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doc_第1页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doc_第2页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doc_第3页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doc_第4页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本钢新1号高炉有效容积4747m,于2006年9月16日开工建设,2008你那10月9日开炉投产,是本钢乃至东北容积最大的现代化高炉,共设4个铁口,38个风口,其装备与工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PW型串罐无料钟炉顶;薄壁内衬结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新INBA法水冲渣系统;4座霍戈文内燃式热风炉;环缝煤气清洗配TRT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等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开炉43天即达产,并在开炉初期达到过焦比318 Kg/t的本钢最好指标,但是在2009年,受到外界原燃料质量以及外围其他因素影响,炉况不稳,顺行状态一直欠佳,特别是经历了2009年11月4日年修后,炉况失常,产量、焦比、煤比等指标均未达到厂部要求,至2009年12月中旬初炉况逐步恢复正常,进入强化阶段,此后各项指标均大幅度提高。但是在炉况强化起来后,原燃料质量的波动造成炉况的影响日益明显。现就2009年比较典型的两次炉况波动分析如下2010年6月26日烧结质量变差导致炉凉分析由于6月26日丙班265m2烧结理化性能变差及炉内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炉凉,导致炉况波动,影响产量,经过及原因分析:炉凉的经过 6月26日:甲班炉况顺行,风量维持在6700m3/min6850m3/min之间,燃料比:522Kg/t。上部压差相对稳定、Si稳定在0.6%左右,物理热1520C,S0.025%。到乙班出现波动,上部压差开始波动,最低减风至6500m3/min,燃料比:523Kg/t。炉温由前期0.65%降至0.4%,炉温已经下滑,物理热逐步由1520C降至1500C左右,S上至0.055%。丙班:一个班风量用的不好,有大量减风,吸入风量最低减至6200m3/min,上部压差剧烈波动,燃料比大幅上升至537Kg/t,但炉温持续下滑,至班末已滑至0.2%,S高至0.1%。物理热最低时1450C左右。至6月27日甲班:炉况继续恶化,吸入风量减至5900 m3/min,3点36分风压拔尖,开放风阀至72.8%处理风压缓解,之后回风不顺利顶压开始频繁冒尖,减风至5100 m3/min,并降顶压至162KPa制止崩料。炉温前期一直维持在0.3%左右,减风后炉温才上返至0.70.8%,至交班炉温再次下滑至0.50.6%。乙班:崩料仍旧未能彻底制止,减风至4900m3/min降顶压至100KPa,并集中加焦处理负荷,至9点崩塌料现象基本缓解,炉温平衡在0.70.8%,但物理热仍然很低,仅维持在1450C左右。27日丙班:班末炉温彻底上来。物理热回到1520C以上。28日乙班风量加回6850m3/min炉凉的处理26日丙班视上部压差不稳,炉子发闷且炉温限下,分别于59dump加一批净焦(23.4t)和85dump加焦10t。27日甲班从第4dump开始每批料加焦0.6t,焦批重为24.0t/ch抬焦比约9Kg/t(366Kg/t375Kg/t),并分别于46dump,52dump,68dump三次加一批净焦(24.0t)27日乙班12dump变料退矿批8t(102.0t96.0t)焦批重改回23.4t,抬焦比10Kg/t(375Kg/t385Kg/t)并分别于2dump加焦50.0t 硅石10.0t,10dump加焦100.0t 硅石20.0t,30dump加焦50.0t 硅石10.0t。27日丙班再次退矿批4t(96.0t92.0t)维持原焦批重(23.4t)焦比403Kg/t以利于恢复原有风量。28日乙班68dump原负荷扩批重OB:100.0t CB:25.5t跑强度III炉凉的原因原因主要有两点: 原燃料理化性能波动主要是265m2烧结TFe上升、FeO及SiO2下降导致烧结矿液相减少烧结强度变差、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升高。表一265m2烧结矿26日27日理化性能波动班次TFeFeOSiO2CaOMgOR转鼓6.26甲班581686545397619721681636.26乙班584281545294519620981536.26丙班587475544188719420180676.27甲班589677043590719420581136.27乙班588677044490719420580936.27丙班589679045989519319678346.28甲班5898105044692819120879836.28乙班5885102544392719320980506.28丙班58769954489141952048040通过表一可以看出烧结FeO在6.26乙班开始降低(7.7%)导致转鼓指数降低(80.67%)、同时SiO2降低为了维持碱度相对稳定致使CaO降低使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升高,造成烧结矿进入高炉后,下降到400600的区间时,在这里受到来自高炉下部的煤气的还原作用,发生碎裂粉化的程度加剧,高炉上部料柱的透气性变差,导致上部压差波动剧烈,经常出现滑尺现象,上部气流不稳,破坏了炉况顺行。