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笔记.doc_第1页
法制史笔记.doc_第2页
法制史笔记.doc_第3页
法制史笔记.doc_第4页
法制史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考试论坛,司法考试好论坛,资料、课件下载123考试论坛,司法考试好论坛,资料、课件下载中外法制史中国法制史(一)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法制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德主刑辅) 先秦法制主要内容(出礼入刑-礼有两层的含义: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可以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亲亲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当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践应恪守名分。尊尊君为首,一切巨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买卖契约-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借贷契约-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婚姻-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婚姻六礼:1纳采(提亲);2问名;3纳吉;4纳征;5请期;6亲迎。婚姻七出:1不顺父母去;2无子去;3淫去;4妒去;5恶疾去;6多言去;7盗窃去。婚姻三不去:1有所娶而无所归;2与更三年丧;3前贫贱后富贵。继承-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法经-魏国李悝,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网法与捕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刑法中的总则部分。法经的基本特征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残余,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法经的内容及特点充分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与利意。法经具有重要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商鞅变法-变法主要内容:1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2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3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4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 秦汉律的主要内容(罪名-危害皇权罪;侵犯财产和人身罪;渎职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婚姻家庭秩序罪。刑罚-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文景帝废肉刑上请-对官贵的一项普遍特权。恤刑-强调儒家矜老恤幼的思想。亲亲得相首匿-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1法典结构魏律-改具律与刑名律晋律-在刑名律后加法例律北魏律北齐律-将刑名律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2法律形式律令科-起着补充与变通律、令的作用。比-比附或类推,即比照典型判例或相近律文处理法律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格-与令相同,起着补充律的作用。式-公文程式。3法典内容八议入律-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官当制度-其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重罪十条-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分为: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刑罚制度改革-规定绞、斩死刑;规定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宽贷措施;鞭刑与杖刑;废除宫刑制度。准五服制度-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緦麻。死刑复奏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 司法制度(司寇-西周时期司法机关 狱-刑事案件,断狱讼-民事案件,听讼 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五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三刺-群臣讨论、官吏们讨论、所有国人商讨决定 廷尉-秦汉时期司法机关 御史-法律监督机关 公室告-秦律中,将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的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必须受理。 春秋决狱-汉代,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其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 秋冬行刑-汉代,对于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的制度。)中国法制史(二)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武德律-唐代第一部法典。贞观律-基本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永徽律疏-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是中国历史上至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六杀-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分为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 六赃-即六种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犯罪。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保辜-指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 五刑-笞(10-50)、杖(60-100)、徒(1-3年)、流(2000-3000里)、死(斩/绞)刑罚原则(公罪与私罪-按是否为谋私利分。自首-1与自新的区别;2一些犯罪由于后果已经无法挽回所以不适用自首;3自首可以免罪但需退还赃物;4自首不实与自首不尽。类推-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化外人-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宋刑统-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有关敕、令、格、式、起请等条文作为一门。收录了五代时通行的部分敕、令、格、式,形成一种律令合编的法典结构。编敕-是将一个个单行的敕令整理成册,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种立法过程。 契约规定-买卖契约、租赁契约、租佃契约、典卖契约、借贷契约。禁婚规定-五服以内禁婚,但姑舅两姨兄弟姐妹结婚并不禁止;官人在任之日不得与部下百姓交婚,但定婚在前,任官在后的除外。 户绝与继承-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立继);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均有继承权,但只有在室女的,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4的继承权。只有出嫁女的,出嫁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另外1/3收为官府所有。 四等人-元代法律特点之一为以法律来维护民族间的不平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大明律-一改传统刑律体例,共7篇,即名例、吏、户、礼、兵、刑、工。明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大清律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清代最重要的法律形式为例。大明会典-行政法典。大清会典-行政法典。 罪名与刑罚(折杖法,刺配,凌迟-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死刑的一种,充军,奸党罪) 刑罚原则(从重从新,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司法制度(大理寺 刑部御史台-中央监察机构。监督大理寺、刑部的审判工作,同时参与疑难案件的审判,并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分设台院、殿院、察院。 审刑院-宋,地方上报案件必须先送审刑院备案,后移送大理寺、刑部复审,再经审刑院详议,交由皇帝裁决。 提点刑狱司-宋太宗时起加强地方司法监督,在州县之上,设立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 刑讯-1刑讯条件;2刑讯方法,使用符合标准规格的常行仗,拷囚不得超过3次,每次应间隔20天,总数不得超过200,拷讯数满仍不承认的,应当反拷告状之人,以查明有无诬告情形;3具有特权身份的人、老幼废疾之人禁止使用刑讯。