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doc_第1页
实验3 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doc_第2页
实验3 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1 实验目的1)掌握水平调节与时间测量方法;2)掌握三线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3)掌握利用公式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2 实验仪器三线摆装置 计数器 卡尺 米尺 水平器3 实验原理3.1 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谐振动: 通过平衡位置的瞬时角速度的大小为:;所以有:根据图1可以得到:从图2可以看到:根据余弦定律可得所以有:整理后可得:;摆角很小时有: 所以:整理得:;又因, 所以:若其上放置圆环,并且使其转轴与悬盘中心重合,重新测出摆动周期为T1和H1则:待测物的转动惯量为: I= I1-I03.2 公式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圆环的转动惯量为:4 教学内容4.1 三线摆法测定圆环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1)用卡尺分别测定三线摆上下盘悬挂点间的距离a、b(三个边各测一次再平均);2)调节三线摆底坐前两脚螺丝使上盘水平3)调节三线摆悬线使悬盘到上盘之间的距离H大约50cm左右,并调节悬盘水平;4)用米尺测定悬盘到上盘三线接点的距离H;5)让悬盘静止后轻拨上盘使悬盘作小角度摆动(注意观察其摆幅是否小于10度,摆动是否稳定不摇晃。);6)用计数器测定50个摆动周期摆动的时间t;7)把待测圆环置于悬盘上(圆环中心必须与悬盘中心重合)再测定悬盘到三线与上盘接点间的距离H1,重复步骤5、6。2、公式法测定圆环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用卡尺分别测定圆环的内径和外径,根据表中圆环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计算公式确定其转动惯量测定结果。(圆环质量见标称值)5 实验教学组织及教学要求 1)检查学生的预习实验报告,同时给学生一定时间观察器材,并注意和以前学过的实验做比较。 2)讲解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同时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的理解。 3)随时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时指导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检查每个学生的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情况。6 实验教学的重点及难点1)重点: 1)三线摆水平的调节(上盘、悬盘的水平调节)。 2)掌握利用三线摆仪器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数据处理方法。2)难点: 1)三线摆水平的调节(上盘、悬盘的水平调节)。 2)数据处理有几种方法。7 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仪器没有调水平。 2)摆动周期的摆动时间偏大。8 实验参考数据表一 三线摆法项目123456平均值a(cm)4.4204.4224.4244.422b(cm)11.44811.45011.45211.450H(cm)50.1050.1250.1550.1250.1050.1550.12t(s)85.7286.1986.3185.6086.0486.2786.02H1(cm)50.5050.4850.5550.5250.5550.6050.53t1(s)94.3594.8894.3694.6294.3094.5894.52表二 公式法项目123456平均值D(cm)12.18212.17812.16012.18012.17612.18412.176d(cm)10.17810.16010.14210.18610.18010.13410.163m=301g ;M=543g9 实验结果检查方法1) 检查游标卡尺的读数是否正确。2) 检查各测量值是否符合要求。10 课堂实验预习检查题目1)三线摆法主要公式。2)三线摆装置上下盘调节有哪些要求。3)讨论两种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的特点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何种方法较精确。4)三线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中,摆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