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_智能楼宇消防系统_第1页
消防知识_智能楼宇消防系统_第2页
消防知识_智能楼宇消防系统_第3页
消防知识_智能楼宇消防系统_第4页
消防知识_智能楼宇消防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6智能楼宇消防系统 它包括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 集中报警系统 集中监控系统 灭火控制系统 防排烟控制系统等组成 一 智能楼宇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智能化建筑的消防系统设计应立足于防范于未然 在尽量选用阻燃型的建筑装修材料的同时 其照明与配电系统 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等强电系统必须符合消防要求 再有就是建立起一个对各类火情能准确探测到 快速报警 并迅速将火势扑灭在起始状态的智能消防系统 火灾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可靠地探测到火险所处的位置 自动发出警报 计算机接收到火情信息后自动进行火情信息处理 并据此对整个建筑内的消防设备 配电 照明 广播以及电梯等装置进行联动控制 二 智能楼宇消防系统的构成 消防系统由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 通报与疏散系统 灭火控制系统 防排烟控制系统组成消防系统的构成 各部分作用 1 区域报警系统 由通用报警控制器或区域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 警报装置等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 一般适用于二级保护对象 保护范围为某一局部范围或某一设施 适用于图书馆和机房等 2 集中报警系统 设有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和两台以上区域报警控制器 集中报警控制器设在消防室 区域报警控制器设在各楼层服务台 一般适用于一 二级保护对象 适用于有服务台的综合办公楼和写字楼等 3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由集中报警控制系统加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构成 一般适用于特级 一级保护对象 保护范围为规模较大 需要集中管理的场所 如群体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等 具体如图3 10所示 图3 10火灾报警系统结构图 4 火灾探测器 是火灾系统的传感部分 能产生并在现场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传送现场火灾状态信号 5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是手动触发装置 按钮一般装于金属盒内 用户确认火灾后 敲破保护罩 将键按下 报警设备 如火警电铃 动作 同时手动信号也传送到报警控制器 发出火灾报警 其准确度比探测器要高 6 火灾报警控制器 向火灾探测器提供高稳定度的直流电源 监视连接各火灾探测器的传输导线有无故障 能接受火灾探测器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 迅速正确地进行控制转换和处理 并以声 光等形式指示火灾发生位置 进而发送消防设备的启动控制信号 7 消防控制设备 主要指的是火灾报警装置 火警电话 防排烟 消防电梯等联动装置 火灾事故广播及固定灭火系统控制装置等 8 火灾报警装置 当发生火情时 能发出声或光报警 9 火警电话 为了适应消防通信需要 应设立独立的消防通信网络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 消防值班室等处应装设向公安消防部门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10 火灾事故照明 包括火灾事故工作照明及火灾事故疏散指示照明 保证在发生火灾时 其重要的房间或部位能继续正常工作 事故照明灯的工作方式分为专用和混用两种 前者平时不工作 发生事故时强行启动 后者平时即为工作照明的一部分 11 防排烟系统 火灾死亡人员中 50 70 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 另外烟雾使逃生的人难辨方向 防排烟系统能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排除烟雾 并防止烟气窜入消防电梯及非火灾区内 12 消防电梯 用于消防人员扑救火灾和营救人员 此时普通电梯由于电源问题可能不安全 13 火灾事故广播 其作用是便于组织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通知有关救灾的事项 14 固定灭火系统 最常用的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灭火系统等 三 火灾探测器1 火灾的探测方法一般来说 物质由开始燃烧到火势渐大酿成火灾总有一个过程 依次是产生烟雾 周围温度逐渐升高 产生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等 因为任何一种探测器都不是万能的 所以根据火灾早期产生的烟雾 光和气体等现象 选择合适的火灾探测器是降低火灾损失的关键 今为止 世界上研究和应用的火灾探测方法和原理主要有 空气离化法 热 