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修辞.doc_第1页
语法修辞.doc_第2页
语法修辞.doc_第3页
语法修辞.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法修辞一、知识讲解(一)学习目标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语法基础知识和修辞常识。语法知识和修辞常识,对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二)相关知识及中考语法修辞的主要考点1、语法的知识点为:(1)短语的类型。常见的短语结构有五种类型,即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形补)短语、主谓短语。此外还有连动短语、兼语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固定短语。(2)单句的句子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3)单句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4)复句的类型。主要类型有: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5)了解二重复句。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试题多考查对句法的掌握。综合来看其题型有:判断词性,判断短语的类型,提取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判断复句关系,为不同类型的复句加上恰当的关联词,综合判断对语法的分析是否正确。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对比、顶真等。对于这些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及作用,其次要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1)修辞格的判断与辨析;(2)修辞格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3)在扩句、仿句中常见修辞格的恰当运用;(4)运用对偶的修辞格对对子或修改对联;(5)根据规定的话题和所要求的修辞格造句;(6)能理解修辞运用的作用,特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格,一般放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三)重难考点题型一、判断词性题型二、提取句子主干典例剖析:例、对下面这个句子主干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A发明提供了材料。 B发明提供了理想。C发展提供了材料。 D发展提供了理想。思路方法:此题主要考查提取主干的能力。提取主干,须压缩掉句子中的定语、补语、状语,只留取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如例句,主语中心语应是“发明”,谓语中心语应是“提供”,宾语中心语应是“材料”。答案:A题型三、判断复句关系典例剖析:例、判断下列句子的复句关系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A 一重复句,转折关系。B 一重复句,因果关系。C 二重复句,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是因果关系D 二重复句,第一重是因果关系,第二重也是因果关系答案:A复句类型并列复句:也、又、还、同时、另外、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递进复句:甚至、并且、而且、更、况且、何况、反而、不仅而且等。选择复句:或者或者、是还是、宁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转折复句:但、但是、反倒、却、可、可是、然而、只是、不过、虽然但是等。因果复句:由于、因此、因而、所以、以致、因为、可见、既然、因为所以、既然就等。条件复句:就、便、只要、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都等。假设复句:那么、便、要不然、否则、如果那么、要是就、即使也等。题型四、修辞格的判断与辨析典例剖析:例、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拟人、比喻)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反复、排比)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思路方法: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识。A项后一句“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比喻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有时会隐去)。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将弯月比喻为镰刀,本体是 “月”,喻体是“钩”,比喻词是“如”,两者形状相似。A句中虽然有比喻词“好像”,但“目标”与“天上”毫无相似点,故此项错误。答案:A题型五、根据规定的话题和所要求的修辞格造句典例剖析: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捐赠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赠的书后留言。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思路方法: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解题是注意先把所给材料和题目要求读懂、读透,再联系生活实际和所学修辞格知识答题。注意语言表达要流畅,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留言要简洁、明了,富有激励性。应表达出对得到字典的学生的期望和良好祝愿。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表达更透彻。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引起联想效果,使说明对象更突出,更鲜明。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和上口,有音乐美感。反复:为了强调意思,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设问:引导人们思考,引起注意,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加强语气,激发感情,使人留下深刻印象。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借代:引发联想,使描述对象更加生动,增强内涵。反语:加强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情感。题型六、运用对偶的修辞格对对子或修改对联典例剖析:例、有人拟了一幅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思路方法:这道题目综合了名著阅读与语法修辞的内容,考查学生对联的知识。对联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平仄相合。上联中,“降妖伏魔”是并列短语,“孙行者扬威取经路”中依次为名词、动词(动宾式)、名词。依照这个标准,符合条件的下联只有A和C。但C内容错误,“泄愤山神庙”的主人公应为林教头林冲。答案:A二、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方法的区别(一)借喻和借代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袁世凯”是银元上的标志,用以代替银元,这是以标志代本体。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江山”是整个国家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用以代替国家,这是以部分代整体。2、不同点(1)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2)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例、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二)比喻和比拟(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比喻,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比拟,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例、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比喻,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比拟,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3)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三)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 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把两种完全对立的人加以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有的人虽死犹生,人民永远怀念他;有的人虽然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人民痛恨他。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这里用到了正衬。例、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反衬。(四)设问和反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设问。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