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及成因.doc_第1页
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及成因.doc_第2页
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及成因.doc_第3页
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及成因.doc_第4页
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及成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及成因摘要:简爱被称作英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真实的女性体验,深刻的笔触塑造了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抗争精神的女性新形象 简爱。通过这个形象,作者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宣扬了在爱情、婚姻上两性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女性通过自我奋斗而争取独立自主和维护人格尊严的理想,表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思考。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女性意识;女性解放。英国1 9世纪被称作“女性小说家的时代”,夏洛蒂勃朗特便是“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马克思语)。简爱因在主题上凸显女性要求独立自主和两性自由平等的愿望,而成为女性文学的代表。简爱一反传统文学中女主人公多是“理想的淑女”和“家里的天使”的形象特点,而塑造了敢于与命运抗争、追求爱情自由平等和维护女性人格尊严的新女性形象,显露出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所谓“女性意识”是指女性的自我意识它立足于女性的“此在”去感知、体验人生与世界,传达女性的欲望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与价值 。作者身居女权运动的策源地一一英国,呼吸着女性要求民主权利的时代气息,寻找、抒写和倾听着女性自己的声音。这一切都是源自作者心中女性意识的自觉。同时也标志着英国19世纪女性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无疑,夏洛蒂勃朗特表现的女性意识是超越那个时代的,也为时代的女性解放带来响亮的回答。本文主要以简爱新女性形象为轴心结合女性写作的特点,重新审视简爱中鲜明的女性意识,凸显女性解放的意义。成长的历程对简爱是一篇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作为女性作家从自身的生存体验出发,来描绘女性生存的艰辛。表达她内心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于女性,成长就隐含着从层层厚茧中突围而出,而寻找自我的勇气与突围的力量源于女性的心灵深处。童年成长中的痛苦如心灵史上的化石,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并非纯粹的悠然怀旧。而是源于作者作为女性作家对生存现状的困惑与痛苦,对心路历程于女性而言,成长更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意义。爱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社会现实中,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往往首先是通过爱和婚姻来体现的。尤其对女性而言,爱情更能体现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简爱敢于抛开门第婚姻观念,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并坚持在爱情中两性精神上的平等,这不能不说筒爱是新型女性的代表。这是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对女性自我独立人格的彻悟,也是对女性价值的反思与更新。走出男权的藩篱人类几干年的文化历史是一部失却了女性话语的历史,女性往往被放逐于男权文化之外的边缘位置,其生存模式、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都被纳入男性的社会秩序。正如西方女权主义者西蒙波伏瓦在第二性一女人指出的那样:“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是后天造就丁女人。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 西蒙波伏瓦揭示了女性生存困惑的最为本质的社会文化原因。女性“失语症”常常来自男性社会的压力。约翰里德的非理性的、暴虐的男性压迫,或者戴着伪善的面具似乎对女性流露出一种本能的敌意的罗沃德慈善学校的校长布罗克赫斯特,或者是善与恶的统一体的罗切斯特,或者是以宗教、义务的名义而强加于简爱身上的精神压迫的牧师圣约翰,这4位男性的压迫都没有使简爱屈服,反而使她在恐惧和憎恨中增长了反抗的勇气。