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行业资料.doc_第1页
光通信行业资料.doc_第2页
光通信行业资料.doc_第3页
光通信行业资料.doc_第4页
光通信行业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通信行业资料一、光通信产业概述光通信定义光通信是一种以光波为传输媒质的通信方式。光波和无线电波同属电磁波,但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因此,它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什么是光通信 新客网 XKER.COM 时间:2008-04-14来源:新客网整理 点击:252 次-光通信就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光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增加光路带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光纤的单信道传输速率;二是增加单光纤中传输的波长数,即波分复用技术(WDM)。目前宽带城域网(BMAN)正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热点,DWDM(密集波分复用)的巨大带宽和传输数据的透明性,无疑是当今光纤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然而,MAN等具有传输距离短、拓扑灵活和接入类型多等特点,如照搬主要用于长途传输的DWDM,必然成本过高;同时早期DWDM对MAN等的灵活多样性也难以适应。面对这种低成本城域范围的宽带需求,CWDM(粗波分复用)技术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一种实用性的设备。目前应用的光设备主要有:光器件有光耦合器,光复用器,光滤波器,光纤连接器和衰减器,光检测器,光放大器,光调制器与开关;光发射机;光接收机。什么是光通信发布时间:2011-08-09 1960年,华人科学家高馄(Charles K. Kao)首次公开发表研究报告,提出光导纤维能够实际应用于通信的可能性。1970年,莫爱(Robert hlaurer)在康宁公司(Corning)领导的一个小组设计和制造了耗损为20dB/kni(相当于同轴电缆的水平)的石英光纤。1974年,贝尔实验室的马查尼(JohnMac Chesney)和他的同事发明了制造低耗损光纤的方法,称为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光纤耗损降低到1 dB/kmo 1976年,贝尔实验室在佐治亚(Georgia)的诺克罗斯(Nor一cross)进行了多模光导纤维系统现场测试。1987年,发明了掺饵光纤放大器( 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 EDFA ),实现了用廉价的光纤放大器替代长距离光纤通信中复杂昂贵的光电光混合式中继器。1988年,美国铺设成功横跨大西洋的TAT一8海洋光纤通信系统,总容址为3.2万个双向话路,为全球通讯创造了便利,是全球通信和网络发展的里程碑。光通信技术分类光波按其波长长短,依次可分为红外线光、可见光和紫外线光。红外线光和紫外线光属不可见光,它们同可见光一样都可用来传输信息。光通信按光源特性可分为激光通信和非激光通信;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有线光通信和无线光通信(也叫大气光通信)。常用的光通信有: 大气激光通信。信息以激光束为载波,沿大气传播。它不需要敷设线路,设备较轻,便于机动,保密性好,传输信息量大,可传输声音、数据、图像等信息。大气激光通信易受气候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一般用作河湖山谷、沙漠地区及海岛间的视距通信。 光纤通信。是一种有线通信,光波沿光导纤维传输。光源可以是激光器(又称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也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光纤通信传输衰减小、容量大、不受外界干扰、保密性好,可用于大容量国防干线通信和野战通信等。 蓝绿光通信。是一种使用波长介于蓝光与绿光之间的激光,在海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水下通信手段。 红外线通信。是利用红外线(波长 300 0.76 微米)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可传输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适用于沿海岛屿间、近距离遥控、飞行器内部通信等。其通信容量大、保密性强、抗电磁干扰性能好,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但在大气信道中传输时易受气候影响。 紫外线通信。是利用紫外线(波长 0.39 60 10 微米)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其基本原理与红外线通信相似,与红外线通信同属非激光通信。 因为激光是一种方向性极强的相干光,沿光纤传输是目前最理想的恒参信道。从发展的观点看,激光通信特别是光纤通信将被广泛采用。二、光通信产业发展光通信产业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频道:光电子 发布时间:2007-05-17 作为整个通信网体系中的最低层传输层,在最近20年经历了三种传输介质:铁线、铜缆和光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通信服务质量(QOS)期望的不断提高,铁线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通信的发展,早早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最近10年了,数据业务的业务量逐渐逼近甚至超过了传统的语音业务,成为电信网络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业务,铜缆由于其自身的固有缺点,也步铁线的后尘,逐步被淘汰。光通信作为目前为止传输层唯一的有效传输手段,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峰到低谷的过程。