大自然的各种破坏现象经常会产生恐惧心理,于是,为了避祸求福,人们就崇敬大自然万物,通过祭天活动来消除对大自然的恐惧。这样, 宗教意识观念便逐渐形成。在岔河彝族村境内除了毕摩文化能直观的反映彝族宗教思想以外,还有彝族刺绣图案能间接隐晦的表现其蕴涵的宗教思想。岔河彝族刺绣文化所体现的宗教传统意识, 主要有以下几种。1、巫术文化的反映在岔河彝族村彝族刺绣服饰中广泛采用的护生求福的“吉祥物”, 在童帽、兜肚、寿衣上, 多绣八卦、祥服及避邪条纹(狗或虎的齿纹),在这些刺绣图案上渗透有浓厚巫术的宗教观念。这些地区彝族刺绣图案文化的承变, 反映了对巫术文化的投射,岔河彝族的小男孩喜欢穿戴绣有简化图案的虎头帽和虎头鞋,裹背上一般绣有“四方八虎”图案。一方面他们认为彝族民众是虎的后代,为刚出生的婴儿准备虎头帽和虎头鞋,便意味着虎族后代对新成员的认同,另一方面则反映的是彝族民众驱鬼避邪与象征吉祥安康的传统宗教思想,是宗教巫术文化的反映。从古代到现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彝族子孙以绣制刺绣图案的独特方法一代又一代的传袭继承了其图案蕴含的传统宗教信仰及习俗,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彝族群众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民族心理及其族群之间的族群认同感。这种以刺绣图案表现的民族文化及其心理积淀既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民族的多样性,又利于当地民间传统文化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刺绣文化中蕴含的“万物有灵观”在岔河彝族村的彝族妇女所绣制的图案中,不管是衣服还是饰品都可以看到月星辰、闪电、花草树木、飞鸟走兽这些简化后的图纹。据当地的彝老介绍,这些图纹所指示的实物都是有灵性的,同时也是先祖留下的遗训,即先民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地有地灵,它们能为我们驱邪避祸,我们要崇敬它们,在岔河这里我们的山神庙、土主树等都是为了祭拜这些灵物,每逢重要节日都要把好吃的拿去祭拜。彝族民众以绣制自然万物的简化图案来直观的告诉其子孙后代,我们要尊重这些神灵。在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里其基础是“万物有灵观”,远古时代的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支配和影响自然力与自然物的能力低下,人们只能不自觉地将人类所具有的生命和思想感情加到自然界,使自然力和自然物人格化、社会化、进而神化。 选自 杨甫旺 著 楚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p257 云南民族出版社岔河传统彝族刺绣所蕴含的宗教思想就是以此为基础来表现的。二、对岔河彝族刺绣文化的辩证评价和发展期望岔河彝族刺绣文化是该地区彝族文明的特殊标志,这类绚丽多彩且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集中反映了彝族的传统习俗、民族心理和族权认同感、,对当地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些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在为岔河彝族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国家3A级景区在彝族文化的传播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为该地区构建新农村发展彝族刺绣文化提供建议或意见。 辩证看待刺绣图案蕴含的思想岔河彝族村刺绣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虽然较为丰富、多样,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有一些思想已经过时,不能什么思想都采纳和继承发扬,我们一定要对刺绣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去其糟粕,提取精华,辩证的看待其文化思想,使其真正的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1、辩证的看待“天人合一”的思想积极方面,“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破坏问题等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消极方面,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而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的,如消耗煤炭、石油等资源。若过多的局限于“天人的合一”,没有突破,一味的追求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不可能实现今天的现代化的。但任何问题都要具体分析,辩证的看待其发展,在社会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为了我们长远的利益考虑,我们不能无休止的破坏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弘扬刺绣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今天的世界是有用的。2、正确看待阴阳生成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从岔河彝族刺绣鞋垫中规则的几何图纹中蕴含的阴阳生成观所表现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原因来看,彝族人把自然界有规则的变化叫做“阴阳有序”,把自然界的反常变化叫做“阴阳失调”,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在阴和阳的矛盾中发展变化的。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动,相辅相成,阴阳要调和,为适中,“物极必,否及泰来,乐极生悲!”凡事和物及人与人之间,都不能过之,这就是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用阴阳生成观的思想所表现的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遇到的问题,做任何事都不能操之过急。只有看到变化,接受变化,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纲常伦理思想在当今的实用意义岔河彝族刺绣图纹图案(马樱花、石刀花等蕴含的伦理思想)中忠、孝、礼、义、智、信、悌的纲常伦理,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爱戴、和谐、忠信等。此类彝族刺绣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护环境与资源的今天永不过时,认识传统的民间艺术蕴含的纲常伦理思想并弘扬和传承此类优秀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4、生态伦理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等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伦理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定伦理人文环境的总和。