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综合治疗一般措施本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身心并重。1生活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的结合以及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尤其对胃溃疡患者,常可使疼痛等症状缓解。较长时期不能缓解者,应怀疑并发症(如穿透性溃疡)的存在,或者病因仍在起作用(如精神因素),甚至可能并非本病。2饮食传统的细软、温和的饮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的观念是缺乏理论和实践根据的。给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每12小时喝一次牛奶,并定时测定胃液酸度,发现明显高于一日三餐普通饮食的对照组。其原因在于牛奶中含钙和蛋白质较多,两者均可刺激胃体腺壁细胞和G细胞分泌较多胃酸和胃泌素之故。故消化性溃疡患者虽不忌牛奶,但牛奶决非本病之良药,关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现持下述观点: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当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食45次即可,但一但症状得到控制,应鼓励较快恢复到平时的一口三餐;饮食宜注意营养,但无需规定特殊食谱;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零食;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辣椒、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饮食不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西医治疗1制酸药制酸药可减低胃、十二指肠的酸度,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分可溶性制剂与不可溶性二类。可溶性制剂主要为碳酸氢钠,因可致碱中毒,钠储留等,故多以小量其它制酸药混合给药。不可溶性制酸药可选用: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m1,每日34次;三矽酸镁:每次06g,每日4次;次碳酸铋:每次06g,每日4次;氧化镁:每次06g, 每日3次。或用复合制剂如胃舒散、胃舒平、复方甘铋镁、胃得乐。胃可必舒、胃疡宁、氧化镁碳酸钙片等。2抗胆碱能药这类药有对抗乙酞胆碱作用,能抑制迷走神经而减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营养和延缓胃排空时间,从而有利食物和制酸剂中和胃酸的作用,但其因延缓胃排空可引起胃窦部储留使胃泌素分泌增加,故不宜用于胃溃疡。这类药应配合抗酸药应用,以餐前30分钟1小时和睡前各1次服药为佳。患有幽门梗阻、返流性食管炎、近期溃疡出血、前房狭窄性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忌用。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有:阿托品、颠茄酊、普鲁苯辛、山莨菪碱、胃复安等。近年来新合成的哌仑西平(pirenzepine),对胃粘膜壁细胞和主细胞的主细胞的毒蕈碱型乙酞胆碱受体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减少盐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从而降低胃液的活性。作用比阿托品强10倍,每次25mg,日34次,饭前半小时服用,溃疡治愈率达80以上。3组胺H2受体桔抗剂这类药能与组织胺竞争H2受体,消除组胺致胃酸分泌作用,目前常用:甲氰咪胍:每日3次,每次200mg,临睡前再服400mg,46周为一疗程。呋喃硝胺其抑制胃酸作用较甲氰咪胍强413倍,持续时间长。一般用150mg次,每日2次, 连用48周。法莫替丁:其作用比呋喃硝胺强320倍,每次20mg,每日2次,用药8周,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治愈率达80以上,且无甲氰咪胍的副作用。西药方面,目前国内以H2受体抬抗剂作为首选药,疗程一般23个月。由于溃疡病易反复发作,所以维持治疗是必需的,可选用12种非同类药物,但用胃酸中和剂或胃蛋白酶拮抗剂较为适宜,一般维持治疗612个月,少数病例需长期治疗。4酸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omeprazde,OMP)和兰索拉唑(1anzoprazde,LAN)多和甲硝唑及利福西生组成三联疗法,以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5胃蛋白酶抑制剂:(1)硫酸支链淀粉(amylopectin sulfate):每次250mg,每2小时一次夜间停服,溃疡愈合率62,同时服普鲁苯辛,则须每日34次服药。(2)硫酸铝(ulcerlmin sucrafatum):每次1g,每日34次,于餐后二小时服,加服抗胆碱药效果更佳,此药能结合胃蛋白酶,并形成保护膜。6增强抗溃疡因素药物(1)生胃酮:每次50mg,每日3次,能促进粘液的分泌并延长胃上皮细胞的寿命,对胃溃疡愈合率为7090,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稍差、但同时有心脏病、高血压和肾病患者慎用。(2)复方铋剂(三钾二枸橼酸铋剂):能在溃疡面形成氧化铋的保护性薄膜,对胃溃疡愈合率高达90左右。(3)止吐灵:能促进胃排空,增进粘膜血流量并能增强幽门括约肌张力防止胆汁反流,对胃溃疡效果好,每日剂量为150300mg,维持量为每次50mg,每日23次。7丙谷胺每次200400mg,每日34次,疗效似甲氰咪胍或稍低。8前列腺素(PGE2)除抑制胃酸分泌外还能增强胃粘膜屏障,按每公斤体重0.6ug计算剂量,溃疡愈合率约7090左右。9胃膜素每天22.5g,每日三次。10维生素U为一半抗酸剂,每次50100mg,每日三次,可同时并用普鲁苯辛及胃舒平。11其他还有乙氧连氮、维酶素、胃肠道激素、乙烯雌酚等。12抑制幽门螺旋菌药物一般认为,幽门螺旋菌对多种药物皆敏感,如对痢特灵、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吩、甲硝唑、铅剂治疗都有效,对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红霉素等更为敏感。目前趋向配合其他药物,组成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关于Hp,有人认为无Hp即无溃疡,但亦有人持怀疑态度,对Hp的治疗也已提到日程上来。20余种抗生素经过药敏试验及临床观察,以呋喃唑酮混悬液较好,Hp清除率为93, 其次为羟氨苄青霉素混悬液,清除率为91,羟氨苄片剂为68,庆大霉素为56,以上药物对Hp的根除率均不超过20。故有多种二联疗法及三联疗的设计。