在简爱的意识里,女人并非是一出生就像圣经所说的带有“原罪”的印记,也并非是一种附庸。“女人也是人”的社会意识的觉醒,使她成为女性主义的代言人,并对沉睡千年的男权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控诉。对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和重构,是简爱文本所体现的一种倾向。女性作为“第二性”和“多余的肋骨”,在父权社会的历史 加上了沉重的枷锁,边缘位置的界定和放逐使女人从来都没有与男人平等共享过这个世界。父权制的巨型话语和历史的因袭重负,不仅淹没了女性历史的声音,幽闭了女性行为话语,也制造了女性现实的失落。这是因为男性所构建的男权文化体制对女性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女性要找回自己,就必须走出这道藩篱,从而赢得自身的解放。简爱作为觉醒中的知识女性敢于反抗以男权为中心的父权制的精神,使得简爱的形象意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把女性主义推向一个很高的层次,并寓示着女性解放的某种向度。倾听自己的声音没有女性体验的历史是不完整不真实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意识的确立、发展,对人类意识的完整化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简爱作为女性文学的代表正体现了这方面的意义 西方女权主义者克里斯带娃在诗学语言革命中认为,女性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实践”,其自身就带有“革命性”。女性写作本身就是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步骤。文学虽然使女性处于边缘的困境,但文学也会使女性穿越社会的层层束缚,去寻找自己的声音重构两性的和谐多年来,关于简爱的最后回归家庭,颇受到评论者的非议和批评,认为简爱的回归削弱了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力量。没有真正体现女性主义者的角色。如果以当代女性解放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简爱这一形象,未必就如评论者所言。所谓女性解放最基本的意义是说女性对男性压迫的反抗和摆走人世界文学艺术经典长廊中的简爱,使女性世界得到最美的展现,也对女性解放产生丁深远的影响。简爱以其女性叛逆和反抗的形象特征,树 了女性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形象,为女性解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简爱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正代表着夏洛蒂勃朗特女性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她将笔潜入到女性个体的心灵世界之中,发出女性最真实的话语和声音,重新为女性找回她们曾经“失落的语言”,找回她们真正生存的自信参参考文献:1林广泽试论“女性意识”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1)2潘延对成长的倾注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11)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李霁野,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F4徐珊何处是归程J文艺评论,1999(1O)5舒婷双桅船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6西蒙-波伏瓦第二性 女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7弗吉尼亚伍尔芙论小说与小说家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8赵勇怀疑与追问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能否成为可能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11)1847年:代表作简爱(Jane Eyre) 1849年:雪莉(Shirley) 1853年:维莱特(Villette) 【摘要】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世界名著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以描写女性文学而著称的女作家,反映了英国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女性的命运, 表现了其抗争意识。通过对二者作品的分析透视了在十八、九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受男性社会压迫歧视的状况。