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高度理性化、制度化的现实社会,也是一个全面回应多元文化价值诉求、伦理意蕴浓厚的道德社会。“天人合一”的思想说明人类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同根同源的,它们虽然各属其种,各行其道,但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而不能彼此敌视,互相残害,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生态和谐的伦理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生态伦理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就是要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将人类的行动控制在地球的承受能力之内。第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就是把发展看作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经济与社会平衡的和谐过程。第三,“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满足人类需求能力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扩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人们生活质量的稳步改善和提高;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则指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等。5、对刺绣图纹中蕴含的宗教思想评价总体来看,宗教思想相对于唯物主义是行不通的,宗教倡导人们信仰,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唯物主义则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的看待宗教思想。岔河彝族刺绣文化中蕴含的“巫术文化”和“万物有灵观”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构建新农村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正确看待此类思想。“巫术文化与万物有灵观”的消极影响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伦理观念和等级制度至高无上,达到排他性的程度,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第二,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规律的理论没有萌芽的土壤,在岔河彝族这种宗教文化在族群内影响较深,至今彝族刺绣文化还没有形成较好理论体系。第三、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性格,思想大统一,造成国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第四、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过于注重三纲五常和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制约着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阻力。“巫术文化与万物有灵观”的宗教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体现在:第一、总的来说,宗教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在哲学、文学、戏剧、建筑、雕塑、人文等领域有着较深的影响,岔河等地的彝族墙壁文化和建筑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在当今的社会中也能为促进和谐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第二、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之时一定要在党的方针路线下发挥宗教思想的积极因素,正确的应用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控制功能、文化交往功能、心理调节功能。第三、“万物有灵观”和“巫术文化”在彝族的社会生活里影响较深,形成了一定的民族心理和族权认同感,这在很大方面为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了贡献。 对南华县岔河彝族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期望岔河彝族村虽然在政府的指导下已经把岔河彝族村建设成为南华县新农村的典范,但缺乏资金和有效管理致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持续。在此,我认为要把该地区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必要把该地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文化与新农村经济建设集为一体,致力打造在民族文化的指引下的文化旅游业。因为要吸引外来人员到此地区旅游,增加该地区经济收入,就必须以特有的文化引导他们的思想。恰好只有彝族的服饰刺绣文化能既展现彝族特色又能集彝族传统文化为一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彝族刺绣文化中蕴含的纲常伦理、和谐仁爱、宗教信仰、朴素哲学等思想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能引起更多学者的研究和向往,既宣传了彝族传统民间文化,又为当地文化旅游业做了宣传。我认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还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府要做好带头作用。包括:1、政府管理和资金支持的问题,政府管理应该落到实处,即派遣一些专业和技术人员常驻该地区指导该地区的彝族刺绣文化研究和区域特色文化的宣传、管理。从目前来看该地的宣传力度不够,管理散乱,先前建设具有代表性建筑已遭到严重破坏。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目前来看,该地区政府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比如,具有彝族特殊意义的刺绣服饰在该地区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产业,不足以吸引外来人员,对此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来完善此类具有深层内涵的文化产业。2、政府对外引导和宣传文化的力度不够。政府应该引导和帮助该地区的服饰刺绣文化形成产业链并发展为支柱产业,对外走向广阔的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