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分析方法.doc_第1页
功能分析方法.doc_第2页
功能分析方法.doc_第3页
功能分析方法.doc_第4页
功能分析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功 能 分 析 方 法SOMMAIRE目 录1 OBJET 目的 .32 DOCUMENT REFERENCE参考资料 .33. DEMARCHE MAITRISE QUALITE GEOMETRIQUE CAISSE 1- 目的本文件描述的是在车身几何质量控制活动范围中的应用的功能分析方法。此项活动的起草旨在从批量投产起,确保车身几何质量并使之在现批量方面长久下去;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顾客方面的功能。它适用于各个不同专业: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和机械加工。2- 参考资料-Q52 1150标准“车身几何质量控制”3- 车身几何质量控制活动步骤:车身几何质量控制活动的各步骤简介3.1-步骤对产品的顾客功能进行定义并分级归类。牵头人:项目质量助手。参与者:工艺负责人,品牌项目领导和DVHL(DTAT,DQUA以及DIRH)使步骤与立标n2一致。此步骤能为所研究的项目临界减序筛选标定各类功能,并制订车身几何质量唯一性清单。顾客功能是顾客对其车子期望的反映。因此也可以说,一项顾客功能是车子的一项功能或一个特性。如果其不好,将造成顾客的不满。顾客功能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例如: -美观方面-顶盖装饰,后视镜,侧围保护. -安装情况-保险杠,机罩铰链,门 -可操作性-玻璃,座椅 -取用方便性-备胎 -安全件-机罩开度 -功能性-玻璃升降 -人体工程学-脚踏板 -密封性-挡风玻璃 -声音方面-气动噪音 -机械方面-车桥传动 等等3.2-步骤:为每一个顾客功能所要达到的目标确定特性。牵头人:技术负责人。参与者:功能负责人,质量助手,采购项目领导,供应商(供货)使步骤与立标n4一致。每一个顾客功能通过一个或几个技术说明,或需要控制的实体大小来确定特性。测量条件和方法由此加以明确。例如:对于车窗操作的顾客功能要确定的特性: -传送节拍 / 方向盘的圈数 -不存在硬点 / 力度的均匀性 -消耗密度 / 操作力矩 -玻璃底座 / 导向 -安装力 / 车窗的拆卸 -车窗在Y向的稳定性 -车窗的安装性能 -车轮前束的最大力度 -等等为了确定这些实物大小和技术说明,要做以下实验,目的是: -尽早确定滑动运动的最大力以便确定减速电机的尺寸 -对机械件的位置、滑动形式的选择和其型面,以及车窗几何影响,验证设想的合理性 -当然,一项车门几何质量活动与体系一起进行3.3-步骤:定义组成顾客条件的产品特性。牵头人:技术负责人参与者:DTAT、DQUA、DPTF、工业化项目和采购领导(供应商)、产品/生产 牵头人使步骤符合立标n5. 此步骤是确定将功能特性转换为各种可供分析的物理量,将其分解为分总成、零件、合理必需的公差以及可实现的公差区间(IT)。作为连接产品定义与生产过程定义的纽带,这一步骤将一直持续,直到能更加便利地对后续不同步骤进行控制为止。(步骤)产品特性的确定是本文中所阐述的功能分析方法的一部分。(见P8)3.4-步骤:确定这些特性的测量方式和模具.牵头人:QVP及ZTC工程师参与者:DTAT、DQUA、DPTF以及DIRH使该步骤符合立标n6.该步骤确定测量模具清单、其在物流中的位置、测量频率和文件(预先监控计划、测量工艺卡),以便能在养件和预批量等各个阶段检查其合理性。控制方法及测量模具的确定同样是在文件中描述的功能分析方法的一部分。3.5-步骤:保证生产流程的能力.牵头人:技术负责人参与者:DTAT、DPTF和DIRH使该步骤符合立标n11.该步骤符合各阶段的制定(样件、预批量和整批量),以建立最终的监控计划。样件调试按以下方式划分: -检查样件与模具是否一致 -对样件的同一间隙进行5次测量以确定模具的重复性.(目标:散差IT/8) -确定弹性变形 -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对分总成进行5次测量以确保预能力.