事实上,通过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接受洗礼,在应用中得到发展,人们的光通信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个世纪末,是光通信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的人们对光通信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追求超高速,大容量,于是乎,10G、40G、80G甚至160G的超高速率都被研制出来,并部分投入到商用。当时,在一次光网络研讨会上,某运营商的一位专家尖锐地提出:“这种不顾实际网络情况,一味追求超大容量的做法会让光通信走入胡同。”打个很形象的比方,光网络好比一条宽阔的马路,各种业务就像马路上所跑的车辆,如果只追求马路的宽广,而忽视了车的质量的话,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但遗憾的是,这位专家的话,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业内人士的共识。 进入21世纪以后,光通信的利润急剧下降,光纤的价格甚至比普通铜线的价格还要底。根据当时中国联通基础网络部的调查,联通骨干网络上的光纤容量的使用率还不到20%,即使考虑所有业务均使用1+1专有保护的方式,那么使用率最大也才是40%,也就是说偌大的联通网络,才使用了不到一半的资源,这简直就是莫大的浪费。 随后的几年,随着整个通信行业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光通信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许多做光通信的大公司依靠自己以前攒下来的强大实力,还能撑一段时间,而很多小公司可没有那么雄厚的实力,要么转型,要么破产。 在各个公司因为市场萎靡而一蹶不振的时候,很多光通信的专家也纷纷反思自己在前几年光通信发展中的错误思想,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单纯地追求大容量、高速度已经不可能再让光通信重现辉煌,对于光通信的未来,我们必须要以一种新的角度去发展。经过几年的蛰伏,以及整个通信行业渐渐的复苏,最近几年,光通信的发展呈现了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光通信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大容量、超高速转变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ASON网络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了以往光网络复杂、冗余的人工连接指配,取之为简单、便利的自动电路配置。在以前,两地之间拉一条2M的电路,往往需要耗费几天的时间,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但是,在ASON网络中,可以实现任意两地之间电路的自动指配,并且给予业务很好的生存性,一旦业务发生故障,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进行保护和恢复。ASON的引入,可以说是光通信发展历史的里程碑,它改变了很多学者研究光通信的思路。 光网络的边缘化也是光通信发展的另一个趋势。长久以来,光网络都是作为整个通信体系中的最底层传输层。但是,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城域网、接入网也越来越希望引入光网络,于是,光网络的发展从核心网正在向边缘网络发展。为了改变城域网中业务类型多、传输速度慢的缺点,人们开发了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在接入网中,光纤到户(FTTH)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取代了原有的双绞线上网方式(xDLS),以谋求更大的带宽。 光通信经过了前几年的低谷以后,现在正处于一个艰难的上升阶段,很多学者也纷纷看好未来几年内光通信的发展,因为他们认为光通信现在正在遵循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发展。作为一个光通信的业内人士,都希望这个产业“小步快跑,从从容容”,而不是“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光通信历史与发展研究综述公文易文秘资源网李焕路2009-5-14 10:41:53光通信是从电通信发展而来的,是成熟的电通信技术与先进的光子技术的结合,在光通信出现之前,人们的通信主要是电通信,与电通信相比较,光通信有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损耗很小,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重量轻、体积小;抗电磁干扰性能好;泄漏小,保密性能好;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等很多优点,可以说比电通信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回顾光通信的发展历史,并以光纤的出现将其分为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最后对光通信的发展作简要的展望。 一、探索阶段 (一)光通信史的第一步 1880年,贝尔发明了一种利用光波作载波传递话音信息的“光电话”,它证明了利用光波作载波传递信息的可能性。他利用太阳光作光源,大气为传输媒质,用硒晶体作为光接收器件,成功地进行了光电话的实验,通话距离最远达到了213米。1881年,贝尔宣读了一篇题为关于利用光线进行声音的产生与复制的论文,报道了他的光电话装置。 (二)激光器的出现 激光器出现之前,光学中普遍使用普通的相干性较差的普通光源,这种光源谱线很宽,无法进行通信。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Meiman)发明了第一个红宝石激光器。与普通光相比,激光谱线很窄,方向性及相干性极好,是一种理想的相干光源和光载波。由激光发展起来的激光通信有高度的相干性和空间定向性,通信容量大、体积较小并且有较高的保密性。所以激光是光通信的理想光源,它的出现是光通信发展的重要一步。 二、发展阶段 由于光纤的发展,光纤系统也渐渐发展起来。1976 年,美国在亚特兰大(Atlanta)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1980 年,美国标准化FT - 3光纤通信系统投入商业应用。