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河金水水利枢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第一章 金河金水水利枢纽毕业设计基本资料1.1 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万江是我国大河流之一,其干流全长1200公里,流域面积25400平方公里,上游95%为山地,河床狭窄,水流湍急;中游大部分为丘陵地带,河床较宽;下游岸为冲积平原,人口最密,农产丰富,为重要农业区域,且有一个中等工业城市,但下游河床淤高,主要靠堤防挡水,每当汛期,常受洪水威胁。万江流域内物产以农产为主,有稻谷、小麦、玉米、甘薯等,矿产较少,燃料很缺乏。金河是万江的重要支流,流经万江的上、中游地带,全长250公里,平均坡降为0.0009,流域面积为9200平方公里,河道两岸为山地丘陵,河道狭窄,水流较急,能量蕴藏甚大,但洪水涨落迅速,对万江中下游防洪相当不利。金河开发计划是配合万江而制定的,为减轻金河洪水对万江中下游农田的威胁,且开发金河能够供应万江中下游工农业日益增长的动力需要,拟在金河与万江汇流处的金水兴建水利枢纽。本枢纽的主要任务是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1.2 坝址地形在本坝址地区,河床狭窄,仅一百多米宽,但随着高程之增高两岸便趋于平坦。两岸高度在200米以上,海拔高程在400米以上,在坝址处右岸较左岸为陡,右岸平均坡度为0.5左右,左岸为0.4左右。坝址位于河湾的下游,在坝址上游十余公里有一开阔地带,为形成水库的良好条件。1.3 坝址地质该区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岩层为黑色硅质页岩和燧石,上有3-9米左右的覆盖层,系河沙卵石,近风化泥土层及崩石。其岩层性质为:黑色硅质页岩:属沉积岩,为硅质胶结物之页岩,根据勘测结果,该岩层性质坚硬致密,仅岩石上层10-18米深度存在有裂缝和节理,不很严重,但须加以处理,经过压水试验,岩石之单位吸水量为0.1公升/分钟。燧石:其岩层不宽,分布于左岸,岩性较黑色硅质页岩为弱。岩层走向:左岸为南300西,右岸为南50东,倾角为500-700,倾向正向上游:在坝址处,据目前资料尚未发现断层。硅质页岩的力学性质:(1)天然含水量时的平均容重: 2600公斤/立方米(2)基岩抗压强度: 1000-1200公斤/平方厘米(3)牢固系数 1215(4)岩石与混凝土之间的的抗剪断摩擦系数为f=0.85,抗剪断凝聚力系数c=7.0kg/cm2;抗剪摩擦系数0.65。 1.4 水文气象本枢纽位于我国中部,气候温和,雨量丰富,雨量多集中于6-9月,此四个月为丰水期,多暴雨。流域及河流坡度较陡,故洪水来势凶猛。枯水期在10-5月,1-4月为最枯季节:本河流自1954年开始建立水文站,本枢纽距该站不远。1、多年月平均流量表月123456789101112605080100180420650600440240150952、各种时期不同频率的洪峰值频率(%)0.010.020.11.02.0510洪水期洪峰(立米/秒)5890560047503630330028002500枯水期洪峰 (立米/秒)2702502083、降雨量资料,见下表: 单位:毫米月份123456各月平均降雨量5.28.818.534.032.680.3各月平均降雨次数2.43.75.96.38.58.1月份789101112各月平均降雨量118.0140.0125.260.128.28.0各月平均降雨次数6.39.8010.18.87.82.2一日最大降雨量曾达90.5毫米。4、气温记录及冰冻情况,见下表: 单位:cm月份123456多年月平均气温4.26.511.517.522.125.9最高气温13.520.028.530.435.239最低气温-7.0-4.7-2.31.58.013.0月份789101112多年月平均气温28.627.722.716.810.44.7最高气温38.537.236.028.021.115.3最低气温17.516.010.02.5-2.1-4.8年平均气温为16.5。河道常年不结冰,在委寒冷的情况下,地面有冰冻现象,但历时短。5、河道泥沙情况根据坝址附近水文站的统计,本河流年平均输砂量为1.8106米3,在河流上游山区有部分森林,其他地方亦在进行造林工作和其他的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生效年限可采用30年,泥沙饱和容重取1.4吨/立方米,泥沙内摩擦角为00。6、水库吹程、风速吹程为3.0公里;多年平均最在风速为15米/秒。50年一遇的风速为17米/秒。7、典型洪峰过程线,水库水位库容曲线,水库水位面积曲线(见另图)。8、坝址流量水位关系如下表:流量(立方米/秒)20050010002000水位(米)153.46155.13156.8158.94流量(立方米/秒)3000400050005500水位(米)160.68162.41164.1164.961.5 当地材料分布情况在坝址上下游两岸有大量的河砂和较多的卵石,椐初步调查河砂的储蓄量为820000立方米,渗透系数K=410-2厘米/秒,卵石储量有580000立方米,大部分在上海。在坝址下游三公里左右,有部分土壤;储量不多,约52000立方米,K=110-3厘米/秒。在本河流上游地区,有部分山区森林,可作筑坝所需木材之用。1.6 交通运输(1)陆路:目前已有三级公路通过本地区,离坝址150公里处有铁路,且与公路衔接。(2)外地材料之运输,主要靠铁路、公路,部分可用木船,运输较方便。(3)施工动力与施工机械的供应:施工动力大部分可由坝址下游处之县城供给,不足之数由离坝址70公里的县城供给。施工机械之供应是方便的。