二联疗法中以胶体铋+甲硝唑效果最好。141例患者有73Hp得到根除。三联疗法中,165例患者接受胶体铅+四环素+甲硝唑,2周为1疗程,Hp根除率为89,另有报道呋喃唑酮+甲硝唑+庆大霉素,Hp根除率为100,但只有25例,尚须进一步观察。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观察发现痢特灵是消除Hp、促进溃疡愈合及减少复发(3年只有8)的有效药物。中医治疗中医治则归纳起来有如下方法:(1)健脾法:包括健脾益气和温中健脾,常用方为四君子汤、理中汤、黄芪建中汤等。(2)疏肝和胃法常用方为四逆散、逍遥散等。(3)清肝泄热法:常用方为左金丸、半夏泻心汤等。(4)活血化瘀法:常用方为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5)滋益胃阴法:常用方为养胃汤、六味地黄汤。(6)收敛制酸法:常用方为乌贝散、锡类散及其改进方785,常用的单味药有甘草、川贝白芨、三七、大黄等。辨证治疗1.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加减,举例:柴胡9g、枳实6g、小白芍129、陈皮9g、制半夏9g、元胡9g、乌贼骨18g、生甘草5g。2.脾胃湿热证,治以清热化湿,方用小陷胸汤加减,举例:黄连6g(或黄芩9g)姜半夏9g、土茯苓15g、白术9g、陈皮9g、木香9g、佩兰9g、桃仁4g。3.气滞血瘀证治以法瘀止痛,方用失笑散加减。举例:蒲黄9g、赤芍9g、元胡9g、川楝子9g、乌贼骨15g、侧柏叶12g、三七3g(分二次冲服)、阿胶9g、灶心土s0g、生甘草6g。4.脾胃虚寒证治以温胃健脾,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举例:炙黄芪15g、桂枝9g、白芍12g、干姜9g、炙甘草9g、大枣四个、元胡9g、金铃子9g、吴茱萸9g、白术12g、茯苓15g。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60例疗效观察2008-12-9 9:56 【大 中 小】【我要纠错】【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柴连建中汤”配合内服西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60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果胶铋、吗叮啉治疗;治疗组160例,在雷尼替丁、果胶铋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协同作用。【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施治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10左右),且难治愈,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自拟“柴连建中汤”随症加减,联合果胶铋、雷尼替丁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160例疗效满意,并设对照组80例,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作比较,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240例,全部病例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消化性溃疡并同时作幽门螺旋杆菌培养为阳性,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60例,男86例,女74例,年龄1670岁,平均43岁,十二指肠溃疡82例,胃溃疡70例,复合溃疡8例。对照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672岁,平均45岁,胃溃疡3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7例,复合溃疡12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高等院校内科学教材消化性溃疡章节; 中医诊断标准按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有胃部明显出血、穿孔、幽门梗阻者不列入观察对象。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基本方药:党参30g、柴胡15g 、茯苓18g、白术15g、黄连6g、白蔻10g、白芍30g、甘草6g、枳壳15g、木香10g.随症加减:胃脘嘈杂、灼热而痛者,加蒲公英30g、竹茹15g;恶心吐酸水者,加乌贼骨15g、瓦楞子15g、法半夏15g;腹胀者,加厚朴15g、炒莱菔子15g;嗳气频频者,加苏叶、藿梗各15g;便秘者,加火麻仁、薏苡仁各30g;舌质红苔黄腻者,加滑石30g、茵陈20g;舌质淡偏气虚者,加黄芪30g;胃脘冷痛,喜热饮者,加九香虫10g、干姜10g;食少纳呆者,加山楂15g、建曲15g;舌质有瘀斑者,加桃仁10g或三七10g为末吞服。常规日煎1剂,3次分服。同时配合西药果胶铋胶囊100mg,口服,每日3次,雷尼替丁胶囊0.15g,睡前服1次。2.2 对照组 采用纯西药口服:雷尼替丁胶囊0.15g,早、晚各1次,睡前加服0.15g;果胶铋胶囊100mg,口服,每日3次,阿莫西林胶囊0.5g,口服,每日3次,甲硝唑片0.2g,饭后服,每日3次,吗丁啉片10mg,饭前服,每日3次,连续2周后停服。以上两组均嘱患者注意调情志,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调节饮食,忌辛辣烟酒刺激之物,强调起居有常,劳逸有度。两组均观察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3 观察项目 (1)临床疗效;(2)治疗前后溃疡变化。3 结果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指导原则拟定。临床治愈:溃疡完全消失,局部轻度发红、无明显水肿,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溃疡基本消失,仍有明显炎症,主要症状消失;有效:溃疡病灶缩小50以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溃疡病灶缩小不及50,自觉症状无改善。3.2 疗效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结果(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4 讨论消化性溃疡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且男性发病率为高。