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前处理.docx_第1页
电镀前处理.docx_第2页
电镀前处理.docx_第3页
电镀前处理.docx_第4页
电镀前处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镀前除油工艺1有机溶剂除油油脂多和要求高的零件,常用氯烃类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三氯乙烯等来除油。通过溶剂的浸渍、喷淋和蒸汽三重处理,将油脂溶解除去;加热的溶剂变成气体挥发,通过冷凝管冷凝成露滴落下,净化后进行回收,溶剂可往复循环使用。这一过程要求在专用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二氯甲烷的毒性在有机溶剂中是比较小的,少量逸出只会污染空气,但不会污染水体。用这种方法除油需要有一套专用设备,设备投资较大;加上这几年来石油化工产品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价格也是扶摇直上,因此用这种方法进行除油的成本比较高,所以除油脂确实多、产品几何形状复杂而要求又比较高的外,一般不用此方法。有机溶剂除油不能作为最后除油工序,因为其表面还会有少量油脂,待镀件还不能全部亲水。为此需增加一道电解除油工序。电解除油液中,可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以作为导电介质,另外还需加YC除油剂添加剂12mL/L。钢铁件最好阴阳极交替进行,以避免氢脆。2酸洗除油一步法除油一般钢铁和铜及其合金零件可以采用酸洗除油一步法来除油。这种方法除油效果好,还能除抛光膏(除蜡),在除油的同时,把零件表面的锈和氧化膜也同时除去了,时间只要12min。配方为硫酸200250g/L,OP-10乳化剂1015g/L,硫脲35g/L,温度6575。铜件除油可用硫酸150200g/L,PC-3铜件除油除膜剂3035g/L,温度6575。这一配方也可用于铜铁组合零件,铜离子不会置换到铁零件上。在酸洗除油一步法过程中,溶液表面会浮着一层油脂,要及时用勺子把它沓到油水分离器中去。通过油水分离和过滤,这种油脂可回收。要方便的话,可把除油槽设计有溢油口,将上浮的油让其从溢油口流出,然后用塑料泵泵到油水分离器中去。所以要将表面浮油除去,一是不让其流入水体,造成污染,二是避免浮油粘污零件。这种溶液到铁离子积累过多时,需要更换。更换下来的溶液经过滤和冷冻,还可回收硫酸亚铁,冷冻过滤后的溶液仍可继续使用,这样就可将污染减少到最低的程度。3碱液除油碱液除油已是多年延用的老工艺了。经典的配方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磷酸三钠所谓“三碱”组成,而且温度很高,往往要达到90左右。其实这种除油溶液配方对现在的零件已大多不能起到好的效果。高温条件下的碱溶液,只能对动物和植物油起皂化作用,也就是油脂变成水溶性的肥皂被清洗去;但现在的电镀零件上的油脂极大多数是矿物油,矿物油是不能与碱液起皂化反应的,所以只能借溶液的高温将油脂脱除一些,而不能彻底除去。 碱性除油溶液中通常要加磷酸盐,如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等,这种磷酸盐在洗衣粉中含量也不少。含磷化合物虽能起到助洗作用,但它们对水体是富营养物质,危害也不可忽视。现在提倡用无磷洗衣粉和无磷洗涤剂的呼声很高,但实际行动却很缓慢。为保护环境,我们在前处理的除油溶液中要摒弃这些含磷化合物。这是有可能的,我们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开发出了一些无磷的除油剂和洗涤剂,效果还不错。如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表面活性剂等配合,可把磷酸盐省去;但电镀前处理要注意,配方中最好不要有硅酸盐,因为电镀件除油后需要进行酸洗,如零件表面清洗不干净的话,硅酸盐遇酸变成硅胶,硅胶在水中不溶解,不能将其清洗掉,因此会影响镀层的结合力。碱性除油配方中可引入表面活性剂。这种溶液除油是基于乳化的原理,所以碱浓度不必高,温度也不必高。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设计除油溶液最好要常温,同时要污染相对较少的配方。常温除油剂的主要组成成份的设计指导,我们是考虑了下列因素:钢铁制件大都是经冲压和挤压加工出来的。