(4)劳动力:坝址所在地区,有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在满足了农业生产的要求下,可以抽调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参加枢纽之修建工作。1.7 其他设计资料上游校核洪水位 184m 死水位 166.28m上游设计洪水位 181m 电站总装机容量108000千瓦上游正常蓄水位 179m 电站最大引用流量 360m3/s设计流量 2200m校核流量 3300m下游校核尾水位154m下游设计尾水位152m下游正常尾水位151m 第二章 枢纽总体布置2.1 工程等别确定因为校核洪水位为184m,查水位库容曲线,总库容=20亿m310亿m3故:工程等别为等。又由电站装机容量10800千瓦,大于50MW且小于300MW;故:工程等别为等。由两者综合得,取等别大的,该工程等别为等,因此建筑物级别为级,抗滑稳定系数K=1.10 。2.2 水利枢纽的分类及布置原则水利枢纽按承担任务的不同可分为防洪枢纽、灌溉枢纽、发电枢纽、航运枢纽等。而大多情况下都是多目标的集合利用枢纽。按坝型可分为重力坝枢纽、拱坝枢纽、土石坝枢纽及水闸枢纽等。 水利枢纽布置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使各种水工建筑物都能布置在安全可靠的地基上,并能满足建筑物的尺度和布置要求以及施工的必需条件,枢纽布置使各个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其位置上各得其所,在运行中相互协调,充分有效地发挥所承担的任务。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建筑物布置紧凑,一物多用,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同时要充分考虑美学要求。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按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进行论证确定。2.3 坝址选择坝址选择与枢纽布置密切相关,不同坝型轴线易采取不同的坝型和枢纽布置,同一坝址也可以有不同的坝型和枢纽布置方案,通过经济比较择优选出坝轴线位置及相应的合理坝型和枢纽布置。坝址选择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理想坝址地质条件是强度高,透水性好,不易风化,没有构造缺陷的岩基,但一般来说,坝址在地质上总是存在缺陷,因此,在选用坝址时应用实际出发。不仅要慎重考虑坝基地质条件,还要求库区及坝址两岸的边坡有足够的稳定性。坝址地形条件与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有着密切关系。除此之外,地形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坝址。一般来说,坝址宜选在河谷狭窄地段,坝轴线较短,可以减少坝体工程量,还要考虑便于施工导流等等,因此需要全面分析。结合考虑,选择最有利的坝址,对于此工程:1从地质条件看:上坝线处河床高于下坝线,根据地质剖面图,上坝线处地基岩比较稳定,坝基岩为黑色硅质页岩和燧石,上面有3-9米覆盖层。2从施工条件看:上坝线河床比较宽,显然相同条件下,上坝线更有利于施工导流,截流期比较短,更容易截流。3从水流条件看,由上、下坝线坝址水位流量关系看出,在同样情况下,上坝线更有利于抬高水位,对发电为主的枢纽是有利的。4从经济方面考虑,下坝线虽然相对平坦一些,且对外交通比上坝线短,但其紧邻生活区,需要迁移居民,耗资较大,不利于经济合理原则,因此,选上坝线比较好。综合以上所有因素来看,在满足枢纽布置和施工导流的前提下,上坝线工程量较小,坝轴线构造更简单,因此,选上坝线作为坝址。2.4 坝型的选择1重力坝(1)重力坝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重力坝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安全可靠。重力坝剖面尺寸大,坝内应力较低,筑坝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好,因而抵抗洪水漫顶、渗漏、地震和战争破坏的能力都比较强。 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任何形状的河谷都可以修建重力坝。 枢纽泄洪问题容易解决。重力坝可以做成溢流的,也可以在坝内不同高程设置泄水孔,一般不需要另设溢洪道或泄水隧洞,枢纽布置紧凑。 便于施工导流。在施工期可以利用坝体导流,一般不需要另设导流隧洞。 施工方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用机械化施工,在放样、立模和混凝土浇筑方面都比较简单,并且加强、修复、维护或扩建也比较方便。(2)重力坝的缺点主要是坝体剖面尺寸大,材料用量多,把体应力较低,材料的强度不能充分发挥,而且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坝基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大,相应的坝体扬压力大,对稳定不利。 2土石坝 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它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有以下优点: 可以就地、就近取材,节省大量水泥、木材和钢材,减少工地的外线运输量。 