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每因饮食、情志、劳倦、寒湿等更伤脾胃,或因脾胃本身气虚运化无力等,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夹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实同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疏泄,协助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功能。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脾不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消化性溃疡多见于脾胃气虚症,其特点是病久且虚,症见脘腹隐痛、时作时止、空腹尤甚、泛吐清水、喜温喜按、得食腹胀、嗳气不畅、纳食减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红、或有齿印、或喜甜食、大便溏稀、脉细弱等一派脾胃气虚运化无力之象。脾气亏虚而不散精气,则血行无力,久病入络成瘀。消化性溃疡或炎症变化实质也就是瘀血的病理基础之一。虚是本,在脾,瘀在胃肠,是标。因而临床治疗时,应针对脾胃病的特点,应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用药不宜过分偏寒、偏热、偏壅、偏塞,应宜疏、宜和、宜通,亦不可妄用攻伐。用药宜平补平泻,用药轻灵,刚柔相济,寒温相益,以益气扶脾、和胃降浊为法,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能是治疗之关键。“柴连建中汤”正是针对上述脾胃生理与病理特点而设。本方主要以四君子汤和四逆散加减而成,以期达到调和肝脾,扶脾益胃之效。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健脾为主药。柴胡、枳壳、白芍调理气机,化瘀行滞为辅药。李东恒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甘温以补其中而升其阳。”临床实践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使用甘温益气之药,能恢复脾胃生化气血运化水谷之能,能增强细胞活性、增强免疫机能,改善胃肠运动,促进药物吸收,改善全身情况,促进溃疡愈合。方中甘草煎剂能吸附胃酸,其提取物有保护胃黏膜、增强胃黏膜的“己糖胺”成分,使胃黏膜不再受损,且还具有解痉、镇静、抑菌等作用1:柴胡疏肝理气散结,其药理研究有镇静、镇痛作用,柴胡粗皂甙对应激性溃疡和幽门结扎、醋酸、组胺所致溃疡均有一定的防治和抗菌消炎等作用1;枳壳宽中下气,则能调整胃肠蠕动,使胃肠收缩节律有力,防止胆汁反流1。伍柴胡,可以调理气机,宽中行滞;白芍能柔肝止痛、增强溃疡愈合的作用;黄连苦寒清热,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1。合而成方,君臣佐使,相得益彰。综观全方,有益气健脾,疏肝理气和中,益气活血,化瘀生新。平补脾胃,补而不滞,攻补兼施,方证合拍,脾胃两助,重振中州。西药果胶铋胶囊在胃中能形成胶体性极好的溶液,与胃肠溃疡面有特殊亲和力,对受损伤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能刺激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黏液,有利机体对受损伤细胞的自身修复,与阿莫西林合用对幽门螺旋杆菌有强力杀灭作用;雷尼替丁抑酸,促进溃疡愈合和临床症状消除2。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双管齐下,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相得益彰、疗效卓著,值得临床研究与运用。【参考文献】1 张穗坚,谢国材。常用中草药手册,第2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1746.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391.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6例发表时间:2010-9-13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9期供稿 作者:秦 種导读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消化性溃疡疗效判定标准。秦 種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098-02【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消化性溃疡 疗效分析 消化性溃疡系人类常见病,呈世界性分布,有较高的发病率.有文献报告称约有10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名。溃疡约98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迄今为止,治疗消化性溃疡尚无特效疗法与药物。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46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将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均属肝胃不和型,且已排除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治疗组46例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37.4岁。病程24年。对照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970岁.平均35.2岁。病程2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予胃苏冲剂口服,每次15g,每日3次,开水冲服。另予三联疗法:达克普隆口服,每次30mg,每日1次,早饭前服;丽珠快服净(替硝唑)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阿莫西林口服,每次0.2g,每日3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4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如无特殊情况,停用其他疗法与药物,注意观察有否不良反应。对照组除不服用胃苏冲剂外,余同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消化性溃疡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所见溃疡愈合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所见溃疡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溃疡缩小50以上。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或改善,胃酸分泌尚未正常。