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doc_第1页
高考历史热点.doc_第2页
高考历史热点.doc_第3页
高考历史热点.doc_第4页
高考历史热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热点: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一、背景资料:近年来,中外历史联系与比较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如,中国科举制度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中国与英国对外关系等等。这类试题能全面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形势下的高考命题的新理念,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更要求学生会理解、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比较历史知识,合理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此类考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各地的高考考试题之中,不仅表明各地注重对新课标中的基本能力:比较中外近现史的联系并做出简单结论的考查,而且注重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面向世界、面向为来的国际意识考查。这样的考题是历史知识掌握、能力考查和实践运用的重要呈现方式,成为灸手可热的考试试题。通过中外联系对比题来考核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除了选择题增加外,简释题和问答题有时也出现;这是与新课程中外合编的特色相适应,也是希望用全球的视野来分析中外历史问题。二、类型及对策:中外历史联系与比较类试题,可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及对策。一是相同的历史时期(时间)中外历史时间的联系。如前文中举出的1861年中外历史大事,还有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始、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鸦片战争前夕(封建制度腐朽和资本主义发展,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等。解答此类题,注重平时学习过程,只要在学习时进行横向联系,把同一时段发生的历史时间罗列在一起识记就行了。二是中外相同(或相似)的人物和事件(事物)的比较。历史人物李鸿章和俾斯麦,孙中山和华盛顿等,他们在某一点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同样提到的历史事物有临时约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类比的还有清前期闭关政策和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辛亥革命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启蒙思想运动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等。人物和事件的比较的前提是他们(它们)有共同和地方,(当然也有很多的不同)在命题时总是按一定的历史要素(原因、内容、经过、特点、性质、作用、影响等)进行对比的,因此,抓住事物的要素是解题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掌握历史要素来提高解题的能力。三是在国际背景下的中外历史的联系。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十月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冷战与新中国的外交,改革开放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等,这种联系是一种较为宽泛的联系,它们或有因果关系,或是从属关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中国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学习,通过比照,才能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有这样,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才不会因知识的跳跃而顾此失彼。三、知识链接及经典试题:(一)中外古代历史对比归类整理中国古代世界古代地理环境平原文明类型大河文明海洋文明政治文明政治制度专制制度公民集体民主制政治活动商鞅变法等物质文明经济特征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经济思想重农抑商重视商业发展精神文明思想发展儒家思想演变人文精神的起源科技文化发展辉煌的古代科学逐渐产生近代科学分析比较1、在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不同类型,试以历史史实说明。(一)、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表现:A、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B、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C2211912)建立:秦朝演变: 汉元强化:明清(二)、古代世界:公民集体民主制 A、雅典民主政治 B、古罗马法律制度2、完成下表,分析古代东西方形成两种不同类型政治文明的原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的原因地理条件山多地狭、宜耕地少、岛屿港湾多、临靠两大古代农业文明发源地,导致多样性: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小国寡民林立(城邦),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地理空间经济条件工商航海发达:人员流动频繁、血缘淡化、地缘加强、重公平与法则、重个体、重技术,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基础。阶级条件工商业阶级实力强大政治条件城邦制度的小国寡民、政体多样、公民政治,小而多样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外部条件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成果3、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名生卒年著作姓名生卒年著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徐光启15621663农政全书布鲁诺15481600年提出宇宙无限论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培根15611626年初创近代实验科学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伽利略15641642年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并进一步分析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答案:中国古代科技重应用(天文历法、医学、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产生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中国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而西方则重实验,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西方天文学的成就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中国:(1)诞生的土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到较大的规模(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及与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埋头书本,脱离实际生产,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研究(4)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不利于培养研究自然科学的人才.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出现的根本原因: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4、比较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与西方智者学派的异同,认识东西方思想发展的起源。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材料四:(希腊)神话中认为女人是罪恶的根源的观念,无疑是希腊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写照,而且因为男性掌握了言论和明辨是非的权利,他们可以站在高傲的优势地位,从符合其地位和维护其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其价值取向的评判。在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明显低于男性,且这种差距已经成为了一种命定的原则刘杨:古希腊女神与女人的两种角色,历史教学,2004年3期思考: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你能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吗?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思路引领: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所处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他们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答案提示: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主张人生来就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他们都生活在其国家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都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唯物史观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东西方这两位思想家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探究文化现象,一定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才能真正揭示文化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共性与特性。6、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之际。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请比较这一时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之处。中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1)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2)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法国的启蒙思想:(1)彻底批判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二)近代中外历史比较一、近代中外历史比较的价值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史有了实质性意义,拉开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序幕。拉开这一大幕的欧洲国家,率先登上历史舞台。14-18世纪的世界近代史主要是欧洲的近代史,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率先走向近代。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对基督教文明的执着信念,驱使欧洲人走向整个世界,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亚、非、拉被迫卷入这一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被动承受者。按唯物史观的观点,这一现象和进程的根本驱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与扩张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无限的追求,促发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又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整个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形成为一体。近代世界历史的主宰者是欧洲强国,中国等亚洲国家是被动的承受者。然而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等国家如何在被动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通过中外对比可以发现一些脉络,得到有益的启示。二、近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高考资源网时期阶段思想经济政治工人运动科技文艺14-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人文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经典力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8-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蒸汽机的发明浪漫主义文学、美术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法德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巴黎公社进化论、电气技术的应用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印象画派三、近代中外历史比较(角度的选择与点的确定)1政治:鸦片战争以前中英政治制度;中华民国政治体制与美国政治体制;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经济:工业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与交通通讯工具的革新3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近代西学东渐的潮流4科技:中西科技发展及影响四、近代中外历史比较例说1黄宗羲与卢梭思想比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6分)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1)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另外两位思想家。