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翻译: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时候,常和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游。一次,刮起大风浪,孙兴公、王羲之 等人神色惊恐,高声喊着要回去,谢安兴致正浓,仍是吟诗、长啸,不说一句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就继续划船向前,一会风势转急,波滔更猛, 众人惊恐喧哗,坐不住了,谢安缓缓的说:象这样骚乱,莫非不想回去?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回到原位。从这件事审查谢安的气量,足够用来安定国家治理人民了。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孙绰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直到风急浪猛,小舟像一枚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的时候,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也就是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他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 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 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 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 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 (1)圯:yi,桥。 (2)欧:通“殴”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径直把他所穿的鞋丢到桥下,回过头 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 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而去。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 (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张良于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 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 (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文言文翻译训练(二)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 骂曰:“诸将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文言文翻译训练(二)参考译文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大事),萧何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刘邦的军队)到了南郑,部下的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几十个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 (按:此处“上”指刘邦,当时称为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消息)报告(给汉王),自己就去追韩信。有 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非常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听说)你逃跑 了,为什么呢?”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所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说:“(我部下的)众将逃跑的有 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追;(现在说)追赶韩信,(这是)说谎。”萧何说:“(像其他)将领(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的人才 没有比得上他的。大王如果想永久地在汉中称王,那么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如果想争夺天下,那么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跟他商量大事的人了。这就看大王的决策 怎么定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争夺天下)了,哪里能长久呆在这里郁郁不得志呢?”萧何说:“大王既然打定主意要向东(争夺天下),那么如果能重用韩 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最终还是会逃跑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份上让(他)做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 留下来。”汉王说:“(那么就)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好极了。”于是汉王就要召来韩信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对人才)轻慢无礼,现在要拜大 将却好像呼叫一个小孩一样,这正是韩信想离开的原因啊。大王(既然)决定要拜他为大将,(就要)选一个好日子,(您自己要)斋戒,设立坛场,准备好各种礼 仪,才可以(举行仪式)。”汉王答应了他。众将领(听到要拜大将的消息)都很高兴,人人都自以为能被拜为大将。等到拜大将的时候,(才发现被拜为大将的) 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很吃惊。 文言文翻译训练(三)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 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 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 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 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释】 (1) 趣:通“促” (2) 巡狩: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管理的地方。 (3) 云梦:地名 (4) 禽:通“擒” 文言文翻译训练(三)参考译文 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向众将询问(对策),众将领说:“马上发兵消灭这小子。”汉高祖(听了之后)没有说话。(汉高祖又)问陈 平,陈平坚持不发表意见,说:“众将领都说些什么?”高祖(把众人的意见)全都告诉他。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造反这件事,还有别的人知道吗?”(高 祖)说:“没有。”陈平说:“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兵跟楚国比,谁更强呢?”高祖说:“(我的精兵)不能超过 (楚国的精兵)。”陈平说:“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高祖说:“没有人比得上(韩信)。”陈平说:“现在(陛下的)部队不 如楚国(的部队)精锐,而将领(在用兵打仗上)不能够比得上韩信,却出兵进攻韩信,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对此)感到危险。”高祖说: “(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件事)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巡察天下,召集诸侯(的做法)。