胃镜所见溃疡及黏膜组织学改变无改善。 2 结 果经1个疗程(4周)治疗,治疗组46例中治愈44例(95.65),有效1例(2.18),无效1例(2.17);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40例中治愈28例(70),有效3例(7.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曾出现头晕、疲乏、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例出现腹泻、腹胀、口干等消化系统反应,但未影响治疗。显而易见,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3 讨 论消化性溃疡在中医学中属于“胃痛”或“胃脘痛”的范畴,且与血证有关。现代医学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返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药物、环境和精神等因素,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成因可能与情志的长期紧张、忧思郁怒、饮食失调或不节,以及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有关,使肝胃不和,脾失健运。胃肠气机紊乱,脉络受损,久之形成溃疡。肝胃不和型之证候: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嗳气,泛酸,口苦,纳差,情志不遂每可诱发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和胃。胃苏冲剂主要组成: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方中紫苏梗和胃理气,疏风解表,温脾止呕;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陈皮理气化痰,行滞健脾;佛手行肝胃气滞,止痛化痰。全方具有温运脾阳,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胃苏冲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降低胃酶活力,并且可以增强胃肠蠕动,对胃之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达克普隆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其移行至胃黏膜壁细胞的酸生成部位后,在酸性环境下转变为活性体结构。与质子泵的H+-K+-ATP酶的巯基(-SH)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丽珠快服净(替硝唑)系甲硝唑第二代产品,该药可直接作用于HP,破坏HP的DNA链或抑制DNA的合成,起到根除HP的作用。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系广谱抗生素,口服吸收良好,服用同量药物,本品的血清药物浓度比氨苄青霉素高约l倍。在诸多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药物中,阿莫西林已被公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通常药物疗法系应用降低对黏膜侵袭力的药物:质子泵阻滞剂、制酸剂、亦多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增强黏膜防御力的药物:胶体次枸橼酸铋、硫糖铝、前列腺素E1、生长抑素;促进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根除HP药物。中医治疗多治标以疏肝、清热、化瘀、和胃,并时时注意顾护脾胃之本。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不仅治愈率比较,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总有效率比较,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不言而喻,本疗法宜在继续完善的同时,进一步总结经验,以利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 胃病科文章排行榜2010-7-29 39健康网社区复制网址大中小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是由于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形成的慢性溃疡,常发生在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其致病因素复杂,常见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液反流、常用抗风湿类止疼药物、胃酸分泌过多、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其他因素如急慢性胃炎、大量吸烟、不合理饮食及不良情绪等均可引起。祖国医学属“胃病”、“胃脘痛”的范畴,常见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反胃、脾胃虚弱等几方面。因本病病因复杂,缺乏特效治疗,故具有疗程长、易复发等特点。近几年来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本病,取得特效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86例,男54例,女32例,男女比例5:3;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半年2年28例,24年38例,4年以上者20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食欲不振、上腹胀闷疼痛、嗳气、反酸。胃镜检查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39例,复合型溃疡19例,溃疡长径均在518nm,基部较浅,溃疡边缘光滑。其中十二直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38例,占84.6%;胃溃疡21例,占75%;复合型溃疡14例,占73.7%。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给予奥美拉唑21mg,每日一次空腹;阿莫西林胶囊0.5g,一日3次;吗丁啉2片,一日3次,每餐前半小时、睡前服用,中药香砂养胃丸,左金丸,失笑散,自拟方组成:溃疡一号方药,党参10 g、白术10 g、桂枝10 g、白芍10 g、茯苓10 g、砂仁10 g、厚朴10 g、枳壳10 g、陈皮10 g、木香6 g、九香虫6 g、海蛸15 g、瓦楞子15 g、贝母10 g、黄连3 g、吴芋6 g、山查10 g、神曲10 g、麦芽10 g、甘草6 g、疼痛明显加失笑散20 g,每日一剂,分两次服,4周为一疗程,共服34疗程,服药期间忌辛冷刺激性食物。