1976 年和 1978 年,日本先后进行了速率为34 Mb/s的突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 以及速率为100 Mb/s的渐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1983年敷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随后,由美、日、 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 TAT-8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8年建成。第一条横跨太平洋 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9年建成。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展开,促进了全球通信网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分量的持续加重,SDH多业务平台正逐渐从简单地支持数据业务的固定封装和透传的方式向更加灵活有效支持数据业务的下一代SDH系统演进和发展。最新的发展是支持集成通用组帧程序(GFP)、链路容量调节方案(LCAS)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标准。 GFP是一种可以透明地将各种数据信号封装进现有网络的通用标准信号适配映射技术,简单灵活,开销低,效率高,有利于多厂家设备互联互通,能够对用户数据实施统计复用。LCAS则定义了一种可以平滑地改变传送网中虚级联信号带宽的方法,以自动适应有效业务带宽,信令传输由普通的SDH网元和网管系统完成。ASON可以动态地实施连接建立和管理,使网络具有自动选路和指配功能。由于在城域网领域正面临光以太网的竞争压力,迫使MSTP在降低设备成本和提高业务提供灵活性上继续改进。重要的趋势之一是结合MPLS,使MSTP和MPLS能互相依托共同向网络边缘扩展,从而可以充分利用MPLS灵活跨域支持数据联网的一系列优点。另外还有光以太网,它是一类光纤上运行的新型以太网技术,源于局域网。从结构上看,以太网是一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网络各个部分统一处理二层交换、流量工程和业务配置,省去了网络边界处的格式变换。其次,以太网的扩展性很好,在网络边缘通过改变流量策略参数即可迅速按需以1Mbit/s的带宽颗粒逐步提供所需的带宽,从10Mbit/s,100Mbit/s,1Gbit/s直至10Gbit/s。从管理上看,由于同样的系统可以应用在网络各个层面上,因此网络管理可以大大简化,新业务可以拓展得更快。总的来看,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1976年),这是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第二阶段(19761986年),这是以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为研究目标和大力推广应用的大发展时期。第三阶段(19861996年),这是以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为目标、全面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的时期 三、光通信的展望 目前基于SDH的ASON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其网络节点设备最大交叉容量可达1.28Tbit/s,典型倒换时间远小于50ms,在我国和国际上也都已经有了许多应用的实例,但是尚缺乏大规模网络的应用经验,特别是各种连接功能的应用缺乏实例。从技术层面上看,目前的ASON系统还可以支持多种业务,可以认为是ASON与MSTP的完美结合。有些ASON还具有40Gbit/s接口能力,使其传输容量大大提高,可适应网络的长期发展需求。 其中光网络的智能化和电信机的以太网传输是光通信较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光网络智能化是重要发展方向 光通信技术近40年的发展历史,主要是以传输为主线的。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以及光网络组网、调度、控制、生存性等各方面的需要,在光网络中加入自动发现能力、连接控制技术和更完善的保护恢复功能,即光网络的智能化是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其中,ASON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电信级以太网的光传输将成为热点 由电路型交换向分组型交换演变,是电信网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电信网主要传输方式的光传输网,其承载信号也要从以传输电路型信号向传输分组型信号过渡。以太网是最常用的分组信号,自1973年以太网发明以来的30多年里,以太网本身也经历了一次次改进和变异,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以太网被广泛使用,特别在电信网中使用,它必须适应电信网的要求而发生变化,于是电信级以太网应运而生。因此国际上众多的标准化组织,都在制订有关电信级以太网的标准。另一方面,原来为传送电路型信号而建设的光传输网络,也要适应传输以太网的要求而采用相应的技术。总的来说,之所以以太网发展为电信级,主要是要吸取原电信网面向连接的一些特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可运营性和安全性等等。而现有的光传输网络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保证的,主要是需要适应分组型的以太网信号的传输走向客户端的光通信发展探讨摘自:中国电信网摘 要 随着客户端业务对带宽和质量需求的增加,当前光通信的一个特点是客户端已成为光通信最大的技术和市场空间。 本文从客户端入手,首先指出光通信走向客户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走向客户端的光通信的特点,接着介绍了几种走向客户端的技术途径,重点分析了PON在客户端光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特点,最后对客户端接入的组网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1 光通信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走向客户端目前,光通信的发展热点是光网络向客户端延伸,推动这种延伸的市场动力体现在新业务对带宽和质量的需求,可以举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上的表现。3G的发展与商用。3G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室内静止传输速率可达2Mbit/s、室外步行传输速率为384kbit/s、室外车辆运行传输速率为144kbit/s)。