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胡同文化汪曾祺 教学目标: 1.在查阅“胡同”“文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课文每个段落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基本内涵。 2.赏析部分段落的内部结构,品味作者在段落中的逻辑性;3.从“话语方式和言说对象的和谐”入手,品味文章中口语和古典语言的恰当和灵活运用,进而深入体会文章中作者展示出的胡同文化的内涵,把握作者在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 掌握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的结构的方法,在概括段落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内涵。 教学难点:话语方式和言说对象的和谐 教学方法:资料查找法,概括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查阅“胡同”“文化”的相关资料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概括课文每个段落的内容,从标题入手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课前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胡同”和“文化”的知识导入课文,并联系杭州的“巷”,激发兴趣。 胡同 胡同,是一个译音词,蒙古语中把村落称为“霍多”或“霍敦”,轻声作“胡同”。元代时蒙古人统治中原,故中原的街巷也称为“胡同”,有“胡人大同”的意思。也叫“里弄”、“巷”。 学生欣赏北京胡同的照片,初步感受(PPT)。 葵巷 泛指建国中路与解放路东段交叉处附近地域,现为区片名。宋时尚为城外的一条小巷。清乾隆间,工部郎中汪启淑于巷中之假山弄筑葵园,遂改名为葵巷。清光绪十八年(1892)巡抚嵩骏在巷北建“敷文讲学之庐”(为今杭七中前身)。清著名文学家袁枚(原籍慈溪)曾居此。 高银巷 与清河坊毗连的融和坊,俗称灌肺巷,是南宋著名的珠子市场,买卖动辄以万贯计,故后人称它为高银巷。 孩儿巷 位于杭州城南,靠近浙江省儿童保健医院。孩儿巷东起中山北路,西至武林路。宋称保和坊砖街巷,又名泥孩儿巷,巷内多泥孩儿铺,七夕卖“摩目侯罗”,披以彩服,饰以金珠,斗巧争奇。解放前后,此种“摩目侯罗”市井还有兜卖。元称孩儿巷,清袭称。宋陆游寓居孩儿巷和山子巷间。孩儿巷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还在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名闻遐迩的不朽诗篇:“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现在的孩儿巷98号,即是陆游的故居。 文化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二、字词梳理约二斤鸡蛋 镊子 噌的一声 喧闹 安土重迁 房檩 挪窝 街坊 婚丧嫁娶 熬白菜(熬 o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白菜。熬 o久煮:粥。药。忍受,耐苦支持:煎。夜。炼。)国子监 庠 垿 祭酒 摞起来 置身事外 冷眼旁观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奉公守法 烦躁 衰败 :衰败惨乱 怅惘低徊 (学生自主查字典,注音并解释,然后抄写)三、课文结构梳理1.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结构。课文是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的序,具有说明性特征。问题引领:课文具体写到“文化”的有哪些段落?之前和之后的内容分别写了什么?这三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提醒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要抓住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第一部分:胡同的特点(1-4)对照、渗透 1、布局:方正 2、名称:市民生活气息(市井气息) 3、数目:多小4、环境:便利安静 这一部分整体为下文胡同文化内涵的展示做下铺垫。第二部分:胡同文化的特征及其内涵。(5-12)在6、7、8、9自然段分析的基础上,引出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精义的概括“忍”,也就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10),引用茶馆为证。 11、引用小说中的对话证明北京人能“忍”,能“满足” 12、现实反证5、在结构和内容上承上启下,点出文章的主旨。 6、居住:安土重迁封闭 7、日常生活:独门独院、处街坊 8、饮食:易于满足 9、处事方式: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 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内涵在结构上基本呈对照的形式。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在结构上又是互相渗透的。思考:你如何看待“忍”? 鲁迅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评价 第三部分: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和思考。(13-15) 齐声朗诵13-15自然段,在朗诵中体会作者表现和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作者汪曾祺在北京居住多年,对北京的胡同有着特殊的感情。例如,胡同邻近闹市,买东西很方便,但又“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这正是为作者喜爱的、适于创作的居住环境。同时作者又深感多、小、破旧的胡同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精神品质的提高。这是作者所阐述的胡同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胡同文化是封闭的,它造成了人们的安土重迁、“破家值万贯”的心理;使市民“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以至于北京人对生活的物质要求都不高,产生了大白菜文化现象;更有甚者,北京人遇事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作者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冷静的笔触揭示胡同文化封闭的内涵给北京人造成的深远影响。在批评、否定胡同文化封闭性的同时,又认为“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赞许北京人处街坊的讲究礼数和酒友、鸟友的相会,从中可见作者对胡同文化中的恬淡、朴素的内涵的肯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精义“忍”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的,因为“忍”造成国民无视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毫无正义感,只是一味地明哲保身。作者对“忍”的愤慨、嘲讽溢于言表。“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作者用北京人惯用的调侃语气辛辣地讽刺了胡同文化的“忍”,“真有你的”带有鲜明的北京方言色彩,正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再见吧,胡同。”