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doc_第1页
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doc_第2页
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doc_第3页
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培养和人工重建地衣是否能分为单个生物 不同有机组织的相互关系 更多的了解地衣的生理、形态、发育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次生代谢物的研究一、共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1、地衣型真菌常用的培养基2、子囊孢子释放法3、组织培养法4、培养共生菌的保存1、地衣型真菌常用的培养基 WA4培养基含4%蒸馏水的琼脂培养基 琼脂 4g 蒸馏水补足100ml MY培养基麦芽酵母提取物培养基 麦芽提取物 20g / 酵母提取物 2g / 琼脂20g / 蒸馏水补足1000ml LB培养基Lilly and Barnett s培养基 葡萄糖10g / 天冬酰胺酸2g / KH2PO4 1g / MgSO47H2O 0.5g / Fe(NO3)39H2O 0.2 mg / ZnSO47H2O 0.2mg / MnSO44H2O 0.1mg / 维生素B1 0.1mg / 维生素H 5ug / 蒸馏水补足100ml 可以在以上组分上加入1520g的琼脂,并补足 1000ml,并制成固体培养基。 LBG 培养基Lilly and barnett gelrite 培养基 LB培养基中以1%的Gelrite 代替琼脂。 注意:在利用和倒入皮氏培养皿(5mm)或试管(5ml)之前应将所有培养基进行灭菌。 4、培养共生菌的保存 共生菌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大约一年左右)。 通常共生菌在1520时表现出最大生长率。每种均有其最适生长PH值,通常PH范围为56。太高或太低的PH均会阻碍其生长。 在共生菌群体保存培养中,光并不是必须的。 地衣共生菌可以在液氮中保存很长时间,仍能保持活性。 二、共生藻及蓝细菌的分离和培养1、培养基2、培养前处理3、共生藻的培养4、无菌培养群体的分离5、共生藻培养的保存 1、培养基 BBM培养基Bolds Basal Medium 3 N BBM培养基 Trebouxia培养基 MDM培养基2、培养前处理1)清洗 对于大型地衣(叶状和枝状):从地衣体顶端切下约12,然后放在自来水中浸泡510分钟,用画笔刷在流动的自来水中清理地衣体表面,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对于小型地衣:如果地衣体较小(多壳状地衣),可将其放入装有12 ml的无菌水和一滴Tween20的小试管中。超声波粉碎约3分钟。离心去除地衣体表面的附属物。 2)地衣体匀浆液的制备 大型地衣(枝状或叶状):(1)清洗之后,将地衣体放在一个无菌的载玻片上。(2)在解剖镜下,利用针锉平的小刀仔细刮去地衣皮层。(3)在显微镜下,取下藻层并转移到一个新的无菌的玻片上。(4)在无菌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用另一个玻片把切取的的共生藻层盖上,轻轻压玻片,将地衣体磨成较小碎片。这样,尽管仍有一些菌丝存在,但实际上共生藻就机械地同共生菌分离了。两种共生体均悬浮在液体中。 较小地衣体: 清洗之后,将小部分地衣体放在无菌的载玻片之间,轻轻磨动玻片。不像大型地衣的处理,由于小型地衣没有去除表皮,故应需较大的压力。这样会得到含有菌藻的悬浊液。也可以采用搅拌器或研钵弄碎较大片地衣。但是,搅拌器会使脆弱的细胞受到破坏,因此,应采用较温和的方法处理,如在两玻片间轻轻磨动。3、共生藻的培养 含共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