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一复习导入.doc_第1页
学案一复习导入.doc_第2页
学案一复习导入.doc_第3页
学案一复习导入.doc_第4页
学案一复习导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回忆上节课读书的情况,谁能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生: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生:因为作者详细的写出了这几天包含的春节的习俗。3教师继续谈话:这长达四十多天的春节被作者称为美好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深入的读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舍先生对这些日子的描写。二指导自学课文1明确学习任务。每个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日子,读读课文,弄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资料,谈一谈感受。2小组交流自学。三汇报学习成果(一)腊八队1教师谈话:哪位同学首当其冲,选择一个日子来介绍。2生:我们组选择的是腊八这一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样习俗。通过交流资料,我们有了这些了解:腊八粥起源于北宋年间。最早的发源地是我们河南开封,当时称为汴梁。一些寺院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会熬一种“七宝五味粥”赠给百姓。这种七宝五味粥被公认为是腊八粥的起源。3师:你们查找的资料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又让家乡人民感到自豪。还有谁能补充介绍?我想补充一点,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4师:资料查找得很充实。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5生:好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6师: 这到底是不是粥,为什么又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7生:我认为这指的就是腊八粥,它当然是粥的一种,但是里面的材料太多了,又不是简单的,普通的粥,像个农业展览会。8师:请你读一读。9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腊八粥里面包含了人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将五谷丰登的景象浓缩的展示出来,所以老师说腊八粥包含着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所以大家说10师:看来,大家都品出了腊八粥中美好快乐的滋味。那我们怎么读腊八蒜的味道呢?11生:我认为应该突出色如翡翠。因为腊八蒜的颜色像翡翠。翡翠都是碧绿碧绿的,晶莹透亮。12师: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13生:我认为应该读出色味双美,让人感到一种好滋味在嘴边。我是这样读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他读出色味双美。大家一起来读。4同学们都读出了,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味道。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二) 除夕队1生:课文主要讲了做年菜,贴对联年画,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亮灯守岁等习俗。通过交流资料,我们有了这些了解关于守岁:最早的年是一个怪兽,每年的大年三十这天都会出来吃人,人们不敢睡觉,亮着灯,熬到天亮,年就不敢来了。为了壮胆子,人们便喝酒。许多年过去,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于是放松了警惕。有一年,年兽来到江南的一个小村子里。那里的人们几乎被吃光了。只有一对新婚的小两口因为穿者红色的衣服,贴着红红的喜字而幸免了。还有几个孩子在那里烧竹子玩,噼里啪啦的响声把年兽给吓跑了。以后人们的春节就这样过了。我们喜欢的句子是全段。朗读全段。2师:太棒了,讲得头头是道。还有谁跃跃欲试?3生:我想补充对联的资料。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联。通常是辞旧迎新的含义。4教师谈话;当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你感受到了什么? ( 除夕真热闹。)读出热闹。3师:让我们继续体会,谁还能从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热闹?5生: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我读懂必定和万不得已,我感受到中华民族那种强烈的渴望团圆的心理。6师:这是一种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现象。在这方面谁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知识?7生:我想补充,如果真的有家人不能回家,人们通常回给他留下一个座位,摆上一副碗筷,象征着已经团圆了。8师:但是这样的团圆远远不如亲人回家的温馨,所以课文上还是说。引读-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9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谁来介绍?(三) 初一队1生: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庙会。通过交流资料,我们发现直到现在初一的过法都差不多。现在人们仍旧是拜年,逛庙会等。2师:那么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创新对不对?3生:对,现在我们可以用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发短信,网聊的方式给远方的亲友拜年。4师:你很细心。是的,尽管方式有了一些不同,但是人们拜年时那美好的祝愿,热切的祝福却丝毫没有减少。