(4分) (2)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6分) (3)两国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高考资源网答案:(1)中国:王夫之,顾炎武;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4分,答出一人得1分) (2)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给分)(6分,每一点给2分) (3)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2分)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2人)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2分)2黄宗羲和卢梭思想比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黄宗羲于康熙元年完成的明夷待访录,被后世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是早期启蒙思潮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而现实的社会往往正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未得天下之时,“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个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所以,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所有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最高的公意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是在这种结合行为的刹那间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用来代替每个订约者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与大会中所有的票数相等,而共同体以同样的行为获得到了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卢梭主张的主要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简要概括中法两国产生类似思想的历史因素。(4分)(3)卢梭和黄宗羲都是所处时代思想家的代表,但其思想的历史作用不同,概述其思想作用的主要不同点。(4分)答案:(1)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2)反对专制制度。(1分)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实行文化专制。(3分)(3)法国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2分)中国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2分)3清对外政策与世界趋势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首诗表明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据此回答: (1)此诗反映了当时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2分) (2)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扼要评价这一外交政策。(7分)答案要点:(1)政策:闭关锁国。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分)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者的侵扰,维护国家主权。(2分)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中西文化交往断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3分)4中英政治制度比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清康熙帝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和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英国的权利法案材料三 1840年4月7 日,英国议会就是否同意政府时华战争的决议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派主张对付中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一派对发动战争后,“对于封锁约1000或1000多英里海岸线的结果,表示某种怀疑”而加以反对。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以 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派兵侵略中国的政府时华政策。1840年8月,义律率英舰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道光皇帝接到照会后,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等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9月,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继续办理中美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请回答:(1)在清朝前期,中国和英国君主的权力有何不同?(2)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君主政体有什么不同?(3)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政策是如何作出的?两者根本的区别在哪里?答案:(1)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中国的皇帝是独断专权。(2)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3)中国:皇帝在没有掌握真相的情况下根据个人判断作出决策。英国:议会对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作出决策。两者根本的区别:人治与法治的区别。5中外民主政治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材料一(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分)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华盛顿传 (2)作为总统,他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2分) (3)以上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4分)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4)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 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答案:(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2分)(2)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三权分立的联邦制政府。(2分)(3)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但也容易产生摩擦和扯皮现象。(4分)(4)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4分)6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1分)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4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4分)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分)答案:新航路的开辟。(1分)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美洲等地的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4分)通讯手段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资本的扩张;殖民侵略的扩大。(4分)反映了英国海外贸易范围广。(2分)因为英国较早开始工业革命,最先成为工业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分)7中西近代化比较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五次发展机遇,对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请说出其在科技、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答案: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如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康乾盛世”的余晖,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为什么中国没能发生同样的变革?答案: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3)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概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试图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努力。答案: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4)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失误。试分析中国出现失误的原因。答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5)20世纪80至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是怎样抓住这一机遇的?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改革开放。启示:顺应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言之有理即可)。8工业文明时代大国崛起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1、西葡率先开启大国崛起这一历史大幕的条件是什么?统一民族国家形成和海洋优势材料二: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英国诺丁汉大学 教授 郑永年2、近代英、美、法、德四国是如何建立了近代国家制度,促进国家崛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民主共和制;法国:法国大革命、1875年宪法、民主共和制;德国: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材料三:图表一:1820185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2050158101840452012111850391815153、据图表一,概括说明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对英国的大国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地位: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世界工场 ”的地位 ;影响:世界霸主4、“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概括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具体说来:政: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经:工业革命; 外: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图表二: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703210132319002071730191314616365、图表二和图表一相比,各国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政治、经济、科技角度分析美德迅速崛起原因。变化: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市场、原料、资本;科技:重视科技6、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1)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市场、原料;(2)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3)工业革命(重视科技、教育);(4)国家力量的推动;(5)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把握机遇9大国崛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据统计,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的。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3分)(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1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2分)(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美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 “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3分)答案:(1)秦汉;隋唐;元明清。