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 大容量、多功能、高效率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石坝的施工质量,加快了进度,降低了造价,促进了高土石坝建设的发展。但土石坝坝顶不能溢流,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方便,坝体的断面大,土料填筑的质量易受气候的影响。3拱坝拱坝须是固接与基岩的空间壳体结构,在平面上呈凸向上游的拱形,其拱冠剖面竖直的或向上游凸出的曲线形,坝体结构既有拱作用又有梁作用。由于拱坝剖面较薄,坝体几何形状复杂,因此,对于施工质量、建筑材料强和防渗要求等都较重力坝严格。除此之外,拱坝对地形的要求是左右两岸对称,岸坡平顺无突变,在平面上向下游收缩的峡谷段。本设计的两岸地形不适合建拱坝。综合以上三种坝形的优缺点,考虑到本枢纽主要承担了防洪作用,而且在校核洪水位时的流量和泄流量都较大,需要开敞式的坝体泄流形式,由于土石坝自身不能在坝顶溢流的缺点,不能够满足防洪的需要,故选用重力坝作为设计坝型。而重力坝的形式比较多,主要可分为实体重力坝、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等。下面介绍这几种坝型: 1实体重力坝的主要优点就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施工比较方便,并且有丰富的经验技术,施工过程中质量容易控制。其不足之处就是坝体体积较大,扬压力也比较大,施工时不利于混凝土的散热。 2宽缝重力坝具有以下一些优点: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扬压力显著降低;节省混凝土方量。但也有一些缺点,如:增加了模板用量,立模也较复杂;分期导流不便;在严寒地区,对宽缝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而且宽缝重力坝的散热比较好,并且一般情况下,不易出现被坝体内部混凝土由于膨胀而破坏坝体的稳定。 3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与常态混凝土重力坝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工艺程序简单,可快速施工,缩短工期,提前发挥工程效益;胶凝材料用量少,又特别是水泥用量减少;由于水泥用量减少,结合薄层大仓面浇筑,坝体内部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可大大降低,从而简化了温控措施;不设纵缝,节省了模板和灌浆等费用;可使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提高混凝土运输和填筑的工效。但也有一定缺点,如:坝体混凝土分区;各区域内混凝土的级。再结合设计内容,结合工程中有丰富的砂石料场,地质条件不是很复杂,故确定选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方案。2.5 枢纽的总体布置拦河坝在水利枢纽中占主要地位。在确定枢纽工程位置时,一般先确定建坝河段,再进一步确定坝轴线,同时还要考虑采用的坝型和枢纽中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合理解决综合利用要求。一般地,泄洪建筑物和电站厂房应尽量布置在主河床位置,供水建筑物位于岸坡。该枢纽中重力坝由17个坝段组成,其中非溢流坝段每个坝段的长度大约为16m,从右岸至左岸依次为:1号号6坝段为右岸挡水坝段,7号10号坝段为溢流坝段,11号17号坝段为左岸挡水坝段。该坝的坝基最低高程为136.0m,坝顶高程为185.7m,最大坝高为49.7m,坝体总长为269m。枢纽工程布置见附录上下游立视图。2.5.1溢流坝的布置溢流坝的位置应使下泄洪水、排冰时能与下游平顺连接,不致冲淘坝基和其他建筑物的基础,其流态和冲淤不致影响其他建筑物的使用。考虑将其设置在主河床段,约51米,分为4个坝段,8号和9号坝段长12m,7号和10号坝段长13.5m,溢流堰顶高程为171.6m,堰顶安装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工作闸门为弧形闸门,闸门宽高=9m8m,采用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公路桥高程与非溢流坝顶一致。堰顶设有3个中墩,其厚度为3m,2个边墩,厚为3m,横缝设在闸墩上,溢流堰面采用WES曲线,过堰水流采用连续式鼻坎挑流消能,坎顶高程为155m,反弧半径为16m,挑射角为25。边墩向下游延伸成导水墙,其高度为5.5m,断面为梯形,顶宽为0.5m,需分缝,缝距为20m。2.5.2 非溢流坝的布置非溢流坝一般布置在河岸部分并与岸坡相连,非溢流坝与溢流坝或其他建筑物相连处,常用导墙隔开。连接处尽量使迎水面在同一平面上,以免部分建筑物受侧向水压力作用改变坝体的应力。在宽阔河道上以及岸坡覆盖层、风化层极深时,非溢流坝段也可采用土石坝。本设计的非溢流坝段左段约为118米,右段约为100米。坝段长均为16m。坝顶宽度为7m,坝顶两侧各设一人行道,人行道宽1m。坝顶上下游侧均设置1.2m栏杆和灯柱。坝的其他尺寸为:上游坡度为1:0,下游坡度为1:0.8,折坡点高程为172.25m。2.5.3 发电厂房的布置从坝址地形图上分析,左岸较右岸缓,且在坝址附近没有设置厂房的最佳位置,故考虑采取坝后式厂房,将厂房布置在左岸。具体设计过程见电站厂房设计部分。总体布置见枢纽总体布置图。