现在的正月初一和以前相比还有什么不同?5生: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正月初一的光景和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扳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说明,老舍先生生活的时代有很多生意人为了和家人团聚过春节是要关门停业的。但是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店铺春节不放假。比如说很多超市,就是全年无休,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让人们在春节也能购物逛商场,心情也就更好了。6师:为了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有滋有味,那些坚持工作的人牺牲了自己的春节,他们是多么可敬。7师:还有什么补充?8生:我觉得人们在春节时应该多去庙会看看。那里云集了各种民俗表演,还有很多美味的小吃和好玩的小玩意。我每次去都特别开心。9师:你是多么爱我们的节日春节,是啊,春节的快乐属于海内外每一个龙的子孙。老师也想加入这欢腾的场面,请让我为大家朗读正月十五这一段。(四) 正月十五队1师范读然后提问:课文主要讲了正月十五的哪些习俗?2生:正月十五吃元宵,和正月十五的花灯。3师:谁能读一读写花灯的句子?4生:我来读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水浒传故事。5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6教师谈话:走在这样的大街上,看到这喜庆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呢?7生:我感觉到咱们的春节真热闹。我感受到每个铺子老板不同的构思和爱好都显示在了灯上,真是让人叹服。我感受到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多么厚重,丰富。我要好好研究它,过好春节,当一个春节通。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1师: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2生: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3师:2008年国家调整了假日安排,这些节日开始放假,能体会到这样做的用意吗?4生:我感受到人们想要好好的过这些传统节日。我感受到国家正在努力地保护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5师:这些历史悠久的节日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每一个节日都积淀了太多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6深化主题,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颂关注热爱民俗文化,继承发展民族遗产 继往开来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之二课前放“新年歌”渲染课堂气氛。黑板已经写好课题:北京的春节。学生准备好语文书和作文本等待上课。上课铃声响起!师(面带笑容,充满激情):上课!同学们好!生(全体起立):老师好!师(点击课件,关掉音乐,出示对联!):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说?生A:热闹生B:喜庆生C:温馨生D:团圆生E:隆重生F:祥和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北京的春节为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谁来说说?生A:因为它给人的感觉非常美好!师(边说边点击出示课件中的练习题):是啊!美好的事情总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谁会填?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生B:按时间顺序师:依次写了哪几个日子?生B: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师:其中略写了哪几个日子?生C:腊月二十三、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师:详写了哪几个日子呢?生C: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击课件出示答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从这道练习题中,你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生D: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生E:有详有略。师(板书:表达特点 以时为序 有详有略):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谁知道?生F:这样表达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师(露出笑容,竖起大拇指):你真棒,回答得真好!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生(齐读):这样表达可以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师:课文重点描写了“腊八节、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四个日子,其中你最喜欢哪个日子呢?生G:我喜欢“正月初一”这天。生H:我喜欢“除夕”这天。生J:我喜欢“元宵节”这天。生K:我喜欢“腊八节”这天。师(点击课件出示研读要求):现在就请你好好研读喜欢的日子,了解一下北京人在这个日子里有哪些风俗习惯?并且还要划出其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你能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听清楚要求了么?生:听清楚了!师:那就赶紧打开书读课文吧!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自由出声读课文的同时,别忘了拿起你的笔把好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哦!(生学习约三分钟,师下讲台巡视课堂了解生研读情况!)师:读书声渐渐小了下来,是不是已经学习好了?生:是的!师:谁来说你喜欢的日子?生A:我读了描写“腊八节”这段话。师:北京人在“腊八节”这天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生A: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师:哦,原来北京人是这样过“腊八节”的呀!