仇嫌回避原则-唐六典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肯定了法官的回避制度。 翻异别勘-在诉讼中人犯否认口供称翻异,事关重大案情,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重审称别勘。 审级管辖 廷杖-由皇帝下令,司礼监监刑,锦衣卫施刑,在朝堂之上杖责大巨的制度。厂卫-明代特务司法机关,厂是直属于皇帝的特务机关;卫是指皇帝亲军十二卫中的锦衣卫。 明代会审-1九卿会审-六部尚书、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的案件;2朝审-三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3大审-司礼监一员在堂居中,尚书各官列居左右,会同三法司在大理寺共审囚犯。清代会审-1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秋审的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每年8月在天安门金水桥西由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2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的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于每年霜降后10天举行。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后的处理为情实、缓决、可衿、养承嗣;3热审-是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小满后10天至立秋前1天,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进行,快速决放在监笞杖刑案犯。)中国法制史(三)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清末“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颁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第一部分14条规定了君主在立法、行政、司法、统军等各方面的绝对权力,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权,限制议会权力等。第二部分规定了臣民的诸项义务,并加以种种限制。其特点为:皇帝专权,人民无权。实质为: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了宪法的外衣,以法律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力,体现了满洲贵族维护专制统治的意志及愿望。 十九信条-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抛出的又一个宪法性文件。迫于武昌革命风暴,命令资政院迅速起草宪法,仅用3天时间即拟定,并于1911年11月3日发布。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且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更暴露其虚伪性。因此也未能挽回清王朝的败局。 谘议局-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资政院-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 清末主要修律内容(大清现行刑律 大清新刑律-1911年1月25日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商律草案 大清民律草案 诉讼法律与法院编制法)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四级三审制 领事裁判权 观审会审公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天坛宪草”-,又称中华民国宪法,1913年10月31日完成,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袁记约法”-又称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5月1日公布,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贿选宪法”-又称中国民国宪法,北洋政府,1923年10月10日公布,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1947)-南京国民政府,1947年1月1日公布,12月25日施行。中国法制史助记表格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德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亲亲要求在家庭的范围内,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以疏压亲。 尊尊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应当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应恪守名分。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礼与刑的关系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买卖契约质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剂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 借贷契约傅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 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婚姻三大原则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三不去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继承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竹刑公元前530年郑国邓析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法经地位魏国李悝,法经是中国历史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内容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杂法中规定了六禁:淫禁、狡禁、嬉禁、徒禁、金禁等 特征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法经的内容及特点充分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与利益。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运用法律手法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用法律手法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诉讼制度讼审理民事案件为听讼。狱审理刑事案件为断狱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三刺群臣讨论、交官吏们讨论、交所有国人讨论秦罪名危害皇权罪侵犯财产和人身罪渎职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婚姻家庭秩序罪 刑罚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連刑刑罚适用原则刑事责任能力,秦以身高确定是否成年,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外罚的原则累犯加重处罚的原则教唆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自首减轻处罚的原则诬告反坐原则 公室告非公室告 官府必须受理官府不受理汉代文景帝废肉刑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汉律的儒家化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 春秋决狱以春秋中提倡的精神原则来审案。秋冬行刑魏晋法典结构与法律形式的变化魏律曹魏律 将法经中的具法改为刑名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进了一大步。 晋律泰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刑宽、禁简的方向进了一大步。张斐、杜预为之作注。北魏律官当的出现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法律形式变化律、令、科、比、格、式法典内容变化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官当允许官吏以官职折抵徒刑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重罪十条北齐律中首次规定。反逆、大逆、判、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刑罚改革规定绞、斩等死刑制度。规定流刑。把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宽贷措施。规定鞭刑、杖刑。废除宫刑。 准五服制罪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死刑复奏制度唐代武德律唐代首部法典贞观律增设加役流,缩小連坐处死的范围,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以及类推等原则与制度。基本上确定了唐律主要内容和风格,对后来的永徽律及其他法典有深远的影响。