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差别: 在两性关系上伊丽莎白主要表现为要求得到男性的尊重, 而简爱则追求男女完全的平等, 女性独立; 在情方面伊丽莎白选择被动等待, 而简爱则勇于大胆追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作家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作家主体个性的差异。【关键词】伊丽莎白;简爱;女性意识; 差异; 成因;女性地位;抗争精神一、作者介绍1.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卒于1817年。她出生于一个比较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家中给六个女儿提供温暖舒适的生活有余,但要给她们每人一份丰厚的嫁妆则明显不足。不过奥斯汀本人似乎对婚姻生活也并不热衷,她终生未嫁,平生至大的爱好就是写作,而一生的最大成就则是创作出了六本至今深刻影响英国文坛的小说。2.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卒于1855年。同奥斯汀相比,夏洛蒂家境较为贫寒,这也使得夏洛蒂成年后有一段时间不得不以当家庭教师来谋生(家庭教师在当时是受歧视的职业)。而这两位女作家的不同生活背景对其各自的小说也都分别带来了不同的深厚影响。夏洛蒂最著名的小说简爱发表于1847年;但不幸的是才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就于1855年3月因病离开了人世,而这时距离她新婚还不足一年。二傲慢与偏见在奥斯汀的六部作品之中,最为出名又最为奥斯汀本人所钟爱的当推作者完成于1797年的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中,第一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同奥斯汀笔下的其他女主角一样,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家中无力为五个女儿提供足够的嫁妆,在那个时代的英国,这会让她们“很难找到体面的丈夫的”。小说中,达西是带着一种“傲慢”的感觉出场的,他看不起伊丽莎白的家庭,同时也觉得伊丽莎白还不够漂亮。而他对伊丽莎白容貌的评价又恰恰让伊丽莎白听见了,于是自此开始伊丽莎白就对达西有了“偏见”。小说接下来就在二人机智幽默而又处处针锋相对的次次对话中展开,直到达西被伊丽莎白的过人才智和善良心地所深深吸引,排除了门第观念,展开追求,最终赢取了伊丽莎白的一颗芳心。三、简.爱女主人公简还在襁褓中时就不幸成了孤儿,受尽勉强收养她的舅妈和表哥的欺负。后来又被舅妈送到了孤儿寄宿学校,在寄宿学校成年后只能以当家庭教师为生,从而结识了主人罗切斯特。随着时间的推移,简渐渐发现罗切斯特和她在思想上的许多方面都有共鸣之处,“他用来对待我的那种既正直又热诚的友好坦率使我想接近他。有时候我觉得他仿佛是我的亲戚,而不是我的主人”,于是简开始爱上了罗切斯特。与此同时,虽然简貌不惊人,身材矮小,服饰“还没有使女穿戴的一半那么漂亮”,但她的不同寻常的气质,她的丰富的感情世界,她的反抗精神与她追求平等的尊严,也使罗切斯特深深感到知音难求,最终下定决心娶这个并无动人姿色的家庭女教师为妻。四、从伊丽莎白和简看当时英国的女性地位这两部小说均以描述一位女性的爱情经历为主线,而两部小说的时间也很接近,大致是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中前期。但一直以来,作为书中的女主人公,简似乎比伊丽莎白更受到读者们和评论家们的推崇,被认为更能代表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但事实上是不论是伊丽莎白也好,简也好,都没有能摆脱当时男性社会下女性受压迫与歧视的处境。虽然英国惯以“绅士之国”自诩,但仅仅在外在表现上对女性的礼貌并不能改变女性实质上受歧视的地位。比如在当时的英国,只要有兄弟甚至堂兄弟,女子就没有继承权(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父亲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而只能让侄儿来继承家产:根据法律规定,他的五个女儿在他去世后都将不得不从家里搬出去,因为只有他的侄子才有对他房屋的继承权。也正是基于对将来可能流离失所的恐惧,伊丽莎白的母亲才会迫切希望五个女儿中能有一个嫁给她们的堂兄弟以让她们能继续住在这本该就属于她们的房子里)。而在当时的英国,甚至就是在女子继承了财产后,根据法律,一旦结婚,她的所有财产的支配权都要转交给她的丈夫。此外,当时的女子如果没有足够的嫁妆,就不能“找到一个体面的丈夫”。(奥斯汀的所有小说中几乎都涉及到了这种情况,比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如此;在夏洛蒂的简爱中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比如简的表姐乔奇安娜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嫁妆而遭到男友家里反对,于是选择与男友私奔。)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的英国,女人只是作为男人的一种从属,一种附加。女人的地位是次要的,而男人的地位才是主要的。