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机理.ppt_第1页
糖尿病机理.ppt_第2页
糖尿病机理.ppt_第3页
糖尿病机理.ppt_第4页
糖尿病机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病理生理学机制演变从 三重奏 到 恶兆八重奏 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初为肝糖生成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减少引发的胰岛素抵抗胰岛 细胞功能受损DeFronzo教授认为除了这三个方面外 还有更多的组织器官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三重奏 不协调的四重奏 脂代谢紊乱 脂肪组织也存在胰岛素抵抗 使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增强 游离脂肪酸 FFA 释放入血增多 成为T2DM的第4种病理生理机制FFA增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居于核心地位 它能够引起 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增加肝糖输出减少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精粹的五重奏 肠促胰素 GLP 1 作用减弱 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IGT及T2DM患者餐后GLP 1分泌减少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GIP 水平升高使得GLP 1类似物应运而生 尖锐参差的六重奏割裂的七重奏 胰岛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增高 会导致基础肝糖输出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与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2 SGLT2 有关 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SGLT2增加 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中枢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下丘脑对血糖的调控紊乱下丘脑在调节能量摄入和饮食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 与身材较瘦的人比较 肥胖者摄入葡萄糖后下丘脑室旁核和腹正中核的抑制显著减弱 并且达到最大抑制的时间明显延迟 DeFronzo教授将所有这些影响2型糖尿病高血糖形成的因素称为糖尿病生理病理 恶兆八重奏 八重奏 进一步揭示了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的复杂性 为临床用药带来了新的思考 T2DM治疗现状 血糖控制不理想 T2DM以胰岛素抵抗及 细胞功能缺陷为特征 其自然病程为糖耐量正常 糖耐量受损 IGT 和 或 空腹血糖受损 IFG 糖尿病 最终导致多种并发症 细胞功能在病程中逐渐衰退 但初始衰退远早于预期 有研究发现 处于IGT阶段的患者 细胞功能丧失已高达80 T2DM治疗现状 血糖控制不理想 盖德 Gaede 等研究发现 仅有15 的患者达到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6 5 的控制目标UKPDS研究随访6年后发现 现有治疗 包括胰岛素 格列本脲 二甲双胍等单药治疗 未能改变T2DM自然病程2006年发表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上的ADOPT研究显示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单药治疗5年累计失败率分别为15 21 和34 现行T2DM治疗策略对血糖控制的总体效果不理想 T2DM的自然病程及现行治疗方案 T2DM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 现行方案保守 遵循 阶梯式 原则 血糖长期控制不佳 当患者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治疗时 细胞功能已严重衰退未实现个体化治疗处方降糖药保守 缺乏可阻断 细胞功能衰竭的新药胰岛素作为治疗的最终手段 忽视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使患者尽快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 部分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 保护胰岛 细胞功能 并延缓并发症发生 T2DM的治疗应当遵循的原则 基于T2DM生理病理 八重奏 DeFronzo教授认为需用多种药物联合纠正T2DM的多种病理生理缺陷对T2DM的治疗应当基于已知的病因 而不只是简单的降低HbA1c必须在T2DM自然病程早期给予干预 阻止 细胞功能衰竭 T2DM治疗新模式 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模式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GLP 1类似物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GLP 1类似物和吡格列酮可以保护 细胞功能 二甲双胍和GLP 1类似物则能够抵消TZD引起的体重增加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 不担心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3药联合能够充分发挥益处 有望HbA1c 6 0 促进胰岛素分泌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 增加肌肉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 双胍类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糖苷酶抑制剂 双胍类 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 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 降糖 增加脂肪的合成和葡萄糖的代谢 降糖药不同的基础 作用机制不同 GLP 1在人体中的效用 肠促胰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 心肌梗死 全因死亡 P 0 010 P 0 044 P 0 011 Lancet1998 352 854 865 二甲双胍有大血管收益 而磺脲类 胰岛素无 UKPDS研究 2型糖尿病防治新策略 SELECT高质量降糖六大要点 平稳Smooth早期Early长期Long term有效Effective联合Combination降低总危险TotalRiskReduction 平稳控制血糖 Smooth 降低高血糖避免低血糖减轻血糖波动 低血糖是血糖达标的最大障碍 UKPDS 2型糖尿病 DCCT 1型糖尿病 1 DCCTResearchGroup Diabetes1997 46 271 286 2 UKPDSGroup 33 Lancet1998 352 837 853 低血糖使全因死亡率增加 以色列14670例冠心病患者的8年死亡率随访研究 FismanEZ etal EuropeanJournalofCardiovascularPreventionandRehabilitation2004 1 135 143 P 0 02 P 0 0001 低血糖患者心脏缺血事件明显增加 美国19例72小时血糖检测研究 DesouzaC etal DiabetesCare26 1485 1489 2003 P 0 01与高血糖和血糖正常期间事件数相比 全部事件 胸痛 心梗 心电图异常 发生事件数 N A 低血糖 无快速波动的正常血糖 高血糖 降糖药物与低血糖 早期控制血糖 Early 消除胰岛糖毒性减少微血管并发症 UKPDS30年研究新结果公布再次指引 VOL359NO Sep 早期严格血糖控制全面改善预后 UKPDS结束后随访结果HbA1c的变化 Mean 95 CI 磺脲类 胰岛素vs 常规治疗 A B RuryR Holmanetal NEnglJMed 2008 359 15 1618 20 早期血糖控制所带来的延续效应 LegacyEffect 强化治疗 磺脲类 胰岛素 显著减少大血管微血管事件 1RuryR Holmanetal NEnglJMed 2008 359 15 1618 20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接受药物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 不但还能够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而且也能降低长期大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提示应及早进行降糖治疗 UKPDS研究30年结果带来的临床启示 长期控制血糖 Long term 改善代谢记忆效应纠正血管毒性作用 VADT研究 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随病程延长显著增高 VADT研究中强化组糖尿病病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比关系 Steno 2研究 13年结果 全因死亡率 46 心血管死亡 57 心血管事件 59 NEnglJMed2008 358 580 91 包含降压 降脂 降糖的多因素干预治疗策略 有效 减少血管并发症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联合 克服血糖控制的障碍 保护胰岛 细胞功能降低总危险 规范治疗 各项达标 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中国指南 饮食 运动 控制体重 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 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加用胰岛素 非超重患者 3个月后HbA1c 6 5 BMI 24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治疗流程 患者依从性差时推荐用一天一次的磺脲类药物 饮食 运动 控制体重 二甲双胍 加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 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加用胰岛素 超重 肥胖患者 3个月后HbA1c 6 5 3个月后HbA1c 6 5 BMI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