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异构批判.doc_第1页
职责异构批判.doc_第2页
职责异构批判.doc_第3页
职责异构批判.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记忆:顺德年份典藏:1992年邓小平曾两度亲临顺德视察。1992年,小平南巡视察顺德时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并且勉励顺德“思想要更解放一些,胆子要更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1992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顺德撤县建市,顺德历史翻开新的一页。2003年1月8日,并入佛山市,成为佛山的一个区,关于合并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直争论不休。2000年至2003年,顺德均在中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居榜首。2006年,顺德成为中国首个GDP超过1000亿元的县级行政单位,比同年的西藏、青海省、甘肃省、宁夏、海南省还高。1992年,邓小平南巡最后一站来到了顺德。从改革开放初的上世纪80年代任北 镇党委书记,到上世纪90年代任顺德市市长以及2001年顺德市委书记、市长一肩挑,冯润胜几乎亲历了整个顺德改革开放30年。如今,冯润胜已经从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回到北 老家,他现在最大愿望是顺德重拾当年改革锐气,实现再次创业突围。困惑:“触目的成就,惊人的包袱”改革开放后,顺德提出“工业立县”的战略。在上世纪80年代末,顺德的乡镇企业在全国来说已是一面旗,顺德从一个纯粹的农业县跨越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抓工业出身”的冯润胜任北 镇委书记。当时顺德提出“三个为主”发展乡镇企业,包括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后来被称为“顺德模式”。1987年,北 镇的裕华电风扇厂成为全国乡镇企业中最先实现年产值1亿元,厂长区鉴泉也在“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而当时全国十大乡镇企业中顺德就占到5个。事实上,顺德的乡镇企业是在政企一家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在“三个为主”的指导下,政府唱主角,既是投资主体,又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同时通过物资调配、税收减免等方式扶持企业成长。冯润胜回忆道,美的集团当年还是北 公社下面一个街道办事处23名乡亲集资5000元自谋出路开办的一个小企业。但精明的老板何享健让美的挂到了公社名下,成为“红帽子企业”,因此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科龙的前身珠江冰箱厂也是镇办集体企业,在创始人潘宁的带领下依靠镇里的9万元试制费起家,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双门电冰箱。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这种发展模式遇到了严重的瓶颈。“政企一家,政府不好做,企业也不好做。我做市长人家说我四不像,不像官、不像老板、不像打工仔,企业合作谈判、签约甚至最后的举杯庆祝我都要去。”当时已是主管工业的顺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冯润胜比较被动。与此同时,政企一家对企业的困扰也日益明显。美的老板何享健曾表示,美的很多决策必须向政府逐级请示,有一次美的将提升管理团队待遇的方案报上去,镇领导一看说:“你一个保安队长的工资,比我公安分局的局长工资还高,这怎么行!”基于当时改革的困惑,1992年冯润胜与美的老板何享健、当时顺德农业银行行长马继章去韩国考察,而韩国已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考察回国后,由马继章行长执笔写了一份顺德企业状况的调查报告给市委市政府,对比中韩企业的体制,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触目的成就,惊心的包袱”。据公开资料,当时顺德全市有259家企业达到破产边缘(当时顺德市属企业和乡、镇办企业共978家),所欠银行21亿元贷款已经成为呆账烂账。“后来这一结论在顺德的大会小会公开地说。由于产权不明,出现大量企业负盈、银行负贷、政府负债的现象,基层的镇政府已经为乡镇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冯润胜告诉记者,当时流行的话是:“没钱靠银行贷,还贷靠下一届。”此时的冯润胜暗想,顺德政企一家的乡镇企业发展路子已经走到了尽头。突围:自我革命的产权改革1992年对顺德来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在顺德上下为下一步改革探索出路的时候,邓小平南巡最后一站来到了顺德。冯润胜清楚地记得,那是1992年1月29日,邓小平来到了顺德的珠江冰箱厂(后来的科龙)。“当时我们县委书记简短地汇报了顺德的几个经济发展指标,小平听了以后很高兴,他就开始不停地讲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冯润胜回忆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不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就死路一条;还让我们改革的胆子再大一些;还有说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经济有市场,辩证地说明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992年3月,顺德县撤县建市。1992年5月,挂牌才两个月的中共顺德市委市政府向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打了个报告关于顺德市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加快经济发展的请示,提出要进行产权改革,建立混合型的经济体制。当年顺德就被确定为广东省的综合改革试验市。冯润胜说,当时改革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一步到位实现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企业,同时也解放政府,实现顺德二次创业。但是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的产权改革,对他来说却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壮的、痛苦的过程。产权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政府管理机构,因为政府职能不转变,改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当时顺德的政府部门全部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重新定机构、定职能、定人员,56个党政机构撤并后只剩下了近1/3。与此同时,把企业与政府、党委的部门脱钩,当年成立了一个经济发展总公司,所有脱钩企业的人事、物资、资金等全都划入经济发展总公司统一管理。