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CWin和OMSTAR使用说明.doc_第1页
TPCWin和OMSTAR使用说明.doc_第2页
TPCWin和OMSTAR使用说明.doc_第3页
TPCWin和OMSTAR使用说明.doc_第4页
TPCWin和OMSTAR使用说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庆移动大楼TD单通问题分析报告 安庆移动大楼TD单通问题分析报告问题描述2010年6月1日,安庆移动反馈,在黄土炕安庆移动公司大楼偶尔会出现TD单通问题:主叫可以听到被叫,但是被叫听不到主叫。主叫终端型号是:三星,3930C,软件版本是S3930CZMIK5。问题分析问题复现测试:1. 现场复测准备6月4日6日,在安庆移动公司大楼6楼复测, 主叫手机:IMSI 460020858844204 三星3930C,软件版本是S3930CZMIK5;被叫手机:IMSI 460005133653617 联芯8130E,软件版本是8130.2.00.09_v3;测试方法:主叫呼被叫,持续180s,间隔30S,接通后主被叫听语音;2. 记录RNC侧、NodeB的数据RNC侧使用CDT记录数据;NodeB侧使用TPCWin记录用户面数据。2.1 CDT记录数据要求:需要记录好主被叫CDT信令,记录方法如下:Lmt客户端软件设置:1) 将CDTMSGTYPE部分的内容其“value”设置为1。2) 将LMT客户端重新启动后,填入IMSI号3) 按照如下要求,将“L2数传上报时长”设置为100小时,“周期性数传统计上报”、“AI采集周期”和“带内信令跟踪”都需要选中。按照如上要求将主被叫的CDT都记录好。2.2 TPCWin记录数据要求如下:记录之前的要求:需要知道主被叫UE所在小区及载波,如果不好确认用户UE占用哪个载波,则需要记录该小区的所有载波。一般在远端记录TPCWin数据。在远端记录TPCWin数据时需要注意:1) 从产品侧获取UE所在小区的基站远程维护IP地址,或者通过OMC查询获取;然后在lmt客户端上ping 基站远程维护IP地址,如果ping不通,咨询产品侧加路由。2) 通过LMTB,使用命令“LST OMCH”查询维护通道的ST“承载业务类型”,一般要求是“UBRPLUS”;否则,容易导致丢失抓取的数据。一定要将其修改为“UBRPLUS”。如果不会修改,请咨询产品侧维护工程师。3) 由于一般不好确定UE占用小区哪个载波,所以需要记录该小区所有载波的TPCWin数据。通过LMTB,使用命令“LST CARRIERRES”查询,注意:“本地小区设备ID”,一般每个基站第一小区的“本地小区设备ID”是0;第二小区的“本地小区设备ID”是6;第三小区的“本地小区设备ID”是12。每个小区的“载波资源ID”分配规则是:第一个载波的“载波资源ID”是0;第二个载波的“载波资源ID”是1;第三个载波的“载波资源ID”是2;第四个载波的“载波资源ID”是3;依此类推。TPCWin数据跟踪:1) 安装好与NodeB版本配套的TPCWin软件。2) 从配套的NodeB版本中找到配套的“HeaderFiles”文件,其中有进行Load Opcode时需要的头文件。3) 设置Opcode头文件必须是“xssopo_n_x_bic”,否则导致抓不到数据。4) 登陆TPCWin5) 跟踪用户面信息:需要注意:1) DspGroupID不能错;2) Slot不能错;3) Circuit不能错。否则,抓取的数据会漏掉。4) 控制字必须是0x7FF,0Xffffffff,0x0,0x0,0x0,0x0,0x0,0x0 逗号必须是英文的逗号,否则消息会出现问题。5) SubSystem选择“PUC”;两次Test Level设置完毕后,可以启动该载波的用户面数据跟踪。说明:每次启动一个载波的用户面数据跟踪,必须按照上面的要求,设置两次Test Level,然后通过“Start Trace”启动该载波的用户面数据跟踪。由于跟踪一次TPCWin数据很不容易,跟踪时必须查看log中是否有相应的数据,如下:3. RNC侧环回测试:环回测试方法如下,3.1如何进行上下行环回测试:3.2 Iu上行环回测试3.3 UE上行环回判断3.4 Iu口下行环回测试3.5 UE下行环回判断3.6 安庆单通环回测试结果6月6日,9:56,主叫切入650小区后,发现主叫可以听到被叫,但是被叫听不到主叫。然后在RNC侧Iu口进行环回测试,测试结果如下:a) 主叫上行环回,主叫听不到自己;b) 主叫下行环回,被叫可以听到自己;c) 被叫上行换回,被叫可以听到自己;d) 被叫下行换回,主叫听不到自己;环回测试结果表明:主叫无线侧有问题,可能的问题段是RNCBBURRU天线空口主叫UE。4. RNC侧数据分析主要是利用OMSTAR对RNC侧的数据进行分析:MACD层数据统计和WAV文件转换。4.1 MACD层数据统计4.1.1安装好OMSTAR按照OMSTAR安装指导说明书,安装好OMSTAR软件。4.1.2 将CDT导入OMSTAR4.1.3 层2数据分析注意:报表统计显示的时间与CDT跟踪时间刚好相差8个小时。