1.3 疗效标准 治愈:35个疗程在胃镜下溃疡愈合,病人饮食随意而不再出现上腹胀闷、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且一年内无复发;有效:胃镜下溃疡水肿消失,溃疡面缩小,一般少量多餐,进食腹闷、疼痛、烧灼、嗳气、反酸等症状不明显,但不能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减轻,胃镜下溃疡面无好转。2 结果治愈51例,治愈率59.3%;有效32例,有效率37.2%;无效3例,占3.5%。3 讨论消化性溃疡祖国医学属“胃痛”、“胃脘痛”等范畴,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反胃、瘀血阻络等几方面。诊断重点:本病辩证要点分清在气、在血和寒热虚实,很多病例多气血虚寒热夹杂。在气者多既胀且痛,以胀为主,时作时止;在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安之痛甚;寒者,以脾胃虚弱,遇寒加重,隐隐作痛,喜暖,怕冷;热者,多见肝火胃热,常见胃脘灼痛、口干而苦、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虚者,多见体弱痛而不胀,喜温喜按,饮则痛甚,实则多见新病,体壮胃痛而胀,大便闭结,喜凉拒按,食后痛甚。中医治拟散寒止痛,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温中健脾,通络定痛。临床常见多类症型互相掺杂,故用党参、白术补气健脾,砂仁、厚朴、茯苓燥湿和中;木香、枳壳、陈皮理气,桂枝、白芍温中,黄连、吴芋倾泻肝火,降逆止呕;海蛸、瓦楞子收涩止敛,焦三仙健胃消食,浦黄、五灵脂活血止痛。本方具有补气健脾,活胃降腻,止酸消胀,止痛功能。对于上腹胀满、痞闷呐呆、烧心、疼痛具有良好功效。西医目前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点:(1)幽门螺杆菌已经确定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而消化性溃疡特别是胃溃疡常发生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2)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向黏膜内逆弥散,胃黏膜表面的黏液量减少,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3)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延缓了胃排空时间。(4)其他因素如遗传、吸烟、饮酒、精神刺激等。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是所有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先决条件,根除螺杆菌的治疗有可能使消化性溃疡得到彻底治愈,因此溃疡病除抗酸治疗外,应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阿莫西林抗菌谱广,胃肠道反应轻,使用于口服,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好的疗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是最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几乎能完全抑制胃酸分泌,且作用持久,既能抑制HP生长,又能促进溃疡愈合。用法:敏晨空服21mg ,十二指肠溃疡用药4周后愈合率约90%以上,胃溃疡用药6周后愈合率为86%。吗叮啉作为增强胃动力药,系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对于改善胃部胀满不适、疼痛,作用迅速而显著,一次10mg,每日3次口服。诸药合用,针对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各种病因,故而收到满意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2008-3-1339健康网社区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研究已表明,PU的发生及复发与幽门螺杆菌(HP)密切相关,现抗HP仍缺乏理想完善的治疗方案。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8例HP相关性PU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00例和西医对照组78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对上腹痛显效率(69.9%)、溃疡愈合率(92%)及总有效率(95%)、HP根除率(93%)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44.6%、80.8%、85.9%、82.1%(P0.05),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5.6%)(P0.05)。2 治疗及观察方法2.1 给药方法:治疗组,服德诺(广东迈特兴华公司生产)0.12g,每日4次,连服2周,同时服用自拟胃宁煎剂;白花蛇舌草15g,蒲公英15g,连翘9g,黄芩9g,黄连6g,石斛9g,丹参6g,延胡索9g,厚朴9g,三七6g,黄芪20g,白芍6g,乌贼骨20g,乌梅9g。每日1剂,水煎日服2次,连服2周。对照组:服德诺(广东迈特兴华公司生产)0.12g,每日4次,连服4周,阿莫西林(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0.5g,甲硝唑(山西省临汾制药厂生产)0.4g,均每日3次,连服2周。2.2 观察方法: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4周由同一医师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过程中,于胃窦距幽门约3cm处取胃窦粘膜24块,所有标本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涂片Gram染色法检测HP。治疗前及疗程结束作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药物反应。HP快速检测用福建三强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HPUT试剂盒,胃镜为Olympus GIF-XQ40型。2.3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3 结果3.1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文献3标准。临床症状缓解:消化系统症状程度以无、轻、中、重4锻评定。