相应地,接入带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如在RAN的Iub接口上倾向于采用基于STM-1的光接口。基于IP的业务是另一个增长点。随着VoIP特别是各种基于PC的软终端的使用,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实现音频和视频通信,多媒体业务的应用需要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QoS),而这要求以带宽为保证。增值业务也是一个增长点。例如移动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业务,增值业务的使用对用户的接入带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triple play”为代表的多种业务的融合,提出更宽的带宽需求,促进光通信在用户端的应用。MPLS也正在逐步走向客户端,促进客户端业务的进一步增长。由以上可以看出: 随着各种业务的发展,用户对带宽以及通信质量的要求,使得光通信正逐步走向客户端,客户端已成为光通信目前最大的发展空间。图1给出了光通信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2 客户端光通信网络的特点新一代客户端光通信网络是一个高效率、投资收益较为显著的网络,同时是一个以业务为取向的网络,表现为存在多种业务类型。表1给出了基本网络业务的一些特点,在每一种业务类型中随时会出现新的内容。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多样化需求使人们改变了客户端光网络的传统观念,表2对新一代客户端光通信传送机制的主要变化做了简要归纳。3 光通信走向客户端的技术途径如前所述,客户端新业务需求的推动力在于对质量和带宽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光通信在走向客户端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技术途径满足用户对质量和带宽的需求。第一种技术途径是采用低价格PDH、SDH、MSTP等光传输设备作为用户数据的接入设备。一方面,按照客户端要求而开发的PDH、SDH、MSTP等,价格降低到可以为客户接受的水平,已逐渐成为光通信走向用户端的重要装备;另一方面是利用PDH、SDH、MSTP等设备作为接入的传输设备,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其他宽带接入技术(如xDSL、WLAN接入等)中存在的不足。例如,SDH等设备良好的生存性能,可以为用户数据提供50ms内的快速保护,尤其为企业用户所欢迎。另外一种技术途径是基于FTTP、FTTH的光纤接入,此接入方式的优点不言而喻,业界主要关心的是“What Products,How Many,How Fast”的问题。据Dittberner Associates公司发布的预测报告称,到亿美元,2004约为37亿美元。该公司还预测亚太地区在2013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FTTH市场,总投资为120亿美元,占全球的52.8%。其中中国又占该地区的近一半,约46。目前,FTTx已占全球宽带接入线路7.3%的市场,Point Topic于2004年9月份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7月底,全球的DSL增加量在过去12个月超过3000万条,增长率达66%,全球DSL线路累计有7800万条;Cable modem与其他的宽带接入方式则增加了39%,达到4500万条。去年光纤到楼(FTTB)的增长比较显著,截至7月底已有900万条线路,相当于7.3%的比例,而其他如固定无线接入以及卫星接入技术只占了宽带线路总数的0.3%左右 。例如武汉电信分公司 采用烽火研发的光接入设备,由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光纤到户”数字家庭应用试点网在武汉开通,目前已有200户家庭光纤到户(FTTH)业务用户。点网总投资360万元,首期容量408户。无源光网络PON是光纤直接到客户驻地的最受关注的技术实施途径。当然,除光纤接入外,在整个解决客户端宽带接入问题上,同时还xDSL、HFC以及无线接入等多种形式。开拓高带宽的xDSL接入(包括FTTxxDSL接入方式)。ADSL可在一对双绞线上提供上行640kbit/s、下行8Mbit/s的宽带接入。ADSL2+和VDSL、UDSL的下行速率分别高达20Mbit/s和50100Mbit/s,其中UDSL最多可保证3个高清晰度电视的传输,传输距离也可以达到46km。但是,与光纤接入相比,xDSL在带宽上仍有不足。采用HFC接入。由于CATV网络覆盖较为广泛,而且同轴的带宽比铜线的带宽要宽得多,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在带宽上的需求。但是,HFC接入存在的问题,如HFC接入系统为树型结构,同轴的带宽是由所有用户公用的(相当于一个10Mbit/s的共享式总线型以太网),而且还有一部分带宽要用于传送电视节目,用于数据通信的带宽受到限制; 另外, 树型结构使其上行信号存在噪声积累。使用HFC接入需要解决双向通信关键是解决上行的通信。这里,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另外使用一条线路,如电话线作为上行链路; 另一种是在频带中或目前未使用的高频部分门需要协调节目源、 分配节目源和数据以及数据传送的方式等问题。4 PON在客户端光通信中的应用4.1 PON技术的发展在客户端光通信中,人们的重点放在了PON技术上。目前,在用户的不断增加和吉比特交换的推动下,PON出现三头并进的局面。一个是符合ITU G.983的宽带PON(BPON),包含622Mbit/s下行链路和155Mbit/s上行链路各一条,还有第3个波长支持RF视频传输。一个是符合IEEE 802.3ah的Gigabit Ethernet PON (GE-PON),考虑克服BPON的缺点,采用吉比特以太网技术,成为IP通过PON进入接入网络的平台。一个是符合ITU G.984的吉比特容量PON (GPON),具有高达2.4Gbit/s的速率,既可以支持以太,又可以支持ATM。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和公司正在投入力量研究EPON、GEPON技术,并从实现传输汇聚(TC)功能(包括突发同步、测距、带宽分配、帧定界和帧同步、扰码和解扰码、比特间插奇偶校验BIP8、误码率(BER)控制和运行维护管理OAM等)入手提出了EPON系统专用芯片设计方案,因为要想做到低成本特别是ONU的低价格和免维护,一个关键的途径是开发并应用ASIC芯片。