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灰斑病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 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和斑与叶脉平行延伸, 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如浸 染源,该病较适宜在温暖湿润和雾日较多的地区发生。而连年大面积各植感病品种,是该病 大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华北及辽宁省,该病于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 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玉米收区后,及时清降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初浸染来源。推广 种植抗病品种,目前我国多外应用的骨干自交系如黄早4、掖107、E28、丹340、478、5003 等以及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种如掖单2号、掖单11号、沈单7号、丹玉16、铁单10等都比 较感病,而新育成的郑单14、丹408、丹3034、沈试29和沈试30则较抗病,由沈137和丹黄19 等抗病亲本配出的组合也较抗病。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 粉剂800倍液,或50%退蓖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710后再施1次药。 玉米螟形态:成虫体长1215毫米、翅展2034毫米。雄蛾前翅黄褐色,有2条褐色波状横线,两线间有2个暗斑,近外缘有褐色横带,前足跗节末端暗色,中足股节不特别扩大,无毛束或沟。雌蛾前翅淡黄褐色,暗斑较横线色深,后翅线纹模糊或消失,第8腹节背板腹缘强骨化,并有深褐色复杂皱纹。卵粒扁椭圆形,乳白色、呈鱼鳞状排列成卵块。幼虫5龄,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背面谈褐色,灰黄色或淡红色,腹面乳白色,背线明显,两侧有较模糊的暗褐色亚背线。中胸和后胸背面各有4个毛疣,每疣生刚毛2根、第l8腹节背面各有两排近圆形毛片,前排4个较大,后排2个较小,腹足趾钩3序缺环。蛹黄褐色,体长1518毫米,第57节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棘黑褐色,上有钩刺58根。发生规律 :从北到南一年可发生 l7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里越冬,4龄以下幼虫不能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和较强性诱反应,卵产在叶背面,以中脉附近较多,每头雌蛾可产卵1020块,共300600粒。幼虫可扩散为害,有趋糖、趋触(要求整个躯体尽量保持与植物组织接触和贴近的特性)、趋湿和趋光等特性。幼虫4龄前多在玉米植株上含糖最高、湿度极高的心叶从、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及叶腋等处活动、4龄后钻蛀为害。在玉米、高梁心叶期幼虫集中在心叶里为害,在卷着的嫩叶内蛀食、叶片抽出展开后,形成横排的小洞、严重时,心叶咬得破烂不堪,不能正常抽出,抽雄推迟,影响生长。打苞时幼虫集中在幼嫩的雄穗内为害。花丝抽出后,可集中在花丝及雌穗顶端为害。其他生育阶段,幼虫则分散在雄穗柄、茎秆、雌穗柄、穗轴蛀孔为害,轻者影响养分运输,重者使茎秆折断,果穗柄蛀空折断等。一般年份,春天米受害减产10左右、夏玉米减产2030、重发生年份则减产30以上。研究表明,玉米螟越冬代不存在迁飞现象,各地虫源以当地为主,越冬幼虫的复苏化蛹、成虫羽化产卵及卵孵化出幼虫都需要吸食水分或较高湿度。 防治方法:在越冬虫羽化前(3月底以前)处理完玉米、高梁、棉花等越冬寄主的茎秆和穗轴,这是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在黄淮海平原春夏玉米产区及晋、陕、苏、皖、川、湘、鄂等省、改玉米高梁的春播为夏播、可使第一代玉米螟由于缺少寄主植物和繁殖场所发生量锐减,而控制第二三代的发生程度、减轻对夏玉米的为害。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种植抗虫品种。在玉米螟产卵盛期、或每百株玉米有卵块 I2块时开始,每967平方米释放赤眼蜂10000头,隔5天再放1次,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为害。也可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用每毫升含100亿个孢子的 Bt乳剂200倍液均匀喷雾。在玉米心叶期,可用05六O五颗粒剂或用3克百威颗粒剂,向玉米心叶内定量撤施,每株3克。在玉米穗期、 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500倍液、每株510毫升,灌注露雄的玉米雄穗。也可将上述药液滴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药液可渗入花丝、熏杀在雌穗顶部为害的幼虫。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症状:叶部病斑初为水浸状褪绿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贺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 斑,病斑长25毫米,12毫米,最蛎的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或 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并具有黄褐相间的断续环纹。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 产生灰黑色图纸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结合 后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遗落于田 间的病叶和秸秆是主要的初浸染源。