第三章 非溢流坝段设计3.1 坝顶高程的确定坝顶应高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防浪墙顶的高程应高于波浪顶高程,其与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可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由下式(3-1)计算,应选择两者中高程的高者作为选定高程 (3-1)式中: 防浪墙顶至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波高(m); 波浪中心线至正常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安全超高,按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规定,按下表 31采用。表31 安全超高hc相应水位坝的安全级别正常蓄水位0.70.50.4校核洪水位0.50.40.33.1.1 正常蓄水位时坝顶高程的确定 坝的安全级别为I级,查表31得, m由于D=3 Km 20 Km, 20(取50年一遇的风速)宜按官厅水库公式计算 (3-2) (3-3) (3-4) 在20250之间,故h为累积频率为5%的波高,; = 0.826 m 查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表得: 由式(34)得: =0.7+1.03+0.37=2.1 m所以,坝顶高程= 179+2.1=181.1 m3.1.2 校核蓄水位坝顶高程的确定查表31得:m D=3 Km 20 Km, 20(取多年平均最大风速),则按官厅公式计算: 在20250之间, 故h为累积频率为5%的波高,; =0.707m查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表得: =0.5+0.31+0.877=1.687 m 所以,坝顶高程=184+1.687=185.7 m 两者比较取大值,则坝坝高程为185.7 m。3.2 开挖线的确定由于坝顶高程185.7 m,由上坝线地质剖面图及规范规定,坝高小于50m,可建在弱风化中部到上部基岩上,因此坝基沿弱风化层界限开挖,坝基最底点高程136 m 。3.3 非溢流坝剖面的确定3.3.1 基本剖面设计 根据重力坝的荷载特点与工作特点,基本剖面为三角形。如图3-1。图3-1 基本剖面图1.坝底宽度的计算 T= (3-5) (3-6)其中:H=45m , , , ,联立(35)、(36)得: 解得: 0,则取= 0,即该坝的上游面为铅直面。由于上游面为铅直面,则:3.3.2 实用剖面的确定图3-2 实用剖面示意图1坝底宽度:根据工程实践,下游边坡m=0.60.8,为提高坝的安全性,取 m=0.8,则坝底宽度为45且满足坝底宽度为坝高的0.70.9倍。2. 坝顶宽度: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小宽度为5m,为满足交通要求,取坝顶宽度B=7m 。3. 廊道:选用城门洞形,宽3m,高3m,廊道底面距坝基面5m,即高程141m,廊道上游面距上游坝面3m 。4.坝体排水管:根据规范要求,拟定其距上游坝面的距离3m,间距2m,管内径20cm 。5.排水孔:根据规范要求,拟定其距灌浆帷幕2m,孔距2m,孔径100mm 。6.灌浆帷幕:根据规范要求,拟定其中心线距上游坝面3.5m,因为坝高小于100m。故设置一排帷幕,孔距为2m 。3.4 坝体强度和稳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3.4.1 校核洪水位时坝体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验算1荷载组合: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淤沙压力+浪压力2荷载组合计算: 波浪要素计算,由前面已知:=7.91m=3.955m 经计算可知,该重力坝在校核洪水位情况下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2) 坝趾抗压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偶然组合): 作用效应函数: S()=()(1+) (39)抗压强度极限状态抗力函数:= 或 = (310) 式中:坝基面上全部法向作用之和,KN,向下为正;全部作用坝基面形心的力矩之和,KNm,逆时针方向为正;坝基面的面积,;坝基面形心轴到下游面的距离,m;坝基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坝体下游坡度;混凝土抗压强度,KPa;基岩抗压强度,Kpa; 碾压混凝土选用,且材料的分项系数为1.5,故:所以,经过计算,坝趾抗压强度满足要求。(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坝踵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扬压力)坝踵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扬压力),计算公式为: 0 (311)坝基面形心轴到上游面的距离,m 。 、按标准值计算。 则:坝踵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3.4.2 校核洪水位时坝体内层面(廊道中心线上的面)的抗滑稳定性验算1荷载组合: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淤沙压力+浪压力2荷载组合计算:同上。具体计算参见计算简图3-4及附录A荷载计算表格3-8、3-9。