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土壤磷.doc_第1页
粮田土壤磷.doc_第2页
粮田土壤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粮田土壤磷、钾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作者:黄绍文,金继运,杨俐苹,程明芳 内容提要:摘 要:本文研究了粮田土壤磷、钾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20cm土层N(NH4+-N)、P、K、Mn、Zn、Fe、Cu等主要养分速效含量明显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其中020cm土层P含量数倍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显示磷肥应尽可能深施,以提高下部土层P素肥力,改善土壤P素空间分布严重不均的状况;2040cm和4060cm土层养分含量差异不大。不同施肥措施对上部土层(020cm)P、K等养分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而对下部土层(2040cm和4060cm)P、K等养分含量影响较小。 对土壤特性,尤其是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充分了解是管理好土壤养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1。自4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9。而我国该方面的研究较少10,尤其是在有关土壤养分的纵向变异方面。为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为养分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在黄淮海平原选择主要农业自然经济类型区河北省玉田县(海河平原)作为本项研究的试区,以有代表性的小麦-玉米轮作区和2个钾肥定位监测点为研究对象。1.1.1 代表性地块从褐土区的林头屯、彩亭桥、孤树等3个乡(镇)各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粮食地块,从潮土区的鸦鸿桥、杨家板桥乡和虹桥镇的珠三、芦家、东会3个村选择有代表性的粮食地块各1个。在每个代表性粮食地块上采取020cm、2040cm、4060cm土壤样品。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1.1.2 定位监测点2000年3月下旬,从郭家屯乡王各庄村和虹桥镇小定府村的钾肥定位试验点的、 4个处理上分别采取020cm、2040cm、4060cm土壤样品。每茬作物的N、P2O5、K2O用量分别为150kg/ha、150kg/ha、112.5 kg/ha;有机肥(M)用量(干重)一般为10000 kg/ha,在春播作物或小麦上作基肥施用。王各庄村定位点,土壤类型为褐土,粘土矿物以云母为主,土壤质地为粘壤,定位时间从1987年夏玉米开始,轮作方式为小麦-夏玉米;小定府村定位点,土壤类型为潮土,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土壤质地为粘壤,定位时间从1987年春玉米开始,轮作方式为春玉米-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从1996年改为一年一茬春玉米。1.2 样品分析本项研究是在土壤养分综合系统评价法与作物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该技术的核心是应用联合浸提剂和系列化操作规程,能快速准确测定和全面评价土壤中各种大、中、微量营养元素状况和供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保证各种营养元素均衡供应的平衡施肥技术体系。P、K、Cu、Fe、Mn、Zn的联合浸提与测定: 浸提剂为ASI溶液(0.25mol/L NaHCO3 - 0.01mol/L EDTA - 0.01mol/L NH4F);P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K、Cu、Fe、Mn、Zn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NH4+-N、Ca、Mg的联合浸提与测定:浸提剂为1mol/L KCl溶液;NH4+-N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Ca、Mg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S的浸提与测定:浸提剂为0.08mol/L Ca(H2PO4)2oH2O溶液,用BaCl2比浊法测定。有机质(OM):浸提剂为0.2mol/L NaOH - 0.01mol/L EDTA - 2%甲醇,比色测定。pH:水土比为2.51,复合电极测定。2.结果与分析2.1土壤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按照土壤养分综合系统评价法所设定的土壤养分含量临界值指标对耕层(020cm)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表1表明,土壤N、P、K、Mn和Zn普遍缺乏,其速效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土样数占总土样数的百分数分别为100、62.5、100、87.5和87.5。此外,还有37.5%的土样中的Fe也低于临界值,对于它的缺乏也不可忽视。粮田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总的趋势是上部土层主要养分速效含量高于下部土层。020cm土层N(NH4+-N)、P、K、Mn、Zn、Fe、Cu等养分含量明显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 2040 cm和4060cm土层养分含量差异不大(表1)。土壤速效P和K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图1)。020cm土层分别与2040cm和4060cm土层比较,P含量平均分别高出4.7和5.2倍,而K含量平均分别仅高出26.8%和28.0%。020cm土层P含量数倍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这主要与施入土壤中的P(一般施在020cm的耕层范围内)移动性小而使得所施磷肥绝大部分残留在耕层,下部土层P一直处于耗竭状态而难以得到补充,以及目前施磷情况下土壤P收支平衡(一般在020cm的耕层范围内)一般为盈余11等有关。从土壤耕层(020cm)速效P的含量来看,供试地块中属一般缺磷的地块占62.5%,P含量较丰富的地块占37.5%;但从下部土层(2040cm和4060cm)P的含量来看,供试地块均处于极缺磷状态。