永徽律疏唐律疏议 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永徽律疏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六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保辜指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五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唐律刑罚原则区分公私罪的原则自首原则类推原则化外人原则 唐律特点礼法合一的特点科条简要与宽简适中的特点立法技术完善的特点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宋宋刑统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详定刑统宋刑统特点与永徽律疏的篇目、内容大体相同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有关敕、令、格、式、起请等条文作为一门收录了五代时通行的部分敕、令、格、式,形成一种律令合编的法典结构删去永徽律疏每篇前的历史渊源部分,对个别字也有改动。 编敕是将一个个单行的敕令整理成册,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种立法过程。刑罚变化折杖法、配役、凌迟(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死刑的一种)契约买卖契约(绝卖、活卖、赊卖)租赁契约租佃契约典卖契约借贷契约(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出举) 婚姻姑舅两姨兄弟姐妹结婚并不禁止。户绝与继承允许在室女,享受部分继承财产权。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绝户指家无男子承继。 元代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明朝大明律七篇,名例、吏、户、礼、兵、刑、工明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清朝大清律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例清代最重要的法律形式。条例、 则例、事例、成例 明清会典大明会典、大清会典,行政法清末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宪政编查馆。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内容:分君上大权与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特点:皇帝专权,人民无权实质:给封建君主专制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力。 十九信条1911年,资政院(中央咨询机构)。内容:形式上被迫缩小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且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更暴露其本性。 大清现行刑律1910年5月15日,改律名为“刑律”,取消了六律总目,将法典名条按性质分30门,对属于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法(凌迟),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妨害国交罪)。大清新刑律1911年1月25日,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篇。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 大清商律草案1904年1月,钦定大清商律,是清朝第一部商律。 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8月,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六编,仿德国诉讼法而成。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四编,仿德国诉讼法而成。大理院编制法1906年制定关于大理寺和京师审判组织的单行法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1907年颁行的关于审级、管辖、审判制度等诉讼体制和规则的一部过渡性法。法院编制法1910年仿效日本制定的关于法院组织的法规,吸收了公开审判等一系列新的司法原则,但并未真正实施。清末司法体制变化改刑部为法部改大理寺为大理院 实行四级三审制领事裁判权、观审、会审公廨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临时宪法的性质1)以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2)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3)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4)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信教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5)确保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 :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 1)在国家政权体制上,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2)在权力关系规定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3)在程序性条款上,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 天坛宪草1913年,北洋政府时期第一部宪法草案。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认民主共和制度。 袁记约法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与临时约法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是军阀专制全面确定的标志。 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北洋政府,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特点:企图掩盖军阀专制的本质;为平均大小各派军阀的关系,巩固中央大权,对国权和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 中华民国宪法(1947) 南京国民政府特点: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质上的个人独裁;政权体制不伦不类。 罗列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但又加以否定。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之名,行保护封建剥削,加强官僚垄断经济之实。 中国法制史助记表格司法制度司法制度西周司寇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大司寇下设小司寇。大、小司寇下设专门的司法属吏。此外基层设有士师、乡士、遂士等负责处理具体司法事宜。 秦汉廷尉皇帝掌握最高审判权。廷尉为中央司法机关的长官,审理全国案件。地方司法与行政官一体。御史秦代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对全国进行法律监督。汉代御史大夫(西汉)、御史中丞(东汉),负责法律监督。西汉武帝以后设司隶校尉,监督中央百官与京师地方司法官吏;刺史,专司各地行政与法律监督之职。晋御史台以御史台主监察。北齐大理寺北齐时期正式设立大理寺。以大理寺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 唐宋大理寺正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行使中央审判权,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例。凡属流徒案件的判决,须送刑部复核;死刑案件必须请皇帝批准。同时大理寺对刑部移送的死刑与疑难案件具有重审权。刑部审刑院 尚书、待郎为正副长官。下设刑部、都官、比部、司门等四司。刑部有要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对中央、地方上报的案件有复核权。关有权受理在押犯申诉案件。宋代刑部负责大理寺详断的全国死刑已决案件的复核及官员昭雪的事。神宗后,刑部分设左右曹,左曹负责死刑案件的复核,右曹负责官吏犯罪案件的审核。 御史台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下设台、殿、察三院。 三司推事刑部待郞、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组成临时最高法庭审理重在案件。地方司法机关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任。宋太宗,设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明清刑部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审核地方上报的重案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以上的案件处理地方上诉案及秋审事宜主持司法行政与律例修订事宜 大理寺复核驳正都察院纠察,仅限于会审及审理官吏犯罪的案件。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称三法司,三法司共同会审,称三司会审。地方司法机关明:省设提刑按察司。府县司法与行政一体。清:分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巡抚)四级。廷杖在朝堂上杖责大臣的制度。