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工心理课作业.doc_第1页
安建工心理课作业.doc_第2页
安建工心理课作业.doc_第3页
安建工心理课作业.doc_第4页
安建工心理课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2012学年)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姓名:周猛 学号:11210010136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请联系实际谈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答:面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典型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工作开展以及师资力量都难以满足教育的需要。有效利用现有条件多途径、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师资、经费、自身发展的影响,表现的有些力不从心。如何根据当前现实情况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1.1 存在问题的人数较多根据2006年在我校进行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存在明显心理问题需要关注的学生有10.7%,如果按照我校在校生2万人来计算,则需要我们进行心理干预的群体就是2千多人,此外还有近25%的中度以上的问题者。1.2 存在的问题比较集中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学业问题、情感问题、人际问题和适应问题。学业问题指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困扰,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压力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厌学心理、自我评价不当、考试失常、情绪失控。情况严重的还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疾病。亲情、友情、爱情是大学生情感问题的三个重要方面,常见问题有亲情淡漠、友情尺度把握不准确、爱情观迷失等,如何处理情感迷茫、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人际问题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多种多样的,有交往对象的不同,如同学交往、师生交往、同性朋友交往、异性朋友交往等,也有交往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日程中,常见的不良的心理有:自卑、害羞、嫉妒等,这些问题会带来人际关系不适应、人际状况不佳、社交困难、自我封闭等表现。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交际困难的大学生比交际良好者心理健康状况差,且存在着较多的精神症状。大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弱,挫折承受力差。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2.1 方法简单化、形式化当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心理测试、个体咨询、开设课程为主。心理测试常常是为测试而测试、为建档而测试,对测试结果缺乏有效应对(的)措施,更忽视测试结果在具体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越来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有)很大局限性,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由于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造成一些高校工作重心发生偏移,即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心理咨询和治疗,而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异常大学生,与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诸多问题的大学生无关。有些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理论知识的传授简单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必要的,可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简单的课程来对待,教学方法采取专业学科教学模式,以讲授、考试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照课本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的概念、原理等知识,这种课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远远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2.2 组织管理混乱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了组织管理的不规范。当前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构不健全、师资匮乏、管理不到位、场地、资料、设施、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据河南省2002年对省内23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有12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学工部,其它的分别挂靠(依靠)校团委、社科部、宣传部、心理系、教育系或相关教研室。一些高校名义上成立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实为虚设。表面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轰轰烈烈,实际上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装点门面赶时髦,应付上级检查填报表。2.3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2002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实施意见。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2000至3000名大学生要配备一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家,而美国咨询心理学专家认为,一般250至400名学生配备一名咨询人员最为合适。我国的一些省市也作出规定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目前很多高校都不是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就是数量严重不足。据广东省教育厅思政处和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对全省30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抽样调查发现,设置专职人员的高校有15所,占被调查高校的50%,只有兼职人员的高校13所,只有志愿者的高校2所。据河南省2002年的调查发现,省内23所高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人员141人,平均每校6.1人,其中专职仅7人占4. 9% 。据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的调查发现,有33.73%的省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的低于1: 3000至1: 4000的。专职专业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源复杂,据黄希庭教授2001年对全国74所高校的调查发现,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挂名或偶尔参加活动,其中思政人员占55. 4%(含德育专职教师22. 7%,政工干部32. 4%),心理学专业教师占20. 8%、医务人员占17. 4%、其他专业教师占6. 4%。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工作。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范围广但类型比较集中、心理健康教育任务重但是条件艰难的现状,只有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并调动学生、教师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3.1 多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报纸、网络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目的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应该面对一年级学生开设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全面系统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课程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改革,在传授必要的心理健康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要给予针对性的引导;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上;课堂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学生的讨论、心理训练、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所学知识;对于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要跟踪辅导。编印心理健康教育报纸、刊物,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宣传栏,这些宣传形式丰富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途径。