此外,还针对基于动态带宽分配的接入控制方式以及ONU的自动加入等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前PON的一个研究方向是SuperPON,其分支比可达2048单位,使用两级光放大器(位于交换局和馈线与配线之间,即分支点)使传输距离达到100km,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带宽,比特率也作了进一步的提高,下行2.5Gbit/s,上行311Mbit/s。下行方向采用EDFA光纤放大器,较为简单,但EDFA时间常数较长。上行方向位于馈线与配线之间(即分支点)处的上行放大器对来自多个ONU的输入进行接入(漏斗噪声的汇开辟一个上行通道。不管采用哪种方案,不同的运营部 合点)。4.2 PON的优越性从PON的结构及其原理可以看出,PON具有下列优势:容易实现带宽共享,不仅适用于传统的电路复用也适合于统计复用; 采用分支器件使供电和连接更为简单,而且今后的速率升级也较为容易。然而,这些优点是在克服诸多技术难点(从而产生一定的成本)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的。例如:在上行的TDMA复用采用的测距离技术方面,由于光缆中信号传输时间大约为5ns/m,而STM-1、STM-16、GE系统的比特周期分别只有6.4ns、0.4ns、0.8ns。可见随着速率的提高,测距和上行成帧的难度将会大幅度增加。可以采用控制激光器, 使其在突发数据发送时开通的工作模式,来减少上行分支器漏斗效应的影响,但是,由于激光器的动态特性,当传输速率非常高的时候激光器的预偏置时间将变得非常小,加大了此工作模式的实际应用难度。如果使用放大器(用上行光放大器主要是为了增加分支器到OLT间主干通道的传输距离和增大分支器的分支比,除非成本和价格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否则一般不会在ONU处使用光放大器),突发模式下EDFA时间常数太长而不理想。我们希望的是相关技术措施可以工业化, 而且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来提高PON的性价比,这样PON的低价格优点便可以在组网中得到发挥。在FTTH引入PON的出发点是利用PON的低价格优势。由此目的,PON的主要应用有如下原则。(1)接入网络靠客户的末端的部分;(2)ONU服务的客户不强调要冗余或迂回保护;(3)OLT可以设立在生存性能好的节点处,例如有迂回保护的节点;(4)用户地理位置相对集中。4.3 PON下行网络的安全性能限制其应用PON的同一个分支下面的各个不同用户收到相同的信号,从时间分割的信号中分离自己的时间间隙。除非用户不属于OLT同一个分支的PON系统,否则信息的安全将得不到保证。为此,需要在PON中引入适当的加密措施,但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EPON,每半个字节使用了8bit的密钥去置换码。如果要采用穷举法窃听,只需要掌握一些截获的码文, 再一组一组地用可能的密钥对其进行试解密,最终获取码文的原始信息。作为一种对策,扰码密钥需要不断的更新,且更新周期一般小于1s。新密钥由ONU通过非广播式的上行链路定期发送给OLT,此处理形式安全问题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吗?在扰码密钥更新间隔内,只要解密CPU的运算速度足够快,再加上正确的解密算法,利用一些常规设置的信息(如TCP/IP头),仍然可以获取原始信息。而且,PON的速率越高,单位时间截取的比特数越多,解密也将更为容易。当然,随着加密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不一定在物理层,也可以在其他数据层进行加密,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但是,额外采取的加密措施便成为PON在与其他接入技术的竞争中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价格)。所以,在PON的组网中的另外一个应用原则是:在同一PON系统不安排特定竞争关系的用户或者不要求用户间对信息严格保密的客户群体; 同时, 需要向用户说明PON可能存在的隐患,也需要向用户说明采用的安全措施以及能够达到的安全水平等。4.4 PON广泛应用的前景PON在与其他已存在的同种用途技术比较时,横向比较是预测其市场情景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PDH、SDH、以太网设备已上市多年,价格上有一定的优势。例如,目前国内某公司的4个2Mbit/s复用的PDH每端口1000元左右;虽然ADSL在带宽和延伸距离方面不及PON,但ADSL已经有很大市场占有率,价格也相对较低。 只有系统的成本降到可以和目前成熟的技术相比时,PON具有的组网简单等优势才可以转化成产品的市场优势。所以说PON必须在产品化,并达到可以和已存在的接入技术平衡时,应用和普及才成为可能。为了满足FTTx(主要为FTTP、FTTH)的应用需求,我们应要求PON能够做到:在带宽、质量和业务支持能力方面满足未来一段时期的需求; 对不同的客户类型进行分类,满足用户安全性能的要求; 综合比较,价格可以和目前已有的其他接入技术竞争,主要考虑SDH、PDH、光以太、同时也需要考虑xDSL、无线接入等非光接入方式。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即使PON达到了大规模商用水平,也不可能统治FTTx,成为FTTx接入的唯一形式。例如,需要安全性能高的用户一般便不会采用PON。PON设备只能和其他产品进行混合组网。5 客户端光通信网的组网考虑5.1 客户端光网络组网特点之一是各种技术相混合在客户端光网络的组网中,PON存在着诸多优点,在其产品化后这些优点将会充分显示出来,但是PON的下行安全性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前所述)。虽然可以采取措施来克服,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各种改进措施带来的成本会使PON的低价格优势也随之失去。PDH、基于SDH的MSTP以及以太网接入等技术不具备PON的优势,但它们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PON的不足。而且,目前的市场占有情况不仅对这些接入方式继续占据接入市场较为有利,同时也会给PON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当然,客户端除光纤接入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多种接入形式。与光纤接入相比,DSL虽然在带宽和传输距离都无法相比,但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够满足业务的传输需求,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存在的大量铜线资源,因而在短时间内将继续存在。