厂卫厂:直属皇帝的特务机关。卫:皇帝亲军十二卫中的“锦衣卫”。 九卿会审明六部尚书、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决但囚犯仍翻供的不服之案。朝审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大审明司礼监,会同三法司在大理寺共审囚徒。秋审清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朝审清对刑部处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热审清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进行。外国法制史助记表格罗马法罗马法罗马法产生十二表法特点: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优于实体法地位: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它总结了前一时期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表法被认为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市民法适用: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体系。内容: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规范。渊源:罗马议会制定的法律(如十二表法),元老院的决议,裁判官的告示以及罗马法学家对法律的解释。万民法适用:适用于罗马市民与外来人,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的关系。内容:所有权与债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等内容。渊源:吸收市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法学家学派:普罗库尔学派,萨比努斯学派法学家: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活动与作用:解答法律、参与诉讼、著书立说、编纂法典、参加立法活动。国法大全1/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法学总论,又译法学阶梯,以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为基础。查士丁尼法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法新律 2/地位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时期。 罗马法渊源6种习惯法议会制定法律元老院决议长官的告示皇帝敕令具有法律解释权的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 罗马法分类调整对象公法:宗教祭祀活动和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规范。私法: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表现形式成文法:议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决议、皇帝敕令、长官的告示等。不成文法:指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习惯法。适用范围自然法、市民法、万民法立法方式市民法、长官法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人法:规定人格与身份的法律。物法: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诉讼法:规定私权保护的方法。罗马私法内容人法1/自然人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家庭权三权身份权构成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才有完全的行为能力。2/法人分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法人成立的三个条件:1)必须具有物质基础;2)社团要达到最低法人人数(3人以上),财团要有一定数额的财产,数额多少没有严格的规定;3)必须经过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许。 3/婚姻家庭 实行一夫一妻的家长制家庭制度。家或家族是指在家父权下所支配的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包括家父、妻、子女、奴隶和土地等。罗马法的婚姻有两种,有夫权婚姻、无夫权婚姻。 物法是罗马法的主体和核心。由物权、继承、债三部分构成。物权主要有五种:所有权、役权(地役权、人役权)、地上权、 永佃权、担保物权(质权、抵押权)。诉讼法三种不同形态:法定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罗马法复兴序幕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注释法学派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他们使对国法大全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帮助人们了解和熟悉罗马法,为运用罗马法奠定了基础。评论法学派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意义1/罗马法的运用,使商品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市民等级力量不断加强,同时也推动了王权的加强与扩张,这都有利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2/以研究国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发展起来,改变教会僧侣掌握法学知识的情况,为罗马法运用于实践准备了条件,从面为正在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关系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3/近代自然法学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思想武器,而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渊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地位平等原则。影响1/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2/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3/罗马法中的许多原则与制度,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权利主体中的法人制度等。4/罗马法的立法技术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它所确定的概念、术语、措词准确,结构严谨,立论清晰,学理精深。 外国法制史助记表格英美法系英美法系英国法英国法源头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英美法三大渊源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美国宪法1987年联邦宪法法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格局。英美司法制度法院组织1/英国高级法院:上议院、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皇家刑事法院)低级法院2/美国联邦法院系统: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州法院系统:州最高法院、地区法院(正式的初审法院)、治安法院(基层法字) 陪审制度英国是陪审制度的发源地。辩护制度英国的律师传统上分为两大类:出庭律师、事务律师英美法系特点1/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2/以日尔曼法为历史渊源。3/法官对法律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很重要。4/以归纳为主要推理方法。5/不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 美国的特殊性1/双法律体系。2/封建因素较少。 外国法制史助记表格大陆法系大陆法系法国封建制法习惯法为主的时期习惯法成文化时期王室立法成为主要的法律渊源时期 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建立六法体系:法国宪法、商法典、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德国封建制法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渊源的多元化是德国法最基本的特点。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萨克森法典。封建时代后期出现了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加洛林纳法典。 日本封建制法以唐朝法律为模式,受中国封建法律及法律文化的影响。近代以德国法律为模式现代接受美国法的影响法国宪法1789年宪法人权宣言,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第一次明确而系统的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纲领性文件。民主法制原则:人权是天赋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民主权,权力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提出资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