自觉不自觉受这种思想影响,又或许在潜意识中都觉得她们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并不高,奥斯汀和夏洛蒂都不约而同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女主角身上,在各自的小说中都给女主角安排了一位比女主角强大富有的男主人公来提升女主角的地位。两位作者都深深地感到了英国社会中女性严重缺乏地位的处境,但在当时还没能提出男女平等、无力解决妇女解放等问题的情况下,她们对此也只能是有心无力,她们所能做的,也就不过是给自己书中的女主人公安排一个强有力的男性,来向女主人公伸出援手。于是乎,在作者的安排下,伊丽莎白和她的姐妹们的最大目标仿佛就是选择一个“体面的丈夫”出嫁。这些美丽的女孩子完全是处于一种英国乡村特有的宁静从容的中产阶级生活中:一场场热闹的舞会,一次次闲适的下午茶,一个个和她们同阶级的绅士淑女的聚会,其最终、最大的目的,其实还是为她们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体面的”丈夫而已。外界的社会无论发生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都仿佛与她们并无多大干系。她们以及她们的家庭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在妆奁不够丰盛的情况下也能找到一个富有的绅士来做丈夫。母亲们都期望女儿们能“嫁得好”;但“嫁得好”的定义不过是嫁一个有钱的丈夫,以让女儿和母亲都“扬眉吐气”。在这里作为女人的悲哀就是:能有一个有钱的父亲给一笔丰富的妆奁最好;如果没有,那就要嫁一个有钱的丈夫;但这“丰富的妆奁”和“有钱的丈夫”恰恰又是相辅相成的,于是女人就要想方设法来吸引住“体面的”绅士。女人始终很难找到作为女人自身的价值;女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都需要男人来给以,来扶持。女人没有什么事业;女人也很难说能有什么成就。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就”也许就是嫁一个经济及社会地位都较高的男性来作为终身的“事业”吧。就像伊丽莎白,纵使比起其它女孩子来,她更加地聪明,机智,善良,勇敢;但她所有的这些美好品质在奥斯汀的笔下所显示出的最大功效,似乎也不过是获得了一个“体面的丈夫”而已。她并不能藉由她的这些长处和优点去获得一番自己的事业,去获得一个自强的、独立的生活;她前半生未成年时需要父亲扶持,后半生已成年后仍需要一个富有的丈夫相扶持,以向别人表明她这一生所获取的成就。与之相比,也许有人认为简爱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去寻求一种新生活。最低限度,她比较积极地奋斗与抗争过,并且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但事实上是:简充其量也不过是在寄宿学校上过几年学,之后再去教了一个短时期的书,最后还是以与自己的主人结婚为最终结局。夏洛蒂尽管让简拥有非同寻常的个人气质与澎湃的感情世界,但在当时妇女地位低于男性的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夏洛蒂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让简获得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地位。简的个人魅力再独特,也不过吸引住了罗切斯特一个人而已;她并没有办法让整个社会对她给与认同。夏洛蒂也就只好通过让罗切斯特给予简平等地位,来达到想象中整个社会对简地位的承认。在小说最后,夏洛蒂似乎也觉得这样好像未免牵强罗切斯特和简的地位在大众的眼中看来显然仍是不平等的于是又造出疯女人火烧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烧伤,双目失明,也变穷了。而简却飞来横财,继承了财主叔叔的两万镑遗产,得意洋洋回到桑菲尔德去。这样一来罗切斯特占了下风,简反过来成了他感情上和物质上的恩人。于是表面上二人好像就平等了。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简的富有仍是要依靠一个男人呢?(为什么她不能真正自己独立起来呢?难道有了一定的钱财就能达到彼此的真正平等了吗?此外,如前所述,我们也看到两位作者的不同经历也对各自书中女主角的经历与遭遇起了不同的决定作用。奥斯汀的生活总的说来还是悠闲从容的,于是反映在女主角伊丽莎白身上,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位美丽、悠闲、从容的中产阶级小姐。夏洛蒂则不一样,她的生活相形之下要艰难得多,因而我们看到她笔下的简爱也如她一般遭际困苦、一无所有且天生相貌平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奥斯汀虽然没有让伊丽莎白成为书中最漂亮的女孩子,但也是除了她姐姐外“最漂亮的了”。奥斯汀尽量多地赋予了伊丽莎白一个女孩子能用来吸引异性的一切优势:美貌、智慧、善良、幽默,以及一个算得上良好的家庭出身。纵然意识到了在当时英国社会中女性的无奈,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奥斯汀选择的是妥协:既然无力抗争,那就干脆不要抗争好了。众人皆醉我独醒是痛苦的;再说就算有一个人醒着也很难把剩下的所有的人都唤醒。奥斯汀书中的女孩子们同当时英国的大部分女孩子一样,即使模糊地感觉到女性所受到的种种局限,但她们长期以来所受的教育以及对已有的宁静生活的惯性依赖,也使得她们会依照这种惯例继续生活下去。