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峪地测总结.doc_第1页
大石峪地测总结.doc_第2页
大石峪地测总结.doc_第3页
大石峪地测总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石峪金矿地测工作小结福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为寻求互相支持、共谋发展,金翅岭金矿派出地测组,于2006年 8月31日至9月5日,到河北省唐县大石峪金矿,在盛敏祥矿长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对地表布设控制导线点,与井下工程联系测量,以及对原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野外实地踏探、井下取样观察等一系列地测工作后,完成了部分基础地测工作,提供了部份基础数据。在该矿区38平方公里范围内,具有众多有价值的矿脉,显示出很好的找矿前景,尤其是围岩为石英二长斑岩的矿体、以及走向为NE40-60的构造控制的矿体,是今后找矿的重点。矿山宜尽快增加地测采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另外还对矿山安全生产方面提出了建议。现说明如下:一、测量方面第一,提供了生产急需的测量数据目前生产矿区,是以2号脉主斜井为主,为加快生产进度,矿山在主斜井南部新下了一个直径为2米的简易竖井,准备在一定高度与主斜井的三中段南沿脉贯通。测量结果表明:目前三中段最南端与2号竖井中心距离为260米;2号竖井井口高程为424.31米(根据斜井井口GPS测定标高观测,下同)、三中段最南端底板高程353.09米,两点高差为71.22米。第二,衍设了2号脉主斜井二中及三中的控制导线。通过本次工作,完成的控制导线数量已能够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第三,布设了矿区地表控制导线,为今后地测工作打下了基础。大石峪金矿,前期因种种原因停产多年。仅留有极为有限的资料,缺少有价值的控制点分布图及其坐标值、缺少井下中段地质图、坑内外对照图等,造成目前生产指导难以有效进行。本次测量工作为今后测量及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二、地质方面第一、关于找矿重点方向的建议:1.重点以矿区西半部的围岩为石英二长斑岩(可作建筑材料)的矿体,尤其是中粒花岗闪长岩与石英二长斑岩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又以24、21、8为一组矿脉为重点,包括8号脉下盘的小脉等,应予以联合考虑,统筹布置工程。11、20、12号脉组,该组规模虽不如前者,但其南侧有辉绿玢岩出现,矿体形成期间辉绿玢岩对矿液具有遮挡作用,使矿石品位更高、矿体更富,该组矿脉极具开采价值。14、23、9 号脉等,其远离接触带,成矿条件可能不如前者,注意加强对14号脉北东方向与中粒花岗闪长岩交汇附近的探矿。2.注重目前见矿效果较好的矿脉。如2号脉、16号脉、7 号脉等。从已有的地质资料看,2号脉2号竖井在45米深见到矿体,其中好矿0.1米35g/t; 16号脉2号井穿脉口由于有闪长玢岩的出现,含矿较好,值得进一步工作;7 号脉长达400多米,石英脉含硫化物较多,矿化品位不太高,可继续向深部勘探。3.走向为10-20、围岩为各种片麻岩的矿体以规模小为特点,不宜投入过多的工程,但不否认局部出现极富矿包(规模不会太大,像山东栖霞的某些矿点一样)的可能,甚至可能出现明金矿石。如5号脉、7号脉、19号脉等。第二、安全生产方面建议1.竖井断面过小,无法架设人行梯的问题。建议将尚未投入太多工程的部分工程报废(有的刚缩好井口,井深仅2米),今后施工的竖井规格要达到直径2.5米。2.河边矿井的水患方面有不少矿井离唐河很近,如2、16、39、5、40等矿脉,建议加强地测技术力量,及时将工程落到坑内外对照图上,做到心中有数,采矿或探矿过程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3.简易竖井、吊罐方面目前使用的天轮过小,其承受能力是否过关,以及钢丝绳的磨损情况要经常检查,防患于未然。第三、生产组织方面1.工程总体布置方面目前各矿脉的开拓系统相对独立,工程布置不尽合理。如7号脉,从纵投影图看,矿体较为连续,应该从现有竖井的上部适当位置下一个规模大点的竖井,有利于今后提高生产效率。又如21、24、8号脉,是一组具有较大潜力的脉群,可在24与8号脉之间下一个大竖井,统一规划,作为一个开拓系统,避免各自为战、相互独立的局面,减少辅助工种的人员数量。2.备采矿块的接续问题目前应以开拓2号脉主斜井三中段为主,建立备用采场,保证生产接续。2号脉的2号竖井也见矿,经多次取样分析,好矿0.10米(局部0.30米)品位35 g/t左右、贫矿0.8米品位2.0 g/t左右,综合品位达5.67 g/t、厚度0.9米,是生产接续的首采地段。对7号脉、16号脉合理组织也将很好地接续生产。3.采矿方法目前使用的采矿方法属于空场法,其缺点是“一落矿就影响里面出矿,待本处矿石出完,再出里面矿石时,要越过本处空区,给人不安全感”。该方法对围岩非常稳固的地段比较适用,毕竟能节省不少脉外巷、拉底等采准工程。对于厚度超过1米的中厚矿体,尤其是比较破碎矿体的采矿方法可以参照“11号脉采矿方法设计”,它的优点是采矿安全性高、矿石回采率高,出矿效率高;缺点是在采矿准备期间要求投入较多的采准、切割工程。但综合考虑,利大于弊,应该按设计进行。4.设备配套问题工作期间,发现39号脉的空气压缩机规格太小,甚至带一部钻机都困难,致使工程进度缓慢。建议及时更换成符合设计生产能力的设备。三、几点新看法第一,断裂构造方向问题,前人将成矿前期的构造分为两组,普遍漏掉了NE40-60的那组构造。我们认为应该分为三组,并且NE40-60的构造经过多期次继承性活动所提供的热能促使矿脉进一步富集,是重要的含矿构造,特别是矿区西部的21、24、8号脉等,在今后找矿勘探过程中不可忽略,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第二,矿区经过1959、1975、1985、1994年等多次地质勘查或科研,普遍对2、5、6、39等矿脉进行过详细的工作,对矿区西部的投入相对偏小。本人认为可能是由于山高地形陡、没有路,到达矿区西部的数条矿脉较为困难的缘故,而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胶东招远-莱州金成矿带的规律看,在古老变质岩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的花岗岩中,容易形成大型矿床。前文提到的中粒花岗闪长岩与石英二长斑岩的接触带附近,应该是成矿有利远景区,因为它的东部就是大面积出露的古老变质岩-各种片麻岩。第三, 1997年11月编写的河北省唐县大石峪金矿1994-1997年储量增加说明书中,提到“矿山1994年解放了思想,广开思路,对各脉大力施工,实行边采边探,探采结合”,将原普查的三十多条矿脉连为13条,长度达3000多米的就有5条,我们不敢苟同。经地表踏探后认为,不应该将4、5、15号脉连在一起成4700米长的大矿;也不应该将2、13号脉连在一起;更不能将中粒花岗闪长岩两侧的矿体连为一体等等。应相信河北省第十三地质队技术力量和工作成果。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矿山地测采等技术力量相当匮乏,建议尽快增加这方面的力量,以保证矿山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四、附件:1.Excel电子表格“大石峪”(位置:财务电脑D:D地测数据20060905)2. Excel电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