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30例临床的疗效观察.doc_第1页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30例临床的疗效观察.doc_第2页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30例临床的疗效观察.doc_第3页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30例临床的疗效观察.doc_第4页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30例临床的疗效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30例临床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疗效对照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了30例肩袖损伤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1周、第2周、第4周以及治疗后第1周和第4周治疗情况,采用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和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在治疗开始第1周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开始第2周后Constant-Murley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28例患者治疗效果在80分以上,治疗效果良好,其中8例在90分以上,治疗效果优秀,3例在70分以上,治疗效果可以,仅1例肩袖撕裂患者在治疗第二周后效果不明显,转为手术治疗。 结论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在治疗肩袖损伤方面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肩袖损伤患者肩部疼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肩袖损伤;周关节活动度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肌腱构成的包裹肱骨头的袖套样结构。肩袖损伤是指肩袖及其邻近组织的损伤,引起缺乏典型症状,往往造成漏诊、误诊,而难以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影响其早期修复,甚至遗留不可救疗的后遗症。据英国调查, 肩关节疼痛的发病率仅次于脊柱与膝关节, 而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病变的17%41%,其中大部分为冈上肌腱损伤1。在我国,形势非常严峻,肩袖损伤的比例约占肩关节病变 30%-60%,至今肩袖损伤的治疗仍是骨科面临的难题之一2。据报道,肩袖损伤后行开放性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后失败率达到13%-68%3。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脉冲声波。具有高压强性、短时性、宽频性,以声能形式穿越低声阻抗的介质(如软组织)。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Therapy,ESWT)自1980年首次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以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对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也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在治疗肌筋膜、骨关节慢性损伤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4-6。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3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并接受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在41.18.5岁,病程3-6个月. 入选标准:肩关节疼痛,MRI及彩超检测明确为肩袖损伤;患者在治疗前未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或家属自愿参加临床观察,并配合治疗和随访,对该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局部感染、皮肤受损、孕妇、凝血功能异常; 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肩部疼痛; 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治疗病患等不宜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选择2013年1月-2013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并接受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在41.18.5岁,病程3-6个月. 二、治疗方法采用瑞士Storz公司产MP100型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治疗,治疗时患者取卧位,固定患肩,找出明显压痛点并做标记,以压痛点为中心给予冲击波治疗。按治疗疗程进行,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的剂量:治疗探头选用15 mm、频率58 Hz、治疗压力2.0-3.5 bar, 功率能量密度0.080.16mJ/mm2 ,每次冲击2000次-3000次。初始能量一般设在:频率5 Hz、治疗压力2.0 bar,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工作电压及频率,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三、评定方法1采用治疗前后自身疗效对照:治疗前进行一次肩关节功能评估及VAS评分,然后观察并记录治疗开始后第1周、第2周、第4周以及治疗后第1周和第4周治疗情况,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及采用VAS评分记录。2. 临床疗效评定 肩关节功能评估: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7、8评定,总分100分,包括4 个部分: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其中35分来自患者的主观感受(疼痛15分,ADL 20分);其它65分(ROM 40分,肌力25分)。分数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疼痛程度评分:采用目测类比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患处的疼痛强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强烈疼痛。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分别测量患者肩关节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角度。四、统计学分析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评价肩关节功能活动情况,采用单纯VAS评分作观察点进行动态评估,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患者完成冲击波治疗,治疗周期中,1例肩袖撕裂患者在2次冲击波治疗后效果不佳,转为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第1疗程4次治疗以及治疗后效果调查。治疗中第2周、第4周治疗后4周Constant-Murley平均得分由治疗前的(57.635.06)分提高到(90.581.42)分,VAS评分由治疗前(6.090.54)分降到(1.420.93)分(详见表1)。表中可以看出在治疗过程中,效果缓慢,尤其是治疗的早期,在治疗后4周左右症状明显改善。表1 30例肩袖损伤患者Constant-Murley及VAS得分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治疗前57.635.066.090.54治疗中第1周60.564.445.470.75*治疗中第2周64.915.71*4.500.72*治疗中第4周69.425.03*3.970.37*治疗后1周74.004.71*3.190.52*治疗后4周90.58.1.42*1.420.93*注:与治疗前数据对比,*为P0.05:讨论本研究采用的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Therapy,ESWT)属于低能量气动式冲击波,相对于聚焦状冲击波在治疗肌肉软组织疾病方面定位更精确,作用范围广,有利于大面积止痛;同时操作简便(不需要使用镇痛剂),无副作用,安全性更佳、同时经济、省时、患者易接受9,10。肩袖损伤是最常见的肌腱损伤,临床上以冈上肌肌腱损伤较为常见,其患者人数约占肩袖损伤患者总数的8010。目前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肩袖损伤方面具有促进血管、软组织以及肌腱再生11,减少钙化12等功效并且冲击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疼痛,包括提高机体痛阀、直接抑制疼痛受体或神经末梢细胞功能、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组成,抑制疼痛信息传递、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加速、加速炎性介质消退等缓解疼痛。本实验结果表明,经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后,30例(除1例患者外)肩袖损伤患者在治疗4周后Constant-Murley评分和VAS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后4周28例患者(占87.5%)治疗效果在80分以上,治疗效果良好,其中8例(25%)在90分以上,治疗效果优秀,3例在70分以上,治疗效果可以,仅1例肩袖撕裂患者在治疗第二周后效果不明显,转为手术治疗。尤其是在镇痛方面,在治疗开始第1周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肩袖损伤方面疗效显著。目前体外冲击波还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肩袖损伤方面许多作用机理尚未明确,仍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改进。本实验采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32例肩袖损伤患者疗效显著,但是存在研究病例较少,还需要未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针对肩袖损伤治疗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参考文献1 刘玉杰, 卢世壁.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1998,14(5):340- 3422 郭征, 郭霞, 邝适存, 等.冲击波由碎石到治疗骨科疾病基础研究概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9(7):711-7133李敬娥, 段永宏, 郭飞. 体外冲击波诱导成骨的研究进展J. 医疗卫生装备, 2009,1(30): 40-434 Kaspar D, Seidl W, Neidlinger-Wilke C, et al. Dynamic cell stretching increaseshuman osteoblast prolife ration and CICP synthesis but decreases osteocalcinsynthsis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J. J Biomech, 2000, 33 (1): 45-51.5 Rompe J D, Kirkkpatt rick C, Kullmer K, et al. Dose-related effects of shock waveon rabbits tendon illis J. J Bone Jiont Surg Br, 1998, 80 (5):546-552.6 钟俊, 刘世清, 彭昊等. 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愈合过程中的作用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4(28):236-239.7 南登岜康复医学M.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79-2818Constant CR, Murley AH. 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 Clin Onhop Relat Res, 1987, 214: 160-1649 Rompe JD, Meurer A, Nafe B, et al. Repetitive low-energy shock wave application without local anesthesia is more efficient than repetitive low-energy shock wave application with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lantar fasciitis. J Orthop Res, 2005, 23:931-941.10 陈进城, 王诗忠, 陈水金, 陈少清, 何坚. 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研究分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9):745 - 747.11 Wang CJ, Huang HY, Pai CH . Shock wave-enhanced neovascularization at the tendon-bone junction:an experiment in dogs,J Foot Ank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