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渡 水 利 码 头 工 程.doc_第1页
金 渡 水 利 码 头 工 程.doc_第2页
金 渡 水 利 码 头 工 程.doc_第3页
金 渡 水 利 码 头 工 程.doc_第4页
金 渡 水 利 码 头 工 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 渡 水 利 码 头 工 程水上沉桩施工方案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2012年05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和规范1. 编制依据2. 编制原则3. 编制思想4. 总体目标第二章 工程内容1. 工程概况2. 自然条件第三章 施工方法1. 办理施工许可2. 测量3. 水上沉桩4. 水上打桩工艺流程5PHC管桩质量检测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和规范1、编制依据、施工图纸 1、设计文件:金渡水利码头工程施工图2、勘探资料:、主要采用的标准和规范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JTJ2482001 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3002000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221-98 局部修订港口工程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规程 JTJ/T27299 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9198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J2972001 港口、码头工程设计、施工新技术标准、验收新规范与强制性标准条文对照手册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港口工程桩基规范 JTJ203-2001港口工程地基规范 JTJ250-9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J203-2001 2、编制原则满足业主对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满足招标文件要求,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们公司多年的码头工程的施工经验和公司的管理经验,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和管理控制经验、程序,保质保量的完成合同工程。3、编制思想本公司立足于:质量至上,确保工程质量,百年大计,造福子孙后代。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精心组织:由于本工程施工工序多、工期紧,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和先进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组织,组织公司最强、经验最丰富的人员、先进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4 、总体目标经过对本工程要点、难点、重点的分析,我们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确定施工控制目标如下:按照进度要求按时完工;安全生产,杜绝重大事故;文明施工。二、工程内容1、工程概况:本项目码头工程为高桩式梁板码头,下部桩基分为A、B、C、D段。主要施工的是CD段128根和YQ2引桥段15根800PHC管桩。共143根800PHC管桩,其中直桩有95根,4:1斜桩27根、5:1斜桩19根、7:1斜桩2根。最长的有52米。2、自然条件、工程地质码头区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层 素填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夹有少量生活垃圾和植物根茎,欠均匀,局部分布于江岸边,厚度:0.300.40m,平均0.34m;层底标高:1.454.53m,平均2.67m;层底埋深:0.300.40m,平均0.34m。-1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厚约23mm。此层工程地质差,此层层厚5.0013.30m,平均8.16m,层底标高:-19.35-5.73m,平均-11.16m;层底埋深:5:0013.60m,平均8.24m。-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灰色,饱和,软塑流塑,粉砂层厚度810mm不等,厚度平均在7.18m,层底平均标高-18.34m,层底埋深平均15.42m。-1层 粉砂:饱和,稍密,厚度:1.006.10m,平均2.87m;层底平均标高-21.14m,层底埋深平均24.11m。-2层 粉砂:饱和,中密,饱和,厚度为2.0015.0m,平均6.97m,不均匀分布,层底平均标高 -27.03m,层底埋深平均24.11m。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为N=13.1击。-3层 粉细砂:密实,饱和,层底标高为-38.35-25.30m,厚度2.007.20m,平均4.63m;层底标高:-38.3525.30m,平均-45.64m;层底埋深:24.5030.00m,平均27.36m。