病菌分生孢子是适萌发温度为3032摄氏度,最适的湿 度为超饱和温度,相对温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 苗期抗性较强,13叶期很感病,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在华北地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 月中旬到9月上旬,于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和连作地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减少 初浸染来源。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发病较轻的品种材料有农大108、郑单14、高油115、CN 95、CN165、亲试04、农大951、京垦109、中玉4号、中玉5号、中单120、京育2、中原单12 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新黄单85-1、丹玉13号、掖单2号、新单15号、郑单7号、商单3 ;发病较重的有齐101/黄早4、鲁单8号、京早10号、试1243、京育3号和京单12等。天气适合发病、田间发病率达10%时,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灵500倍液,80%炭疽 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圆斑病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占 ,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 为12毫米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斑向内扩展可侵害玉米籽 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表弯曲,重者粒和穗轴碳人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 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 每二年的初次浸染业源。一 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展。若6月份 气温较低,阴雨多,湿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 ,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 %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纹枯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或淡黄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菌丝结成白色小绒球,后来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大小不一。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果穗苞叶上的云纹状病斑也很明显,造成果穗干缩、腐败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丝无色,分隔距离较长,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分枝处缢缩。菌丝进一步发育逐渐变粗短,达一定程度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褐色,大小、0.564X054毫米。菌丝生长适温2630,菌核形成适温22左右。高湿条件下,在发病部位可产生一层粉状子实层,为病原菌的担孢子分类属性:分布区域:发病特点: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量大,发病重,高水肥条件下,玉米生长旺盛,加之种植密度过大,增加了田间湿度,通风透光不良,容易诱发病害,倒伏玉米,使病、健株接触,为使病情织的切面(戚佩坤,白金铠,朱桂香图)加重。78月份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易诱发病害。玉米蚜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南等地。形态特征:有翅孤雌蚜,体长l.6l.8毫米,卵形,黄绿或黑绿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比身体短;无翅孤雌蚜,体长1.82.2毫米,长卵形,淡绿或深绿色,上浮一层白色粉状物,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为体长的l/3。为害作物:玉米 高粱 大麦 水稻 田粟为害症状: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取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分类属性:同翅目,蚜科发病特点:玉米蚜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0代左右,冬季以成、若蚜在大麦心叶里越冬,翌春3、4月间开始活动为害,在4、5月麦子进入黄熟后,产生大量翅蚜迁往春玉米、高梁、二熟早稻及三熟制秧田和寄主杂草上繁殖为害。在寄主作物上进行孤雌生殖,虫口数量增加较快,当玉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为害,尤其在扬花期,气温适宜,繁殖更快,为玉米蚜为害盛期。玉米进入乳熟期,又产生大量有翅蚜迁至迟熟玉米、秋玉米及晚熟高粱上,1011月玉米黄熟又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回麦田和附近的杂草寄主上繁殖为害后越冬。玉米蚜在平均气温70以上,即可繁殖为害,旬均温23,相对湿度85%左右最适生存。