那知道为什么要熬“腊八粥”吗?生A:因为“腊八”这天很冷,吃“腊八粥”可以驱寒!师:你懂得可真多。不过,熬“腊八粥”主要是为了祭拜神佛。你是从课文中哪个句子知道“腊八”这天很冷的?生A:我是从“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句子知道的。师:这是个什么句子?生B:这是个俗语。师(板书:俗语):在文章中引用俗语有什么好处呢?生C:可以使文章意思通俗易懂。师:你真聪明!老舍先生很喜欢在文章中引用俗语,使自己的文章显得通俗易懂。后来“通俗易懂”也就成了老舍先生文章的一大语言特色了。(板书:语言特色 通俗易懂)腊八粥可以祛寒暖身,那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生D: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和各种干果熬成的。师:请你们从文中找到这个句子。老舍先生还是怎么介绍腊八粥的呢?生E: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现在让我们看到这个句子。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生(齐答):好!师:好在哪里呢?生F:好在作者把腊八粥比作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师:哦那么你能从“农业展览会”体会到什么?生F:我体会到熬腊八粥用的材料很多,多得就像在开展览会。我还体会到农民获得了大丰收。师:嗯,你体会得真好!那么农民获得大丰收时心情会怎么样呢?生F:他们的心情是喜悦的,也是骄傲和自豪的。师:回答得非常好!农民最大的骄傲和自豪就是自己耕种的农作物获得大丰收。那么你们作为学生,最大的骄傲和自豪是什么呢?生(齐答):考试获得一百分。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骄傲和自豪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生G(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师:似乎还不够自豪。谁能够比他读得自豪一些?生H(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师:嗯,有一点点自豪感了。谁还能够比他读得更自豪些?生J(充满自豪感):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师:嗯,这回老师感受到了农民获得大丰收时那强烈的自豪感。读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J同学。(生齐鼓掌)师:你还能从“农业展览会”体会到什么?生K:我还能体会到老舍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师:他怎么幽默风趣了?生K:他不直接说熬腊八粥的材料多,而是把腊八粥说成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师:你们说这到底是不是粥?生(齐答):是粥。师:明明是粥,可是老舍先生却说“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真是太有意思了。由此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不仅是位语言大师,而且还是位幽默大师呢!(在“语言特色”后面板书:幽默风趣)师:老舍先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腊八粥。那么他又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腊八蒜的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句子。生L: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师(点击课件出示这个句子):你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生L:好!师:好在哪呢?生L:好在它把腊八蒜的颜色写得很美。师: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生L:我从“色如翡翠”这个词中体会到的。师:腊八蒜颜色很好看,味道怎么样呢?生L:味道也很美。师: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生L:我从“色味双美”这个词中体会到的。师:腊八蒜既好看又好吃,使人忍不住要生(齐答):多吃几个饺子。师:读到这里时,你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生Z:我似乎看到了大家吃了一个又一个饺子,吃得很香很美味。师:你想不想吃?生Z:想!师:作者把腊八蒜描写得这样形象生动好吃,让人浮想联翩,垂涎三尺!老舍先生很善于在平实通俗的叙述中加入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这也形成了他文章的另一大语言特色:平中见奇。(在“语言特色”后面板书:平中见奇。)师:原来北京人是这样过腊八节的,那么他们的“除夕”又是怎么过的呢?喜欢“除夕”的同学来说说?生A:除夕这天北京人要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师:感觉大家都很忙,那给人总的印象是怎样的?生A:非常热闹!师: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除夕真热闹!”这句话。你发现作者描写“除夕”的表达特点了么?生C:作者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师:你真聪明!(在“表达特点”后面板书:先总后分)课文先总写“除夕真热闹!”然后分述除夕究竟有多热闹。“除夕真热闹!”这个句子是本段的什么句?生(齐答):中心句!师:除夕真热闹!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我们一起到句子中去体会体会。(点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这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生D:这是一种红红火火的热闹。师(点击课件出示:香甜红火):嗯,不错!你们看,老师用“香甜红火”这个词来形容这种热闹,行吗?生(齐答):行!师(引读这个句子):这是一种香甜红火的热闹,齐读(生齐读第一个句子)师(课件出示第二个句子: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谁来说说?生E:这是一种鞭炮不断的热闹。师(课件出示“通宵达旦”一词):不错!老师用“通宵达旦”来形容这种热闹,行吗?生(齐答):行!