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为N=24.7击。层 粉砂与淤泥质粉质粘土互层:灰色,密实,饱和,混砂质粉土,厚约1.6012.40m,不均匀分布,此层层底标高为-46.95-25.07m,平均-36.83m;层底埋深:28.0041.20m,平均33.91m。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为N=20.3击。层 粉细砂:青灰色,中密,饱和,含云母片,厚度1.10m19.00m,平均8.81m;层底标高-62.65-35.67m,平均-45.64m;层底埋深:39.0060.20m,平均42.72m。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为N=25.7击。层 中粗砂饱和,密实,含有10%左右砾砂,砾卵石,灰黄色,以后者居多,成分为石英质,坚硬,该层未穿透。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为N=44.4击三、施工技术方案1、办理施工许可为抓紧施工,在本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就向海事部门申请办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并由海事局颁发航行通告(明确作业区域,作业内容,作业时间,船舶锚缆布置,确保安全航行的注意事项等)。2、测量沉桩前,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所有桩在设计桩顶标高处的平面坐标,村的方位角等定位数据,并根据打桩船预定的抛锚位置,计算出桩船各锚的锚位坐标,以作桩船抛锚定位的数据使用。所有定位数据计算后都心须有专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3、水上沉桩、钢管桩和PHC管桩的制作和运输l 管桩在工厂拼接成整桩,根据管桩桩驳图,将管桩吊运上驳。l 桩驳图根据现场沉桩顺序绘制,遵循“一驳桩以先打后装,后打先装”的原则,避免翻桩。每驳叠放不超过4层,且同一层内,先用的放在两侧,后用的放在中间。按这些原则进行装船,不仅使用方便,还可防止装卸时,因“偏载”而发生翻船事故。l 装载量不超过甲板驳装载量的70%,保证航行安全。l 底层为多支点搁置,搁置点设置在吊点位置,垫楞要在同一平面上,底层以上各层桩采用木楔支垫,支垫要在同一垂直线上;要求桩驳完成后,管桩稳固,无活动现象,同时,用钢丝绳张紧固定,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PHC桩的损坏。l PHC桩和钢管桩运到工地后由质量员会同监理对桩的规格、桩身质量进一步作全面的检查,对不合格桩不得用于沉桩。、沉桩施工准备l 打桩船的选择本工程最大桩长为51.0米,选择适合本工程施工需要的打桩船,拟选用海洋33#打桩船。l 锤型选择打桩锤的选择按以下两个原则选用:一是桩身锤击应力控制在桩身材料强度的允许范围以内;二是保证工程桩打到设计要求的标高或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本工程桩端落入第层的情况拟选用德国D100-13型柴油锤。桩锤的最大打击能量分别为333540Nm和266830Nm,作用于桩上的最大爆炸力为2600kN。l 替打加工替打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替打的刚度尽量接近桩身刚度。替打与桩径相适应替打下端的桩帽套入桩端后应有一定间隙;替打用厚钢板焊接成型,并与桩架的桩锤行走跑道相连接,并用钢丝绳与桩锤固定。l 垫木锤垫材料与锤型相适应,拟选用硬木、钢丝绳或钢丝绳夹钢板做锤垫木。桩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并具有足够的厚度,形状与桩断面相适应(比桩断面小1cm)。桩垫材料拟选用松木制作,厚度在10cm。l 桩驳选择根据图纸所示桩长、桩型和桩重量,满足运输过程和在该区域锚泊稳定性要求,选用载重能力为1,000t桩驳。l 锚船选择本码头工程紧靠长江主航道,为保证桩驳、打桩船、机具船安全靠泊,施工现场配用一艘牢锚船,船上配备齐全的移船拉锚系统。根据海事局颁发航行通告进行抛锚,并在锚缆布置点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并加强日常和夜间巡视保卫工作。l 地垅设置为保证前期打桩船穿心缆及带缆的需要,在大堤上间距80m左右人工凿除5cm5cm的小洞供打桩船带缆,水上沉桩完成用混凝土修补完好,在引桥下游侧无挡浪墙位置预先挖设地笼1-2个。 l 桩位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作为测量依据,进行校核,其成果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对这些控制点进行保护。依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沉桩控制点布设,仪器精度指标为测距2mm2ppm,测角一测回中误差1.5。观测采用测角二测回,测距二测回。水上沉桩桩位控制采用“任意角前方交会法”控制桩位,在进行桩位控制时,设3台经纬仪与控制点上,其中两台定位,一台校核,共同观测指挥桩位。控制点布设要满足相邻两台仪器夹角控制在30120范围内。计算沉桩观测角时,要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桩位进行计算、校核。正面测点和侧面测点的交会角必须满足大于60小于120的要求;同时保证校核台与正面台交会角满足大于25并小于155。