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_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_第1页
消防知识_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_第2页
消防知识_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_第3页
消防知识_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_第4页
消防知识_地下室消防疏散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室设计 目录一 地下室设计1 地下室范围控制2 地下室构造埋置深度3 地下室各层功能分配4 地下室层高的确定5 地下室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划分的原则6 地下室防水设计二 地下室汽车库设计1 汽车库的建筑分类 防火分类 耐火等级2 地下汽车库的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 3 安全疏散4 地下汽车库车位的经济排放5 汽车库场地坡度及地面排水构造 三 地下室设备用房设计1 一般原则2 设备用房防火门等级3 安全出口数量4 层高控制5 规范有关条文规定6 建筑构造 地下室设计 一 地下室范围控制 总体设计条件 0 7H H为地下室埋深 且还应 5 0m 地下室范围必须在用地红线内 但可出建筑红线 二 地下室构造埋置深度 地下室构造埋置深度 其目的是满足建筑物构造稳定要求 高层结构规范规定 a H 18桩基础b H 15天然地基筏基 三 地下室各层功能划分 多层地下室 当为平战结合时 应根据功能不同合理划分地下室各层功能空间 例如 人防工程应放在最底层 设备用房 除规范规定的锅炉房 变压器室及柴油发电机室放在地下一层外 水池 水泵房等应考虑放在地下室最底层 四 地下室层高的确定 地下室层高确定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 设计中应具体分析 1 一般地下室与人防地下室层高人防地下室除需考虑与普通地下室功能相同的条件外 还应考虑人防的荷载 人防主出入口的位置 以及重力管线的走向等 对于平时是汽车库 战时为人防的地下室空间分配基本尺度见下图 覆土层厚度的控制大型社区的开发商 目前将环境设计也做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很多环境要在地下室顶板上来完成 要求我们在先行的硬件设计上留足供环境设计的空间 也就是我们要讲的覆土层厚度 大环境种植时控制在0 9 1 50m 可种植大型乔木 小环境种植时控制在0 6 0 9m 草坪 花草 罐木等 设有覆土层的地下室 重力管线可通过覆土层集中后排入市政管网 对于 0 7米厚的覆土 重力管线可直接穿越 无需做管沟保护 小于此数时 重力管线遇车道等需要进行构造加固 重力管线不得穿人防顶板 结构的梁高结构的构造梁高一般应为1 12跨度 他与柱网大小有关 与荷载有关 与结构转换的位置有关 为了有效地控制层高 在地下室设计中要求结构专业将梁的截面进行调整 来争取高度 但要说明一点 扁平梁设计是不经济的 不宜多用 地下室柱网的尺寸对车库而言 大约在8 0 8 5m左右 梁高度控制在800mm高度并不困难 自动喷淋一般情况下 地下室内的消防干管要求穿梁 a 当结构为井字梁时 主梁及次梁相差不大时 喷淋管可能既穿主梁又穿次梁 主管穿梁支管也可能穿梁 此时结构专业应会同水专业一同确定梁标高 b 一般结构梁时 主管穿梁 支管不穿 通风与电缆桥架喷淋 通风管及电缆桥架在大多数情况下各专业会协调并综合可避免重叠相加 风管在遇梁时 也可做等等截面转换来节省空间 我们一般控制通风 桥架共用400 500高度空间 他们同样需要避让 减少交叉 风管与喷淋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叠加 但当主风管的宽度 1200 时 其风管底部必须设有喷淋口 其高度为200mm 这时就必须叠加计算 我们在做地下室管网综合时 应协调机电专业 通风管靠边布置 尽可能布置在停车位的上方及尾部 而避开布置在车辆的运行线路上方 车库净高 深圳市要求其净高不小于2 3m 地面找坡及排水沟 集水井构造 结构标高比建筑标高低100mm 用于建筑地面找坡 排水沟等 排水沟主要排除库内积水 而实际上 对于封闭式地下室 除清洗外其他时间是无水的 注意 覆土层可根据环境是否有要求而定 不设覆土层时 重力管线必要时可穿地下室顶板走顶板底 此时可根据管线长短 找坡等要求 合理分配空间 对大底盘的地下室如无覆土层时应合理确定地下室顶板标高 避免地下室顶板与周围场地形成高差而暴露 2 设备用房层高 对于独立的地下室 设备用房应集中靠边布置 必要时局部层高加高 且靠安全出口集中处 便于疏散 设备用房的层高应根据各专业提资条件确定 五 地下室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划分原则1 防火分区划分原则及面积控制a 水平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门 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 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 如确有困难时 可采用特种防火卷帘或防火卷帘加防护冷却水幕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 b 竖向防火分区 竖向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也应符合相应各类建筑物水平防火分区或防火间隔的建筑面积要求 2 防烟分区划分原则及面积控制 按用途划分时应注意 a 各种管道穿墙 穿楼板处 应用不燃烧材料封堵 b 疏散走道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走道上的门应用防火门 防火门的等级按规范要求 按面积划分时应注意 如所有防烟分区共用一套排烟设备 排烟风机的容量应按最大防烟分区的面积计算 只考虑一个分区着火 按楼层划分时应注意 a 有效地防止烟气无限制地向上蔓延 