服药前后比较,每降低1级属有效,降低2级或2级以上属显效,显效率+有效率为总有效率。溃疡分期及疗效判定:愈合期(H期)H1期:溃疡周边肿胀消失,周边粘膜呈红色,伴有新生毛细血管;H2期:溃疡变浅、变小,周围粘膜发生皱褶,瘢痕期(S期)S1期:溃疡白苔消失,新生红色粘膜出现;S2期:红色渐变为白色。S1期+S2期为溃疡愈合率,H1期+H2期为有效率,愈合率+有效率为总有效率。HP根除:疗程结束1个月复查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检测,HP均为阴性,如有一项或两项阳性则表示未根除。3.2 结果3.2.1 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对上腹痛,嗳气效果更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总有效率、反酸、嗳气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上腹痛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附表。3.2.2 溃疡愈合率:治疗组100例,愈合92例(92.0%),有效3例(3.0%),无效5例(5.0%),总有效率95%;对照纽78例,愈合63例(80.8%),有效4例(5.1%),总有效率85.9%。治疗组愈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2.3 HP根除率:治疗组HP根除率93例(93.0%),对照组为64例(82.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2.4 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 (1/100例),1例恶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 (20/78例),其中3例头晕,1例口有金属味,10例恶心,1例皮疹,3例白细胞计数呈轻度减少(34109/L),2例ALT轻度升高。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 讨论大量研究已证明,HP感染是PU的重要致病因子,根除HP有利于PU的愈合,并可有效地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因此,HP的根除对HP相关性PU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根除HP的方法较多,铋剂三联疗法是目前HP根除率较高的方案之一,根除率在80%90%左右,但由于其副作用发生率高,服药次数多,故治疗依从性较差3,加之价格昂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自拟组方胃宁煎剂,经论证筛选,此组方既有较强杀灭HP的作用,又具有清热利湿、行气化滞、健脾益气、养阴和胃之功能,明显减少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增强了疗效,缩短了疗程。HP相关性PU从临床表现看多属中医学“胃痛”范畴,其多为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情志失和、脾胃虚弱等所致,病机变化为饮食积滞、损伤脾胃或寒郁化热伤胃,或情绪失常、气郁伤肝、肝郁化火、克脾犯胃。病程日久,脾胃健运失司,脾胃湿热蕴结。因此,临床上HP相关性PU证属脾胃湿热者多见,其次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证型。中医学认为,脾喜刚燥 恶湿,胃喜柔润,“湿困太阴,脾运不健,益气化浊,脾经积热,阳郁不伸,治以苦寒清热”4。胃宁煎剂正是基于以上理论,采用白花蛇舌草,甘寒清热,解毒利湿,消痈生肌;配连翘、蒲公英、黄芩、黄连增强清热利湿,杀HP作用,丹参、延胡索、厚朴、三七意在病久入络而行气化瘀;黄芪、石斛、白芍健脾益气养阴,乌贼骨制酸生肌。全方针对脾胃湿热病机本质,共奏清热利湿、行气化滞、健脾益气、养阴和胃,标本兼顾,恢复脾胃功能,并杀灭HP。上药与德诺合用,能显著提高机体杀灭HP的作用和胃粘膜防御能力,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白花蛇舌草、黄芪、白芍、石斛、丹参等还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增强细胞代谢、促进胃肠运动、减轻粘膜炎症、加速粘膜修复、促进溃疡愈合之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PU具有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高,且副作用小、价格低、依从性好等优点,是治疗HP相关性PU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3例疗效观察文章来源: 2005-12-19 16:11:56刘新梅 孙热军 石如霞& 2005-12-13 13:07:52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6月第2卷第6期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自己拟定的健胃清疡汤结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83例,同时设对照组42例,结果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25例患者中门诊112例,住院13例,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纤维胃镜检查,按照有关标准 1 ,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者。125例中胃溃疡4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2例,复合性溃疡14例。中医辩证分型:虚寒型68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占70.59%),临床表现有胃脘隐痛,口泛清水,面色多白,大便多溏稀,上腹部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实热型57例(其中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43例,占75.44%),临床表现有上腹部胀满,灼痛,嗳气泛酸,多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1.2 临床分组 125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83例中男58例,女25例,年龄1665岁,平均32.5岁,病程134年。胃溃疡3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复合性溃疡10例;虚寒型49例,实热型34例。