暴雨会被冲刷,有一定抑制作用。玉米蚜天敌种类有蜘蛛类、瓢虫类、食蚜蝇、草蛉、蚜茧蜂,步行甲及蚜霉菌等。天敌数量大时可以抑制其数量增长。流行动态: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1)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 (2)拔除中心芽株的雄穗,减少虫量; 2.化学防治 (1)施颗粒剂 用40%乐果50毫升,对水0.5公斤,拌15公斤砂土,每亩株撒1克。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610克,对水6075公斤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毫升,加水5075公斤。每亩用药液75公斤。主要天敌:常用药剂: 乐果 氧化乐果 抗蚜威 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 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叶先青枯,茎基部节干缩腐烂,根部空心变软,皮层变紫红或褐色,易剥离,严重时病株失水萎蔫枯死。发病率一般在,高者可达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生长前期侵染,故防治宜早不宜迟。 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几年培育的鲁单、鲁单、农大、豫玉号等玉米良种,既高产,又抗病,可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轮作换茬在同一地块中连年种植玉米,可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发病会逐年加重。如果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使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剂中含有杀菌成分及微量元素,既能抵抗病原菌侵染,又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施用锌、钾肥玉米青枯病病菌属弱寄生菌,在玉米中后期生长衰弱时才大量发病。施用锌、钾肥可使玉米健壮生长,能大幅度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方法是:玉米幼苗期每公顷用锌肥千克、钾肥千克,混合后穴施于玉米茎基部厘米处。浇药水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甲霜灵倍液或多菌灵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毫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病毒病的一种,群众叫坐坡。近年来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09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 玉米出苗后即可发病,但在56片叶时才出现症状。病害首先在心叶 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病株叶片浓绿、宽、短、硬、脆,用手磨擦叶背有粗糙感,叶鞘和果穗苞叶的叶脉上也有类似蜡色的突起条斑。节间明显缩短,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根系少而短,不足健株的1/2,很容易从土里拔起。 轻病株一般能结果穗,但果穗小,花丝不发达,结实率很低,雄穗轴短,常半包在喇叭口内不能全部抽出。重病株果穗、雄穗均不能抽出,常提前枯死。 2发病特点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侵染后引起的病害。该病毒经由灰飞虱传染,一般不能由人工磨擦、种子、土壤传病。当灰飞虱在病株上取食18小时后,体内就能带毒,带毒的灰飞虱在健株上取食半小时就能把虫体内的病毒传给玉米,1520天后初期症状即可出现。灰飞虱得毒后,虫体能终身传毒,少数并能把毒传给卵,由卵传给若虫。为害玉米的灰飞虱由麦田迁飞而来。在冀中南部每年5月中下旬,第一代灰飞虱成虫陆续从麦田向早播玉米田迁移,5月底至6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为害春播玉米幼苗。7月上中旬第二代灰飞虱进入盛发期,对晚播玉米幼苗进行为害。9月上中旬第四代灰飞虱成虫从秋收作物和杂草上迁入麦田传毒。病毒就在麦苗上和灰飞虱体内越冬。次年继续迁飞至玉米田为害,如此周年循环。所以,玉米幼苗期与灰飞虱成虫盛发期相吻合时,粗缩病就严重发生;防治灰飞虱与防治玉米粗缩病有直接关系。 3防治方法防治小麦丛矮病,减少灰飞虱虫口。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调整播期,春玉米适当早播,套种玉米适当晚播,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拔除病株、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毒源。药剂防治,在第一代灰飞虱迁移盛期,用50敌敌畏乳油1.5kg拌细土500kg,每亩撒药土67kg熏蒸。此外,可用氧乐果、甲胺磷等喷雾防治。 夏玉米苗枯病 近几年,山东省夏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一般病地的病株率为10%-15%,严重地块达20%-50%,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主要症状:先在种子根和根尖处变褐,后扩展到一段或侵染到中胚轴,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或根毛减少,次生根少或无,初生根老化,皮层坏死,根系变黑褐色,并在茎的第一节间形成坏死斑,引起茎部水浸状烂,易断裂,叶鞘也变褐撕裂。叶片变黄,叶缘枯焦,心叶卷曲易折,发病严重的出现死亡,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受害轻的幼苗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一般在2-3叶期第1-2片叶的叶尖开始发黄,并逐渐向叶中部发展,严重的心叶逐渐青枯萎蔫。 