南方有云梦这个地方,陛下只管假装外出巡游云梦,在陈地召集诸 侯。陈地在楚国的西边边境上,韩信听说天子因为爱好外出巡游,看形势必然没有什么大事,就会到国境外来拜见陛下。(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就可以) 趁机抓住他,这只是一个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高祖认为(这话)有道理。 文言文翻译训练(四)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 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 黥: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的刑罚。 (2) 驷:此处指马。 文言文翻译训练(四)参考译文 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 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 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田忌多次跟齐国的众位公子下重赌注比赛跑马。孙膑看到田忌的马(跟众位公子的马)相差不是很远,马有上、中、下三个等 级。于是孙膑告诉田忌说:“您只管重重地下注,我能够让你取胜。”田忌相信他的话,跟齐王和众位公子下千金的赌注赛马。等到临近比赛时,孙膑(对田忌) 说:“现在用你的下等马跟他们的上等马(比赛),用你的上等马跟他们的中等马(比赛),用你的中等马跟他们的下等马(比赛)。”三场跑马结束后,田忌一场 不胜而两场胜利,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就任命他为军师。 文言文翻译训练(五)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具备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 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 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 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释】 (1)歃血:古人举行会盟时,杀牲饮血,以表示诚意。 (2)华屋:此处指的是宫殿。 (1) 颖: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 文言文翻译训练(五)参考译文 秦国围困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希望)跟楚国结盟。(平原君想)约上门下二十个有勇有力、文武兼备的门客一起(去楚国)。平原君说:“假如 用文的手段能够达到目的,就好了。(假如)用文的手段不能达到目的,就(一定要想别的办法迫使楚国)在大殿之上歃血为盟,一定要结盟才能回来。随行的人不 必到外面去找,在门下的门客中找就行了。”找到了十九个人,其余的都没有可取的,没办法凑够二十个人。(平原君)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走上前来,向平原君 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将要到楚国去结盟,约定门下的二十个门客一起去,不到外面去找。现在缺少一个人,希望您就用我凑够人数(一起)出发吧。”平原君 说:“先生您在我的门下有几年了?”毛遂说:“(我)在这里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好像一把锥放在布袋里面,它的末端立即显露出 来。现在先生您在我的门下三年了,身边的人没有称赞您的话,我也从没有听过(一句关于您的好话),这(说明)先生您没有什么才能。先生您没有能力(去出 使),还是留下来吧。”毛遂说:“我现在就请您(把我)放在布袋里面。如果我早一点能被放在布袋里面,就连整个尖端都显露出来了,不仅仅是那末端而已。” 平原君终于跟毛遂一起(出使)。 文言文翻译训练(六)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 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 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 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文翻译训练(六)参考译文 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挡(自己)。(他)曾经跟他父亲赵奢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难倒他,但是不说(他) 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出生入死的事情,而赵括说起来却很容易。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当大将就罢了,如果让他当大将,断送赵 国军队的必然是赵括。”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为什么?”(赵 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 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 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 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 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文言文翻译训练(七)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 “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文言文翻译训练(七)参考译文 曹沫做魏国的将军,跟齐国作战,三次败北。鲁庄公害怕了,就献遂邑的地方(给齐国)来求和。(鲁庄公)还是又让(曹沫)做将军。 齐桓公答应跟鲁庄公在柯地相会并结盟。齐桓公和鲁庄公在坛上结盟以后,曹沫手持匕首挟持齐桓公,齐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齐桓公)于是问曹沫说: “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也已经太过分了。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注:此 处极言齐国侵占鲁国地方之多】。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吧。”齐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国土。(齐桓公)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 坛,面朝北方坐在群臣的位置,脸色没有改变,说话跟原来一样(若无其事)。齐桓公很生气,想违背约定。管仲说:“不能(这样做)。(如果为了)贪图小利来 使自己痛快,就会在诸侯间失去信义,(最终)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给他们。”于是齐桓公就割让所侵占的鲁国土地(归还鲁国)。曹沫三次战败所失 去的土地全部回到鲁国手中。 文言文翻译训练(八)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注1),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注2),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 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跌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 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 错(注3)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释】 1 廷尉:主管刑狱的官员。文中指张释之。 