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电影时代---菲林的终结者.doc_第1页
4K电影时代---菲林的终结者.doc_第2页
4K电影时代---菲林的终结者.doc_第3页
4K电影时代---菲林的终结者.doc_第4页
4K电影时代---菲林的终结者.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K电影时代-菲林的终结者 文/沈寞当垄断进入联盟布局的时代,便是新革命即将开始的前兆。-千绝叹楔子:几年前,电影评论界,有人曾信誓旦旦地说: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最后一朵烟火,喷薄怒放,然后凋零。起码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见到香港电影东山再起的辉煌。港片已死。不知何日,涅磐重生。但我很想用里面一句台词,来述说一个事实: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事件要从2006年4月的那个NAB说起。请不要搞错了,是NAB,不是NBA.前尘往事:2006年4月2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NAB全美广播器材博览会,一套红色的电影摄影机以烈火烹油的趋势,短短三年内迅速成为电影制作领域横冲直撞的一颗巨星。业内人士亲昵的称呼这款极具太空机器气息的摄影机为:小红、红点等等。这个刚刚诞生的富于科幻般冷艳迷人的小红,以堂堂革命者的姿态,大有在早已定型的电影制作界重排座次的嚣张飒爽。我觉得用任何溢美之词来形容她,都不会显得做作以及谄媚。一直以来,数字高清摄影机领域,便是日本的SONY和Panasonic的天下,单轮市场占有率,老将ARRI和Panavision尚要瞠目其后。但江湖独霸,他们的价格之高,又怎一个黑字形容。回首数字电影历史,在制作领域,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ILM【全称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由George Lucas为了拍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所创建的工业光魔,始终是CG行业的龙头大哥,而正是这个理工和艺术结合的天才,开启了电影特技的魔幻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变形金刚系列,工业光魔始终站在数字魔幻电影时代的巅峰,无人可以撼动。颇值得玩味的一点是,好莱坞最会赚钱的十大导演中,几乎人人都是理工和艺术相结合的天才级人物,如James Cameron,一手创建了DigitalDomain【数字领域】,正是这个公司,制作了二十世纪的电影奇迹Titanic,赚取全球男女的眼泪和钞票,还有WetaDigital【维塔数字】,由Peter Jackson创立,打造了电影工业迄今为止的巅峰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这不得不令中国的教育者们反思国内的艺术教育模式。现在评价数字电影的第一场革命,约略可以从1999年3月的ShoWest展览会开始,又是George Lucas,发布了两条重要的声明,第一条是星球大战第一部幽灵的威胁将在装备了数字放映机的影院进行公映,这是主流故事影片的第一次;第二条是星球大战第二部将是完全由数字技术制作的影片。两年之后的NAB上,这个从不寂寞的巨人,又发表了另一令人瞩目的声明:“我想我可以安全地说我也许不会在胶片上拍另一部电影了”。促使星球大战II燃烧这场数字摄制革命的,正是George Lucas和SONY、Panavision三巨头的强强联合。美国的Panavision在2000年和SONY联合组建了数字电影摄影机公司。并与SONY合作在2004年发布了世界上最强的数字电影摄影机系统:Genesis(创世纪)。名副其实。该摄影机使用的传感器非常特殊,这枚Super-35mm的电影胶片全幅尺寸的CCD传感器是由SONY位于厚木的技术中心专门定制开发的。其像素结构非常之特殊:一个完整的像素单元内,包涵RR、GG、BB共6个像素。所以其总像素数量是:198010806,即共为一千贰佰捌拾叁万零肆佰个!这样,Genesis就充分显示其高清晰度与丰富色彩传递,再现出够“电影味”的镜头画面,而证明该设备“胜人一筹”的品位,则是理所当然的了。沿袭了传统胶片摄影机的传统,Genesis系统只租不卖,在美国其机身一天的租金大约为:$4,000美元!当然,你要是把这种传统视作“垄断”的代言,其实也不为过。我亦附言赞同。SONY自己则在2006年发布了缩小版的“小Genesis”系统,它与原系统不同的地方是,将Genesis使用的Super-35mm全幅CCD改成了三片2/3英寸的CCD。这部缩水版的数字摄影机被命名为:CineAlta F23。2007年,SONY真正的“Genesis”系统诞生,它使用了SONY为Panavision的Genesis开发的同样的CCD。但在设计上进行了优化改良。这部产品被命名为:CineAlta F35。机身售价是ARRI的D21的两倍有余,高达:$250,000美元。CineAlta、HDW-F900系统则成为星战II的赫赫功臣。其后,CineAltaF35、HDW-F900R这两款Sony的顶端数字电影摄影机,则以火箭窜升的速度在全球电影电视制作领域中引领潮流。