此外,在客户端接入领域我们也不能忽视无线接入的发展,相对于有线接入,无线接入以其快捷、接入灵活等特点已成为接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新一代客户端光网络会是一个各种技术混合应用的网络,上述内容作者用图2做了描述。5.2 客户端光通信组网特点之二是多种形式并存的重叠网络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由于接入的多样化特点,在客户端接入中将继续呈现多种接入形式并存的局面,不同的网络拓扑适用于不同的接入形式。如PON和HFC、xDSL采取发散状组网,没有保护,主要覆盖部分在居民用户, 而要求安全程度较高的那部分用户则采取环状组网。一般情况,这两种类型的用户在地理上是混合的而不是截然分开的。所以说,客户端光网络是一个多种技术并存、并且在地理上多种网络形式相互重叠的网络。在客户端光网络的数据传输上面,总体来看,基于IP的传送机制将会占据相当大的部分,但是传统的SDH、PDH短时间内不会消亡,而且今后出现的各种新型传送机制也将进入客户端光通信网络中。从运营的角度来看,运营商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分布情况,设计合理的网络分布结构,以避免出现“上得快,消失得也快”的局面。通常,一种新的技术体制以新面貌出现,人们更多地是看到其技术上的创新,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估。此外,在选择新技术体制时,应该注意新技术并不能一夜之间就能替换原技术,例如,基于TDM的传输向基于IP的传输以及基于铜线的接入向基于光纤的接入发展时间是很长的。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换代时间,发挥老技术、老装备、老网络的经济潜力,以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6 结束语综上所述,目前光通信的发展热点是向客户端进行延伸,推动这种延伸的市场动力主要体现在新业务对带宽和质量的需求上。在延伸过程中主要的技术有基于SDH和PDH的多业务综合接入、基于分组和以太标准的接入、基于HFC的接入、基于铜线的xDSL接入,以及基于光传输的FTTx接入等。在光纤接入形式中PON技术有明显优势, 但是由于它的安全性能使它不可能全面占据接入网络。技术的不同导致网络拓扑的不同,如果孤立地发展每种技术, 这样一来便会出现相互重叠的多种网络共同出现于用户端的局面。从20世纪90年代起,接入网络的发展呈现出反复兴衰的局面,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发展某种技术时没有很好地执行对网络需求和经济收益的规划。为此,客户端接入的组网方式将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特别是在光纤接入中如何达到完整的FTTH、FTTP。从文中的分析可以预见未来的客户端光通信网络将是一个各种技术相融合的网络,呈现多种技术混合、不同拓扑重叠的局面。光通信行业前景依然乐观2010-3-18 9:00:42 讯石光通讯咨询网 作者:iccsz摘要:根据机构近日对武汉光通信企业的实际调研情况,行业内无论是光通信设备、器件还是光纤光缆公司,对光通信行业的发展前景都非常有信心。通信板块将成为未来产业升级和消费领域拓展的潜力行业,其中光通信行业因为受益三网融合更是被广泛看好。【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根据机构近日对武汉光通信企业的实际调研情况,行业内无论是光通信设备、器件还是光纤光缆公司,对光通信行业的发展前景都非常有信心。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基调已定,通信板块将成为未来产业升级和消费领域拓展的潜力行业,其中光通信行业因为受益三网融合更是被广泛看好。 尽管3G建设未来两年增速将放缓,但是宽带建设特别是FTTx的规模化发展将使得光通信子行业成为下阶段的重点,加之国家正加紧推进三网融合,光通信行业景气还将持续。考察武汉部分光通信企业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 设备厂商方面, 烽火通信作为国内光通信第一梯队的公司,正在研究传输方面的转型、接入的进一步增长以及与广电方面未来的合作前景。PTN(分组传送网)技术取代MSTP(多业务节点传送)是大势所趋,城域网光传输设备市场增量可期。 器件厂商方面,光迅科技上市后利用筹得资金正加紧建设提高产能从而满足光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公司2011底产能扩张投产,尤其是子系统方面产能翻倍,业绩有望爆发,未来还有意纵向延伸产业链到芯片。而以激光加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华工科技也将注意力放在了光器件上,并认为光器件将成为未来公司第一增长业务。 光纤光缆厂商方面,长飞去年在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和国内3G通信发牌商机的利好推动下,国内通信业对光纤的需求大涨,长飞借势举超过美国康宁,成为世界光纤行业的龙头。 建厂以来经过9期扩产,光纤生产能力到今年7月可达到全国产能的四成。长飞占据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国内的竞争对手。 目前,FTTX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09年12月中国移动的首次FTTX招标启动,预计2010年第一季度建设量将达300万线。2月24中国移动公布了2010年GPON/EPON设备集中采购的中标结果。在广电领域,国家将采取包括国家投入资金在内的多种扶植政策,提出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全国电视网络的整合有利于NGB的建设,将加速广电领域的光传输的升级改造。光纤产业前景看好 健康发展是关键 0 ( 2010/1/4 15:15 ) 作者:张伟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我国光纤市场的需求依然很大,光纤传输是所有网络的基础,作为基础行业,其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对于通信设备产业中光纤产业的前景十分看好。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来看,随着3G网络的建设、光纤到户(FTTH)在国内的大范围推广,光纤市场规模迅速扩容,且缺口巨大,光纤产业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朝阳产业。