对于“嫁妆不足就不能找到一个好丈夫”这一点,她们虽然会感到无奈与不满,但对此她们所采取的回应态度是通过展示自身的其它优点来嫁到一个“体面的绅士”,而不会是用什么抗争或争取的积极手段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当然英国社会当时的条件也并不允许女性除了婚姻之外还能有什么其它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命运。所以有人拿笼中的鸟儿来比喻她们也许也并不为过吧:她们难道不正是被一根根束缚女性的无形篾条所做成的鸟笼所羁押起来的吗?与伊丽莎白相比,夏洛蒂笔下的简爱简直就是一无所有:自小丧父丧母,又无生活来源,夏洛蒂甚至没有赋予她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的美丽外表。也许是为了渲染简的独特气质和丰富感情的强大魅力,也许是觉得一切外在的美貌、家世、财富都会削减这种内在的感情魅力,夏洛蒂的如是安排似乎是为了让罗切斯特完全为简的内在而非外在所吸引。为了突出这种内在的强大,她甚至让罗切斯特放弃了另一位有财有势、美貌迷人的英格拉姆小姐,而选择了具有丰富心灵的简爱。以上所有的这些仿佛都更加印证了简的个人魅力,但与此同时,夏洛蒂的局限性却也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来了:简的魅力也不过只得一个罗切斯特能够欣赏罢了;如果没有这么一位罗切斯特先生,作为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位普通女子,那么除了做家庭教师终老一生之外,简还能何去何从呢?她能够摆脱整个社会中女性受压迫与歧视的地位吗?就算不提别的女性,作为个人,简自己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个平等的地位吗?归根结底,我们看到简在绕了一个圈子之后走的是和伊丽莎白相同的一条道路:找一个比自己强大的男性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且不论爱情在这其中占了多大的比例,不论伊丽莎白和简是多么地勇敢、聪明、与众不同,终归,要想获得社会更大的尊重,她们还是只能依靠一位男士的提拔。也许与伊丽莎白相比,简爱更加富有反抗精神(事实上是前者虽然在书中表现的不多但也并不是没有,比如当达西的姑妈傲慢地要求伊丽莎白离开达西时,伊丽莎白就回击说“他(指达西)是一个绅士;我是一个绅士的女儿;所以我们当然是平等的”)。首先是还在幼年时候,简爱就敢于狠狠地还击欺侮她的表哥;后来到了孤儿寄宿学校她的抗争精神仍然延续在了对布洛克尔赫斯特的鄙视中;直到她来到桑菲尔德,遇见了罗切斯特并逐渐爱上了他,但以为罗切斯特并没有把她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时,她的反抗精神愈演愈烈。书中简爱怒气冲冲地对罗切斯特说:“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象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再后来二人的婚礼上奇峰突起,在梅森的干涉下简得知罗切斯特原来的妻子竟然没有死,而只是疯了,于是简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宁肯成为饥寒交迫的乞丐也不愿留在桑菲尔德沦为罗切斯特的情妇。所以许多人认为简是一个被塑造成功的具有抗争思想的女性形象。但基于我们以上的种种分析,事实上是简纵然有抗争,但这种抗争仍然十分局限;虽然简极富反抗精神,但同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气候相比,简就象一只即使能够挣破牢笼,但仍冲不破摆放牢笼的那个大房间的鸟儿。所以,总的来说,伊丽莎白和简都不过是各自找到了一位能平等对待她们的男性来帮助她们自己,以摆脱整个男性社会对她们的压迫。的确,说来很讽刺,她们在寻求某一位男性的庇护中来逃脱整个男性社会对她们的歧视与压迫。姑且不论其他的一般女性,即使是聪颖优秀如伊丽莎白和简爱,在当时十八、九世纪的英国,她们的一切能力并无发挥的余地,正如简爱也看到了的那样:“可是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样的感觉;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一样,需要运用她们的才能,需要有一个努力的场地;她们受到过于严峻的束缚、过于绝对的停滞,会感到痛苦”这不能不说是女性在当时英国社会的悲哀;但不论抗争的多少,抗争的结果,伊丽莎白们和简爱总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做出了努力。虽然受当时整个社会的大形势所趋,她们的努力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些努力就仿佛是在一个极度不平衡的天平的一端放上了一个个小小的砝码,慢慢地,会把天平逐步压向平衡的那一步。【参考文献】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摘要:关键词:女性意识; 差异; 成因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篇, 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者是生活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里都反映了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的生存状况: 女性深受男权社会的压抑, 男女根本不平等, 女性经济上不能自立。