当时冯润胜出任发展总公司的总经理,市委书记当董事长。“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2/3的局长丢了乌纱帽,很多人在背后骂我,说我们在革自己的命。还由于这次改革,1993年换届选举的时候我差一点不能当市长,当时政府机构很多人都不选我。”冯润胜称当年的压力特别大。而当地不少人还说:“胜哥(冯润胜),是靠乡镇企业起家,败乡镇企业的家。”在政府机构改革之后,顺德的所有企业全面实行产权改革。通过评估资产、公开招标、签订法律合同、完成企业产权转让的交接等四步实现企业转制。当年冯润胜提出了“靓女先嫁”,即让好的企业先转制。因此科龙、美的、格兰仕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转制。美的是顺德产权改革的首批试点企业。在很多企业观望、担心政府退出风险的时候,何享健却到处游说、主动申请当试点。1992年,美的开始股份制改革,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1993年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改制加快了美的的发展,从1990年的1个亿,做到1993年的9.3个亿,并在2000年销售达到105个亿。与此同时,科龙也在改制后跑步快进。1992年8月,珠江冰箱厂改组为珠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法人股为珠江冰箱厂的资产折股形成,占全部股本的80%,由镇政府独资的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持有;向员工发行8448万股,每股1元,占全部股本的20%。这让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了约束规范。但同城的格兰仕,由于公司的主业不集中,管理层担心转制的风险太大,所以直到1994年完成转制。但是与美的、科龙在转制后的第一大股东还是国有背景不同,格兰仕当时就引进了港资股东,外方持股30%,而另外的70%由格兰仕高层管理人员和梁庆德家族通过举债方式持有。而后来格兰仕成为微波炉大王。到1996年底,顺德的混合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原顺德市镇两级的企业中公有股的比重从90%下降到62%。而对于这四五年的经历,冯润胜感慨颇多:“太辛苦了,掉了很多头发”。第三次创业:待完成的梦事实上,顺德的产权改革遇到了很大波折,冯润胜当年“靓女先嫁”的说法被拿到中央党校批评。“顺德的产权改革惊动了中央。”冯润胜告诉记者,当年谢非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顺德是他的联系点。“有一次谢非去北京开政治局会议,他拿到3份材料都是谈顺德的。其中一份材料的主题是否定公有制等于否定社会主义,副题是顺德的现象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还有的说又一个没有国有企业的市等。”因此,当时顺德的产权改革面临很大的政治风险。而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谢非的指示是“要多做少说,有的先做不说”。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黄挺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广东省政府的相关部门办了一个顺德产权改革研讨会以推广经验,但是极其低调。“当时开会的地点不安排在顺德,在东莞;不用政府的名义,用社团;不叫工作会议,而叫研讨会。但是当时参会的都是广东省各市县的体改部门,会议很好地推广了顺德经验。”不过黄挺认为,外部的争论、指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顺德的改革不彻底。据记者了解,刚开始改革时,顺德的国营和集体企业只保留56%,但是迫于外部的压力将这一比例提高到62%。所以说,顺德的产权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改革不彻底留下的尾巴也让企业“几家欢乐、几家愁”。典型如美的的崛起,科龙的没落。在1993年美的股份制改革后,国有背景的北 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持股52.5%,而何享健等创业者只持有22.5%的内部职工股。但是何享健并没有就此罢手,从1999年开始,美的管理层逐步从北 镇政府手中收购美的电器的股份,并开创了国内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先河。“2001年美的完成MBO(管理层收购),北 镇政府完全退出美的股权结构,从此美的成了民营企业。”业内人士认为政企分家激发了美的市场活力。但是科龙在产权转让中出现了问题。不彻底的产权改革导致企业的经营与政府意志处于不断地碰撞之中,并留下了巨大隐患。在科龙经历股份制改革的短暂繁荣之后走向了衰退。1999年,科龙的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8亿元,但出现了巨额的应收账款以及巨大的不良资产。2000年突然产生高达8.3亿元的亏损、2001年继续产生高达近15.6亿元的亏损。2002年顺德的容桂镇政府把持有的20.6%的科龙股份卖给民企格林柯尔之后,但成为民企的科龙并没有出现复兴。而如今科龙再次选择了来自山东的国企海信集团。黄挺说,产权转让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顺德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开拓性尝试,但改革还要继续。但在2003年,顺德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顺德市改区纳入佛山市,这让顺德的改革变得动力不足。在2002年底,冯润胜也从顺德市委书记、市长的岗位调任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说当时离开的时候还掉过眼泪。但改革开放30周年让顺德再次引起关注。今年8月23日在深圳召开的一次改革务虚会议上,黄挺谈到10多年前顺德进行的那场轰动全国的产权制度改革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马上问道:“顺德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汪洋将顺德作为联系点,亲自去考察。也许顺德明天将再次走在改革的最前线,开始第三次创业的梦想。数字顺德曾经连续4年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最早在全国县级区域进入GDP超千亿元的序列。据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1978年顺德的工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不足16亿元。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行“工业立县”的战略后,1985年其工农业总产值就翻了一番,至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已经接近90亿元。1985国内首家生产直筒式自动保温电饭锅的广东电饭锅厂建成投产。1987顺德全县的工农业总产值达38.8亿元,财政收入2.36亿元,居全省县级之冠。1987顺德从农业县向工业县跨越的一个历史性标志:全县外贸出口12661万美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结束农副产品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