发生原因:1.气候条件:玉米苗枯病一般发生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据近几年的调查,长期干旱,玉米播后至发根期间,突遇中到大雨而使土壤板结,造成土温低、湿度大的环境,易感染此病,而同一品种雨后播种的地块基本不发病,说明发病程度与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 2.品种:据1998-2001年调查,目前推广的鲁单50、鲁单981、农大108等玉米品种,虽然生长中后期抗病性强,但苗期生长势弱,根系极易感苗枯病。以178或齐319自交系作亲本的品种面积扩大,是近几年苗枯病发生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 3.土壤与管理措施:地势低洼,土壤贫瘠,粘土地、盐碱地且施用玉米除草剂的地块发病重,另外种子质量不高、播种过深也易发病。 4.轮作方式:小麦/玉米是我省的主要轮作方式,近几年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导致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玉米丝禾菌等病原菌积累,也加重了苗枯病的发生程度。 防治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玉米出苗后或雨后及时中耕松土,以利于根部透气,促进根系生长。玉米制种田因自交系长势弱、不抗病,最好不要用玉米除草剂。 2.拌种防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或2%立克秀10克/亩拌种,要大力推广华阳20%的玉米专用种衣剂或使用包衣种子,既杀虫防病又壮苗,一举多得。另外,近两年应用新型种衣剂25%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3.苗期发现苗枯病,可任选下述一种农药对茎基部喷雾:50%多菌灵600倍,20%三唑酮1000倍,恶霉灵3000倍,玉麦菌杀400倍,连喷2次。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病毒病的一种,群众叫坐坡。近年来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09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 玉米出苗后即可发病,但在56片叶时才出现症状。病害首先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病株叶片浓绿、宽、短、硬、脆,用手磨擦叶背有粗糙感,叶鞘和果穗苞叶的叶脉上也有类似蜡色的突起条斑。节间明显缩短,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根系少而短,不足健株的1/2,很容易从土里拔起。 轻病株一般能结果穗,但果穗小,花丝不发达,结实率很低,雄穗轴短,常半包在喇叭口内不能全部抽出。重病株果穗、雄穗均不能抽出,常提前枯死。 2发病特点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侵染后引起的病害。该病毒经由灰飞虱传染,一般不能由人工磨擦、种子、土壤传病。当灰飞虱在病株上取食18小时后,体内就能带毒,带毒的灰飞虱在健株上取食半小时就能把虫体内的病毒传给玉米,1520天后初期症状即可出现。灰飞虱得毒后,虫体能终身传毒,少数并能把毒传给卵,由卵传给若虫。 为害玉米的灰飞虱由麦田迁飞而来。在冀中南部每年5月中下旬,第一代灰飞虱成虫陆续从麦田向早播玉米田迁移,5月底至6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为害春播玉米幼苗。 7月上中旬第二代灰飞虱进入盛发期,对晚播玉米幼苗进行为害。9月上中旬第四代灰飞虱成虫从秋收作物和杂草上迁入麦田传毒。病毒就在麦苗上和灰飞虱体内越冬。次年继续迁飞至玉米田为害,如此周年循环。所以,玉米幼苗期与灰飞虱成虫盛发期相吻合时,粗缩病就严重发生;防治灰飞虱与防治玉米粗缩病有直接关系。 3防治方法 防治小麦丛矮病,减少灰飞虱虫口。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调整播期,春玉米适当早播,套种玉米适当晚播,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拔除病株、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毒源。药剂防治,在第一代灰飞虱迁移盛期,用50敌敌畏乳油1.5kg拌细土500kg,每亩撒药土67kg熏蒸。此外,可用氧乐果、甲胺磷等喷雾防治。病毒病 近年来,玉米病毒病发生有显著加重的趋势。 如玉米矮花叶病在我省玉米各产区都有发生,一些重病田发病率已达60%90%,减产达 4 成以上; 自1995年以来,玉米粗缩病在我省沿海、淮北局部发生逐年加重。 究其原因,一是传毒昆虫带毒率高,如灰飞虱带毒率达8%-30.7%; 二是玉米感病品种面积大,目前生产上主栽的玉米品种大部分对矮花叶病是感的, 没有对玉米粗缩病的抗病品种;三是一些地区的茬口安排不合理, 晚播春玉米和半夏玉米面积仍然较大,不能避开病害侵染高峰期。 控制玉米病毒病行之有效的综防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无病种子及抗病品种如中玉4号、苏玉9号、 鲁单50等,培育壮苗。 二、调整玉米播期 春玉米在4月20日前播种结束,夏玉米推迟到6月 10后播种,避免传毒昆虫活动高峰期与玉米易感生育期相吻合。 三、清除初侵染源 清除地头田边以及田间的杂草,尤其是多年生杂草。 四、适期防治介体昆虫 结合春季防治蚜虫兼治小麦上的灰飞虱, 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侵染源。病区可在玉米苗期每亩用10%吡虫啉2030克,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5075公斤喷雾防治介体昆虫。 五、拔除病株 植物病毒病为细胞内侵染,病原的繁殖、 复制完全依赖寄主细胞,这给病害的直接防治带来了困难。因此, 对已感染发病的玉米植株应该拔除,避免成为再侵染的毒源;对已严重发病的田块, 应及时改种大豆、绿豆等作物,以减轻经济损失。