图3-4 校核洪水位坝体内层面荷载计算简图3验算:(1)坝体混凝土层面的抗滑稳定性极限状态 计算作用效应函数:S()=8690.91-740.01=7950.9 KN 抗滑稳定抗力函数:R()= + (312) 式中:计算层面上全部切向作用之和,KN ;混凝土层面抗剪断摩擦系数;计算层面上全部法向作用之和,KN,向下为正;计算层面的截面积,;坝基面抗剪断黏聚力系数; 因为坝体材料为碾压混凝土,查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表821-2得、的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分别为1.3,3.0 ;查附录D表D3得=0.91,=0.97Mpa 。则:摩擦系数设计值:=0.91/1.3=0.7 粘聚力设计值: 抗力函数:R()=+ 式中:稳定性核算:对偶然组合 =1.1,=0.85,=1.2抗滑稳定性需满足 =1.10.857950.9=7434.0915KN /=16214.814/1.2 = 13512.345KN 经计算可知,该重力坝在校核洪水位情况下坝体内层面的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2) 坝体选定截面下游端点的抗压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偶然组合): 作用效应函数: S()=()(1+) (313) 抗力函数: = (314)式中: 计算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计算截面形心到下游面的距离,m; =13066.67kpa =()(1+)=881.58kpa所以,经过计算,坝体选定截面下游端点的抗压强度满足要求。(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坝体选定截面上游面的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扬压力)计算公式为: 0 (315)( 、按标准值计算) 则:选定截面上游面的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3.4.3 正常蓄水位时坝体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验算1荷载组合: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淤沙压力+浪压力2荷载组合计算: 波浪要素计算,由前面已知 =8.96m=4.48m 所以,正常蓄水位时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 (2) 坝趾抗压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 作用效应函数: S()=()(1+)抗力函数: = 或 = 所以,经过计算,坝趾抗压强度满足要求。(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坝踵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扬压力)坝踵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扬压力),计算公式为:0 ( 、按标准值计算) 则:坝踵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3.4.4 正常蓄水位时坝体内层面(廊道中心线上的面)的抗滑稳定性验算1荷载组合: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淤沙压力+浪压力2荷载组合计算:具体计算参见计算简图3-6及附录A荷载计算表格3-4、3-5。图3-6 正常蓄水位坝体内层面面荷载计算简图3验算:(1)坝体混凝土层面的抗滑稳定性极限状态 计算作用效应函数:S()=6815.23-471.99 = 6343.24 KN 抗滑稳定抗力函数:R()= + 摩擦系数设计值:=0.91/1.3=0.7 粘聚力设计值: 抗力函数:R()=+ 式中:R()=+ 稳定性核算:对于基本组合 =1.1,=1.0,=1.2抗滑稳定性需满足 =1.11.06343.24=6977.564 KN /=18145.49/1.2 = 15121.242 KN 经计算可知,该重力坝在校核洪水位情况下坝体内层面的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2)坝体选定截面下游端点的抗压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 作用效应函数:S()=()(1+)抗力函数:= =13066.67kpa =()(1+)= 715.99 kpa所以,经过计算,坝体选定截面下游端点的抗压强度满足要求。(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坝体选定截面上游面的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扬压力)计算公式为: 计算截面形心到上游面的距离,m 。 、按标准值计算。 