(目标:散差0.25IT,中心偏移0.31IT)3.6-步骤:长期维持和保证生产流程.牵头人:DIRH参与者:DTAT、DQUA和DPTF该结果一直贯穿于现批量.4- 功能分析方法4.1-总论.功能的分析是通过产品实用质量控制方法(QOP)来实现的。此项工作是与许多相关部门紧密合作而实现的:研究部门、通用工艺部门和机械件质量部门4.2-阶段-建立全部车身和分总成的功能清单:车身功能在车身几何质量控制活动中的第一步骤中确定。如果在分总成涉及车身的功能,而与此同时涉及全部与顾客相关的功能的话,(贴合),分总成的功能就为步骤所涉及。例如:车门关闭与密封性玻璃升降机械条件、方向稳定性排气噪音侧围的贴合4.3-阶段-功能分级归类:功能由项目质量助手来分级归类,以确定在车辆上应遵守的质量优先级。对于未按项目分级归类的功能,就由QVP来处理。将要进行的功能分析将考虑这些功能的分类,以确定应遵守的优先功能尺寸以及优先的几何区。例如:前仓需要优先遵守的质量优先级: 1-仪表板安装情况 2-转向杆安装情况 3-机械条件 4-自动推进器组的安装 5-侧围贴合 6-地板贴合 7-雨刮的功能等等4.4-阶段-确定每个功能需要遵守的功能尺寸:功能尺寸在车身几何质量控制活动中的第二步骤中确定并量化。功能尺寸由研究部门(DETA)在各种条件图纸标出(车身、机械、间隙和平整、条件图纸)每个功能尺寸将通过尺寸链的计算来检验,以便用所给的一种程序来使其工业化生效(参见阶段)4.5-阶段-改善尺寸链:QVP建议改善尺寸链,以确定生产程序与车身几何质量活动中所确定的质量优先级相符。1-填写功能分析表格:为了填写表格,首先要提出以下问题: -与功能有关的部件是哪些? 回答这个问题,取功能尺寸的极端。 -用什么方法实现功能各组成部分的不同链环?使用安装框图,确定上述部件将要使用的或为所说的功能建立功能尺寸所需要的模具。2-在按功能实施下列注释的同时改善尺寸链: -理想的分工:一个工具完成一个功能。 -功能分离:目的在于方便调试。 -将构成一个功能的各种零件重建在同一分总成中:以便在同一个地方控制整体。 -分总成的尺寸尽可能晚地固定:可以避免离散的危险。为了更好地控制尺寸,就应直接用滑动贴合。尺寸链的改进将改变汽车零件,以及冲压方法和/或焊装方法的定义。 4.6-阶段-确定制造的支撑定位点、定位销及压紧点:制造起始点(支撑定位点、定位销)确定了光车身和总成件的均衡性,而这用在生产的每个阶段。此种定位方法的确定是按照前面所确定的几何优先级而实现的。为了遵守功能尺寸,如果可能的话,希望每一条基准线都由功能尺寸的极端通过,以便能够在生产的工艺过程中,直接控制功能。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有一个直接尺寸用于尺寸链的计算(减少链环数) -直接在生产程序中实现一个生产尺寸。对于变形的部件和分总成,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6个主定位的基础上增加补充功能。(辅助基准) 资料:工艺协调图(PCM) -目标:在这个文件上反映出了零件总成和分总成的起始点。这就是所表示出的N+1阶段的生产起点,就是说PCM描述的是在以下夹具上固定零件或分总成的情况。(在PCM上不应显示另一零件或分总成)当定位方式根据自然贴合的方式实现时,它就需要得到明确。 -使用标记符号: 用于装配的物体支撑定位 s 用于带有夹紧装置的物体支撑定位 -使用图表基础:CAO 卡片制造起始点的选择方法:1-从分总成开始,一直到毛坯件。借助尺寸链。2-去尾部阶段的优先级功能(这一功能已在阶段功能分析表中加以确定)3-在可能的情况下,选取更重要的与分总成的参考基准一致的参考基准。为了更好地遵守功能尺寸,希望每一基准都经过功能尺寸的极端,目的是得到:一个制造尺寸=功能尺寸必须考虑以下注释: -选取固定的、不可能变形的点。为了更好地控制几何尺寸(例如:冲压件底部、导向孔边,) -选取尽可能远的起始点。为了使零件的定位最可能的精确,由起始所确定的空间应当包容功能,以便减少杠杆力臂的力。 -减少分总成和零件接触支撑的数量。将支撑放在最大的零件上,并尽量保持最长的时间,以便获得一个稳定的容易控制的参考基准。4-随着进入工序各阶段,保持同样的起始点。为了保持连贯性以便进行更好的分析。增加与制造尺寸相符合的定位支撑来补充零件的定位方式。