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医学原虫.doc_第1页
第十七章 医学原虫.doc_第2页
第十七章 医学原虫.doc_第3页
第十七章 医学原虫.doc_第4页
第十七章 医学原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34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基本课题:第十七章 医学原虫教学目标:1. 描述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及疟原虫的形态特点。(重点) 2. 说出痢疾阿米巴、阴道滴虫及疟原虫的生活史。(重点) 3. 从痢疾阿米巴及疟原虫生活史分析其致病作用、传染方式 及提出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 4第十七章 医学原虫第一节 原虫概述 简单介绍。 30第二节 叶足虫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1. 应用板图及挂图描述其形 态与生活史。 2. 由生活史引出其致病性 3. 结合以上内容分析。 第三节 鞭毛虫 10一、杜氏利什曼原虫 自学。 二、阴道毛滴虫 结合临床实例讲述。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 自学。第四节 孢子虫 一、疟原虫 1. 边绘图边讲解形态。 15 2. 利用挂图及板图介绍 25 生活史及致病性。 3. 学生从形态的学习中 5 总结出疟原虫的寄检及防治。二、刚地弓形虫 简介。 5小结:1. 描述溶组织内阿米巴及疟原虫的形态特征。 4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描述溶组织内阿米巴及疟原虫的形态特征。预习:第十八章 医学节肢动物 实验十 寄生虫学实验(二)课后分析 第十七章 医学原虫第一节 原虫概述种类:与医学有关的10余种。分类:根足虫纲、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第二节 叶足虫一、溶组织内阿米巴(一)形态1. 滋养体(组织性滋养体)1)存在部位:寄生于结肠粘膜、粘膜下层及肠外组织中。2)形状:多变。3)大小:虫体直径2060um。4)结构(铁苏木素染色)外质:透明,向外伸出舌状或指状伪足。内质:颗粒状,有被吞噬的红细胞。核:一个,泡状核。2. 滋养体(共栖成囊型滋养体)1)大小:较小,直径1020um。2)结构:内、外质分解不清,内质中无红细胞,但有细菌。3. 包囊(1)形状:圆形。(2)大小:直径1020um。(3)结构:囊壁光滑,核结构同滋养体。细胞质内含有糖原泡及棒状的拟染色体。经铁苏木素染色后拟染色体呈紫黑色棒状,糖原泡为空泡状。(二)生活史基本过程: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大滋养体感染阶段:四核包囊致病阶段:大滋养体(三)致病性1. 肠内病变:阿米巴痢疾,患者腹痛、腹泻、排出脓血便,味极腥臭。肠内出现烧瓶样溃疡。2. 肠外病变:肝脓肿、脑脓肿、肺脓肿。(四)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1. 滋养体检查:粪便标本生理盐水直接涂片、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取活组织或刮拭物涂片。2. 包囊检查:碘液直接涂片法、汞碘醛离心沉淀法及33%硫酸锌飘浮法。 3. 防治:治疗患者、管理好粪便及饮用水源、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第三节 鞭毛虫一、杜氏利什曼原虫二、阴道毛滴虫(一)形态1. 形状:椭圆形。2. 大小:1030515um。3. 结构:前鞭毛4根,后鞭毛1根与波动膜外缘相连,一根轴柱纵贯虫体。细胞核1个,位于虫体的前1/3处。(二)生活史1. 感染阶段:滋养体。2. 致病阶段:滋养体。3. 感染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三)致病性1. 滴虫性阴道炎机制:消耗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阻碍乳酸杆菌酵解作用,使阴道pH转变为中性或碱性。2. 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四)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生理盐水涂片法:冬季应注意保温。涂片染色法:用姬姆萨染色。必要时用培养法。防治:积极治疗病人,以控制传染源,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三、蓝氏贾第鞭毛虫(一)形态1. 滋养体形态:半梨形,两侧对称,前端钝圆,后端尖细,背部隆起,腹面前半部凹陷,形成左右两个吸盘。大小:9.521515um结构:4对鞭毛,1对卵圆形的泡状核,核仁明显。2. 包囊椭圆形,囊比较厚,有24个核,大小为812710um。(二)生活史滋养体主要寄生于小肠,落入肠腔进入结肠后,可形成包囊。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感染途径:经口感染。(三)致病性可无症状,也可出现腹泻,甚至胆管炎和胆囊炎。(四)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粪便检查: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查滋养体,如为成形便,可用碘染法或醛醚浓集法查包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粪便多次检查为查见。防治:积极治疗病人,加强卫生知识宣传。第四节 孢子虫一、疟原虫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人们称为“打摆子”、“冷热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以间日疟原虫为例讲述其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等。(一)形态取病人血作涂片检查,经姬氏染液染色后,疟原虫的细胞核被染成红色,细胞质被染成蓝色,疟色素被染成棕褐色。1. 小滋养体(环状体)特点:有1个深红的核,1个环状淡蓝色的胞质,形状象指环。2. 大滋养体特点:核变大,胞质增多,形状不规则,出现疟色素。红细胞胀大并出现薛氏小点。3. 裂殖体特点:疟色素增多、集中,核开始分裂,细胞质也分裂,含1224个核。4. 雌配子体特点:圆形,胞质深蓝,1个核,深红色,偏于一边,疟色素散于胞质。5. 雄配子体特点:圆形,胞质浅蓝色,1个核,淡红色,疏松位于中央,疟色素分散于胞质。(二)生活史终宿主:蚊 中间宿主:人 感染阶段:子孢子(一)在蚊体内发育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二)在人体内的发育1. 红细胞外期子孢子(速发型/迟发型)裂殖体裂殖子2. 红细胞内期裂殖子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雌、雄配子体(三)致病性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是致病阶段。发病前有一潜伏期。1. 发作:周期性畏寒、高热、出汗及退热。这种周期性发作与完成一代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所需要的时间是一致的。间日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期的时间是48小时。2. 再燃与复发(1)再燃:疟疾发作停止后,血内少量残存的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当免疫力低下时,它们又进入红细胞发育、繁殖,引起疟疾的发作。(2)复发:间日疟原虫停止发作后,血中的疟原虫已被消灭,而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休眠期后完成红细胞外期的发育,进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引起疟疾的复发。3. 有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没有经过及时治疗,会发生凶险型疟疾。4. 贫血与脾肿大疟原虫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引起红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