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这句话独句成段,一声长叹,写出了作者几分清醒、几分伤感以及几分无奈的复杂情感。 对胡同往日辉煌的怀念; 对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伤感; 对胡同衰败的无可奈何; 对冲击胡同文化的商品大潮不可抗拒之势的赞叹; 对胡同及胡同文化将归入虾蟆陵、乌衣巷之列的怅惘低徊; 对于“胡同文化”还有其他的论述吗?你又是怎么看的呢?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考虑问题。 例: 毫无疑问,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传统,传统的东西自有其生存、发展的理由。当然,我们说胡同文化是良莠不齐的,理应抛弃其弊,保护弘扬其优。 北京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胡同,正面临着消失,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究竟要留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需要我们思考。北京胡同里有许多独特的艺术成就,有许多创造性的杰作,它至少能为一种已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文明提供独特的见证。重视胡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宝,将它们保护好,传递给我们的子孙,是我们的责任。 其实老北京的历史并不都在博物馆里,胡同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博物馆,藏着很多故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发掘了,所以在北京老胡同即将被现代文明侵蚀殆尽的今天,保护北京老胡同,保护胡同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作业:注音解释并抄写文中划出的词语,完成课后练习前两题,背诵划定的两个句子。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关系,体会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美。 2.从“话语方式和言说对象的和谐”入手,品味文章中口语和古典语言的恰当和灵活运用,进而深入体会文章中作者展示出的胡同文化的内涵,把握作者在文章的情感内涵。 一、导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背诵情况。在复习上次课对整体结构把握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段落本身之间的结构,也就是句子之间的逻辑性。 二、段落赏析 首先带领学生赏析第一段,让学生明白一个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美,然后以第4、13段为练习,先个人写在本子上,然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分享。 例如:第一段胡同文化离不开胡同,而胡同的特点又是紧密地联系着北京城的特点,所以文章一开始,从大处着笔。第一段共10句话。前四句从北京的建筑格局写起(方正句),概括大街胡同的布局特点正(),这三句是从整体看胡同。这种布局影响了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第句分别用拉洋车的转弯、和老两口睡觉让挪一点地方两个例子俩说明。第句说明特殊情况。第句从胡同看北京城。第10句对全段的总结,其实也是文章整体的思路。(结构上总起,内容上、主题上总领)逻辑性很强。第二段:六个有的,计数、物件、人物、行业、形状、未知,都和市井生活密切相关。例子比较有趣。第四段:5句话2:便利,举两个生活小例子3、4、5:安静,举剃头的、磨剪子的和算命的的声音,以动衬静第1句总起第13段,5句话第1句总述2、3、4句举例以景物衬托 三、话语方式与言说对象的和谐语言(话语)策略选用什么样的语言能最好地表现写作对象言说对象写作的对象,本文是介绍北京的胡同(市井)文化,北京地域民居民俗文化话语方式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本文用北京的“俗语京味儿”根据言说对象的特点选择具有最大亲和度的语言策略,让二者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和谐。如:把栏杆拍遍,豪放派的辛弃疾,作者使用很有气势的语言,长句子,逻辑性强,多用整齐的偶句和排比句,典雅庄重,一气呵成。话语方式体现出来言说对象的特点,和言说对象达到内涵、精神、语言节奏等的一致性。(一个人穿上最适合自己的衣服,最适合自己的发型) 1.北京那特有的事物市井生活中的常见物第1段,拉洋车转弯、老两口睡觉第2、3段,胡同的名字,很有趣第4段,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第7段,随份子,下棋、喝酒、会鸟 8, 窝头,腌萝卜,酱萝卜,臭豆腐,虾米皮熬白菜,国子监,五味神 9, 学生运动 2.语言朴实,俗语写俗事,俗文化但有味朴实的俗语,口语性强,说明、叙述时使用的语言第1段,“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几句话完全是平直的描述,没有什么文辞的修饰,即使打比方,也充满生活气息,“像一块大豆腐”,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但是说出来却让人感到不枯燥,有滋有味;“四方四正”、“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事物的特点描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简字约,但是准确、生动;“城里有大街,有胡同”这样的短句,表达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和上下句子连贯起来,让人觉得像北京艺人说书一样,充满韵味。 模拟京味的语言十足的京片子地根儿,挪窝儿,处街坊,随份子,合礼数,道个喜或道个恼,杀一盘,大酒缸,喝两个,会鸟,闹学生,过学生(过就过去了,在人们心中留不下什么痕迹,形容短暂和无所谓,不爱管闲事的心理,睡不着眯着等。北京人有亲切感,其他人也会有“猎奇赏异”的快感,作者带领我们走进了北京的市井。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46个字,生活水平的五个层次(比较分析五个层次的用语),口吻逼肖,生动形象。有人说作者的散文似水,语言有“水性”,这段文字如“行云流水”,能“上口”,才能“品味”。 一个“嘿”字形神兼备,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及其形象地刻画出了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的神态,表现出来了北京人“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心态。直接引用: 茶馆里王利发的话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 八月骄阳,最精彩的后面三行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第12段两个老北京的话 “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评论的话,既有着一种佩服,也透漏着一些调侃,同时也带有一丝嘲讽的意味。引用广谱俗语破家值万贯远亲不如近邻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或自然流露,也许是有意,北京胡同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市民文化的特征。 