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扩项资料.doc_第1页
微生物扩项资料.doc_第2页
微生物扩项资料.doc_第3页
微生物扩项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质认定是CMA,实验室认可是CNAS。参加内审员培训后建立体系。如果建立了就根据要检的项目按照标准采购培养基、耗材、设备、标准菌株及建立无菌室,P2实验室。实验室刚改造,生物安全柜和洁净台在两个不同的房间,洁净系统共用。两间房间共用缓冲间和风淋房。具体路线为微生物实验室准备间(10万级),一缓,风淋,二缓,洁净操作台房/生物安全柜房(万级)。这两间房间门相对,门都朝里开,但为了不造成交叉污染,用正压控制流向。生物安全柜房间与二缓之间装有压差计,二缓到生物安全柜房间始终正压约5MPa。生物安全柜房间为直排,无回风。由于本公司实验室暂时还未检测致病菌,系统暂时还能过关。金葡菌、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菌这些都是生物安全等级二级的致病菌,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生物安全柜是保护样品,环境和人员的设备。用普通的层流操作台肯定是不安全的,因为操作过程中细菌有可能以气溶胶的形式散发出去。金葡菌、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菌不会像结核杆菌那样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它们可以存在于气溶胶中,感染伤口。消毒剂最好不要用含氯的,否则灭菌时气味很难闻,有种含洁尔灭的消毒剂挺好的,但是不清楚洁尔灭高压会不会产生有害物。生物安全柜里检测致病菌,洁净操作台检测霉菌、酵母类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有多少个要素?19个要素,管理要求11个,技术要求8个。管理要求:1、组织2、管理体系3、文件控制4、分包5、服务和供应品采购6、合同评审7、申诉和投诉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9、记录10、内审11、管理评审技术要求1、人员2、设施和环境条件3、检测和校准方法4、设备和标准物质5、量值溯源6、抽样和样品处置7、结果质量控制8、结果报告2 设备、仪器2.1 设备2.1.1 无菌室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无菌室,每个无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2.1.1.1 结构和要求 见无菌检查法2.1.1.2 操作间 操作间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操作间的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4.9pa。操作台上备有电子天平,乙醇灯,火柴,乙醇棉球,大、小橡皮乳头等。2.1.1.3 缓冲间 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无菌衣、帽、口罩、拖鞋等。缓冲间内不得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2.1.1.4 洁净级别及检查方法 通常采用尘粒数及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测定法(参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洁净级别尘粒数/m3浮游菌(个)/ m3沉降菌 (个)/(90mm?0.5h)微粒直径0.5m微粒直径5m100级10000级100000级3,500350,0003,500,0000200020,00051005001310沉降菌数测定(法)无菌室操作台消毒擦拭后,先启动层流净化装置30min,将备妥的营养琼脂平板3个(经3035预培养48h,证明无菌落生长),以无菌方式(或经传递箱)移入操作间,置净化台左、中、右各1个,开盖,暴露30min后将盖盖上,在3035培养箱内倒置培养48h,取出检查。3个平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不超过1个。有条件的单位、同时应检查无菌操作架和净化工作台上的浮游菌和尘粒数,分别应达到10000级和100级。如菌落数或尘粒数超标,应清洗过滤系统中的过滤器,必要时予以更换。2.1.1.5 在每次操作前、后,用0.1%苯扎溴铵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然后启动层流净化装置,同时用紫外杀菌灯照射30min。2.1.2 阳性菌试验应另设单独的净化工作台,不得在供试品检验用的无菌室内或奸猾工作台上操作。2.1.3 无菌室与洗刷、灭菌消毒、培养、结果观察及办公间等配套设施应相对集中,布局合理,避免污染,便于管理。2.2 仪器2.2.1 恒温培养箱(3035)、生化培养箱(2025)、微波炉、匀浆仪(30008000r/min)或康氏振荡器、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离心机、离心管、0.45m滤膜及薄膜过滤器、蒸汽灭菌器(使用时要进行生物指示剂灭菌效果检查并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定)。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2.2.2玻璃器皿 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500ml,1000ml)、培养皿(直径9cm)、量筒(100ml,500ml)、试管(18mm180mm、28mm198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注射器(20ml或30ml等)、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不锈钢桶(带盖)。玻璃器皿用前应洗涤干净,吸管、量筒不挂水滴,无残留抗菌物质。吸管口上端距0.5cm处塞入与约2cm适宜疏松的棉花,置吸管筒内或牛皮纸袋中。锥形瓶、量筒、试管均应加硅胶塞或棉塞,若 振荡器制备混悬液时,尚需用玻璃纸包裹瓶塞,以免振荡时供试液污染瓶塞,再用牛皮纸包扎。玻璃器皿,均于高压蒸汽121灭菌30min,烘干或160干热灭菌2h,备用。2.2.3 用具大、小橡皮乳头(放于干净带盖的容器中,并应定期用70%75%乙醇溶液浸泡)。无菌衣、帽、口罩、手套(洗净后配套,用牛皮纸包严)灭菌,备用。也可用一次性无菌衣、帽、口罩、手套。接种环(白铱金或镍铬合金,环径45mm、长度610cm)、乙醇灯、乙醇棉球或碘状棉球、灭菌剪刀或灭菌手术刀和灭菌镊子、灭菌钢锥、灭菌称样纸、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白瓷盘、洗手盆、陶瓦盖(12cm)、实验记录纸等。3 试液、稀释剂和试剂3.1 试液3.1.1 0.1%苯扎溴铵溶液或其它适宜消毒液(供洗手、擦拭操作台面用)。3.1.2 5%石炭酸溶液或其他适宜消毒液(配好后装入玻璃消毒缸内,供消毒菌吸管用)。3.1.3 75%乙醇溶液。3.1.4 碘酊或碘伏溶液。3.2 稀释剂和试剂稀释剂配制后,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3.2.1 0.9%无菌氯化钠溶液附录3.1。3.2.2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附录3.2。3.2.3 无菌聚山梨酯80氯化钠溶液附录3.4。3.2.4 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3.2.5 pH7.6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按药典附录 D配制后,过滤,分装,灭菌。3.2.6 0.1%无菌氯化三苯四氮唑溶液(TTC)附录2.15。3.2.7 pH7.2无菌磷酸盐缓冲液附录3.5。4 培养基4.1 营养琼脂培养基附录5.2。4.2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附录5.3。4.3 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PD)琼脂培养基附录5.4。培养基制备注意事项:4.3.1 采用干燥培养基,按说明配制,应对灭菌后的培养基pH值进行校验。若为自配培养基,原料应挑选,琼脂凝固力应测定,以确定配制时琼脂用量。试剂规格应为化学纯以上。4.3.2 配制的培养基不应有沉淀。如有沉淀,应于溶化后趁热过滤,灭菌后使用。4.3.3 培养基的分装量不得超过容器的2/3,以免灭菌时溢出。包装时,塞子必须塞紧,以免松动或脱落造成染菌。4.3.4 培养基配制后应在2h内灭菌,避免细菌繁殖。4.3.5 灭菌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