4.1.4 WAVE文件转换和分析4.2 安庆CDT数据分析使用OMSTAR,通过分析主叫的CDT log,发现单通之后,主叫的下行收发数据块和吞吐量等指标正常,而主叫上行的收发数据块异常和吞吐量为0。如下:从CDT文件:AQRNC2_CDT_2010-06-06-09-37-54_IMSI-460020858844204_53(从不单通到单通)CDT log统计数据图CDT 信令中统计数据图通过上图分析,单通后,RNC没有收到主叫上行数据包;CDT跟踪的时间与OMSTAR统计的时间刚好相差8个小时。通过OMC查看RNC和NodeB的告警信息,发现该基站不存在任何告警,则排除由于Iub口传输问题导致丢包。RNC侧分析结论:通过对主叫CDT分析,单通后主叫上行吞吐量是0,RNC没有收到主叫的上行数据包。问题可能发生在BBURRU天线空口主叫UE。5. BBU侧数据分析说明:由于使用TPCWIN跟踪多个用户UE、多个小区和多个载波的log,都保存在同一个文件中。需要通过小区号、载波频点、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和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来确定一个用户UE接入或切入该小区的TPCWIN 的log记录。5.1 首先确认用户UE占用小区和载波其方法是在接入过程中和切入过程中,通过不同信令中的信元来确认UE占用的小区和载波。1)、接入过程中,通过“RB setup”消息来判断小区号和业务频点,如下:上图中的第4个字节到第7个字节表示小区号,例如图中的十六进制数据“028A”,其转换为十进制后是“650”,650是用户UE所在的小区号;上图中的第1个字节到第3个字节表示LAC号,例如图中的十六进制数据“5CD”,其转换为十进制后是“1485”,1485是用户UE所在LAC号;上图中的频点是用户UE所在小区的主载波频点。上图中的频点是用户UE所在的业务载波的频点。2)、切入过程中,通过“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消息来判断小区号和业务频点,如下:上图中的第4个字节到第7个字节表示小区号,例如图中的十六进制数据“028A”,其转换为十进制后是“650”,650是用户UE所在的小区号;上图中的第1个字节到第3个字节表示LAC号,例如图中的十六进制数据“5CD”,其转换为十进制后是“1485”,1485是用户UE所在LAC号。上图中的频点是用户UE所在小区的主载波频点。上图中的频点是用户UE所在的业务载波的频点。到此,已经确认好用户UE在单通时所在的小区和频点。5.2 确认用户UE的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和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一般CS用户UE接入或切入一个小区后,如果不再切换到其它小区,一直处于连接状态时,其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和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不会改变。在同一个小区同一个载波中多个UE通过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和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可以区分不用的用户。其方法是在接入过程中和切入过程中,通过不同信令中的信元来确认UE占用的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和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1) 如果UE接入小区,则从信令“RL_RECFG_READY”中获取“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一般为8个字节,不够8位,则前面补零。图中其“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是“00 02 a2 9a”。从信令“RL_RECFG_PREP”中获取“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一般为4个字节,不够4位,则前面补零。图中其“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是“02 21”。由此可以确定该用户的用户面标识是“00 02 a2 9a 02 21”。2) 如果UE切入该小区,则从切换信令中的“RL_SETUP_RSP”中找到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和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如下:从图中显示其“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是“00 02 af 52”。