师(引读第二个句子):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男生齐读(男生齐读第二个句子)师(课件出示第三个句子):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谁来说?生R: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师(点击课件出示“团团圆圆”这个词):你说得真好!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女生齐读(女生齐读第三个句子)师(课件出示第四个句子):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守岁”如何理解?生A:守岁就是指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师:为什么要守岁呢?知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吗?生A:老年人守岁是为了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老年人延寿!师:由此可见,这些年轻人都有一颗孝顺的心。孝顺乃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年轻人守岁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了。那么这个句子体现了一种“拥有传统美德”的热闹!全班齐读(全班齐读第四个句子)师:除夕是多么热闹啊!初一又会怎么样呢?谁喜欢初一的?来说说!生B:初一这天与除夕的光景截然不同。师:怎么不同了?生B:除夕非常热闹和忙碌,可是初一这天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悠闲的。师:你能具体说说北京人都是怎么过初一这天的吗?生B:初一这天,男人们都出去走亲访友进行拜年,女人们都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去逛庙会。师:比起除夕来的确显得悠闲而详宁一些。大家就是在这样一种温馨而详和的节日气氛中过了一个喜庆而美好的初一。初一过去,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北京人又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呢?谁来说说?生C:元宵这天,北京人要观花灯,吃元宵。师:作者侧重写了哪个方面?生C:侧重写了“观花灯”。师:这再次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表达特点?生C:在详有略的表达特点。师:你说得真好!老舍先生不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有详有略的处理,而且在一个段里面也是详略得当的。这样使文章的重点显得尤其突出。元宵节这天,“观花灯”是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作者进行了详细描写。(点击课件出示描写“灯”的内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写灯的这部分内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对灯进行描写的?生D:作者是从灯的数量和灯的种类这两方面来对灯进行描写的。师:文中哪些词体现了灯的数量多?哪些词体现了灯的种类多?生D:“处处、几百盏”体现了灯的数量多,“各形各色、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体现了灯的种类多。师:你回答得真好!灯都有哪些种类呢?请同学们齐读相关句子。(生齐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师:作者浓墨重彩地对灯进行了描写,这是为了突出什么呢?生E:是为了突出元宵节十分隆重。师:嗯,那找出这个句子来。生E: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师(点击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又”是什么意思?生E:再一次的意思。师:“又”字说明了什么?生E:说明元宵节是继“除夕”和“初一”之后的第三个高潮,自然就非常隆重了。师:你真聪明。看似普通的一个“又”字,却包含着这样丰富的意义。这正体现了老舍先生“平中见奇”的语言特色。(点击出示课件“我来说”)同学们,刚才我们仔细了解了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知道了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祥和,团圆”的。现在,老师想来了解一下你们家乡是怎么过春节的。你能够仿照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和表达特点来说说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吗?(学生一片沉默)师:有没有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生A:老师,我来说说吧!师:你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错,有胆量!生A:我的家乡在河源,家乡过春节除夕最热闹。早上九点整时,我们就要准备祭品来拜灶王爷,祈求灶王爷保佑我们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拜完灶王爷之后,就开始贴对联。邻居们贴对联时,我们也会帮忙。十点时,家家的烟囱都冒出香气了,方圆十里都能闻到酒肉的香味儿。师:嗯,说得真好!刚才你提到了拜灶王爷的习俗。这个习俗在很多地方都有流传,但时间和你家乡的不太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在十二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拜灶王爷的,而你家乡是在除夕这天。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还有谁想来说说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生B:我的家乡在梅州,过除夕是最有意思的。除夕晚上,家家贴上新对联,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屋内贴着各色的年画,桌上摆上了苹果、柑橘和糖果以示大吉大利之意。更好玩的的还在后面,吃饭时,大家一般把葱、芹韭、蒜合着其它菜一起煮,香气扑鼻。寓意聪明(葱),勤劳(芹),能长久(韭),会划算(蒜)。洗澡要用生姜或柚子皮泡水洗,听说能洗掉霉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