当大陆的主流电视剧和数字电影也开始采用这两款机器的升级版之时,香港的鬼才导演徐克,则宣布开始采用SONY的老对头Panasonic的旗舰机型-HPX3000MC。这款被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转播御用的新机器,被徐克玩弄出了深海寻人和女人不坏两部作品。反响亦是不俗,其革命性的一反常规的磁带存储,采用自主研发的P2卡储存电影素材,大约一分钟素材占用1G的空间。搭配上APPLE性价比极高的后期工作站以及MAC PRO BOOK笔记本,成为这位老顽童的最爱。这样看来,数字摄影机的领域内,大局似乎已定,SONY独占鳌头,Panasonic自有市场,各成一方霸主,尤其SONY,娱乐帝国之势早成,前期的技术领域自不必赘言,后期的电影领域则有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之二的哥伦比亚和米高梅为其开疆辟土,而ARRI和Panavision依然坚持其高贵典雅的血统,宛如沉静幽幽却深不可测的百年世家。如果,没有这个如果,或许摩尔定律会一直坚持下去。风云乍起:但是,一切预示着数字电影前期拍摄这场新革命时代的烈火,在2006年的那个四月,却都被REDONE借去了东风。REDONE,属于一个传奇人物,Oakley服饰公司创建人,出身图片摄影师的美国商业奇才Jim Jannard,一个从未接触过电影制作的外行人。这是一种嘲讽还是一个手握金山的顽童恶作剧?2005年的时候,Jim这厮想要一台小巧耐用的高清摄影机,却发现市场上没有一台符合要求的产品,可以想见,商业图片出身的摄影师想要的画面,要求有多么苛刻,不是市场上SONY、JVC等公司的小高清产品可以满足的,于是,被钱烧得慌的老Jim便自己创立了RED公司。2006年,第一款REDONE的设计图纸出现在世界面前,且只接受预订,与霸占数字电影摄影机多年的几大巨头相比,RED公司简直就像一个手段拙劣的玩空手套白狼的皮包骗子。自然不可能引起高高在上的王者重视。但是,2007年10月,被国际电影工业界誉为划时代的重要发明RED 4k电影摄影机,在美国好莱坞RED公司总部正式发布。其战略部署剑走偏锋,经典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依靠其绝佳的性价比,逐步在欧洲和好莱坞的中小独立制作中分割去一块块市场,直到连一帮大腕导演也开始尝试这个小红,如Doug Liman的Jumper【心灵传输者】、Steven Soderbergh的The Argentine【阿根廷】、Daniel Gordon的Crossing The Line【变节】,好莱坞巨星Nicolas Cage出演的由Alex Proyas执导的Knowing【先知】。这帮大腕采用RED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省钱,你也别指望这帮导演在好莱坞专业电影制作模式的娇宠下能学会省钱,张艺谋当年怎么说的,在好莱坞拍电影首先就得学会花钱。胶片可劲的烧,什么直升机啊,五角大楼啊,Talos运动拍摄控制系统啊,MRMC计算机控制拍摄吊臂啊,能给他用的都给他用上,什么叫“看上去像专业的”?那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2008年3月,面对菌类植物一般急剧扩张上下通吃的RED,在数字电影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SONY终于憋不住了,气急败坏的撕掉云淡风轻的面具,下令旗下索尼哥伦比亚和美高梅两家电影巨头封杀采用RED拍摄的片源,而长期垄断好莱坞摄影机的Panavision(潘娜维申)也禁止旗下的机构租借电影镜头给RED用户。缘起缘来:当垄断进入联盟布局的时代,便是新革命即将开始的前兆。这个道理自古颠扑不变。到底这个小红有什么魅力,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于群雄割据的战国天下取得一席之地,且令其他王者惶惶不可终日呢?无非是来自最老套的四个字:物美价廉。RED DIGITAL是全球首部4K清晰度4:4:4无压缩电影摄影机,仅仅凭借这一技术突破便惊爆各路专业人士的眼球。前卫大胆的太空飞行器造型,宛如太空时代的未来产品。匠心独具的功能设计,多格式的拍摄模式,可升级的模块拆卸化组装,与传统光学电影摄影镜头的超强适配性,这一系列创新让它夺得当年的NAB大奖。让不可一世的SONY、Panasonic、Panavision和ARRI等大大跌破眼镜。当然,如果这帮大鳄带眼镜的话,倒是可以采用RED的掌门人老Jim旗下的Oakley眼镜。4K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的画面质量呢?本文不是技术性文章,这就是我写作此文最大的痛苦之处:怎么把一篇很专业的文章写的很不专业。我只能用一个类比来让你理解4K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前两年在保利、UME等影城所看到的传统胶片电影,恰恰是2K的画质。至于家里的电视机画面,就往1K以下的零点几去考虑吧。4K是指16:9画面成像的清晰度为45202540像素,而SONY的顶级摄影机F950清晰度为19201080,不足2K,相差1倍之多。RED 4K电影摄影机的发布,让摄影师能拍出2倍于35毫米胶片画质,4倍于高清(1920x1080)画质的业界最顶端的4K电影,革命性地改变了电影电视制作的一切。