需求巨大记者了解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目前在大规模信息网络建设需求的带动下,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已构建起从原材料、光纤预制棒到光纤产品及各种类型光缆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共铺设光纤5000万芯千米,累计铺设光纤已超过1.5亿芯千米。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年光纤市场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据悉,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固话通信网络、最大的移动用户网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宽带光缆传输网络市场规模由此可见一斑。“光纤已广泛应用在军事、互联网、金融、交通、环保、监控、医疗、文化及航天等领域。从长期战略上看,光纤产业应该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产业。”业内人士表示,2009年我国主要光纤厂商的产能规模在5000万芯千米,而国内光纤需求在6500万-7000万芯千米左右,缺口达1500万-2000万芯千米,2010年光纤供不应求的局势将进一步加剧。各地布局由于光纤行业的需求缺口巨大,各地纷纷瞄准时机,着手布局光纤产业的发展。2009年9月,天津滨海高新区宣布,天津鑫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合资2.2亿元共同组建天津长飞鑫茂光通信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注册登记,正式落户天津滨海高新区。双方以开拓长江以北的光纤市场为目标,力图建造北方光纤生产基地,扩大市场份额,并将鑫茂科技的光纤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230万芯千米,通过新增三塔六线直接扩充为六塔十二线的生产规模,预计达产后其光纤产能将达到470万芯千米,可同时供应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广大客户,有力地支持“光纤到户工程”、“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和3G网络的发展,而天津长飞鑫茂光通信有限公司也将一跃成为北方第一大光纤生产商。2009年11月,投资26亿元的东方光大集团通信级塑料光纤产业园在重庆江津双福新区开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全部建成。“在我国在建的同类光纤产业园中,重庆江津建设的是最大的一个。”东方光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贾志学介绍说,目前我国大部分居民使用的都是铜缆宽带,这种宽带存在很大的速度损耗。塑料光纤不仅没有速度损耗,而且网速比铜缆宽带提升数十倍,可以达到100兆,“一两分钟就可以下载一部电影,而且稳定性更好”。相对于传统的玻璃通信光纤,塑料光纤可随意弯曲、任意裁接,在家里、办公室直接插在设备上就可以连接,非常方便。“玻璃光纤好比高速干道,塑料光纤则是进家入户的捷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新厚表示,通信级塑料光纤项目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无污染的环保型高科技项目,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可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光纤照明、工业自动化、车载舰船通信、军事通信等方面,市场前景巨大。据介绍,重庆江津这一投资26.3亿元的塑料光纤产业园建成后,将年产通信级塑料光纤240余万千米,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可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预计2010年7月可实现部分投产;到2011年,117条光纤生产线、117条包覆线、网络器件设备和科研中心将全部建成。创新能力待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近日在2009年中国通信光纤光缆产业峰会暨表彰大会上表示,尽管光纤产业的发展整体向好,但我国光纤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我国光纤通信起步较晚,在光纤的研发、生产以及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产品的成品率问题急需突破。”张新生表示,光纤行业的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的投入,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水平,力争在光纤生产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光纤通信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沟通有待加强。目前电信运营企业的光纤接入(FTTx)建设规模已达到450万用户端口,但是目前面临业务需求、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联合攻关,将产品制造、运营服务和用户使用放到大的产业链环境来统筹考虑,整体规划。 张新生指出,光纤产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由于光纤具有产业链长、经济倍增效益明显等特点,国内许多省市都出台了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势头,急需在国家层面加强引导,加强对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光纤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整合光纤产业资源,推进构建和谐的光纤产业发展环境。 合作中健康发展内专家指出,目前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不少国际大公司已退出或计划退出光纤市场,这给国内企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极好机会。