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流遗址呈现的渔猎文化.doc_第1页
新开流遗址呈现的渔猎文化.doc_第2页
新开流遗址呈现的渔猎文化.doc_第3页
新开流遗址呈现的渔猎文化.doc_第4页
新开流遗址呈现的渔猎文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开流遗址呈现的渔猎文化韩 涛(黑龙江工业学院 黑龙江鸡西 158100)内容提要:新开流遗址地处黑龙江省密山县境内、兴凯湖与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小兴凯湖水位较高,湖水通过湖岗上的缺口流入兴凯湖,靠湖岗西端的缺口叫新开流。一九七二年七月, 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部在新开流东1. 5 公里的湖岗上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上称之为新开流文化。从新开流遗址所出土的各种生产工具以及饰品可以充分证明渔猎经济方式在先民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从生产工具、鱼类遗迹、陶器纹饰和饰品等方面说明新开流遗址呈现出的渔猎文化。关键词: 生产工具 鱼类遗迹 陶器纹饰和饰品一、从生产工具看渔猎文化从新开流遗址出土的石制生产工具来看,采用压制技术制作的细石器数量丰富,磨制和打制石器数量较少,而且形制小,不是能够用于农业生产的大型石器。众多的压制石器工具多出自墓葬中。在新开流遗址墓葬下层发现的 71 件石器中,压制石器有 61 件,占石器总数的 86%,器形有镞、投枪头、尖状器、刮削器、石核等。其中,以镞和刮削器最为典型,无论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很丰富。各种样式的石镞,以镞身窄长、通体加工的凹底石镞最多。石镞是弓箭的配器,可以远距离射杀猎物,是当时人们进行狩猎活动的重要工具。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学者根据鄂伦春族用弓箭射鱼的实例,认为新开流遗址中出土的众多镞中,可能有一部分是用来射鱼的。从新开流遗址出土材料所显示出的渔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来看,这种推断是极有道理的。刮削器有圆头刮削器、长刃刮削器、大型两刃刮削器,这也是另一种典型石器工具,刮削器都具有锋利的刃部,是人们剥离兽皮、剔除兽骨、刮剥鱼鳞的重要工具。这些工具都是典型渔猎经济下的产物。新开流遗址上层发现的石器,压制成形的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制作也更加精细,287 件压制石器占石器总数的 87%,石料与下层一样,仍以碧玉为主,有一定数量的黑曜石和少量蛋白石、石髓等;器形也更加丰富,不仅有镞、矛、投枪头、尖状器、刮削器、石核,还发现了切割器、石叶、石片等。石镞有 75 件,可分为五类,种类不仅在下层平底石镞、带铤石镞、凹底石镞的基础上,制作更加精细,而且还增加了两面通体压制的桂叶形石镞和两面压制、边缘加工较细的圆底石镞,石镞可以说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它的进一步发展,反映出人们狩猎技艺的提高和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尖状器数量增多,种类也更加丰富,包括鸟喙形尖状器、扁尖尖状器、宽石片尖状器、弯嘴形尖状器、偏尖尖状器等;比较典型的刮削器也得到发展;而仅见于上层的切割器、石片、石叶等制作比较精细的切割类工具,能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猎物的加工也更加精细;此外上层出土的大量骨、角、牙器以及富有特色的骨刀梗,这种刀梗是将骨料的一侧磨薄,并做出凹槽,以便装镶石叶,另一侧磨刃,这种极富特色的骨柄石刃刀具在嫩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发现。在新开流遗址的墓葬中,除石制工具之外,骨制生产工具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如骨鱼镖、骨鱼卡、骨鱼叉、角鱼叉、骨穿针、网坠、骨两端器、角穿锥、牙刀等。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或用投枪、鱼叉叉鱼、或用鱼钩钓鱼、或用鱼卡捕鱼、或用网网鱼。出土的穿针用劈开的动物肢骨做成,一端磨成尖峰,骨关节一端作柄,穿一椭圆孔,柄两侧有缚粗线的沟痕,与近代织鱼网的穿针相似,加上遗址中出土的石网坠,这是新开流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用网捕鱼的实物见证。由此可见,新开流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捕鱼方式是多样的。二、有关鱼类的各种遗迹新开流遗址发现的鱼窖是其最具特色的遗迹之一,出于第三层的 10 座鱼窖(编号 Y1-10)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在 Y2 的下半部是层层相压、保存较完整的鱼骨,Y10 下部堆满鱼骨,有的可清晰看出完整的鱼骨和成片相连的鱼鳞,在鱼窖的填土中,含有少量的鱼刺和陶片。从这些鱼窖的堆积中可看出鱼类是当时人们的重要食物资源。用鱼窖储鱼,应是当时人们贮存生活资料的一种主要做法,也反映出渔捞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在新开流新石器遗址的墓葬和生活垃圾中,发现许多动物遗骸和鱼刺等。由此可以推断,兽类和鱼类,特别是鱼类应该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生活资料,这进一步证明了新开流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是靠渔猎为生的。三、陶器纹饰和饰品反映渔猎生产方式新开流陶器纹饰有鱼鳞纹、网纹、菱形纹、箅点纹等。这些纹饰或如鱼鳞、或如水波、或似鱼网,应该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新开流出土的骨雕鹰首,系兽骨磨制而成,眼、嘴逼真,研究者推测,这是当时人驯养鱼鹰进行捕鱼的生产写照。在新开流的墓葬中还发现用于装饰的骨笄、牙饰等饰品,以及骨饰、角饰等,这些饰品皆用动物的骨、角、牙磨制穿孔而成,反映了渔猎状态下的先民们对美的追求。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艺术手段对生活的反映也从侧面证明渔猎经济方式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参考文献1黑龙江省博物馆.乌苏里江流域考古调查J.文物,1972(3)2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密山县新开流遗址J,考古学报,1979 (4)3刘俊勇.我国东北新石器时代渔业生产初探J.考古与文物,1991(2)4孙明明.乌苏里江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论中俄邻境地区的“新开流-鲁德纳亚文化”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35滕宗仁.谈新开流文化J.学理论,2008(18)6武威克、常志强等.黑龙江省刀背山新石器时代遗存J.北方文物,1987(3)7徐广伟. 东北渔猎先民原始图符纹饰在赫哲族中的传承与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18杨占风. 鸭绿江、图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