图中其“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是“00 83”。由此,可以确定该用户的用户面标识是“00 02 af 52 00 83”,也就是用户UE所在的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和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5.3 在TPCWIN的log中查找用户UE对应的记录其方法是:在TPCWIN的log中的记录,每一条数据中第1个字节到第4字节表示小区ID,第5个字节到第8字节表示小区的业务载波频点,第9个字节到第16字节表示UE的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第19个字节到第20字节表示UE的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在本例中,主叫UE从其它小区切入650小区后,被叫听不到主叫,开始单通。包含“02 8A 27 57 00 02 AF 52 00 83”这次单通的最后一个上行“UL_DCH_FP”如下:例如:log文件中的一条记录“O_FPTS_UL_DCH_FP(087C) 00000605|000001BE|1 00000600|0000011F|1 00025097 92 2010-06-06 09:56:30(840) 02 8A 27 57 00 02 AF 52 00 83 00 01 5D 8A 00 27 0E B1 10 41 DA 5C 02 01 01 8A 74 6D 54 0F 10 41 81 A5 3B AB 56 25 70 65 50 E8 AE 01 FF 56 45 D8 A6 D6 FA 88 F8 DC C3 E8 80 B0 71 78 05 01 B2 41 81 A5 3B AB 00 5B 4E DF D5 4D A6 2E 10 80 62 00 04 90 03 0F 88 F8 DC C3 E8 80 B0 71”其中的“02 8A”表示小区ID,其小区ID是650;“27 57”表示该小区的业务载波频点是10071;“00 02 AF 52”表示用户UE的RNC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00 83”表示用户UE的NodeB Communication Context ID。而从这一时刻,以及其后的TPCWin log中包含“02 8A 27 57 00 02 AF 52 00 83”这次单通记录,都只有O_FPTS_DL_DCH_FP(下行数据包),而没有O_FPTS_DL_DCH_FP(上行数据包)。而同一个TPCWin log中可以看到其它用户既有上行包,又有下行包。NodeB分析结论:该用户没有上行包,而同一时段其它用户上下行数据包正常,可能的问题段是:RRU天线空口主叫UE。6. RRU和天线分析RRU是DNB6200的射频远端处理单元。在接收方向上,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天线的信号,发送到基带处理单元。通过天馈接收射频信号,将接收信号下变频至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处理、模数转换、匹配滤波后发送给DBBP530处理。天线基本功能是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发射时,将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接收时,将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从工作原理上来说,RRU和天线对接收或发射出去的信号进行处理是不去分用户的;另外,同一时段用其它测试终端测试也是正常的,从NODEB抓包可以发现同一时刻其他用户的上下行数据包正常,没有出现单通。同时,RRU收发功率正常,天线也无相关告警。RRU和天线分析结论:对于语音通话,RRU和天线只是对终端侧的上下行数据包进行透传,并不区分用户,同一时刻其它用户正常,可能问题段是空口主叫UE。7. 空口质量分析问题时间段的空口质量统计如下,上行空口质量良好,上行Bler基本为零(使用lmt跟踪),上行时隙的ISCP都小于104dBm,不存在上行干扰和弱场。如下:起始时间周期对象名称CARR.TddMaxIscp.TS1CARR.TddMaxIscp.TS2CARR.TddMeanIscp.TS1CARR.TddMeanIscp.TS2CARR.TddMinIscp.TS1CARR.TddMinIscp.TS206/06/2010 09:45:0015AnQingRNC2/载波:载频索引=PRIMARY, 小区标识=650-105.813-106.99-107.943-108.03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