这种土壤磷空间分布严重不均的现象是磷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主要症结12。土壤磷空间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导致作物产量的大幅度降低。020cm土层K含量明显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但其含量在上(020cm)下(2040cm和4060cm)部土层之间的差异较P相对要小很多。可能的原因是,施入土壤中的K(一般施在020cm的耕层范围内)移动性较P相对较大;下部土层K虽一直处于耗竭状态,但有来自上部土层(020cm)K的部分补充;目前施钾情况下土壤K收支平衡一般为亏缺11。(表1 ) 表1 粮田不同土层的速效养分(mg/L)和OM(%)含量及pH值养分项目Item含量020cm土层低于临界值的土样数占总土样数的百分数(%)The percentage of soil samples below the critical value in 020cm 范围 Range平均Average土层深度(cm)Soil depth0202040406002020404060OM0.62.00.42.50.41.41.11.20.8NH4+-N7.217.04.715.01.410.311.87.35.7100.0P7.442.71.64.80.63.916.02.82.662.5K46.971.739.166.531.366.564.450.850.3100.0Mn1.818.40.94.30.74.45.01.91.687.5Zn0.72.40.50.90.50.71.20.70.587.5Fe7.891.23.533.24.433.325.515.312.637.5S20.955.213.898.122.3136.335.244.154.70.0Ca1302.6637722657034272564333986485243210.0Mg2801706351.1166242516337848108080.0Cu1.42.51.12.31.02.31.81.51.40.0pH5.27.96.58.06.88.07.37.67.7 注:临界值(mg/L):N为50; P为12; K为78; Mn为5; Zn为2; Fe为10; S为12; Ca为401; Mg为122; Cu为1。粮田不同土层的速效养分(mg/L)和OM(%)含量及pH值2.2 施肥措施对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的影响不同施肥措施对上部土层(020cm)养分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而对下部土层(2040 cm和4060cm)养分含量影响较小(表2)表2 定位监测点上施肥措施对不同土层速效P和K养分含量的影响 养分项目Item土层深度 (cm)Soil depth王各庄村定位监测点The fixed site in Wanggezhuang village小定府村定位监测点The fixed site in Xiaodingfu villageNPNPKNPMNPKMNPNPKNPMNPKMP02052.345.055.057.17.36.513.213.420404.23.75.83.62.23.32.43.340602.83.32.13.92.73.11.52.2K02060.682.167.490.942.060.661.672.3204058.766.558.758.731.331.331.346.9406058.762.654.754.731.335.235.254.7 注:单位:mg/L2.2.1 不同施肥措施对020cm土层P含量的影响两定位监测点上不同施肥处理在020cm土层的P含量趋势基本相同,即NPKMNPMNPNPK。NPK处理的土壤P含量较NP处理低,这与钾肥的施用有关。由于钾肥的施用,NPK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NP处理,因而NPK处理的土壤P素养分支出高于NP处理,致使NPK处理的土壤P含量低于NP处理。NPM和NPKM处理的土壤P含量明显高于NPK处理,这与有机肥的施用有关。因为有机肥中含有较丰富的磷,因而配施有机肥的2个处理(NPM和NPKM)的土壤P素养分盈余相对较NPK处理多,使得NPM和NPKM处理的土壤P含量较NPK处理明显高。2.2.2 不同施肥措施对020cm土层K含量的影响两定位监测点上不同施肥处理在020cm土层的K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NPKM处理的土壤K含量为最高,以NP处理的土壤K含量为最低。在每茬作物施K 112.5kg/ha的情况下,王各庄村和小定府村2个定位监测点土壤速效K含量分别提高了21.5mg/L、18.6mg/L;在每年只在春播作物或小麦上施用有机肥约10000kg/ha的情况下,王各庄村和小定府村2个定位监测点土壤速效K含量分别提高了6.8mg/L、19.6mg/L;在有机肥(每年1次)和钾肥均施用的情况下,王各庄村和小定府村2个定位监测点土壤速效K含量均提高了30.3mg/L。表明单施钾肥或有机肥,以及配合施用钾肥和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土壤钾素肥力,其中以钾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效果为最明显。2.2.3 不同施肥措施对2040cm和4060cm土层P与K含量的影响 两定位监测点上不同施肥处理在2040cm、4060cm土层的P、K含量差异均较小。不同施肥处理的2040cm 和4060cm土层P含量范围,王各庄村定位监测点分别为3.65.8mg/L和2.13.9mg/L;小定府村定位监测点分别为2.23.6mg/L和1.53.1mg/L。不同施肥处理的2040cm 和4060cm土层K含量范围,王各庄村定位监测点分别为58.766.5mg/L和54.762.6mg/L;小定府村定位监测点分别为31.346.9mg/L和31.354.7mg/L。3.结论及讨论粮田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总的趋势是上部土层主要养分含量高于下部土层。020cm土层分别与2040cm和4060cm土层比较,P含量平均分别高出4.7和5.2倍,K含量平均分别仅高出26.8%和28.0%。由于020cm土层P含量数倍高于下部土层,磷肥应尽可能深施,以提高下部土层P素肥力,改善土壤P素空间分布严重不均的状况,促进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两定位监测点上不同施肥处理在020cm土层的P、K含量差异均较大,而在2040cm、4060cm土层的P、K含量差异均较小。长期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耕层土壤钾素肥力。长期以来,由于钾素收支不平衡,北方土壤钾的消耗加剧,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缺钾矛盾日益暴露13。对那些供钾能力属于中下(有增产作用)的土壤,由于土壤本身提供的钾素有限,若土壤钾素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