防烟分区的设置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 包括地下室 和走道 不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对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如地下室 防烟楼梯间 消防电梯 避难房间等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一般不跨越楼层 如需要 则以不超过三层为宜 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 a 顶棚高度 6 0米时不再需要划分防烟分区 结构梁净高大于或等于500时 视为挡烟垂璧 不再需要划分防烟分区 b 高层建筑 一般用途的地下建筑 500 3 提请设计中注意的几点 1 人防工程内的防火分区应在各出入口的甲级防火门或管理门的范围内划分 2 水池 水库等无可燃物的房间 其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之内 3 机电设备用房如柴油发电机房 直燃机房 锅炉房等以及各自配套的储油间 水泵房 空调机房等 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 4 地下室的消防走道不应划分防火分区 5 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当有多个防火分区时 与另一个防火分区间的联通口可视为第二安全出口 但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 每个防烟分区在设排烟系统的同时也应设进风系统 地下室一层汽车进出口坡道作为该防烟分区的补风时此防火分区不再单独设置进风系统 7 地下汽车库的 一进 两排 的进风排风系统设计概念 六 地下室防水设计地下室的维护结构由于受到各种水的侵蚀 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以保证地下室防水效果 为此我们应做好地下室防水设计地下室防水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及使用要求 选择合宜的结构型式 合理确定防水等级 材料条件 制定正确的防水设计方案 地下室防水设计按国家标准 分为四个防水等级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 注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 可按工程或组成单元划分 防潮要求较高的工程 除应达到一级防水等级外 还应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 上表适宜工程项目栏内 仅列举一般性工程 上表未列工程项目可参照相似工程防水要求确定防水等级 防水工程等级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 87 防水设计有多种方案 如隔水法 降排水法 综合法 这里我们重点讲隔水法 隔水法是利用材料本身的不透水性 以隔绝各种地下水 地表水对地下室围护结构的浸透 如毛细管水 上层滞止水以及各种有压力和无压力水 以起到对地下室的隔水 防潮作用 地下室防水一般采用隔水法 以材料分 有柔性和刚性防水材料两种 柔性防水材料具有一定弹性及柔软性 能适应一定程度的微量变形 柔性材料 1 沥青系防水卷材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 合成高分子卷材4 防水涂膜 a 焦油聚氨脂涂料b 硅橡胶等刚性防水材料 是指以水泥 砂 石为原材料或掺入少量外加剂 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配制而成的具有一定抗渗能力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防水材料 以结构形式分 1 混凝土防水 称为本体防水2 卷材涂膜防水 统称为辅助防水总之 隔水法是地下室防水常用的 最有效的措施 隔水法设计要点 1 根据地下室使用要求的重要性 确定防水等级 2 地下水位与地下室底板高低尺寸关系 地质条件 土质饱和特征明确 3 辅助防水层一般应设在静水压作用一面 迎水面 4 当防水层必须设在同静水压作用相反表面时 则抵抗水的结构应具有必要的强度 设防高度 防水工程的设计高度应根据地下水情况和周围土壤情况确定 对于结构的本体防水如 1 普通防水混凝土 根据抗渗要求配制的 与普通砼不同 强度 2 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掺与微量有机或无机的外加剂合易性 密实性 抗渗性3 膨胀剂防水混凝土 膨胀剂代替水泥 补偿收缩 膨胀无论是哪一种 其抗渗等级应 S8 即表示地下室外墙在0 8MPa的水压力下 不渗水 地下汽车库设计 一 汽车库的建筑分类 防火分类 耐火等级汽车库建筑规模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 汽车库的建筑分类与下列因素有关 1 与安全出口数量有关2 与出入口位置有关 特大 大 中型不应直接与主干道连接 3 与安全出口宽度有关 汽车库按防火分类为四类 汽车库的防火分类与下列因素有关 1 与防火等级有关2 与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有关3 与疏散出口之间间距有关4 与安全出口数量有关 汽车疏散及人员疏散 大 中型汽车库 301 500 51 300 辆 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特大型汽车库 500 辆 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 并应设人流专用出入口注 上述 中 技术规范 a 出入口净距应大于15m b 双向7 0m c 单向 5 0m 防火规范 a 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 0M 双车道不宜小于7 0M b 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关于 GB50067 97 和 JGJ100 98 规范中 有关车辆出入口的宽度和两出入口净距两点上有差异 