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雪——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雪——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雪——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雪——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雪教学设计鲁迅大王中学 朱烨华 教材分析:雪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格调以抒情为主,体裁以散文诗为主,兼有戏剧。既有我国的名家名作,又有国外的名人名篇。作者们以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等为题材,展示了一个个壮阔而美丽的形象。因此,雪在本单元的位置,足以说明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个单元都是由寻常事物引发的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对于雪这篇教难咀嚼的文章,应借助一定的手段,进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处理。雪是鲁迅野草中写得很精彩的抒情篇章,景物描写生动细致,语言优美准确,文章围绕江南雨北方不同雪景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本文文字精粹,蕴涵丰富。在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力度,感知作者的情感及价值取向。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文中所描述的对象“雪”并不陌生,而且还能激起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文中提到的雪野趣事。这段可以说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但与此同时,作者主要写朔方雪的人格精神,故而对于这段雪野趣事,理解作者的情感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授时,应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3)理解对比、借物抒情、象征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1)朗读品味,概括雪的特征。 (2)比较探究,体验作者情感。(3)联系背景,感悟鲁迅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学习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 朗读感悟法 探究引申法 对话互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师:寒冷的冬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再次重温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人生也会多了一份诗意。老师出几句有关雪的诗句,考考同学们。师生互动:(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师:同学们真棒。在这个明丽的日子里,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鲁迅先生的雪,去领略这位爱国者的高尚情怀。(板书课题) 二、赏析探究环节一:展现学习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人物情”,了解鲁迅、认识冬雪、领略雪情。环节二:走入课文1、读“雪”问题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两种雪呢?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生:江南雪和朔方雪。江南雪滋润美艳;朔方雪如粉如沙,永不粘连。(板书) 2、品“雪”:问题二:让我们随着鲁迅先生的笔墨去欣赏他笔下的江南雪吧!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江南雪的?(齐读第一段)学生思考中师:文章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雪野图,哪些句子是在写江南雪野的呢?生: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有冷绿的杂草。师:多美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依次展现四张图)江南的雪野图它美在哪里呢?(展现合并图)(学生不语,请同学们把颜色词画出来)引导明确:美在各种颜色的相互映衬。血红、隐青、深黄、冷绿。(教师提示:还有一层底色,那是什么颜色?)教师补充:花草之色衬托出雪的洁白、柔情、明艳师:同学们,表示颜色的词语我们应该怎么读?全体生:重读。(点一生读)师:那我们来读一下吧!我引读,你们读颜色词。(师生合作朗读)江南雪野真的很美,一点也不显单调,像刚换新妆的少女般清新淡雅。还美在哪里呢?引导明确:美在花的不同种类、形态。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腊梅花、杂草。师:在江南雪野之中,这些花草点缀着洁白无瑕的雪,使之换发出了迷人的清香,展现了春天般的生机。那我们来读一下吧,男生引读,女生读花种类。(男女生合作朗读,读出颜色,读出花草种类)不论是颜色,还是形态和种类,都是在写江南雪的静态美(引导学生答)。(全班齐读一遍)你们让老师静静地陶醉在这雪景中,就连蜜蜂也来了。蜜蜂又是如何表达它对江南雪的喜爱之情呢?生: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师:你真是一只活泼欢快的小蜜蜂呀,“飞”字、“闹”字读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如果将“飞”字、“闹”字重读,那么江南雪就充满了无限生机,再来读一次。(生8读)读得真好!蜜蜂真的来了吗?这是虚写还是实写?那么描写花草呢? 【小结】 暖国的雪是丰富多彩的,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花草颜色写到花草种类、形态,从视觉到听觉,有静有动,有实也有虚,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春天般的雪野图。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喜爱之情。(板书)问题三:文章除了写景之外,还写了孩子在干什么?生:孩子们塑雪罗汉。师:同学们,孩子们开心吗?全体生:开心。师:文中哪些动词体现了孩子们快乐的心情?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呢?你们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来听听,和大家分享一下。生1:呵着、做、偷、涂、访问、拍手、点头、嘻笑。生2:天真活泼,调皮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生分享:生滚雪球、造雪人、打雪仗师:同学们,这塑雪罗汉经受住环境的考验了吗?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生:没有经受住考验。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师:作者对雪罗汉的消释怀着怎样的感情呢?生:惋惜、遗憾、苦闷、感慨师:看来,江南雪很容易消释啊,她没有经过磨练,受不住环境的考验。我也感到很惋惜。(板书惋惜) 【解说鲁迅在江南的生活经历】作者为什么对江南雪怀有两种情怀呢?(展示课件,女生读)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那记忆是温暖的,是美好的,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南方的社会反动势力在涌动,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打破了这种美好与宁静的生活,因而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迅即消逝感到惋惜,同时对造成这种美好生活消逝的社会反动势力表示强烈不满。 师:这是一篇散文诗,充满诗情画意,情感含蓄深沉,作者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恶势力的憎恶形象地寄托在了江南雪的美好与消释中。那么作者既有满心的怒火,又是如何抗拒黑暗势力的呢?请欣赏第四段,齐读读出一种反抗恶势力的精神。问题四:朔方雪如粉如沙,永不粘连,具有一种独立不羁的个性。上文写到,江南雪在晴天下易消释,经不住考验,那么朔方雪在晴天下又是如何表现的呢?生: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飞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师: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呢?