英国的法律规定, 只要家中有兄弟或堂兄弟, 女子就没有继承权; 就算继承了财产, 一旦结婚, 她的所有财产的支配权就都要转交给她的丈夫, 自己没有独立的财产处置权。经济条件决定了她们的思想意识上对男性的依附, 婚姻上处于受支配的弱势地位。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是很强大的, 没有足够的嫁妆就不能“ 找到一个体面的丈夫”。那时的女子要自立就只能出去当家庭教师, 而这是当时认为很低贱的事, 所以财产不多而有教养的女子都把嫁一个有钱的丈夫当作一生的事业来经营。这种生存状况下的女子有许多的无奈和不满, 有不少女子随波逐流, 在窄缝里求生存,傲慢与偏见中的夏绿蒂就为了有个体面的婚姻生活而主动示爱并嫁给了愚蠢滑稽自作聪明的柯林斯。但也不乏女性的叛逆和抗争,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通过伊丽莎白和简爱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这种反抗意识。伊丽莎白和简爱都是作家钟情的主人公, 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都不是特别美貌, 但都受过教育, 具有知识女性的聪明睿智和独到的思想见识, 都不满于女性所处的卑微地位, 有过不同程度的抗争。但两者在观念上、行动上表现出了明显不同。一、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表现(一) 在两性关系上, 伊丽莎白表现为要求受到男性尊重, 简爱则体现在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立。傲慢与偏见表现了女性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作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家中的财产比不上贵族阶级, 因为没有兄弟, 父亲的财产眼看就要被远房的堂兄所继承。虽有美貌,却不足以打动别人的心。结识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并与他结婚是她人生的最好归宿, 为此她常常参加一些舞会以求结识有身份和地位的男子。当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 达西宁不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 认为她的相貌“仅仅过得去, 不过不漂亮到能够打动”他的地步而宁愿当一个旁观者, 这种傲慢极大地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在以后的交往中达西又表现了对她家庭成员的蔑视, 虽然她自己也并不认为她的家人值得尊重, 但这无疑火上浇油, 极大地触怒了伊丽莎白。所以伊丽莎白以各种方式取笑打击报复达西为乐。当达西慢慢被她吸引并最终向她求婚时, 满以为她一定会答应的, 却遭到了严辞拒绝。她肯定地说: 世界上最不可能嫁的就是你这种人傲慢、自私、自负, 高高在上, 置别人的感情于不顾。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是非常冒险的, 因为她除了选择做老处女和当家庭教师外, 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而达西的家境和自身条件在当时很多姑娘心中是理想夫君的不二人选。但伊丽莎白为了维护她的尊严毫不犹豫放弃了这门婚姻。伊丽莎白拒婚这件事鲜明地反映了处于男权社会中的弱女子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 尽管这样做也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简爱从小无父无母, 被舅父收养, 偏偏舅父早逝,舅母又凶残, 表兄歧视她, 女仆欺负她。在这个环境中, 她明白: 活着, 首先是要争取做人的权利, 至少要得到人们的平等相待。为了平等, 她敢于怒骂冷酷无情的舅母是“你坏, 你狠心”, 给了她表哥拳头的教训。在劳渥德, 当她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 她明白“应该狠狠地回击, 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 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在桑府, 她不能容忍罗彻斯特以救世主的态度对待自己, 说:“ 你以为我贫穷, 低下, 没有姿色,材矮小, 我就没有灵魂, 没有心肠吗? 你想错了我现在不是根据尘世和习俗的标准跟你说话, 而是我的人格跟你的人格在说话, 就好像我们站在上帝面前, 我们是平等的! ”为了独立平等, 她选择做一名薪水少得可怜且毫无地位的家庭教师, 后来又独自出去闯荡陌生的世界, 登广告来寻求新生活。