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Nd3:YAG激光器的阈值与斜效率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激光形成机理2. 了解激光阈值的概念,学会测量阈值3. 测量输入输出曲线及其斜效率的计算二、实验原理1. 普通光源的发光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地发光)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原子被激发。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处在高能级(E2)的电子寿命很短(一般为108109秒),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1)跃迁,跃迁时将产生光(电磁波)辐射。辐射光子能量为这种辐射称为自发辐射。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即所辐射的光在发射方向上是无规则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末位相、偏振状态也各不相同。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2上的原子数密度N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的原子数密度N的大小时随能级E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exp(-E/kT),这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式中k为波耳兹曼常量,T为绝对温度。因为E2E1,所以N2d 时,才能形成激光。这个门槛所对应的泵浦能量值或功率值叫做激光的阈值。当形成激光后,在一定范围内,输出激光能量正比于注入能量(可以用激光电源的能量、工作电压、闪光等的功率等来表示)。通过测量不同注入能量下的激光输出能量,可以得到一条能量输入-输出曲线。该曲线的斜率称为激光的斜效率。三、实验装置我们的实验装置是闪光灯泵浦的Nd3+:YAG激光器,图1-2为典型的Nd3+:YAG激光器结构示意图。图1-2 Nd3+:YAG激光器结构示意图通常Nd3+:YAG晶体被加工成直径为4-8mm、长60-100mm的棒状(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两端磨成光学平面,平面的法线与棒轴有一个小夹角,光学表面镀有增透膜,棒的侧面加工为毛面,以防止寄生振荡。激发(泵浦)用的氙灯(连续激光常用氪灯)做成和YAG棒长度相近的直管形状,以便与YAG棒达到最佳的配合。为了有效地利用灯的光能,把棒和灯放在一个内壁镀金或其它高反膜的空心椭圆柱面反光镜中,它们各占据椭圆的一根焦线。附图1-3表示了这一结构的横截面。不难想象,闪光灯发出的光通过椭圆柱面镜的反射,原则上百分之百地到达YAG棒上。其它仪器:能量计。 图1.3 聚光腔横截面示意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打开激光器,此时保证激光电源的工作电压为0V附近,并将能量计的探头置于激光的输出位置,打开能量计。2、 慢慢增大电压,同时密切检测能量计的读数。3、 当能量计的读数大于0时(注意排除噪声的影响),表明有激光输出,此时对应的电压即为阈值电压,可以计算出相应的阈值能量(CV2),C为充电电容,本激光器为100uF。V为工作电压4、 继续提高电压,每隔50V测量一个能量值。5、 画出输入-输出曲线,计算斜效率。6、 做拟合直线的反向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位阈值电压。五、实验报告要求列出每项实验测量到的原始数据,并做图。 实验二 Nd3:YAG激光器的特性试验:电光调Q及倍频技术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光Q开关的原理及调试方法。2、学会电光Q开关装置的调试及主要参数的测试。3、掌握倍频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技能。4、了解影响倍频效率的主要因素。二、实验原理1. 电光调Q 调Q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激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一般的固体脉冲激光器输出的光脉冲,其脉宽持续在几us甚至几ms,其峰值功率也只有kw级水平,因此,压缩脉宽,增大峰值功率一直是激光技术所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调Q技术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而发展起来的。调Q基本概念 :用品质因数Q值来衡量激光器光学谐振腔的质量优劣,是对腔内损耗的一个量度。调Q技术中,品质因数Q定义为腔内贮存的能量与每秒钟损耗的能量之比,可表达为:式中v0为激光的中心频率。如用E表示腔内贮存的激光能量,为光在腔内走一个单程能量的损耗率那么光在这一单程中对应的损耗能量为E。用L表示腔长;n为折射率;c为光速。则光在腔内走一个单程所用时间为nLc。由此,光在腔内每秒钟损耗的能量为Ec/nL.这样Q值可表示为 式中为真空中激光波长。