顺行破坏后,间接还原变差,燃料比大幅升高,导致炉凉。表二壁体温度变化温度点位置26日甲班乙班波动范围26日丙班15:00后波动范围12段1层709010020012段2层40607010013段1层50909020013段2层50707512014段1层609014020014段2层557011016015段1层60758016015段2层6575100160通过表二得知26日丙班15:00以后壁体温度剧烈上升平均上升约100,从而导致系水温差大幅升高。由26日甲班乙班的4.14.4上升到26日丙班27日乙班的5.36.9,通过以上数据也可以说明炉内气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而导致连续发生崩塌料现象,印证了分析表一后得出的结论。 炉内操作的原因26日乙班上部压差已经开始不稳,但为予以重视未能及时调整,导致炉温开始下滑。26日丙班炉温下滑后做炉温过于急躁风量加减频繁,对壁体温度和水温差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没给予足够重视处理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得当,未能将上部压差稳定住,虽然已经集中加净焦,并且抬燃料比,仍旧未能起到制止波动,疏导气流的作用,炉况继续恶化。27日甲班虽然已经将焦比提升,但是在大幅减风后,风量长时间未能回到或者接近正常水平时,降顶压不及时,造成各参数长时间不对称,导致了崩料,在出现崩料行程且炉温基础不好的前提下未能及时减风降顶压制止管道行程,加剧了炉况恶化。综上所述,由于原燃料的波动导致了上部气流的改变,造成了上部压差的剧烈波动、壁体温度及水温差大幅上升,消耗了大量的热源、抑制了间接还原的发展,炉内操作没有及时跟上原燃料的变化,又有操作上的失误,从而导致了本次炉凉。2010年9月14日15日干熄焦转换炉凉分析由于9月13日白班9月14日白班焦4车间干熄焦设备故障,改吃焦2车间干熄焦及高炉超强度冶炼使炉缸热潜耗尽造成炉凉,导致炉况波动,影响产量,经过及原因分析总结如下:炉凉的经过及处理9月13日乙班厂调通知焦4车间干熄焦设备故障改用焦2车间干熄焦。新1号焦炭配比由原来以焦3为主焦4为辅改为焦3为主焦2为辅。至9月14日乙班焦4干熄焦转正常,焦炭配比改回焦3为主焦4为辅。9月13日乙班9月14日乙班炉况顺行,吸入风量7100m3/min,料批:每班98dump99dump,燃料比:522Kg/t523Kg/t左右、Si稳定在0.5%左右,物理热1520C1530C,S0.040%。9月14日丙班出现异常,强度较之前明显加快,提煤,降氧后料速仍未止住,料批:100dump,燃料比:526Kg/t,炉温由前期0.6%降至0.25%,物理热急剧下降,S班末上至0.055%,炉凉已经形成。9月15日甲班做炉温:接班判断短期内料速无法止住且炉温没有上行趋势大量提煤并加一批净焦,之后每批料多加0.6t焦炭(改焦批重为24.5t/ch),补炉缸潜热。班初减风后炉温短暂回头,加风退热源偏快,没有控制好强度,导致炉温二次下滑,炉温没做回来,料批96dump,燃料比升至541Kg/t,9月15日乙班继续做炉温:前期炉温仍然不高,但物理热稍有好转,班中减风一次并加焦50t补充热源,一个班减风两次,料批92dump,燃料比上至545Kg/t。9月15日丙班加焦下达炉温彻底上来平衡炉温:加焦下达后,风压超高,大量减风,降顶压,炉温达到上限水平,物理热恢复正常,因有大量减风料批少:82dump,燃料比:549Kg/t。9月16日甲班:继续平衡炉温跑强度并适时加风至7050m/min。炉凉的原因原因主要有两点: 入炉焦炭的组成改变引起的由于9月13日白班9月14日白班焦4车间干熄焦设备故障改吃焦2车间干熄焦。新一号高炉入炉焦炭虽然以焦3干熄焦为主,但焦3 干熄焦产量约2600t/d,正常新一号焦炭消耗量为33003400t/d缺口约800t/d,焦4干熄焦约占整个入炉焦炭量的1/4,即每批料消耗67t左右。改吃焦2车间干熄焦后,由于焦2干熄焦的质量与粒度组成较焦4差,发热值低,没有带入足够的热源,造成炉温下滑,强度超快,引发炉凉。 超强度冶炼未能及时制止引起的这次炉凉的起因是9月14日乙班超强度冶炼,炉缸潜热耗尽,在强度过快的时候热源给的不够,未能有效制止料速,形成炉凉,炉凉后加焦过晚且量不够,加焦下达大幅度退热源导致炉温长时间为能回到正常水平。综上所述,由于改吃焦2干熄焦造成了整体热源偏少,补充热源偏少且不够及时,加焦下达后退煤过多炉温没上来,炉缸潜热消耗殆尽导致了本次炉凉。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经验及教训1、 炉温是高炉的生命线,就本钢现有的原燃料条件而言,炉温应当平衡在0.5%左右,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炉缸活跃,炉缸热量充沛,炉况长期处于顺行状态,一旦外围原燃料成分波动时,经得起考验。2、 大高炉要注重趋势化管理:炉缸越大,热惯性就越大,原燃料正常时要盯住燃料比,平均每两个小时平衡一次燃料比,保证炉缸有充沛的潜热;一旦发现原燃料理化性能波动,炉温平衡困难时,处理时要果断及时,使炉况尽快恢复正常。3、 大高炉要注重炉型管理:注意上下部压差、壁体温度温度的变化、炉身各段水温及水温差的变化,壁体温度温度的变化和水温及水温差的变化能反映出操作炉型的变化、煤气流分布的变化。当上述参数发生较大波动的时候要及时调整,当上部压差剧烈波动、壁体温度大幅度上升、水温及水温差大幅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