报纸、刊物、网络、宣传栏具有时效性、趣味性、针对性、延续性等优势,可以作为课堂教育形式的有效补充。3.2 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大学生,要利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必修课增强广泛性,讲座、团体咨询具有针对性,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3.3 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少,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多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调动各院系领导、班主任、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形成层层参与、信息畅通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各院系、班主任是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思想动态的了解更为详尽、及时。经过培训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心理健康辅导,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重点问题、典型问题、普遍问题,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渐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更加关注对外界及自我的思考,并能比较准确了解事物的本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认识心理健康的本质,增强他们培养健康心理的自觉性。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具有很大的共同性,他们遇到的问题经常是相同的,只是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各自具有不同的观点。学生之间交流想法与实际经验可以开阔思路,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促进问题的解决。社会飞速发展,教育不断变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适应现有的教育条件,不断发展各种的教育途径,努力探索不同形式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教育以及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二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用情绪的ABCDE理论调适自己的不良心理。一个人的情绪是否健康,拿什么作标准呢?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心理健康的情绪标准,即情绪健康的标志大致包括以下几点:情绪反应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情绪反应是适度的;心情愉快,情绪应该能自我控制。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本质上就是就一种态度,也就是“人们不是被事情困扰,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情看法的困扰”也是B(beliefs),所以调试不清情绪就是改变认知(对事情的看法/评价/态度)比如你被一个石头绊倒了(A诱发事件),然后就说坏石头(Beliefs),并为之气愤半天(Conse不良情绪)。这时调试只需改变认知:是我不小心没看到石头,所以摔了或者认为是那石头太喜欢我了或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改变了,坏心情自然也就去了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你需要上台进行当众演讲时,你倍感紧张,在演讲过程中甚至紧张到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这并不是演讲本身造成的,而是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比如:你会担心别人耻笑、批评,要求“别人一定要接纳我,否则就是世界末日”,“如果讲砸了,就太丢脸了”等等。一方面是因为你对演讲的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演讲能力缺乏自信,这就造成了你的紧张。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认为人的思想往往是构成情绪的根源,情绪问题是由于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有情绪问题的人大多数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往往苛求自己,容易自我责备,容易被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左右,使他们产生负面的情绪和感受。那么该如何控制我们的这些不良情绪呢?艾利斯提出了性格理论,即一个人的情绪困扰并非被外界的刺激所决定,而是决定于一个人的信念。如果我们能去除这些非理性信念,情绪困扰就能迎刃而解。非理性信念包括要求自己得到身边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赏,要求自己必须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以往的经历证明我肯定坐不了某件事等等。非理性信念往往造成不良的情绪,包括沮丧、紧张、敌意、恐惧等感受。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的自贬倾向,有损自我价值感,使人无法肯定自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控制:(一)使用非理性信念教导表格与非理性信念辩论。例如,第一,我想面对的非理性信念是什么?我一定要得到男友对我的爱;第二,理性上我可否支持上述信念?否。第三,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信念是错误的?如果我得不到他的爱,我仍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得到爱,仍可过得开心。第四,如果我得不到必须得到的东西,有什么最坏的情况会实际发生在我身上?如:我得不到男友的爱。那么我会缺乏从恋爱中得到的乐趣,我会觉得其他人可能会瞧不起我,因为我恋爱失败,而认为我没用。通过一系列的辩论,消除产生的非理性信念。(二)理性情绪想象法,包括负面想象和正面想象。例如 可以想象一些已经发生的或将来会发生的不愉快的事,尽量感受那种极端困扰的情绪,然后努力改变这些不适当的情绪。当情绪由不适当转为适当后,细心观察体会自己在思维上作出了什么样的改变,从中认识到人的情是可以控制的,这就是负面想象。正面想象则是想象一些使自己困扰的情况,感受那种极端恶劣的情绪,留意脑海中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困惑,再用理性情绪辩论法同非理性情绪辩论,从而建立起新的理性信念。(三)尝试向身边的人询问对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让自己知道其实别人并不一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么感兴趣,别人对自己的过错是可以容忍的,不必要因为太顾及别人的看法而将别人的反映加以夸大和猜测。三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试分析自己的个性,能力,特长及将来可能的就业趋向。四请尝试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人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然而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幸福状况不容乐观,这非常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所以,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完善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首倡者是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人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 1、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诠释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在这里,幸福和幸福感既包括积极的情绪,也包括积极的状态。作为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理解并解释幸福和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临床上的尝试,积极心理学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增进主观幸福感,而不是矫治心理缺陷。因此,与以往心理学重点研究心理疾病不同,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才是人生至高的目标,声望和金钱都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而非目的,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取的。 2、当代大学生幸福状况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1).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传统社会角色要求男性在恋爱、婚姻等问题上承担更多经济责任。如今在大学校园里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非常普遍。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年的人均消费水平可高达1万元,比全国国民的平均消费水平高出许多。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其中许多人都感受不到这种幸福。有极少数女大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甚至混迹歌楼舞厅,伴大款,捞外块,不惜出卖自己的贞操和青春。她们不知道,到时候毁掉的正是美好的前途和真正的幸福。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