可见Q值与损耗率总是成反比变化的,即损耗大Q值就低;损耗小Q值就高。固体激光器由于存在弛豫振荡现象,产生了功率在阈值附近起伏的尖蜂脉冲序列,从而阻碍了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的提高。如果我们设法在泵浦开始时使谐振腔内的损耗增大,即提高振荡阈值,振荡不能形成,使激光工作物质上能级的粒子数大量积累。当积累到最大值(饱和值时),突然使腔内损耗变小,Q值突增。这时,腔内会像雪崩一样以飞快的速度建立起极强的振荡,在短时间内反转粒子数大量被消耗,转变为腔内的光能量,并在透反镜端面耦合输出一个极强的激光脉冲。通常把这种光脉冲称为巨脉冲。调节腔内的损耗实际上是调节Q值,调Q技术即由此而得名。也称为Q突变技术或Q开关技术。用不同的方法去控制不同的损耗,就形成了不同的调Q技术。 有转镜调Q技术,电光调Q技术、可饱和染料调Q技术、声光调Q技术、透射式调Q技术。本实验以电光Q开关激光器的原理、调整、特性测试为主要内容。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制成的Q开关,具有开关速度快;所获得激光脉冲峰值功率高,可达几Mw至Gw,脉冲宽度窄,一般可达ns至几十ns,器件的效率高,可达动态效率1,器件输出功率稳定性较好,产生激光时间控制程度度高,便于与其它仪器联动,器件可以在高重复频率下工作等优点所以这是一种已获广泛应用的Q开关。YAG棒在闪光灯的激励下产生无规则偏振光,通过偏振器后成为线偏振光,若起偏方向与KD*P晶体的晶袖x(或y)方向一致,并在KD*P上施加一个V1/4的外加电场。由于电光效应产生的电感应主轴X和y与入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成450角,这时调制器起到了一个1/4波片的作用,显然,线偏振光通过晶体后产生了/2的位相差,可见往返一次产生的总相差为,线偏振光经这一次往返后偏振面旋转了90,不能通过偏振器。这样,在调制晶体上加有I/4波长电压的情况下,由介质偏振器和KD*P调制晶体组成的电光开关处于关闭状态,谐振腔的Q值很低,不能形成激光振荡。虽然这时整个器件处在低Q值状态,但由于闪光灯一直在对YAG棒进行抽运,工作物质中亚稳态粒子数便得到足够多的积累,当粒子反转数达到最大时,突然去掉调制品体上的l4波长电压,即电光开关迅速被打开,沿谐振腔轴线方向传播的激光可自由通过调制晶体,而其偏振状态不发生任何变比,达时谐振腔处于高Q值状态,形成雪崩式激光发射。2.倍频技术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当频率为w的光入射介质后,引起介质中原子的极化,即负电中心相对正电中心发生位移r形成电偶极矩mer ,其中e是负电中心的电量我们定义单位体积内原子偶极矩的总和为极化强度矢量PNm,N是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极化强度矢量和入射场的关系式为其中分别称为线性极化率、二级非线性极化率、三级非线性极化率。并且在一般情况下,每增加一次极化,值减小七八个数量级。由于人射光是变化的,其振幅为,所以极化强度也是变化的。根据电磁理论,变化的极化场可作为辐射源产生电磁波新的光波在入射光的电场比较小时(比原于内的场强还小),等极小,P与E成线性关系为, 新的光波与入射光具有相同的频率,这就是通常的线性光学现象。但当入射光的电场较强时,不仅有线性现象,而且非线性现象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新的光波中不仅含有入射的基波频率,还有二次谐波、三次谐波等频率产生,形成能量转移,频率变换。这就是只有在高强度的激光出现以后,非线性光学才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设有下列两波同时作用于介质:介质产生的极化强度应为二列光波的叠加。有经推导得出,二级非线性极化波应包含下面几种不同频率成分:从以上看出,二级效应中含有基频波的倍频分量(21)(22)、和频分量(1十2)、差频分量(12)和直流分量。故二级效应可用于实现倍频、和频、差频及参量振荡等过程。当只有一种频率为的光人射介质时,那么二级非线性效应就只有除基频外的一种频率(2)的光波产生,称为二倍频或二次谐波。为了获得最好的倍频效果,除了入射光要足够强(功率密度高)、晶体的非线性极化细述要大外,还要使特定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以某一特定角度入射,这个特定的角度由相位匹配条件决定。从理论分析可得倍频效率的关系式如下L为倍频晶体的通光长度,只有当K2K1K24/1(n-n2)=0,即nn2时,效率最高。我们将之称为位相匹配条件。怎样实现相位匹配呢?对于介质,由于存在正常色散效应,是不能实现相位匹配的。对于各向异性晶体,由于存在双折射,可以利用不同偏振态之间的折射率关系实现相位匹配。目前常用的负单轴晶体,如KDP,它对基频光和倍频光的折射率可以用图31的折射率面来表示。图中实线是倍频光的折射率面,虚线是基频光的折射率面。球面为o光折射率面,椭球为e光折射率面。折射率面的定义为,它的每一根矢径长度(从原点到曲面的距离)表示以此矢径方向为波法线方向的光波的折射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基频光矢o光,倍频光是e光,那么当波面沿着跟光轴成角的方向传播时,二者折射率相同,称为相位匹配角。这种方法成为第一类角度相位匹配,即o+o-e。图21 负单轴晶体的折射率面三、实验装置1.