温度 检测法 火焰 光 检测法 可燃气体检测法 2 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根据火灾探测方法和原理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火灾探测器主要有感烟式 感温式 感光式 可燃气体探测式和复合式等类型 而每种类型中又可分为不同形式 分类如图3 11所示 3 火灾探测器的命名规则火灾报警产品都是按照国家产品编制命名的 国标型号从名称就可以看出产品类型及特征 下面给出图3 12中符号的物理意义及火灾报警产品名称的字母表示 J 火灾报警设备 T 火灾探测器代号 火灾探测器分类代号 Y 感烟式火灾探测器 W 感温式火灾探G 感光式火灾探测器 Q 可燃气体探测器 F 复合式火灾探测器 应用范围特征代号表示方法 B 防爆型 C 船用型 图3 12 非防爆型或非船用型可省略 无须注明 探测器特征表示法 敏感元件 敏感方式特征代号 LZ 离子 MD 膜盒定温 GD 光电 MC 膜盒差温 SD 双金属定温 MCD 膜盒差定温 SC 双金属差温 GW 感光感温 GY 感光感烟 YW 感烟感温 HS 红外光速感烟感温 BD 半导体定温 ZD 热敏电阻定温 BC 半导体差温 ZC 热敏电阻差温 BCD 半导体差定温 ZCD 热敏电阻差定温 HW 红外感光 ZW 紫外感光 主要参数 表示灵敏度等级 级 对感烟感温探测器标注 灵敏度指对被测参数的敏感程度 4 几种常用的火灾探测器 1 离子感烟式探测器 离子感烟式探测器适用于点型火灾探测 根据探测器内电离室的结构形式 又可分为双源和单源感烟式探测器 一 感烟电离室 其工作原理是 1 没烟时 电离室在电场作用下 正 负离子呈有规则运动 使电离室形成离子电流 2 有烟时 粒子进入电离室时 被电离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被吸附到烟雾粒子上 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互相中和的概率增加 这样就使到达电极的有效离子数减少 电离电流减少 3 由于烟粒子的作用 介质变化 电离能力降低 电离室内产生的正负离子数减少 这些变化导致电离电流减少 当减少到一定值时 控制电路动作 发出报警信号 此报警信号传输给报警器 实现了火灾自动报警 2 光电感烟式探测器 遮光型感烟探测器 当发生火灾有烟雾存在时 光源发出的光线受烟离子的散射和吸收作用 使光的传播特性改变 光敏元件接收的光强明显减弱 电路正常状态被破坏 发出声光报警 散射型感烟探测原理 没烟时 受光元件收不到光 有烟时 可收到光 3 感温式感烟探测器 热电阻 半导体电阻 本系统要求测温范围 0 250 要进A D需转换为0 5V 传感器采用Pt100铂电阻 其测温原理 式中 R0 铂电阻0 时所对应的电阻值 100Rt 铂电阻t 时所对应的电阻值A B C为常数 测量电路 选定R1 R2 12K R3 200 W1 200 根根据分压原理得 V 当温度为0 时 R 100 系统要求输出电压为0V 即要求 W12 100 当250度时 Rt 194 07 变换后输出电压5V 则放大倍数为 取第一级放大倍数为10 即 则第二级放大倍数为 取P1 20K 即可满足调节放大倍数的要求 4 感光式探测器 紫外式感光探测器 红外式感光探测器 利用火焰的红外辐射和闪烁现象来探测火灾 红外光的波长较长 烟雾粒子对其吸收和衰减远比紫外光及可见光弱 所以 即使火灾现场有大量烟雾 并且距红外探测器较远 红外感光探测器依然能接收到红外光 对易燃 易爆物 汽油 酒精 煤油 易燃化工原料等 引发的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它们的氢氧根在氧化反应 即燃烧 中有强烈的紫外光辐射 在这种场合下 紫外式感光探测器可以很灵敏地探测这种紫外光 3 6 4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中 火灾探测器是系统的感测部分 随时监视探测区域的情况 而火灾报警控制器则是系统的核心 一 作用与类型 火灾报警控制器按用途来分有三种类型 区域报警控制器 集中报警控制器和通用报警控制器 区域报警控制器是直接接收火灾探测器 或中继器 发来报警信号的多路火灾报警控制器 集中报警控制器是接收区域报警控制器发来的报警信号的多路火灾报警控制器 通用报警控制器是既可作区域报警控制器又可作集中报警控制器的多路火灾报警控制器 火灾报警控制器按系统布线制式分为总线制和多线制两种决型 二 主要技术性能 火灾报警控制器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火灾的早期发现和扑救的成功与否 对于能否将火灾带来的损失限制在最小范围起着决定性作用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重要性决定了它的主要技术性能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确保不漏报 减少误报率 自检和巡检 确保线路完好 信号可靠传输 火警优先于故障报警 电源监测及自动切换 主电源断电时能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上 同时具备电源状态监测电路 控制功能 能驱动外控继电器 以便联动所需控制的消防设备 兼容性强 调试及维护方便 工程布线简单 灵活 三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四总线制区域报警控制器的原理框图 四 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集中报警控制器的原理框图如图 第四节消防联动控制 一 消防供电二 消防设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