男权文化总是习惯于以男性为中心, 站在男性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审视女性, 而简爱却超越了这一传统, 她能够以“ 我”的标准来打量整个世界, 比如她认为梅森先生是一个“模样儿俊俏的男人”, 但他皮肤光滑的鹅蛋脸没有力量, 那鹰沟鼻和樱桃小嘴没有坚毅, 那低而平的额头没有思想, 这种评判体现了对男权的颠覆和批判, 也表明了她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见解的人,她没有像大多数的女子那样盲目遵从男人的思想, 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与男性人格完全平等。在书中简爱不是作为男权社会被拯救的弱者, 相反矮小娇弱的她却一次次帮助着不管是体力还是经济能力都远胜于她的男主人公。她扶起从马背上摔下来的罗彻斯特; 叫醒被大火包围却还酣睡着的罗彻斯特; 当她的爱人破产了, 眼睛瞎了, 手也断了时, 废墟中的简爱握住爱人的手说“我能帮助你吗? 先生, 我愿意拿我的生命为你效劳。”在某种程度上, 简爱精神强大到了超越男性的地步。综上所述, 伊丽莎白表现为一种朦胧的无意识的反抗意识, 而简爱则体现出有意识地反抗压迫, 要求平等自由的女权思想。(二) 在爱情方面, 伊丽莎白被动等待男性的求爱, 简爱则选择主动追求想要的爱情。伊丽莎白和简爱对待爱情的观点比较相似, 她们都拒绝没有爱情的婚姻, 拒绝只有金钱为基础的结合。她们都拒绝过牧师的求婚, 因为两个牧师都认为真正的爱情对于婚姻并不重要。虽然柯林斯先生可以成为伊丽莎白日后生活无忧无虑的保障, 但那种婚姻在她看来是不幸的。而简爱拒绝了圣约翰是因为她明白他爱的人不是自己, 这种没有心灵交流的结合是简爱所不能容忍的。尽管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两人有相似之处, 但在追求爱情的行动上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伊丽莎白向往的婚姻固然以爱情为基础, 但她似乎缺乏追求真爱的勇气。她的婚姻观仍然是父权思想下的恋爱婚配模式: 男追女等, 男才女貌。这种模式中的妇女扮演的是被征服的角色, 当然这不排除伊丽莎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比如她曾拒绝了“ 集傲慢与卑膝于一身, 自大与谦卑于一身的”柯林斯先生, 但在自己爱上了真正想要的爱人时, 她选择的是被动的等待。伊丽莎白在改变对达西的偏见, 真正了解他并被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达西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时, 她在父亲面前承认自己爱上了达西, 但她没有大胆主动地表白自己的感情, 尽管她已被这爱情之火烧得痛苦不堪, 还是不动声色地等待他的下一次表白, 后来还是通过凯瑟林夫人的富有戏剧性的干预才捅破了窗户纸, 使得一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而简爱作为贫穷卑微的家庭女教师, 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犯两性关系中禁止妇女在爱情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清规戒律, 与上流社会的贵族谈情说爱, 连罗切斯特也说“是你向我求婚的”。她这样做并非是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是基于她心灵合一的爱情观和她众生平等的世界观。后来当她意外获得了遗产, 而她的爱人却又穷有残的时候, 她还是回到他的身边, 全身心地充当她的另一半。因为她爱着罗切斯特, 这种爱是不会因为贫穷和疾病而改变的。这种爱与伊丽莎白追求的以经济基础作为首要条件的爱情是不一样的。二、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的成因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之所以有着这么大的不同, 与作家的所处环境和个性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奥斯丁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工业革命使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当时人们的头脑, 但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 男人完全占住了社会的主流, 女人则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大卫、莫那翰在简奥斯丁与妇女地位问题中说英国妇女“再没有比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了”, 她们被认为天性智力低劣, 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是家庭, 她们的主要责任是“把每一小时和每一天都贡献给丈夫、双亲、兄弟姐妹 在家庭各种关系的交往中照顾他们的安逸和舒适”。绝大多数的妇女对自己的依附地位全无自觉意识, 女权运动和女权意识都处于萌芽状态。奥斯丁出生在英国汉普郡一个牧师的家里, 生活比较宽裕。她深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激情对于她是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