一般机加工时要用矿物油作润滑剂,有的还要涂防锈油进行防锈;因此,这些钢铁零件表面多沾有矿物油。矿物油与碱液不能起皂化反应,所以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将它除去;但可以用乳化方法除去。矿物油的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在912之间,除油溶液就要用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到HLB值与之相匹配,就能达到好的除油效果。如壬基酚与4个摩尔环氧乙烷加成的聚氧乙烯醚的HLB值为8.9,它的亲油性比较好,可以将油脂牢牢地“抓住”,再与亲水性较好的表面活性基团相结合,就可把油脂“拉向”水中;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O/W)乳化颗粒,从而达到工件表面的除油作用。为了节省能源,温度最好是常温;但有些油脂因粘度较高,常温条件下不能将其破蔽,需适当进行加温,一般可加温到4550。在温度较低的除油溶液中,对除油剂的性能就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润湿、渗透和乳化等性能上。为此需加入渗透和润湿性较好的拉开粉、快速渗透剂T等,它们能渗入油膜层中,这样可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达到除油效果。除油后的工件还需在短期内防锈,因此又要加入某些兼有除油和络合作用的防锈剂,如6501、葡萄糖酸钠等。络合剂能络合硬水中钙、镁等离子,使水质软化。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常温除油剂可由下列成份组成:氢氧化钠起辅助除油作用,主要功能是工件清洗后防锈。6501起除油和防锈作用。葡萄糖酸钠络合剂,软化水质,还能防锈。拉开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乳化、渗透作用,在溶液中稳定性好。 快速渗透剂T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极佳的扩散、渗透、润湿作用,促进油脂在常温条件下乳化。在溶液中稳定性好。TX4和TX10乳化剂,对油脂起乳化作用,按加入数量不同,可调整HLB值。如要低泡,可加入聚醚类表面活性剂。 上述除油方法中最后都要加一道电解除油,才能将油脂比较彻底地除净。 4 除油设备的改进我国电镀行业和金属表面处理行业所用的除油槽多是平底柜形、圆形或方形的。除油溶液除了用超声波的外,其余多是静止的。因超声波装置价格较高,一般单位干脆不用。为了加快除油速度,多采用高温除油溶液,有的要达80以上,耗能量大。溶液垃圾脏物和油污多了,干脆倒掉换新的,这样使废水中COD和BOD超标,造成较严重的水体污染。 将脏的除油溶液倒掉,除污染水体外,还是原料浪费,我们应该进行改进,通过过滤除污后把溶液循环使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电镀厂除油溶液大都是这样做的。1999年,笔者曾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标准会议。会后,瑞典朋友陪同我们两位中国代表参观了几家相关公司。其中一家叶塔玛(YTEMA)公司的总经理约翰逊先生得意地向我们介绍他们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发明了一种除油槽喷咀,并让我们参观了有机玻璃制作的除油槽模型。槽子上半部为柜形,下半部为斗形,中间置搁条。零件放在不锈钢丝篮子里。篮子置于搁条上,这样脏物掉落到斗的底部,当篮子起出时,即使溶液在静止条件下,沉渣也不会泛起,也就是掉落到溶液中的脏物不会再沾到零件上。实际上没有垃圾会泛起来,因为溶液是循环过滤的。斗的底部有一个排污阀,阀口接过滤机的进口。斗形壁上,置若干个他们工程师发明的塑料喷咀;塑料喷咀对准除油零件的底部,经过滤后的溶液从喷咀中喷射出去,起到搅动溶液的作用,这样有助于油脂和脏物脱离零件,可加快除油速度。由于进行循环过滤,溶液可始终保持清洁,也就是只要适量补充除油剂,而不必更换溶液,这样既可节约除油材料,又不会污染环境。后来笔者参考了该公司的除油槽,进一步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槽四周有排油沟的除油槽。可将未乳化的浮在液面上的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