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哑玉米,是玉米的主要病害。 应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种、药、拔、管”四项内容。 一、种(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抗病自交系品种:M017、B70、吉63、获白、武107、7091、辽1311、辽64-14-1。杂交品种:中单2号、陕单9号、丹玉6号、辽单2号、丰单1号等。 二、药(药剂拌种和浸种)可采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 60%敌菌灵(禾穗胺)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5%用药量拌种。也可用清水浸种12小时,再用20%萎锈灵乳油,按种子重量1%用药闷种12小时(即用20%乳油按19加水稀释,再按种子重量10%用药量拌匀后堆闷)。 三、拔(拔除病苗、病株)拔除病株要用镰刀将其放倒,做到早拔,连续拔,拔彻底。拔除的病苗、病株要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以清除病源,切不可随意丢放。 四、管(采取农业栽培管理措施)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制度。玉米可与粟、豆类、薯类、荞麦或其他作物倒茬,以减少土壤菌源。施用净肥。不用病株喂家畜。秸秆肥要堆沤发酵,杀灭病菌。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等,增强玉米抗病性。茎基腐病玉米烂根有法治了 文章类型:玉米 文章加入时间:2002年10月22日10:9 玉米茎基腐病(俗称根腐病),是夏玉米苗期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发生面积呈扩在趋势,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 省农科院土肥所经过多年试验,研制出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复配杀菌剂,经田间药效试验和40多个县市田间示落应用证明,在玉米播种产用复配杀菌剂进行拌种,可以一次性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危害。配以营养元素和杀虫剂,融作物抗病、防治病虫措施与增产措施于一体,达到培育壮苗,减少病虫危害,增强玉米生育期防病抗病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尖应用该技术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率达85%以上,一般每亩增产40-150公斤。 红蜘蛛防治方法: 一、四月中、下旬应在玉米、豆类、蔬菜的田埂、地边作重点检查,发现杂草寄主率达50%以上,部分叶显黄白色斑时用1.8%虫螨克乳剂2000倍液或75%克螨特3000倍液喷洒地埂,封锁地埂,防止转迁。 二、作物生长初期发现叶片出现黄白色小斑点时,可与治蚜相结合,放用20%螨虫同杀1500-2000倍液或75%克螨特3000倍液喷洒,或用1.8%虫螨克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三、7月下旬当玉米田内套种的大豆发现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或单种玉米田下部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时,应采用上述药剂进行防治。 四、加强大田综合防治,采取早期人工除草、增加中耕次数等措施。 黏虫黏虫Mythimna seperata (Walker)又称剃枝虫、行军虫,是一种以为害粮食作物和牧草的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大害虫。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大发生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而在暴发生年份,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形态】成虫体长1720毫米,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3191-2025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 GB/T 17001.3-2025防伪油墨第3部分:热敏变色防伪油墨
- 应急安全培训系统建设课件
- 秋季腹泻临床典型症状与鉴别诊断要点
- 饮食因素在癌症预防中作用
- 并购中劳务合同(标准版)
- 学校食堂厨师合同(标准版)
- 2025年文化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每日一练试卷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3年度计算机操作员复习提分资料【A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增长与活跃度提升策略报告
- 隆胸病理课件
- T-SXPFS 0004-2024 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贷款实施指引(试行)
- 烹饪工艺学(第2版) 课件 单元3干货原料的涨发加工
- 2025中国移动春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方案
- 苏州大学《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CMMM-)介绍及评估方法分享
- 一把手讲合规-
- 2024年云南怒江州州级事业单位选聘工作人员67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康复护理》帕金森康复护理自测题
- 市国资公司信访维稳工作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