在过去的设计及报建中有如下经验 供借鉴 对特大型汽车库 出入口必须为三个以上 车道宽度为5 0M 大 中 小型出入口数量按防火规范要求 车道宽度为4 0M 两出入口净距 10 0M 二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划分地下汽车库的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防火分区2000m2设自喷后4000m2防烟分区2000m2 两个防火分区共用一个安全出口 三个防火分区共用一个安全出口 三 安全疏散 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每个防火分区内 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 a 同一时间的人数 25人b 类汽车库 汽车库内最远工作点及安全出口距离应 60m 无喷淋时为45m 四 地下室车位的经济排放三个原则 1 单向行驶2 后退停车3 一次进出车要求 五 汽车库坡道坡度及地面排水构造 停车场坡度不应超过0 5 以免发生溜滑 技术措施 5 1 9条 汽车库内当回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 时 坡道上 下端场均应设置缓坡段 其直线段直线缓坡段的水平坡度不应小于3 6m 缓坡坡度为直线坡道坡度15 最大 的1 2 即为7 5 曲线段的直线缓坡为曲线坡道坡度12 最大 的1 2 即为6 0 曲线段的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 4m 曲线半径不应小20m 入地下室车库的坡道端部宜设档水反坡和横向通长雨水截水沟 雨水截水沟通常应设两道 第一道在入口处 第二道设在坡道加顶盖的下方2000 3000处 详见下图 汽车坡道应采用耐磨材料和防滑措施 地库排水构造及特点 a 面层预留100即可b 地下最底层设集水井 间距36 40米 其它层设地漏c 集水井四周一米范围内按1 找坡d 综合造价降低 设计要点 地下汽车库的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停车数量多少 决定汽车库的建筑类别根据建筑的类别确定汽车库的出口数量及坡道的宽度汽车出入口与总平面的关系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最大面积人员疏散出口的位置及数量 地下室设备用房设计 位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内的设备用房布置受到众多条件的制约 柱网大小 剪力墙 出入口位置 运输通道 净高等等 设备用房布置的是否合理 是一个各专业配合的集合体 一般应遵守下列原则 1 根据规划要点要求考虑电 水专业的进线 出线及与市政管网接口等因素 宜集中布置 2 避开人防区出线 3 设备进出的运输通道 当利用坡道作运输通道时 注意净高的要求 4 规范规定放在地下一层的设备用房 应该遵守 A 变电室位置应选择在接近负荷中心或大容量用电设备处 并应满足负荷服务半径的要求 B 设备用房面积的大小可由建筑专业先提资确定大致位置 各专业反资调整后确定 C 各设备用房的安全疏散 开门数量 位置 大小等 均应由建筑专业在提资时完成 以免影响其他专业的设备布置 1 设备用房防火门的防火等级 变压器室 柴油发电机房 柴油发电机室的储油间 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 通风空调机房 消防水泵房以上设备用房均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耐火时间为1 20h 2 安全出口及疏散出口数量 设备用房设有防火隔墙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开 我们可视为是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 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为两个 一个应直通室外安全出口 一个可以跨越另一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 当每个房间面积 60m2时 内部点到门的距离 15m时 应设两个疏散出口 高压配电室当其长度大于7 0m时 应设两个疏散出口 并宜布置在配电室两端 当长度大于60m时 宜增加一个出口 配电控制室一般应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 低压配电室长度 8 0m时 配电 控制室均应设两个疏散出口 3 层高控制 1 多层地下室时 设备用房可靠一侧集中 并可与地下汽车库错层布置 2 一层地下室时 可局部加深解决层高不足的问题 4 规范有关条文规定 1 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 2 消防控制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 3 柴油发电机室 可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 二层 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 4 消防水池的总容量超过500m3 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 5 生活水池总容量超过200m3时 应分两格 其水泵布置应考虑一格清洗时另一格能正常使用 6 生活或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的水池 水箱的池 箱 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 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底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 7 水泵房地面宜低于水池底面 8 电气用设备房不应与有水的房间相邻 下方布置 9 埋地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