生1:从“旋风忽来,蓬勃奋飞”“旋转飞腾”“旋转升腾”我读出了一种横扫千军、锐不可当、磅礴气势。(读出来)生2:从“包藏火焰的大雾”我读出了一棵火热的心,一种忍不住的热情。(读出来)生3:从“灿灿生光”“闪烁”我读出了一种生命之光。(读出来)师:那就让我们读出一种热情、一种磅礴气势吧。(齐读)读得真是太好了。给自己一点掌声。我想问大家,这样的雪,他能经受住环境的考验吗?为什么?师:它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精神?生:不屈不挠、奋发向上、不畏艰险、渴望战斗师:我觉得大家理解得真好。是的,这种雪给人一种奋力。3、悟“雪”:问题五: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为什么?生:朔方雪。师: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生:“但是”一转折连词,突出了作者的感情地倾向性。表达了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板书对比和赞颂)师:作者为什么偏爱这种雪?让我们走入文章的背后,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去探听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背景介绍】展示课件,男生读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月,当时中国正处于国共合作的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时期。南方当时是革命的中心,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呈现出春天般的景象,但是北方受到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动势力猖獗,革命形势不容乐观,在艰难中行进。作为爱国者的鲁迅先生毅然拿起战斗的笔,投身到革命的队伍中。在革命前夕,北平下了一场大雪,看到纷纷扬扬的朔方雪,自然联想到自己和革命进步人士那种不畏艰难、渴望革命的战斗豪情,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激起了作者战斗的勇气。 师:江南雪固然美好让人留恋,但是此时鲁迅更需要的是一种朔方雪的精神。4、探“雪”师:作者写到此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齐读最后两段。赏探最后一句:是的,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教师有感情地读出来)关键词赏析:孤独、死掉、精魂 小结:最后两段,是作者对朔方雪生命的高歌。环节三:回顾总结师:本文作者借雪抒发了一种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斗争豪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生:托物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师:本文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朔方雪有哪些象征呢?生:象征独立的个性、斗争的豪情、献身的精神,象征革命的先驱者。【过渡】师:正如鲁迅说:“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这就是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鲁迅,伟大的鲁迅,写就了如此具有战斗力的雪。环节四:颂“雪”:分角色“朗读”,体悟情感的力量。 (女领)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 。 (男领)旋风忽来 ,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 。 (众合)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闪烁!旋转!升腾 (男领)在无边的旷野上。? (女领)在凛冽的天宇下。 (男女合)闪闪的 、旋转的 、升腾的 (众合)是雨的精魂! (女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男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众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同学们读出了一种磅礴的气势,读出了一种革命的精神,也读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其实,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也唱出了心中的革命歌曲。三、课后拓展积累,写作训练 1、作品欣赏:读沁园春-雪(3分钟) 师解说:本词写于1936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当年,毛泽东飞赴重庆举行国共谈判时,发表了他写的沁园春.雪,王者之气震惊世界,从气势上精神上首先就压倒了蒋介石,打败了国民党。 生齐诵: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很棒,读出了伟人的气魄。希望这种革命的力量常伴你们左右,去迎取灿烂的春天。 2、积累有关雪的诗句 3、写一片有关“雪”的文章:“观”雪后感4、 板书设计 雪 鲁迅 象 江南雪- 滋润美艳 喜爱-惋惜 对 征 朔方雪- 如粉如沙 赞颂 比 永不粘连五、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散文诗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体,既具有诗的美质,又不受格律的拘限,而能享受散文的散漫自由。这种文体的出现,最初都略显幼稚,而到了鲁迅,却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我们知道,鲁迅本身所持有的思想底蕴就浓厚,加上他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散文式的人,又接受过私塾和传统教育,所以对于鲁迅这样一位易善感的文人来说,在诗歌的创作上不自觉地采用一种新诗体来表达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本文所体现出来的散文特质,既优美又有深蕴。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诠释必定有着不一般的感知能力。文章深邃的思想探索对于学生来说确是一大难题。但是,面对鲁迅的生活经历,我们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到了不少鲁迅的作品,当我们将这些作品进行归类,从社会和时代的角度去理解鲁迅这位牵系国家命运的伟大思想家,就可知他内心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即追求一种美好的世界。可是这个世界并不如意,他看到的是动乱的社会,动摇的国家以及迂腐顽固的人们。他深入骨髓地去解剖这个世界,极具战斗力的墨笔成了他精神上的武器,他自始至终都要犀利地表达他内心被驱使的情感,用战斗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美好的春天。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上,应特别将雪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去诠释文中雪所赋予的思想情感。并从优美的语言中去体悟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一种是童真童趣,但又显脆弱,一种是革命之歌,彰显个性。课中反思: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学习鲁迅的雪,无疑就是一种福祉。反季节式的学习,也许能让学生明白:一个安静祥和、百花待艳的春天,其实经历了无数个孤独严寒的夜晚才至。鲁迅雪的精魂就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春天,一个美好的国度。岑参不也说“千树万树梨花开”,看似梨花,其实是在赞美冬雪的壮丽,如春天般绚烂。雪的洁白就是一种高尚纯洁,寓其思想之高尚,人物之高尚。而湖心亭看雪教材就按在冬季上,而且还恰到好处,记得那年,我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还真下起了大雪,学生也个个学得兴奋。这两种方式,确实周到得很。对于雪这种能感知而意蕴深刻的事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人入境,遐想感知,方能很好的把握文旨。所以在课前我设置了一组有关雪的图片,既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既有单纯的雪景图,又有立体感的生活图;既有白里透着红的冬花,又有红里映衬的诗意。再配上粗犷大气舒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