桩顶标高控制采取在桩身和替打上用白油漆画出刻度,水准仪直接读桩身和替打上的白油漆刻度来决定最后停锤,控制桩顶标高。桩的平面扭角控制采取在打桩船上设花杆点,并量出花杆点到打桩船桩架龙口中心的距离,然后根据每根桩的桩中坐标和平面扭角计算出花杆点的交会角度。打桩定位时,由经纬仪以交会法控制测量花杆的位置,则打桩船的平面扭角被确定,桩的平面扭角同时亦被确定。、沉桩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桩端进入第层粉细砂层中,沉桩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助,。l 驻船方式沉桩时,打桩船横流作业,采取“先引桥,后码头下游再上游”的顺序进行。打桩船岸侧抽心缆可在岸侧防浪墙上带缆,后八字锚抛锚,前面的八字锚也带缆在防浪墙上。 老锚船先进入施工现场,根据海事局颁发航行通告进行抛锚; 桩驳船靠泊老锚船,两根锚缆系于老锚船上; 打桩船靠泊桩驳船外,进行后抛八字锚,前面带八字缆于防浪墙。沉桩锚位布置图见码头沉桩锚位布置图。6牢锚船桩驳打桩船6 66新建桩台车桥l 沉桩依据沉桩顺序进行沉桩,不得随意变更。逐根检查船体及锚缆是否碰桩,以及相邻桩是否相碰。在桩体上划上标高控制标志,替打按每隔0.1米绘制。桩身尺寸线从桩尖向桩顶 每隔0.5米绘制,在距桩顶2米范围内,每隔0.1米绘制;采用四点吊,吊扣采用钢丝绳卡环捆绑,并压扣自锁。沉 桩: 吊桩:沉桩开始,打桩船发动主机,通过松紧锚缆将打桩船移向桩驳船,同时起升桩锤和替打,俯下桩架,放下大小吊钩,从桩驳船上将桩水平吊起; 移船:通过松紧锚缆将打桩船移向沉桩地点,同时放小钩,起大钩,桩由水平状态缓慢地吊至垂直状态。 初定位:在岸上测量人员的指挥下,进行打桩船的初定位。然后下桩至桩尖抵泥面,打桩船打开抱桩器,桩进入龙口,并套好背板,向桩顶套替打,并卸下小钩。 定位:在测量人员的指挥下,通过松紧锚缆,进行精确定位,定位确认后,继续下桩,桩尖入土3米左右,暂停下桩,校正桩身垂直度,确认后继续下桩,直至在自重作用下不再下沉为止,再校对桩位。 压锤:放下桩锤,桩继续下沉,停止下沉后,在检查桩锤、替打和桩身保持同一轴线上后,卸下大钩,打开抱桩器和背板。 开锤:开始锤击时,油门控制得小一些,以后逐步加大,直至打至设计要求的桩尖标高或控制贯入度。当出现溜桩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锤击。最终由测量人员决定停止锤击。 退船:吊起桩锤和替打,露出桩顶,通过松紧锚缆,打桩船移向桩驳船,再吊起第二根桩。 在移船过程,要注意避免碰桩和锚缆拌桩。l 停锤标准: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本工程PHC管桩沉桩以标高和贯入度双控制,以标高为主,贯入度校核。采用D100锤或以上锤型,停锤贯入度不超过8mm/击。当桩顶已达到设计标高而贯入度仍较大时,应继续锤基使其贯入度接近控制贯入度,但需考虑施工水位,如沉桩贯入度已达控制贯入度,而桩顶未达到设计标高时,应继续锤击贯入100mm或者30到50击,其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控制贯入度,且超高不大于1m。l 沉设到位后管桩的临时固定沉桩区域受到涨落潮潮水的冲击,对桩有一定的影响。打设完成后的桩,在上部横梁未施工前,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倾斜。为保护沉设好的桩,需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一个排架的桩沉设完成后,即可进行通长型钢受力围檩的安装,将排架桩连接成一体,并尽快展开上部结构施工。水上打桩工艺流程详见水上打桩施工工艺流程图。、PHC管桩质量检测根据港口工程桩基动力检测规范(JTJ249-2001)进行动测:PHC管桩高应变动力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3%;低应变动力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0%。四、施工进度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沉桩拟在2012年6月1日开始,并于2012年9月1日完成沉桩。五、质量保证措施:1、沉桩过程中做好详尽的锤击沉桩记录,其要求是:l 锤击记录应分阵次,阵次划分以桩身每下沉1.0米为准。当桩端进入硬土层时,取0.5米为一阵。当桩端接近控制标高0.5米范围内,取0.1米为一阵。l 最后贯入度可按最后0.1米或最后10击的平均每击下沉量为准。l 对沉桩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如断桩、桩身破损、溜桩、贯入度反常和桩周冒泡等均须记录。2、沉桩后桩顶允许偏差:)直桩:允许偏位100毫米;倾斜度偏差1%。斜桩:允许偏位150毫米;倾斜度偏差1%。3、桩打入后,不得利用船体强行纠偏,以免损坏桩体。4、沉桩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停锤,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沉桩:l 桩身突然下沉或严重倾斜;l 桩身裂缝或桩顶严重破碎;l 桩周大量涌水或地面严重隆起;l 锤击贯入度小于3mm。5、对已沉好的桩加强保护,尽快夹好围檩形成整体,并用航标灯作为警示灯,安排人员和船只进行巡逻检查。6、当桩尖进入软土层时,控制好锤击能量,出现溜桩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锤击,不得跟打。7、在施打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