3.传统的,典雅的情怀,俗语中的典雅(文言)语句 非生活化的部分,学术性的序言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2) 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3) 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9)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10) 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14)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化用古人意境,四个四字短语相连,形式整齐,一气呵成,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怀旧、感伤和无可奈何之感。作者介绍品味作者,加深理解课文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有“短篇圣手”之称。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出身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能书能画,多才多艺,19岁入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受教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先生。汪曾祺不仅深谙经史子集,而且专攻中国民间文学和戏曲艺术,此外还接受了一些“现代派”的东西,因此,他从气质和造诣上都高于一般作家,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特殊的艺术风格。 汪曾祺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写作短篇小说、散文和诗。194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寂寞、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建国后曾任北京文艺、民间文学编辑。195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劳动。1962年到北京京剧团,从事戏曲剧本的写作。196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羊舍的夜晚,它给人一种清新、明快、温馨的感觉,颂扬了人际间的感情,蕴含着一种人情味。80年代开始,汪曾祺的创作进入丰收期,一批作品的成功给他带来了盛誉,他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成熟作家。 受戒是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发表于1980年。汪曾祺由此才为文坛所推重,被称为“大器晚成”。受戒以平淡素雅的色彩、朴素活脱的语言描绘了小和尚明海和农村小姑娘小英子之间纯真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歌颂了人世间的人情美、人性美。大淖no记事是汪曾祺的另一篇代表作。这篇小说赞扬了潜藏在劳动人民心间的生活意志、战胜邪恶的崇高信念和深沉而笃重的爱情。四、作业:完成同步和课后练习三四题。资料四、关于汪曾祺的散文汪曾祺的散文在取材上自由自在,具有无拘无束的散漫性;营造气氛来书写情感,具有天然的随意性。但他更多的则是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首先是他散文的滋润观。滋润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方位的一种审美自觉。汪曾祺的散文讲历史讲掌故、讲花草虫鱼、讲四方食事,尽管不是有意识的以说教为目的,也不是以某种价值来取舍,但却是自觉地以滋润为前提。比如四方事实中的“口味篇”,他海阔天空,从内蒙的吃羊肉讲到家乡的虾,再从云贵川的辣延伸到山东吃葱。无边无际的事实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却又把一个美好的愿望“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深埋其中,让读者在悠闲享受之中又得到一次宽容的滋润。(二)滋润的最终目的是文化的休息。这种文化的休息的内涵一是带有文化气息的,二是健康的,三是悠闲的。汪曾祺认为,散文应该向读者提供文化的休息,因此他的散文创作动机非常善良。他的作品的内在情绪是欢乐的,即使是写一些痛苦的话题,如身体上要命的牙痛,他都会“泰然处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地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汪曾祺虽然信奉他的不伤感,但他绝不是一个娃哈哈式的开口笑菩萨,一个施舍廉价微笑的老头儿。他虽然常带微笑,因为他要读者到他的散文的宁静港湾里来悠闲一会儿,但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五味俱全、五光十色的生活,不由得叫你在悠闲中增长一点知识。其次是他的审美理想:以和为贵,在平等和宽容中实现和谐。汪曾祺的散文崇尚和谐,这和他的滋润散文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他要让他的读者到他的散文中来作文化休息,这个天地的和谐就变得格外重要了。汪曾祺比较克制和宽容。他长期生活在北京胡同中,对于精义是忍的胡同文化比较熟悉。但他并不是一味迁就胡同文化,而是用他的水性对胡同文化进行改造,形成汪氏的胡同味。这种改造说起来并不奥妙,就是崇尚平等,以此把他的宽容和胡同文化中的消极的忍划清了界限。尽管这种平等崇拜是朴素的原始的,但却使汪曾祺的创作富有生命力,变得积极生动起来。如在林肯的鼻子中,他对美国人喜欢摸林肯头像的鼻子(因为摸了会有好运气)感慨无比,发出了“谁的鼻子都可以摸,林肯的鼻子也可以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景交际用语课件
- 悄悄变化的我课件简介
- 幼儿园大班心脏教育活动策划方案
- 开学第一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 小班上学期老师个人工作方案
- 电磁感应试题及答案
- 七夕餐厅营销活动方案策划
- 定向选调面试题及答案
- 后勤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职业暴露试题及答案
- GB/T 35770-2022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GB/T 4937.20-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20部分:塑封表面安装器件耐潮湿和焊接热综合影响
- GB/T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 GB/T 25216-2010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方法
- 变压器运行维护手册
- GA/T 1161-2014法庭科学DNA检验鉴定文书内容及格式
- 云南专升本会计试题
- 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信息采集表
- 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标准版)
- 神华包头煤化工分公司2013年夏季水平衡测试报告
- 有效咳嗽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