调Q技术图2-2 实验装置图KDP: 倍频晶体(或KTP)M1:输出镜(输出透过率T=80%)YAG:闪光灯、聚光腔和YAG棒组件B:布氏角偏振片Q:调Q晶体(布氏角偏振片与调Q晶体组成调Q单元)M2:全反射镜(M1和M2组成激光谐振腔)2.倍频技术实验装置见图32,并说明如下:123456图23 实验装置一构成YAG激光器振荡级其中:是1.06微米全反射镜;是DKDP电光调Q晶体及介质膜起偏器;为YAG激光器的主体包括YAG棒、氙灯、聚光腔和冷却系统;是输出端平面反射镜对1.06微米激光T80%。经边束调制的YAG调Q激光器产生的1.06微米激光是全偏振光,通常为偏振方向在竖直方向上的o光,以满足倍频晶体相位匹配的要求。KTP倍频晶体,将1.06微米的红外激光转变成0.53微米的绿光晶体的入射面镀有对1.06微米的增透膜,出射面镀有对0.53微米的增透膜,倍频效率约515。KTP晶体易损伤,操作时要细心。 能量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调Q技术1、用He-Ne激光束或自准直平行光管,调整激光器各光学元件的高低水平位置,使各光学元件的对称中心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再调整各光学元件的俯仰方位,使介质膜反射镜、偏振器、电光晶体的通光面与激光工作物质端面相互平行,不平行度小于一弧分。 2、启动电源,在不加/4晶体电压情况下,工作电压取550V,反复调整两块谐振腔片,使静态激光输出最强,记下输出激光能量。一般称不加调Q元件的激光输出为静态激光,而加调Q元件的激光输出为动态激光或巨脉冲激光。3、关门试验,加上偏振片及调Q晶体,给电光晶体加上恒定的4电压(V/4),绕光轴转动KD*P晶体,充电并打激光,反复微调电光晶体,直至其x、y轴有偏振器的起偏方向平行。同时适当微调电压V/4,直到激光器几乎不能振荡为止(出光明显比静态激光能量低)。此即说明电光Q开关已处于关闭状态(低Q值状态)。4、接通电光晶体的退压电路,打动态激光,微调闪光灯开始泵浦至退去 V/4电压之间的延迟时间电位器,一面观察激光强弱,一面微调延迟电位器旋钮,直到激光输出最强。记下巨脉冲能量值。5、改变脉冲泵浦能量,每增加工作电压50V测量一次,用能量计分别测出几组静、动态输出能量。一直测到800V,计6组数据。2.倍频技术由于本实验具有强光和高压电,为保证安全,必须首先仔细阅读实验室注意事项、然后才开始操作。1、调整激光器出射光方向,使其和基座导轨同方向并与导轨上各光学器件处于等高的水平方向,这样便于接收调节检测YAG激光器输出光能量是否正常。微调YAG放大器基座,与激光器保持共轴,使输出能量最佳对1.06微米不可见的红外激光除可用能量计准确测定其能量值外还可用烧斑纸对光的有无和能量的大小进行粗略捡查。2、将倍频晶体、能量计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使KTP晶体处于o+o-e的第一类相位匹配方式。3、由于晶体切割时,截面的法线与晶体的光轴夹角即为该晶体的相位匹配角,入射光只要垂直射到晶体上,就可获得最好的倍频效果。转动倍频晶体,使1.06微米的基频光以不同角度入射于晶体。从光强的变化中也可看出,当倍频光由弱的圆环或散开的光斑缩为一耀眼的光点时,即达到了最佳匹配状态。鉴于光束的发散,能量计与倍频晶体一般保持在10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保考试题及答案
- 抉择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财务会计学(湖南工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妊娠期高血压知识考核试题(含答案)
- 中外文学经典导读知到智慧树答案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考核试题和答案
- 中药知识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 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系统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山西师范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度蔬菜种植与农产品电商平台会员积分体系合同
- 一例股骨颈骨折个案护理
-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
- 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培训
- 高中生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 婚介服务协议书范本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之主题素材:家国情怀
- 蜜雪冰城加盟合同(2025年版)
-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 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治疗策略
-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H公司订单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 精益管理看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