对照组42例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763岁,平均34岁,病程130年。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4例;虚寒型19例,实热型23例。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 西药:呋喃唑酮片0.1g/次,每日3次,维生素B 6 片,20mg/次,每日3次。中药:自拟健胃清疡汤:海 螵蛸20g,黄芪15g,白芍16g,炙甘草10g,田七8g。虚寒者加桂枝10g,干姜4g,饴糖40g,红枣5枚。实热者加黄连6g,蒲公英20g,大黄9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治疗开始先服5天西药,续服5天中药,再服5天西药,又服5天中药,如此交替循环给药,总疗程40天。1.3.2 对照组 服用国产西米替丁片,0.2g/次,每日3次,晚睡前再加服0.4g,疗程40天。治疗期间忌食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组患者均全程足量服完,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对照组仅1例出现男性乳房发育,疗程结束后即复查胃镜。2 治疗结果2.1 疗效判定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溃疡面缩小,变浅;无效:病情无改善,溃疡面无变化或扩大。2.2 结果 治疗组治愈64例,占77.11%,有效15例,占18.07%,无效4例,占4.82%,总有效率95.18%。对照组治愈22例,占52.38%,有效11例,占26.19%,无效9例占21.43%,总有效率78.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有13例患者随访23年,仅1例复发,复发率7.69%,对照组同时随访9例患者,有4例复发,复发率44.44%,其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中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虚寒型溃疡疗效最好,复合性溃疡疗效较差,对照组对各型溃疡疗效几无差异。见表1。表1 2组药物对各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续表1 虚寒型病例数 有效数 有效率(%)3 讨论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应用,诊断已不困难,西药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有些疗效仍不太理想,或某些新药近期疗效虽好,然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尚短,远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笔者采用健胃清疡汤结合服用呋喃唑酮及维生素B 6 ,不仅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远期疗效亦十分满意,复发率仅7.69%(对照组为44.44%),治疗组患者均未见毒副作用。消化性溃疡按中医病因、病机大致可归纳为:因情志变化、饮食不节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肝胃不和,久则气虚胃寒,故治则以化瘀止痛,补中益气,养阴柔肝,收敛生肌为主。基本方中海螵蛸有收敛止血之功,黄芪有补中益气生肌之效,白芍养阴柔肝,炙甘草益气和中,二者配伍乃为芍药甘草汤,具缓急止痛之力,田七能化瘀止血止痛。症属虚寒者加桂枝、干姜、大枣、饴糖,可温里散寒,补虚健脾,对病程较长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颇佳,症属实热者加黄连、大黄、蒲公英能清热泻火解毒,对病程较短的胃溃疡疗效较好。现代医学认为 2 与消化性溃疡有关的诸多因素中,基本可分为损伤因子和防护因子两大类。损伤因子包括胃酸、吸烟、幽门螺杆菌等;防护因子主要是粘膜屏障作用。当损伤因子增强或(和)防护因子减弱时,导致胃肠粘膜的损伤防护机制失去平衡,即形成溃疡。治疗措施就是削弱损伤因子,加强防护因子,使胃肠粘膜恢复平衡,以促进溃疡愈合。药理学研究证实:海螵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中和胃酸 3 。甘草可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白芍能抑制胃肠蠕动,以解痉止痛,与甘草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 4 。蒲公英可保护和修复胃肠粘膜 5 ,黄芪通过促进血中前列腺素合成,进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的双重作用 6 。黄连、大黄、桂枝、白芍、黄芪等还能抑制幽门螺杆菌 7 。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与杀灭幽门螺杆菌和增加多巴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有关 2 ,维生素B 6 可防止呋喃唑酮引起的呕吐及多发性神经炎等不良反应。上述药物合用从病理、药理学角度分析,既削弱了损伤因子又加强了防护因子,中西药结合取长补短,互相协同,相得益彰。交替循环给药既保证了用药的连续性,又避免了长期服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较多,据记载 8 ,当呋喃唑酮用药总量超过3g时即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治疗组服用该药总量达到6g,若不间歇给药,恐难耐受。参考文献1 周岱云.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临床应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84.2 黄象谦.内科临床新进展,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3,230.3 方尔笠.海螺蛸防治胃溃疡作用的机理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102.4 王筠默.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13.5 龙德时.中西药合用治疗疣状胃炎46例与西药对照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51.6 王长洪.中药对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9):530.7 王绪霖.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初步筛选.中国中西药结合杂志,1994,14(9):535.8 周自泳.