则:选定截面上游面的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3.5 应力计算应力计算公式如下: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316)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317)上游面剪应力: (318)下游面剪应力: (319)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320)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321)上游面主应力: (322) (323)下游面主应力: (324) (325)以上公式(316)到(325)适用于无扬压力作用的情况,当截面上有扬压力作用时,应分别采用下列公式: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式中: 坝体计算截面沿上、下游面的长度,m ; 上游坝坡; 下游坝坡;、计算截面在上、下游坝面所承受的水压力强度(如有淤沙压力时,应计入在内);、计算截面在上、下游坝面处的扬压力强度; 计算截面上全部垂直力之和(包括坝体自重、水重、淤沙重及计算的扬压力等),以下向下为正,对于实体重力坝,均切取单位宽度坝体为准(下同);计算截面上全部垂直力及水平力对于计算截面形心的力矩之和,以使上游面产生压应力者为正。3.5.1 正常蓄水位坝基面的应力计算计算时: 表示上游水位,m ; 表示下游水位,m ; 表示淤沙高度, m ; 以下符号表示意义相同。1 不计扬压力时: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上游面剪应力: 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下游面主应力: 2计扬压力时: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上游面剪应力: 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下游面主应力: 3.5.2 正常蓄水位坝体内层面的应力计算1 不计扬压力时: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上游面剪应力: 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下游面主应力: 2计扬压力时: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上游面剪应力: 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下游面主应力: 3.5.3 校核洪水位时坝基面的应力计算1不计扬压力时: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上游面剪应力: 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下游面主应力: 2计扬压力时: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上游面剪应力: 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下游面主应力: 3.5.4 校核洪水位时坝体内层面的应力计算1不计扬压力时: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上游面剪应力: 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下游面主应力: 2计扬压力时: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上游面剪应力: 下游面剪应力: 上游面水平正应力: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上游面主应力: 下游面主应力: 以上计算结果均列入计算表格。见附录B表3-10至表3-13。经计算,应力满足要求。第四章 溢流坝段设计4.1 孔口设计1泄水方式的选择:为使水库有较好的超泄能力,采用开敞式孔口。2洪水标准的确定;本次设计的重力坝是一级建筑物,根据规范查山区、丘陵区水利工程建筑物洪水标准,采用5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100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3流量的确定:设计情况下,溢流坝的下泄流量为2200 m3/s ;校核情况下,溢流坝的下泄流量为3300 m3/s。4单宽流量的选择:坝址处基岩比较坚硬完整,综合枢纽的布置及下游的消能防冲要求,单宽流量去50100 m3/s。5孔口净宽的拟定:分别计算设计和校核情况下溢洪道所需孔口宽度。计算成果如下:表41 孔口净宽计算计算情况流量Q(m3/s)单宽流量 q(m3/s)孔口净宽B(m)设计情况2200501004422校核情况3300501006633 根据以上计算,溢流坝孔口净宽取36m,假设每一宽度为9m,则孔数为4。6溢流坝段总长度(溢流孔口的总宽度)的确定:根据工程经验拟订闸墩的厚度为:中墩3m,边墩3m,则溢流坝段的总长度B0为: m7堰顶高程的确定:处拟侧收缩系数=0.95,流量系数=0.502,因为过堰水流为自由出流,故=1。由堰流公式:计算堰上水头,计算水位分别减去相应的堰上水头,即为堰顶高程。计算结果见下表:表42 堰顶高程计算表格计算情况流量(m3/s)侧收缩系数流量系数m孔口净宽(m)堰上水头(m)堰顶高程(m)设计情况22000.950.502369.4171.6校核情况33000.950.5023612.6171.6所以,堰顶高程取171.6m。8闸门高度的确定:计算如下 门高正常蓄水位-堰顶高程+(0.10.2) = 取8.9定型设计水头的确定:堰上最大水头校核洪水位-堰顶高程= m所以,定型设计水头() m取=10.5 m .