为了提高我国光纤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光纤企业要“抱团”发展,一致对外,要防止将国内不理智的竞争手段带进国际市场。实践证明,全球化合作趋势使企业单独作战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企业只有进行合作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更持久的竞争优势。业内专家表示,要提高企业的合作水平,推动民族光纤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应建立技术标准联盟。技术标准联盟在企业之间实现标准化战略、减少标准化风险与成本、协调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加强企业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协调作用,一方面解决光纤企业之间的争议和矛盾,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行业和谐发展的气氛;另一方面,协调光纤企业与运营商、供应商的关系,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企业间的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第三,应联手共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目前,我国的光纤产品还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随着我国光纤产品出口额的不断增长,今后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壁垒。为了保护本国企业,一些国家的政府也会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我国产品的输入。对此,国内企业要有相应的对策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遇到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时,国内光纤企业一定要团结合作,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积极应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国光通信市场供应商生存现状2011-08-01 17:51:12运营与增值D1Com(全球IP通信联盟旗下媒体)8月1日北京 自去年以来中国光通信网络的建设已经转移到光设备的扩展升级和大规模的网络接入阶段,三大电信运营商的FTTx集中采购数量已逼近2000万线。2011年,中国电信FTTx集中采购的数量预计将达到19万线,其次是中国联通。根据广电总局的规划,有限电视运营商将启动网络改革,购买大批的PON设备。中国光通信设备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光纤接入网建设中接入系统设备,在光纤接入网络建设中,接入系统设备占总体投资的50%以上。目前,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以EPON为主,新进入宽带市场的中国移动优先考虑的是GPON。中国本土PON设备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华为,中兴和烽火通信。光电子器件的成本和光网络核心的组成部分占到了光通信设备市场25%到30%的市场份额。其中光分路器的中国市场供不应求。光电设备制造商在主要有光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工光科技公司和武汉电信器件公司。然而,光通信的核心器件依然依靠进口。在2010年,中国的光纤电缆产能利用率在90%左右。2011年集中采购价格相对前一年下降了12% 。然而受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上游光纤预制棒已出现供应紧张的局势, 光纤光缆的价格呈缓慢下降趋势。因此2011年光纤光缆的价格与2010年相持平。光纤预制棒的营收在整个光纤光缆产业链条中占到了70% 。亨通光电,江苏中天科技,烽火通信,富通集团和长飞光纤电缆已经实施光纤预制项目。去年中国本土的光纤预制棒产量接近1000吨。光通信设备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中兴通讯占据着FTTx市场大约45%的份额。华为去年推出的多模OTN有助于EPON和GPON,这样很好的解决了EPON和GPON间的技术兼容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烽火通信的光通信设备业务毛利率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光纤光缆行业中亨通光电和美国OFS的联合项目已建成投产,去年已具备年均200吨的生产能力。中天科技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能力接近50吨。烽火科技与日本藤仓2009年成立合资公司,光纤预制棒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满足国内20%的需求。富通集团和日本住友合作设立合资公司生产大尺寸的光纤预制棒。长飞是中国唯一一家可提供小尺寸到中大尺寸预制棒的厂商,其预制棒产能逐年递增,去年年产能约为800吨。(Alex /文)中国光通信产业将引领全球经贸部 侯金恒 2010-2-4在中国光通信行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与中光模式案例研究课题成果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光通信产业在部分细分产业领域有望取得突破,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只是时间问题。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研究员介绍,为了进一步加强光通讯产业发展步伐,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振兴计划顺利实施,帮助光通信行业谋划未来发展战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专家共同参加的中国光通信行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与“中光模式”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