新编常用药物手册,第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498.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吗丁啉。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果胶铋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味、黄芪建中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77.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 疗效观察资料与方法20052007年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均经过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确诊,均排除为球后溃疡和幽门管溃疡,依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治疗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2040岁6例,4050岁11例,5070岁17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胃溃疡6例;其中伴黑便者7例,并发呕血者不在本组治疗范围,无出血者27例。肝气犯胃型:胃脘胀痛,胸胁胀痛、胸闷嗳气,喜叹息,烦躁,口苦,纳呆,大便不畅或黑便,苔薄白,脉弦。胃郁热型:胃脘胀闷或灼痛,痛势急迫,噪杂,泛酸,口干,口苦,口臭,烦躁易怒,尿赤,便秘或柏油样便,舌红,苔黄腻,脉弦或弦数。脾胃虚寒型:胃痛隐隐,喜按喜温,神疲怯寒,面色无华,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手足燥热,咽干,口燥,虚烦不宁。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果胶铋胶囊150mg每日3次,阿莫西林0.5每日3次,甲硝唑0.2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草药。肝气犯胃型12例,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之,方药: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陈皮10g,川芎10g,香附15g,甘草6g。黑便者加白及10g,三七粉6g冲服。口苦、便秘者加黄连3g,吴茱萸6g;痛甚加元胡10g,川楝子10g,佛手10g。肝胃郁热型10例,逍遥散加味治之,方药: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加丹皮6g,黄连5g,郁金10g,黑便者加白及10g,三七粉6g。脾胃虚寒型12例,以黄芪建中汤加味治之,方药:黄芪15g,白芍15g,桂枝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饴糖30g。黑便者加三七粉6g,白及10g;泛酸者乌贼骨30g,瓦楞子30g;腹胀痛者加砂仁6g(后下),佛手10g;纳差者焦三仙各15g。以上方药、剂量临床均可按年龄,体质和病情合理加减、水煎1日1剂为150ml,分2次或3次服用。均嘱患者注意调情志、保持情志乐观。调节饮食,忌辛辣、烟酒刺激之物,强调起居有常,劳逸有度,门诊病人定期随访,4周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指导原则拟定。临床治愈:溃疡完全消失、局部轻度发红,无明显水肿,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大便潜血阴性显效,溃疡基本消失,仍有明显炎症,主要症状消失;有效:溃疡病灶缩小50%以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溃疡病灶无缩小,自觉症状无改善,大便潜血阳性,需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者。结 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4.1%;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7.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讨 论消化性溃疡属“胃脘痛、痞证”等范畴,多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过外感寒邪,内客于胃,郁之化热,寒热错杂,情志所伤,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寒,胃阴亏虚,或久病瘀血,阻滞胃络,而致脾胃(气阴)亏虚,湿热内蕴,气机失调,瘀血阻络,内疡乃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加服中草药汤剂,不仅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并远期疗效亦十分满意,未见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肝胃木土相克,脾胃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级消防国考试题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护理考试题答题技巧及答案
- 2025科目一科四考试真题及答案
- 湖南幼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定向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红会急救考试题及答案
- 2025黄冈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短视频创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集团总部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民用航空航行情报工作规则
-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模拟试卷讲评课教学课件设计
-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分区一览表及安全防护总体逻辑结构示意图
- GB 16325-2005干果食品卫生标准
- FZ/T 73001-2016袜子
-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 卡尔曼(Kalman)滤波课件
- 城市智慧排水管网监测解决方案
-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专题培训广州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