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doc_第1页
环境科学基础.doc_第2页
环境科学基础.doc_第3页
环境科学基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环境科学: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的科学。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被水或冰雪覆盖而构成的圈层。水圈的上限为对流层顶,下限为深层地下水所及深度。水圈形成的动力是水循环。大气圈:由大气所形成的围绕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称为大气圈。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土壤圈:土壤圈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土壤圈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之一,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生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度的现象。硫酸型烟雾:硫酸烟雾也称为伦敦烟雾,因为其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它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从化学上看是还原型烟雾,帮称此烟雾为还原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以及由于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这种污染一般发生在冬季、气温低、湿度高和日光弱的天气条件下。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这些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之为“光化学烟雾”。经度地带性: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是以热量变化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环境结构: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宏观概念。环境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直接制约着环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功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点。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部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大气循环:泛指大气层物质和热量的循环性流动。形成大气循环的主因是阳光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能,大气循环的主要形态是大气对流。太阳光加热了地球表面,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从高空分流向地球的两极,热空气在两极地区释放出所携带的热量而变冷变重,下降到地面之后又从两极吹回到赤道,周而复始,从而形成了大气的全球性对流即大气循环。大气对流在局部地区也会形成。大气循环使地球表面层温度趋于热平衡状态,是气候和气象变化的导因,但是许多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氯氟烃等也会随着大气对流扩散到很远的地方。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循环,往复交替,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称为水循环。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寄生食物链和腐生食物链的差别:寄生食物链以大型生物为基础,由小型生物寄生到大型生物身上构成。腐生食物链以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基础。简答土壤圈及其特点土壤圈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土壤圈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之一,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空间上:处于四个圈层的交界处性质上:是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功能上:与其他圈层进行着不断地物质与能量交换。大气圈的分层及其特点 P35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对流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变化很小;2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且以水平运动为主。中间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2水汽极少,仍有垂直对流运动。暖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急剧增加;2该层大气处高度电离状态,对地球上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散逸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2空气稀薄,受地球引力小。水体自净 P152受污染的各种水体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水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的过程。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物理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只改变其物理性状,空间位置,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不参与生物作用。如混合,扩散,稀释,挥发,沉淀。化学自净:污染物在水体中以简单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迁移,并发生了化学性质或形态,价态上的转化,使水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但未参与生物作用。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分解化和,吸附解吸,胶溶凝聚。生物自净:污染物经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发生消失或浓度降低的过程。如生物分解,生物转化,生物富集。各类污染处理方法 P254开始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颗粒污染治理技术:1机械式除尘器除尘2湿式除尘器除尘3过滤式除尘器除尘4电除尘器除尘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1吸收法2吸附法3催化法4燃烧法5冷凝法6生物法7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1沉淀2筛滤3气浮4反渗透化学法:1混凝法2中和法3氧化还原法4电解法5吸附法6电渗析法生物法:1活性污泥法2生物膜法3生物稳定塘4土地处理法5厌氧消化法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海洋处置:1海洋倾倒2远洋焚烧陆地处置:1土地耕作处置2深井灌注处置3土地填埋处置综述可持续发展 P309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不是否定经济增长,而是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2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同社会进步相适应。4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发展是前提2社会可持续发展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怎么样使城市环境好转 P228城市环境面临的问题有:1大气污染2水资源与水体污染3城市固体废物4城市噪声5“城市综合征”的显现1科学的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和规模2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布局3积极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4加强城市绿化系统5加强城市环境管理6建设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何解决能源危机解决能源危机的办法,一是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实现清洁煤燃烧以减少污染;二是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