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沉降观测实习报告.doc_第1页
测量沉降观测实习报告.doc_第2页
测量沉降观测实习报告.doc_第3页
测量沉降观测实习报告.doc_第4页
测量沉降观测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实习时间 2011年3月3日至2011年4月3日二实习地点 阳泉市三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为期一个月,是大学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习,深化我们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认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在参加工作前的一次理论强化,对我们毕业论文的制作,及日后工作中的效率,是一个铺垫。四实习简介 1.实习单位 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实习工作 沉降观测(包括高层建筑,护坡等) 3.所用仪器 电子水准仪 (配套器材包括:卡西欧5800计算器、红色喷漆、铟钢尺、对讲机、钢钉); 4.测量方法 主要以几何水准测量为主。沉降观测时,在能表示沉降特征的部位设置沉降点,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埋高水准基准点,利用水准基准点定期沉降测量沉降观测点高程,从而在各个沉降观测点高程变化中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五实习收获 (一)关于高层建筑沉降测量的认识 1.沉降测量的作用:为确保高层建筑物结构安全,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施工中加强高层建筑的测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建筑物的变形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到它的正常使用,尤其是高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通过对观测数据研究和分析沉降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以保障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安全,并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其地基沉降的规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关键词:沉降观测 水准基点 精度 探讨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监测建筑物是否变形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通过定期监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并根据各点间的高程变化来确定建筑物的沉降量、倾斜度等参数,据此推断沉降变形对建筑物的破坏影响程度,为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2.沉降观测的原则:沉降观测时需坚持“五定”原则:(1)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2)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3)观测人员要固定;(4)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5)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3、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分析地基土质软弱以及上部建筑结构荷载不均匀等因素都将导致建筑结构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上部结构过大变形、开裂、倾斜甚至破坏。引起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可分为下列几类: (一)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地基土并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但在设计中对其作了简化假定,使其单一化、理想化,表现为压缩模量、密实度等,这样就使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尽管设计时计算得很认真,也并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完全均匀沉降。 (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施工时地基处理得不好,或因地质勘探不细,没有发现地下的某些不良地质现象,如暗洪、坑洞等,因而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善,从而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4、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的应用某住宅区位于山脚处,先后有两座高层住宅楼开工,两楼相距约10m,每座楼均为地下1层,地上17层,楼地基均为桩基形式,分别由数十根浇灌在岩层上的嵌岩桩支撑,楼体以钢筋混凝土按层整体浇铸,整栋楼体完工后,楼体外将被敷10cm厚的软性隔热保温层。(一)基准点布设基准点一般应分级布设在结构体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整个沉降观测项目中始终保持稳定。一般规定点位距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由于周围地形及城市建设规划的限制,该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基准点按一级布设,共设3个基准点,分别设在门球场边、健身场边、人行小路旁,各点均距建筑物100m以上,但各点相互之间距离较大。标石均为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埋设在原状土中或山体岩石上,埋设时以水泥砂浆对标石固定。(二)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沉降特征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来确定,标志的埋设位置一般要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要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桩基建筑一般将监测点设于桩基上方处,当桩基间距较大时,宜在桩间横梁承重处加设监测点以监测其变形。按此原则,每座楼布设沉降观测点8个,共布设16个,各点分别命名为S1, S2,S8,L1,L2,L8。沉降观测点布设如图1所示: 图1沉降测量布点与观测 (二)沉降测量的步骤 1、布设水准控制网合理制订监测的测量方案,布设水准控制网。一般要求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m;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能后视到二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应构成闭合图形,以便检校;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之外,水准点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和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3、沉降观测实施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临时的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测量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4、数据分析统计记录各次观测,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首先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出统计表,进行汇总;绘制各观测点的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然后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并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三)、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决定了实施的条件和要求1、测量仪器设备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度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的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应经计量单位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后应重新对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2、测量人员的要求检测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3、观测时间的要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时间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首次观测,否则沉降观测因得不到准确数据而使整个观测无效。其他各阶段的复测也必须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时进行,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观测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测量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4、沉降观测点的要求沉降观测点是固定在拟观测建、构筑物上的测量标志,为了能够反映出该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牢固地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构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构筑物的周围。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5、沉降观测精度要求根据工程需要,沉降观测精度共分为四个等级。一等适用于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二等适用于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三等适用于一般性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滑坡监测;四等适用于观测精度要求不高的建筑物、滑坡监测。(四)、沉降观测过程中有关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试工测量。2、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把水准尺,减少系统误差。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象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所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五)、沉降观测方法需要随行业的发展不断探讨改进要做好沉降观测,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一项精密、繁琐、连续的系统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对测量仪器、工作人员、施测程序都有极高的要求。2、沉降观测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技术要求高。随着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如全站仪、GPS在变形观测中逐步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劳动强度,但能否满足精度要求,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3、沉降观测资料反映施工阶段的实际沉降量,一般难以与设计部门提供的理论预留沉降量相符,其主要原因是理论计算假设条件与施工条件变化出入较大,计算无法考虑工期各种动态的影响因素。4、由于累计沉降量均与初始观测值相关,因此初始观测的准确性极为重要,每个观测点的初始观测值必须采用最初连续两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5、合理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要合理适宜,适用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沉降观测测量报告样表 工 程 名 称 馨安家园沉降观测工 程 地 点旧运输处测 量 仪 器DL-101C精密水准仪检 定 证 书 号SXYJ-201002564起 始 水 准 点 号A水准点高程700.0000起 始 水 准 点 号B水准点高程699.5203沉 降 观 测 点初始值上次值第3周期2007-05-122010-07-082010-07-17高程高程高程本次下沉累计下沉本期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速率(m)(m)(m)(mm)(mm)(mm/天)(mm/天)13700.2300700.2300700.23020.2 0.20.01852 0.0028 14700.2153700.2154700.2149-0.5 -0.4(0.05000)-0.0063 15699.9680699.9679699.96830.5 0.30.05000 0.0045 21699.3341699.3341699.33440.3 0.30.03542 0.0047 22698.9887698.9886698.9890.4 0.30.03947 0.0051 23698.8299698.8299698.83010.2 0.20.01921 0.0030 24699.70254056699.7025699.70270.2 0.20.02130 0.0025 25699.3383699.3383699.3382-0.1 -0.1(0.01644)-0.0011 2-6699.42711313699.4272699.4270 -0.2 -0.1(0.01910)-0.0017 31701.0928701.0927701.09280.1 0.00.00579 -0.0001 32701.1350701.1350701.1349-0.1 -0.1(0.00856)-0.0014 33701.8346701.8345701.83450.0 -0.1(0.00544)-0.0012 34701.8238701.8238701.8237-0.1 -0.1(0.01042)-0.0018 3-5701.5603701.5603701.56040.1 0.10.01435 0.0009 4-1701.6565701.6565701.6563-0.2 -0.2(0.02315)-0.0027 4-2701.7389701.7390701.7387-0.3 -0.2(0.02940)-0.0031 4-3700.6711700.6712700.6708-0.4 -0.3(0.04294)-0.0047 4-4701.0562701.0562701.05620.0 0.00.00394 0.0005 4-5701.0935701.0935701.09350.0 0.0(0.00058)0.0000 备注5# 6#楼观测点被改动后第一次观测。施测记录观测者记录者检查者计算者对算者石秀明姚德龙张世强姚德龙高应龙单位名称:山西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六)实习心得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际的重要性。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仪器的用途,熟练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