(3分)(2)含义:新航路开辟,人类从此由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分)原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2分)(3)原因:在教育发展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2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1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分)。(5)共同因素: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力量指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任意回答3点即可得3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0文明史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结合历史,回答问题:(10分)(1)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有着怎样的世界地位?(2)汤因比写作这段文字时,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和殖民霸主地位分别受到了哪两个国家的挑战?说明理由。(3)用具体事例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4)如何评价汤因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答案:(1)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财富巨增,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世界殖民霸权;(2)美国、德国; 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德国推行争霸世界的新政策(世界政策),英德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3)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英国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实施明治维新,摆脱危机,走上现代化道路;(4)近代西方在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思想等方面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而且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侵略、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具有血腥的一面。11工业革命与交通工具的改进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13分)(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些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那些动力?(2分)答案:畜力、水力(2)看下图结合材料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英国史蒂芬孙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火车)材料: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出现,铁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使货物更快地销往各地,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此外,铁路游行的盛行,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3)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亨利福特和他发明的四轮汽车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新的通讯手段的出现。冶金业、合成化工等方面的创新、发明。(4)结合以上两幅插图说明,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在政治方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为获取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另一方面,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反抗,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开展自救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阶段过渡,西方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2古今科技及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3世纪40年代,蒙古军队西征中欧时,把中国的炸药带到了欧洲材料二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材料三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使各国经济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局面,既加剧了竞争又深化了合作。 面向21世纪的科技请回答:简要概述从14世纪到21世纪,世界科技中心经过了哪四次变化并最终到达美国的?指出每次变化时世界科技中心形成的标志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答案:第一次:1416世纪从东方转移到意大利。标志: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兴起。影响:解放了思想,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人类开始向近代迈进。第二次: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影响:极大推动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密切了世界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殖民霸主。第三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扩展到美国、德国。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大大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垄断组织出现,使欧美主要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第四次:20世纪中后期,完全转移到美国。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人类生活、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3古今中外科技与经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 材料三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材料四 齐奥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中国作为一个科技中心,其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2分)并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的具体事实及其世界地位。(2分)答案:(1)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或者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上:封建经济发达;文化上:科技文化领先。(2分)(2)变化:从领先转为落后。(1分)差异: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传统科技。(2分)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3分)(3)“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分)14中西文化交流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文明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偷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宗剑桥中国晚清史回答:(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其意义不亚于新航路的发现。西汉时期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哪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3分)(2)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4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有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3分)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3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2分)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3分)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4分)(5)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拟一篇小论文的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2分)答案要点:(1)地区: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意义: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的进程。(2)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影响:使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3)侧重点:儒家思想、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主张:批判专制王权,主张开明政治。(4)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思想:戊戌变法 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 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 主张民主与科学;提供新道德,反对旧道德。(5)有具体事件或事物的表述;有创新性。15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包括洋教在内的西方文化大量进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记载,李佳白在1883年受美国长老会的派遣来华传教,开始时在山东的烟台、济南一带活动。到中国后,他改穿中国服,戴假辫子,“一如华人仪式”,一手拿圣经,一手捧“四书”,进行他的传教活动。 (1)为什么李佳白在中国传教时“一如华人仪式”,一手拿圣经,一手捧“四书”?(3分)材料二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实践。(4分)为什么康有为“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3分)康有为的思想宣传对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分)材料三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个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归功于李提摩太(注: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乐知(注: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了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但西方列强却把洋教当成他们“藉以张国威”、“藉以广土地”、“为商业之先”的工具,再加上洋教毕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国北方就爆发了一场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 (3)材料三中“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是指什么?(2分)依据材料分析洋教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6分) (4)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阅读了以上材料后,决定以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影响为题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该研究性学习写出选题依据。(要求:至少写出二条。)(4分)答案:(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这样可以减少传教的阻力。(3分) (2)主张:因信称义。(2分)实践:领导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创立了新教。(2分)原因:康有为希望效法马丁路德,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3分)(或: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分)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 (3)斗争:义和团运动。(2分) 积极: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支持中国的变革运动或先进人士。(4分) 消极: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2分) (4)当今改革开放年代,西方文化再度大量进入中国;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国的发展,可以借鉴西方文化的长处,做到洋为中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