2 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也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骑。 3 错:通“措”。 文言文翻译训练(八)参考译文 皇上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皇上)座车的马受惊。于是(皇上)派人逮捕了(那个人)。把他交给廷尉。张释之审问(那个人),(那个人) 说:“(我)是乡下人,来到(这里),听见清道,就躲在桥下。过了很久,以为出行的队伍已经过去,就出来,看到(皇上)座车和人马,就跑了。”张释之把判 决上奏,(说)一个人违反了清道的禁令,判决罚金。文帝很生气说:“这个人自己惊动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性情温和,假如是其它的马,不是一定会跌伤我吗? 而廷尉竟然才判决为罚金!”张释之说:“法令,是天子所用来给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假如现在按法律(应当)这样(判决)却(因为惊动皇帝的原因而)加重处 罚,这样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况且在那个时候,皇上让人立刻把他杀了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他)交给廷尉(处理),廷尉是主管天下司法的公平的,(如果 我的司法)有一点倾斜,那么天下的司法就为之而随意变动(原文直译为“变轻变重”),百姓还怎么样生活(原文直译为“怎么样放置他们的手脚”)?希望陛下 明察这件事。”过了很久,皇上说:“廷尉的判决是对的。” 文言文翻译训练(九)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1)也。过(2)听(3)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 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4)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 (5)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注释】 (1) 理:法官 (2) 过:过失,错误 (3) 听:治理,处理 (4) 傅:通“附” (5) 失:过失 文言文翻译训练(九)参考译文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在处理案件时犯了错,误杀了人,就自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了死罪。晋文公说:“官员有贵贱之分,刑罚也有轻重的不同。(这件事是)下 属有过错,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做的官最大,没有跟下属推让职位;接受的俸禄最多,没有跟下属分享利益。现在(我)判案有错,误杀了人,却把罪过 推卸在下属身上,(这种做法我)没有听说过。”推辞不接受(晋文公)的意见。文公说:“你自己认为自己有罪,(按照这样的说法)(难道)我(不是)也有罪 了吗?”李离说:“法官有制度,(因为自己的)过错使人受刑罚的,(自己)就要受(相应的)刑罚,(因为自己的)过错使人受死的,(自己)就要受死。国君 您因为我能够处理隐蔽的事情,决定疑难的问题,所以任命(我)为法官。现在(我)判案有错,误杀了人,这种罪过应当判死罪。”于是推辞不接受(晋文公)的 意见,用剑自杀。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注1)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注2)事,我北门小小 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注3),臣所 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 大唐新语极谏 【注释】 1 少府少监:少府主官。少府监总管朝廷工程建筑之事,主管官员是监、少监。 2 南衙:宰相的官署,因在皇宫南面而得名。 3 官司:有司,主管事务的官员。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参考译文 房玄龄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说:“北门近来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将这件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对房玄龄、高士廉说:“你们只须管好 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人跪拜道歉。魏征进谏说:“我不理解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 人),也不理解房玄龄等人(为什么)道歉。(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陛下您)责备他 们向主管官员询问(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 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房玄龄等的询问既然没有罪,而陛下却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 原因)。”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译文: 信陵君杀死晋鄙,解救了邯郸,破除秦兵,使赵国保存下来。赵王在(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唐且对信陵君说:“我听说:有的事是不能知道的,有的是不能不知道的;有的是不能忘记的,有的是不能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麽意思?”(唐且)回答说:“别人憎恨自己,不能不知道;自己憎恨别人,不能让别人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好处,不能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好处,不能不忘记。现在您杀死晋鄙,解救了邯郸,破除秦兵,使赵国保存下来,这(对赵国)是最大的恩德。现在赵王在(邯郸)郊外迎接您,突然见到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对赵国的好处。”信陵君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年中国初级阅读真题及答案
- 新能源电池隔板加工制造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高端医药中间体生产线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 河北数学单招真题及答案
- 技术服务合同写作样式
- 光明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英语期末学业展示试卷及答案
- 商业办公空间租赁制式合同(含装修权属约定)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责任及财产分割补充协议
- 棕榈油种植基地租赁合同范本:油脂加工与品牌合作
- 骨科VTE管理制度
- 医院运送现场管理制度
- GB/T 45653-2025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
- 《公路钢渣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因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在校免责协议书8篇
- 贷款中介员工合同协议书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团队的职责说明
- 食品配料人员培训
-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预防》高职早期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贸易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 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专题授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