5-从毛坯件开始,再一直到分总成。为了检验是否很好地设定了制造尺寸,以及是否很好地遵守了各项功能。根据一个功能尺寸,设立PCM的样例对起始点的建议:在零件A上确定起始点: -X和Y1方向在现有的导向定位孔中(功能尺寸起点) -Y2向在椭圆孔中(如没有就创建一个) -支撑面在零件下部Z1、Z2、Z3(尽可能选取最远点)在零件B上确定起始点: -零件边上的X1、X2,以控制与A件的贴合 -Y向在椭圆孔中 -零件下部Z1、Z2、Z3支撑面(Z1、Z2选取与零件C共用的点,以便尽可能减少参考基准的数量)在零件C上确定起始点: -X、Y2方向在现有的导向定位孔中(功能尺寸起点) -Y1在椭圆孔中(如果没有就创建一个) -零件下部Z1、Z2、Z3支撑面 4.7-阶段-在实现尺寸链时检查每个功能目标是否已达到:尺寸链检查产品剪切/制造过程是否能够保证功能尺寸。这些涉及到的尺寸链必须通过工艺的起始点。尺寸链中的制造尺寸的基础。每一个功能尺寸(尺寸链的前提条件)都要结合模具的制造尺寸。随后附上的散差标准,是为了确定在冲压和焊装工艺的不同尺寸方面要使用的公差。尺寸链示例(按照X轴线): 公差环分配标准冲 压 不同过程的尺寸链示例 散差标准中IT的使用示例 注意:IT的统计计算按照8的计算来进行,以便简化示例。在使用检测的尺寸的情况下,计算应当按照6来进行。由分装件开始的尺寸链计算情况:*对于滑动贴合的情况,IT按散差表直接计算。 滑动装配示例: 无副尺寸链条件下的计算(零件A / 零件B+C) (零件B / 零件C)=直接尺寸对于强力贴合的情况,必须分解到最小的基本环节,以便进行考虑,在分装件装配时所设置的各种离散。强力装配示例: 计算分段尺寸链(零件A /零件B+C) (零件B/零件C)通过装配阶段找到矢量,然后,该矢量分解成尺寸的尺寸链(分解直到基本的生产尺寸)。示例:仪表板的安装矢量1、2和3是分解成副尺寸链-按照前仓装配框图矢量1-按照前仓和底板装配框图矢量2-按照底板装配框图矢量348-阶段-如果目标不满意就进行改善:如果根据尺寸链计算的IT范围小于或等于条件图纸上给出的理论值范围,则目的达到。(ITIT DETA)在相反的情况下,就建议新的解决方法,以便减少IT和/或降低构成尺寸链的环数。这些建议基于以下几点:1- 汽车件的数字化定义(DFN)为了:-为减少环节IT优先采用光滑贴合。光滑贴合与设备尺寸相符,因此,比起取决于冲压件几何尺寸质量的强力贴合少了约束。-减少零件数量可以降低环节数量。2- 改变制造工艺以便改变零件的装配顺序。(链节)3- 制造起始点(PCM)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实现直接尺寸一减少环节数量(PCM的起始点从功能尺寸的极端通过)。4- DETA条件的变化,如果DETA条件建立在相关班组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基础上的话。今天,功能的特性化要求一项重要的试验工作,因此,在这个过渡阶段,条件不是全部由试验而生效的这一点是可以接受的。49-阶段8-检测工艺卡的制作检测工艺卡确定毛坯件和装配件的控制区域,控制方法类型(模型、3D架)检测结果用来对错误进行分析。该结果应当可以用于调试。因此,应当做到,每一生产工艺的基准就是用于检验的测量点或支撑点,以便获得一个直接的尺寸。在100%检测工艺(环节的极端)的情况下,重新找出构成尺寸链的全部环节。因此,准确采用的IT就是尺寸链的IT,它可以对工艺能很好地确保功能尺寸生效。资料: 测量工艺卡-目的:为了制作冲压件和焊装分装件的检测工艺卡。文件内容:-为控制零件的物体支撑点和压紧头 -为矫正零件或分装件而选取的参考基准 -准备用IT控制的点和/或尺寸-使用符号: 用于控制的物体支撑点 用于控制的带压头的物体支撑点结果的表达形式(调整)-使用图纸的基础:CAO焊接检测工艺卡:分装件的检测将整个环节极端上进行(PCM工艺的起始点)。冲压检测工艺卡:对毛坯件的检测遵循以下两个阶段。-1阶段1:根据冲压的局部进行检测,以便对冲压进行调节。 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检测,以加大应力的消除。 用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