坝面最大负压0.3=3.15m,小于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最大负压不超过36 m水柱。10泄流能力校核:先由水力学公式计算侧收缩系数,然后计算不同作用下的流量系数,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堰流公式校核堰的泄流能力,计算结果见下表:的取值是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附录C表C1查得。的取值是由水力学公式(8.10) 计算得到。 (其中 为边墩形状系数,取0.1;为闸墩形状系数,由图8.14查得;为堰孔数;为堰顶全水头;为孔口宽度。表43 孔口的泄流能力校核表设计情况369.40.4970.9221004.5% 5%校核情况3612.40.5100.9333000 5% 由计算结果知:孔口的泄流能力满足要求。 4.2 消能防冲设计通过溢流坝顶下泄的水流,具有很大能量,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消能措施,保护下游河床免受冲刷。消能设计的原则:消能效果好,结构可靠,防止空蚀和磨蚀,以保证坝体和有关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时应根据坝址地形,地址条件,枢纽布置,坝高、下泄流量等综合考虑。溢流坝常用的消能方式是:挑流消能和底流消能,挑流消能又分连续式挑流消能和差动式挑流消能。连续式挑流消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水流平顺,射程较远,一般不易产生空蚀,且其利用溢流坝下游的挑流鼻坎将从坝顶下泄的高速水流抛向空中,使水流扩散、掺气,然后跌入下游河床的水垫中,水流在同空气摩擦的过程中可消耗一部分能量于冲坑中,这种方式比较经济。差动式挑流消能:冲坑最深点距坝脚较近,鼻坎上水流流态复杂,在高速水流作用下,容易引起空蚀破坏。底流消能:土石方开挖量和混凝土浇筑量一般都较大,与挑流消能比较,底流消能在经济方面往往不利。故:选用连续式挑流消能。4.2.1 挑流鼻坎设计挑流鼻坎有连续式鼻坎和差动式,本设计采用连续式;按规范规定,鼻坎挑射角,根据工程经验,挑射角一般取,对于深水河槽之间,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取;鼻坝坝顶高程高出下游最高水位12m,所以鼻坎高程为154+1=155m,反弧半径R=(410)h, 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处的水深(常近似取鼻坎上水深)。4.2.2 反弧半径的确定 鼻坎处水流平均流速按下式计算: (4-1)堰面流速系数库水位至坎顶的高差 因为 ,所以鼻坝平均水深为: (4-2)Q校核洪水时溢流坝下泄流量为m3/s; B鼻坎处水面宽度,m。反弧半径 取4.2.3 挑距和冲抗的估算连续式挑流鼻坎的水舌挑距按水舌外缘计算: 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公式: (4-3)式中: L坝下游垂直面到挑流水舌外缘进入下游水面后与河床面交点的水平距离,m; 坝顶水面流速,m/s,按鼻坎处平均流速的1.1倍计,即计算时(Ho为水库水位至坝顶的落差,m); 鼻坎的挑角,(度); 坝顶垂直方向水深,m , h为坎顶平均水深; 堰面流速系数; T最大冲坑深度,由河床面至坑底,m; 最大冲坑水垫厚度估算:参见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公式。 (4-4) (4-5) 式中: 水垫厚度,自水面到坑底,m; 冲坑深度,m; q单宽流量,; H上、下游水位差,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作发展视角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排球项自教学设计
- 水利溺水应急预案
- 2025年郴州社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补考技术作图真题及答案
- 搭简易板房合同(标准版)
- 汛期预警应急预案
- 中考辽阳地理真题及答案
- 初中地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乐陵中考听力真题及答案
- 软件著作权合同(标准版)
- 4.3平面镜成像(练习)原卷版
- MOOC 英语话中华-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SCAN 反恐审核要求清单
- 综合楼监理规划
-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 人行桥、机耕桥施工
- 10KV配电室倒闸操作票
- Unit+4+Natural+Disasters+Workbook+China+to+the+rescue+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上学期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疑难病历随访登记本(医技科)
- 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Task 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16G362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