其采用的Mysterium CMOS sensor(成像感应器)为True S35mm Sized,相当于“超35MM”的成像面积,大于传统35MM胶片,使数字电影在成像景深上依然保留了传统胶片摄影的美学风格和美感。由于计算机领域采用二进制的关系,所以不要单纯的认为,4K就是2K的二倍,事实上正确的理解方式是:2的N次方,也就是说,4k的分辨率是2k的4倍。更让电影摄影师们乐得屁颠屁颠的,则是此摄影机采用了电影业内流行的PL Mount(胶片电影摄影机镜头接口),使得过去深受摄影师喜爱、得心应手的胶片电影摄影机镜头都可以再次发挥作用。风云再起:其实,早在RED之前,SONY等四大巨头便已经各自在开发芯片上取得秘密成果,且无论是SONY的CineAltaF35,ARRI的D21,还是Panavision的Genesis,各有其忠实客户群,所以仅仅凭借此项技术,并不能令这两大巨头采取如此有失身份的举措。原因到底在哪里呢?物美价廉。很通俗的四个字,却也是商界一个颠扑不变的道理。RED ONE的机身售价仅为$17,500(1万7千5百美元),而其余品牌的高清摄影机机身价格一般都在10万美元以上。如ARRI的D21售价12万美刀,SONY CineAlta F35机身高达25万美刀。至于数字电影摄影机之前的主流胶片摄影机,更是高达50万美刀以上让我们看一看全套RED产品的价格表:RED ONE专业支架(高级型):20600元RED ONE外加电池(包括两支140Wh电池及充电器):12300元RED ONE EVF取景器:22100元RED ONE LCD取景器(5.6英寸):12700元RED ONE镜头适配器:26000元RED ONE佳能卡口适配器(可使用佳能镜头):3700元RED ONE尼康卡口适配器(可使用尼康镜头):3700元RAID形式的160GB专业硬盘,要价33700元RED ONE自家的两支超级镜头RED 300MM f2.8 LENS,要价37000元,RED 18-85MM f2.8 ZOOM LENS,要价71000元。现在,算算全套RED ONE要多少银子吧!加上两支超级镜头已经超过40万了。你还别嫌贵!如果拿它和拍电影用的大型摄影机系统相比,这个价格还真有些小巫见大巫了。动辄四百万人民币的ARRI 535胶片摄影机难道是纸老虎吗!而RED在其掌舵人Jim Jannard鲸鱼翻身般的大动作下,旗下产品前所未有地以组合拳态势发展。2008年,NAB,年轻力壮不怕老狼的RED再一次展现其无可匹敌的持续爆发力,一口气发布了全系列新产品,在余震尚未过去的业界再起风云。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1080P的高清格式时,RED已经把自身的4K提升到了无可匹敌的5K!首先发布的新旗舰EPIC超级35mm数字摄像机-是超越REDONE的35m全画幅数字电影摄像机。正如其名,真正的数字“巅峰”!更另老狼们吐血的是已经预订了REDONE的朋友可以直接把一万七千美元的deposite换成预订RED EPIC新机器。与此同时RED发布了一系列更加物美价廉的电影镜头扩充其产品线,也再次震荡了Zeiss,、Cooke那些把电影镜头卖到天价的垄断者一下下。无论是感慨于S35mm胶片景深感,还是惊叹于接近ARRI和Panavision等传统摄影机巨头的产品指标,而采用模块化组装在后期升级上更为方便的RED,则通过低廉到令人咂是的价格成就了人们最终的梦想,更实现了电影般画质和超凡的色域空间。两年,在一个少年刚刚从高一升到高三的平凡两年内,RED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系统完善,并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全线革新。可以说,在数字电影摄影领域,RED立足已稳。其速度之快,足以让你忘记原先发布的一切技术指标和内容。除了那个名字。RED。开疆辟土: 当蝙蝠侠回想起叔叔被枪杀的场景时,缓缓滑落的泪水流过脸上的每一根绒毛;当化身沙暴的怪人啸叫着出现时,每一个沙粒都清晰可见;当穿上黑色外套的蝙蝠侠夜里出现在大厦玻璃墙时,虽然暗夜无边,但衣服的细节、幕墙的反光却得以自然重现 4K问世以来,颠覆了传统的35MM胶片的成像面积,清晰度提升了将近10倍。而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更新后,DalsaOrigin的技术指标又有新的升级,每秒画面的像素容量高达3.8GB,PLMount的通用镜头接口也为电影摄影师的创作提供了便利。想想我前面说的Panasonic的HPX3000MC,一分钟素材占据1G的空间,对于电脑并不陌生的你,该知道这个差距是什么倍数递增吧!在第22部的007电影量子危机中,RED被运用于Daniel Craig和Olga Kurylenko戏份的拍摄,回想一下你看此片时感觉到的前所未有吧,完全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他们脸上的毛孔,动作场面的细节也能一清二楚地完美呈现出来。Alex Proyas,他用胶片拍摄过很多影片,如Dark City【移魂都市】、The Crow【乌鸦】、Will Smith主演的I, Robot【我,机器人】等。在制作其新科幻惊悚片Knowing【先知】时,这位澳大利亚导演第一次采用数字化手段,使用了超高分辨率RED摄影机进行拍摄。而且已经乐不思“胶”。“我们得到的画面非常好,尤其是把影片通过数字投影仪放映的时候。”Proyas说:“完全没有颗粒,简直都有三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